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研究油田微生物驱后油水两相理化性质,发现注入营养剂后采出液水相黏度升高50%以上,油相黏度降低54%,油水两相界面张力降低了24%。通过比较两种细胞破碎方法提取的采出水中细菌总DNA质量,确定使用以超声波细胞破碎法所提取的水样总DNA扩增细菌16SrDNA高可变区V9区,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根据DNA片段裂解性质分析不同时期采出水菌群变化。通过对优势条带序列的分析及在GenBank中的比对,发现现场营养剂激活后菌群构成起向简单化,激活后微生物采油常用功能菌假单胞菌属和梭菌为优势菌。说明通过现场营养剂的注入,定向激活了有益功能菌,改善了油藏油水流度比,这些都是油田现场采收率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A2/O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DGGE技术对A2/O工艺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以细菌和古细菌16s rRNA 基因通用引物530F/1490R对A2/O活性污泥中提取的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显示,A2/O工艺中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非常丰富,在好氧区微生物的种属达到19种,缺氧区为18种,厌氧区为15种;A2/O工艺不同单元都有一些各自的特有种属和共有种属,工艺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不明显,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为71.4%,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空心莲子草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入侵过程中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所知甚少.采集了湖北咸宁、仙桃和武汉三地的土样,通过比较空心莲子革入侵前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可培养细菌数量及16SrDNA的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发现,空心莲子草入侵后,硝态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和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PCR-DGGE技术的原理及其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综述了PCR-DGGE技术在水处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动态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局限性,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不同区域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纯种分离纯化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DGGE)分析了中国不同区域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差异性。其中,可培养微生物经纯化后对16s r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在Blast中分析后构建系统发育树。分离培养得到的89种细菌大部分属于β-变形菌门(Ba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门(Gama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DGGE分析表明所有活性污泥样品中的菌种丰富度都很高,不同的样品中存在很多相同的条带,是属于所有活性污泥中共有的优势菌群,说明不同的活性污泥系统具有高度的生物相似性;每个地区的样品中也都含有自己的特异条带。并且同一地区活性污泥的相似性大于不同地区活性污泥的相似性,主要与各地区不同的自然经济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富集的嗜酸性细菌为接种物,进行废旧线路板的生物浸出实验,同时收集浸出不同时间的微生物样品,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浸出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结果表明,嗜酸性细菌能在48 h内浸出废旧线路板中96.36%的铜. 从变性梯度凝胶上挑选的明亮条带分析结果显示,Z1~Z7七个条带序列与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即均为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浸出0, 5, 24和60 h的样品中Z1~Z7的组成比例变化不大,其中Z3相对丰度一直最高,分别为72.70%, 82.90%, 79.00%和85.80%. 浸出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较平缓,始终为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菌群,菌株Z3是整个浸出过程中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7.
油藏中存在丰富的内源微生物,通过激活内源微生物,利用其生长繁殖的代谢产物与油藏原油的作用实现提高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因此,掌握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信息对于高效采油功能菌的筛选至关重要。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江汉油田普通稠油油藏的4个中高温高矿化度区块采出液中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组成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样品中古菌种类丰富,均高于细菌种类;在属水平上,细菌群落主要以Pseudomonas、Thauera、Halobacillus和Marinobacter为主,古菌群落主要以Halogeometricum、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thermobacter为主;4种样品中的内源微生物群落均具有降黏和脱氮的性能,表明江汉油田内源微生物具有降黏和脱氮的巨大潜力,可通过不同培养基富集筛选高效的采油功能菌,为其在提高江汉油田采收率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梯度浓度压力驯化法, 从厌氧反应器中筛选出对直接红28有具有良好脱色能力的混合菌群RR。在染料初始浓度为200mg/L, pH=7.0, 温度为35℃条件下, 经48h静止培养, 染料脱色率可达96.16%。进一步对其培养条件如pH值、温度、盐度、初始染料浓度等进行了脱色研究, 结果表明, 在pH=7、温度为45℃, 盐度为2mmol/L的情况下, 功能菌群脱色效果达到最佳。为了进一步适应工程无机条件, 筛选出以染料作为唯一氮源、碳源以及能量的功能菌群, 遂将培养基中葡萄糖去掉, 同样利用梯度浓度压力驯化法, 筛选出混合菌群RM, 并对其脱色性能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混合菌群RM在染料初始浓度为50mg/L、温度为35℃、pH=7.0条件下, 48h后其脱色效率为20.05%。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 对群落进行分析, 混合菌群RR主要为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 sp.)、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 菌群RM主要为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 sp.), 可见伯克霍尔德氏菌属菌株(Burkholderia sp.)可以适应工程无机环境, 并对直接红28存在一定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聚合物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分析了大庆聚合物驱后萨Ⅲ组二类油层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聚合物驱后的萨Ⅲ组二类油层中,细菌的主要优势菌群为α-、β-、γ-和ε-变形菌纲,其中以Pseudomonas、Acinetobacter和Thauera为优势的菌群在注水井、采油井中均被检出(5注9采井组),未培养细菌在注水井、采油井中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67.90%和90.24%。聚合物驱后注水井B1-330-P41和采油井B1—2-P130的细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615和0.7666.表明注水井的细菌多样性高于采油井,具备开展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解体的好氧颗粒污泥中投加硫酸铝来强化颗粒的再形成过程,并对期间微生物的群落演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铝的投加加速了解体颗粒污泥的再形成,并且再形成的颗粒污泥具有更加良好的污泥特性和更高的细菌总数。在强化修复过程中,颗粒污泥中的优势菌群主要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是Proteobacteria中的主要菌属。  相似文献   

11.
