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峡工程为了避免或减轻大坝产生裂缝,提高大坝的耐久性,除了对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和降温措施等多方面严格要求以外,对大坝所使用的水泥的性能与质量更是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经大量的研究论证,决定采用微膨胀型中热硅酸盐水泥,对水泥的成分与性能提出了各项指标要求。湖南石门特种水泥有限公司作为三峡工程水泥供应单位之一,研制生产了合格的微膨胀型中热硅酸盐水泥。1微膨胀型中热硅酸盐水泥的特点微膨胀型中热硅酸盐水泥利用熟料中MgO膨胀的特点,在中热硅酸盐水泥的基础上,把熟料中MgO含量提高到4.5%左…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利用高镁石灰石和高硫煤资源,本文从生料的易烧性、熟料矿物的形成状况以及熟料性能入手,运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岩相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SO3对高镁硅酸盐水泥熟料组成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熟料中MgO含量较高时,通过控制熟料中SO3/MgO比,能够生产出性能优良的高镁硅酸盐水泥熟料。  相似文献   

3.
冯晓东  陈璐 《水泥》2005,(4):21-22
从1998年起,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物资部委托我公司生产、供应三峡大坝用525中热硅酸盐水泥(GB200-1989),并且提出了降低水泥中的碱含量及适当提高MgO含量的要求(见表1),同时派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驻厂检验水泥中的碱含量及MgO含量。主要目的是避免“碱集料反应”及利用MgO水化的微膨胀性来补偿混凝土体积收缩,最终防止大坝混凝土开裂。  相似文献   

4.
全面回顾了MgO在水泥熟料煅烧中的作用,包括氧化镁对液相量,表面张力,液相粘度的作用以及对熟料四种主要矿物组成、含量和形貌的影响等,指出氧化镁在熟料矿物的固溶量和影响因素以及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分布状态和形式,分析了游离MgO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讨论了高镁原材料使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和试验方向。  相似文献   

5.
SiO2-MgO-CeO2烧结过程中的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SiO2一MgO—CeO2体系在1250~1750℃进行常压烧结,并用XRD进行了相分析。结论是,对Mg元素而言,在高温下,当原料中MgO含量较高时,Mg元素以MgO和硅酸盐晶体存在;当原料中的MgO含量较低时,总是以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对Ce元素而言,在烧结温度较低时,Ce元素主要以晶体形式存在;在烧结温度较高时,Ce元素主要以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始终没有CeO2析出。  相似文献   

6.
也谈飞砂产生机理及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善拔  刘洪超 《水泥》2002,1(1):11-14
从硅酸盐物理化学角度讨论飞砂的成因。飞砂产生与否主要取决于熟料液相量和液相性质(主要是表面张力)。飞砂有两类:一类是熟料液相量太少而产生;另一类是粘散料,由于液相表面张力太小所致。碱、硫和MgO等微组分含量高能使液相表面张力降低,特别是碱的硫酸盐含量高将使液相表面张力降低更明显。提出了减少和避免飞砂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邬燕蓉  吴战峰 《水泥》1991,(12):15-18,14
本文研究了MgO在含氟硫高铁硅酸盐水泥中的分布及对水泥压蒸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M降低:(1)fMgO大幅度减少,固溶的MgO增多;(2)MgO主要固溶于中间相和玻璃体中;(3)方镁石晶体尺寸有减少的趋势;(4)水泥压蒸膨胀大幅度下降。IM=0.70时,MgO高达6.85%的水泥压蒸膨胀仅0.67%。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试剂合成硅酸盐水泥熟料,应用X射线衍射结合Rietveld方法和差示扫描量热等,研究了MgO对熟料煅烧、矿物组成、阿利特晶型及熟料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MgO在碳酸钙分解反应阶段已开始影响甚至参与了熟料烧成反应;MgO掺入使阿利特和铁铝酸四钙含量增多,贝利特和铝酸三钙含量相对降低;但当MgO掺量达到2%(固溶置换极限)及以上时,方镁石形成,熟料矿物组成基本不再变化;随着MgO的掺入,阿利特的晶型逐渐由M1型为主转变稳定为M3晶型。MgO掺量在1%附近时,靠近阿利特准同型相界处,熟料发展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分别对一些硅酸盐样品中的氯离子含量、电极检测性能及共存组分测定的干扰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测定和讨论,提出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硅酸盐样品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碱硅酸盐、多组分硅酸盐、磷酸盐玻璃水化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采用 SEM、IR和XRD等分析手段探讨了硼硅酸盐玻璃在水热条件下固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固化动力学过程,并阐述了水在水热合成过程中既可以作为类似液相烧结中的液相,又具有作为 反应物参加水化反应两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徐青峰 《陶瓷工程》2001,35(5):44-48,43
论述了在GKF-Ⅱ型硅酸盐成份快速测定仪上测定陶瓷原材料中低浓度MgO的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铜型抗菌层状硅酸盐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将抗菌铜离子与钠基蒙脱石合成抗菌层状硅酸盐材料。研究了溶液浓度、pH值及反应时间等对合成抗菌材料中铜离子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合成铜型抗菌层状硅酸盐的较佳反应条件为:CuCl2溶液的浓度0 1mol·L-1,在自然pH值下反应约1h。实验还测定抗菌层状硅酸盐的抗菌性能:铜型抗菌层状硅酸盐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性能良好,但抗霉菌性能一般。  相似文献   

13.
梅州基地不同矿场的石灰石镁含量差异大,为量化高镁石灰石对熟料煅烧和水泥性能的影响,采用平行对比实验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相同率值和相同煅烧条件下MgO含量对熟料性能的影响主要有:MgO含量会影响生料的易烧性,也会影响熟料的质量,MgO含量每提高1%,熟料硅酸盐矿物总量会降低2%左右;MgO含量高的熟料C3S低C2S高,熟料的早期水化率较低;高镁石灰石配料烧制的熟料流动度更佳,但对强度发挥不利。从实验结果总体上看,熟料随MgO含量的增加,熟料强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快速低温烧成硅酸盐水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在复合矿化剂作用下,升温速度达800℃/min时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形成过程,矿物组成及结构,烧成熟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水化产物。研究表明,硅酸盐水泥熟料可以在1050-1150℃的范围内烧成,其物理力学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粘土结构及其对各种硅酸盐钻井液体系性能影响的机理和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分析归纳出粘土类型与含量对硅酸盐钻井液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钠膨润土含量为3%~4%时,硅酸盐钻井液的性能容易控制,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抗高温能力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试剂制备了MgO掺量为6%的高镁硅酸盐水泥熟料,利用X射线衍射结合Rietveld、岩相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随炉慢冷、风冷和液氮淬冷等3种冷却方式对铝率(IM)分别为0.64、1.10和3.00的3种高镁硅酸盐熟料的矿物组成、C_(3)S晶型、MgO固溶、方镁石形成及形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淬冷方式有助于稳定M3型C_(3)S的存在,阻止C_(3)S向T3晶型转变,并且这和IM变化没有明显联系。在低IM慢冷和高IM淬冷的熟料中,C_(3)S含量均相对较高。冷却速率高可以抑制方镁石析晶。这种抑制效果在低IM熟料中显得更为明显。熟料淬冷能使C_(3)S晶体形貌保持完整,同时方镁石晶体则呈现细小的圆粒状。  相似文献   

17.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2006年8月24日通过了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审查,最终形成了报批稿报送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发布和实施。该标准替代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  相似文献   

18.
ZC—2F絮凝剂处理含硅酸盐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  韩哲茵 《工业水处理》1996,16(2):12-13,33
对催化剂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废水水质的稳定性和处理方法,发现高的pH值和硅酸盐含量是影响废水体系稳定的主要因素,采用药剂ZC-2F处理废水的结果表明,ZC-2F絮凝速度快,处理效果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含硅酸盐废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19.
关于硅酸盐水泥熟料系统的液相,教科书上都有论述。这里摘录若干结论,若无需要不作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原理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李钟  李强 《中国塑料》2001,15(6):29-34
围绕着分散相尺寸和两相界面粘接这两个关键问题,简单回顾了复合材料从熔融共混,聚合复合到纳米复合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聚合物/层状硅酸盐(PLS)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热力学驱动力的考察以及制备原理的分析,我们首次从理想状态下推导出了能在一定范围内预测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与层状硅酸盐含量,层状硅酸盐片层间距与层状硅酸盐含量以及层状硅酸盐片层间距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关系的理论公式,并用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些理论关系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精确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