庄文 《山东化工》2010,39(5):24-26,30
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在油田微生物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它们基于16S rRNA,如16S rRNA测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等,并分别指出了其优缺点。同时还介绍了一些油田研究中最受关注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2.
由于国内关于微生物驱矿场试验的大部分文献对于增油要因、驱油机理等的阐释不够明确,探索试验过程中各要素与试验结果上的一些重要的关联关系十分重要。故对国内文献发表的18个微生物驱矿场试验按照驱油机理、微生物菌种类型、营养物以及油藏物性分别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些结论,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几点建议。调研结果将有助于查明实验室研究到矿场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机制,有助于解释MEOR试验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对设计一个规范、系统和可靠的微生物驱矿场试验方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油田控制SRB新技术—微生物竞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控制SRB的新技术是以油田中硫循环基本规律为基础,通过在注入水中添加硝酸盐/亚硝酸盐,利用地层中NRB、NR-SOB与SRB的种间竞争达到抑制SRB生物活性的效果的。这项技术已经在国外现场应用,在较短的施工周期内取得很好的效果,具有成本低,实效高,对地层没有损害的优点。本文介绍了这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国内外实验研究成果,旨在为预防和处理H2S污染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采油技术中的分子生物学问题,主要有内源微生物群落体系构建与菌种(群)鉴定问题、微生物生态系统分析问题、采油微生物基因重组育种研究问题、微生物与介质作用机理研究技术问题、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动态监测方法问题和土壤污垢的生物修复术问题等。应用前景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基因分析技术将在油田微生物监测技术发展中得到切实应用;二是现代生物技术在基因工程菌构建方面将步入快车道;三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进一步助推微生物采油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残余油微生物气化技术是延长油藏开发寿命的新技术,在厌氧环境下,利用产甲烷微生物菌群将石油烃转化为甲烷气,然后直接开采或就地储存起来。综述了降解残余油产甲烷气的微生物(如硫酸盐还原菌、铁还原菌、硝酸盐还原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川北油田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采油技术按驱替方式可分为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和微生物驱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领域开拓性的应用,特别是对于高含水和近枯竭的老油田更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论文介绍了根据川北油田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以川北油田实际油水样结合中原油田菌种进行的微生物采油室内实验研究成果及川北油田微生物吞吐采油矿场试验状况。结果表明:川北油田油藏地质条件适合微生物吞吐采油条件,优选菌种对川北油田原油的含蜡量降低幅度在25.5%~32.4%、降粘降幅在1.7%~17.1%、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幅度在2.7%~21.5%,具有良好的微生物吞吐采油效果。但从矿场唯一一口井(cs47井)开展微生物吞吐采油试验的试验情况看,微生物吞吐采油增产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需要深入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郭建  商泰顺 《广州化工》2013,41(3):130-132
提高采收率是油田"稳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西峰油田在侏罗系油藏研究、试验起步较早,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果,为油田后期提高采收率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西峰油田三叠系油藏特低渗裂缝油藏的特点,以及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诸多矛盾不断涌现,储量损失逐年加大的实际,借鉴侏罗系油藏提高采收率的研究与经验,对现有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系统分析,评价油田近几年提高采收率技术在西峰油田适应性,提出了该油田提高采收率应努力的方向,为提高西峰油田的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单井处理技术在安塞油田实施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HS19、HM20以及HM18等7种菌种评价,筛选出适合安塞油田储层特点微生物单井吞吐的菌组。在地层条件下,该菌组可有效得降解原油中的重质组分,增加原油的流动性能。截止目前,应用该菌组在安塞油田实施生物酶吞吐试验10口井,其中3口井未达到评估时间。主要评估的7口井中,4口井效果好,1口井效果差,两口井效果不明显。4口井累计增油1133t。  相似文献   

19.
使用油田注水分析图版,能确定水井的配注量及最大理论注入量,预测水井不同吸水厚度和污染程度下的日注水量,从而找出影响注水量降低的主要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注水井措施前选井及措施后效果预测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该技术在文南油田文33断块区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推荐措施井的增注有效率达到了95%以上,效果预测符合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 《广东化工》2011,38(7):18-20
采用复合基质和丛枝菌根真菌对矿区土壤进行九个月的复垦。为评估复垦效果,利用Biolog方法分析不同复垦时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多样性。借助SPSS17.0等软件进行分析,发现微生物群落各项指标在不同复垦阶段的变化明显;对比复垦稳定土和校园绿地土可知,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得到显著改善,并恢复至正常水平。究其原因,是复垦基质中添加30%的污泥以及接种丛植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