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预聚体为高分子乳化剂,与环氧丙烯酸酯(EA)树脂混合后,采用相反转乳化法制备了UV固化PUA/EA复合乳液。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水性PUA合成过程以及复合乳液UV固化前后进行了表征,表明得到了目标产物且UV固化良好。透射电镜(TEM)测试表明,复合乳液随EA含量不同呈不同的不规则的核壳结构。讨论了羧基含量、中和度以及EA树脂含量对乳液相反转过程、PUA预聚体的乳化能力、复合乳液及其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A预聚体的乳化能力随羧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2.3%后变化不再明显;相反转过程中体系黏度与电导率的最大值均随羧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出现得越来越晚;中和度增加,复合乳液的粒径逐渐减小,稳定性先变好后变差,乳液的黏度增加而固化膜的耐水性降低;EA含量增加,乳液粒径降低,涂膜的光固化速率提高,固化膜硬度增加,柔韧性变差,耐水及耐热性能均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2.
选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DMPA)、甲摹丙烯酸-β-羟乙酯(HEMA)等为原料,采用阴离子自乳化法制备了紫外光(UV)固化聚酯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并配以光引发剂,其涂层经紫外光固化.讨论了光引发剂和n(-NCO):n(-OH)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配光引发剂种类及比例为m(光引发剂B):m(光引发剂c)=1:1,用量为HEMA质量分数的10%时,涂层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200、400、600)分别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反应合成预聚体,再以此预聚体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制备了聚氨酯改性纳米SiO2;将改性纳米SiO2分散到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中光固化制备了PUA/SiO2纳米杂化涂层。讨论了PEG相对分子质量对PUA/SiO2纳米杂化涂层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以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SiO2粒子优化了PUA树脂的性能,且以PEG-400与HDI合成的预聚体来改性纳米SiO2用于制备的PUA/SiO2纳米杂化涂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抗冲击性。  相似文献   

4.
混杂聚合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与双羟基聚甲基苯基硅氧烷分子中的羟基反应制得-Nco封端的预聚体,再将该预聚体与环氧丙烯酸酯(EA)混合,得到有机硅化学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在此基础上,以氨基树脂为固化剂,制得常温固化涂层;以2-羟基-2-甲基-l-苯基-l-丙酮(即1103)为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制得常温光固化涂层;以氨基树脂为固化剂,1103为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制得常温混杂聚合涂层.讨论了上述3种涂层的硬度随固化时间的变化,用热重一差热分析(TG-DTA)技术研究了三者的耐温性.结果表明:常温混杂聚合涂层的硬度随时间的延长增加得最快,光固化涂层次之,常温固化涂层最慢.3种涂层都能耐420℃左右的温度.  相似文献   

5.
王锋  胡剑青  涂伟萍 《化工学报》2011,62(2):532-538
以自制的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预聚体为高分子乳化剂,与自制的环氧丙烯酸酯(EA)树脂充分混合后,采用相反转乳化法制备了可UV固化的具有不规则核壳结构的PUA/EA复合乳液。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水性PUA合成过程以及复合乳液UV固化前后进行了表征,表明合成得到了目标产物且UV固化良好。透射电镜(TEM)测试表明,复合乳液呈不规则的核壳结构,且EA含量不同时核壳结构也不同。重点讨论了羧基含量对乳液相反转过程、PUA预聚体的乳化能力、复合乳液以及固化后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反转过程中体系黏度与电导率有类似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均随羧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出现得越来越晚;PUA预聚体的乳化能力随羧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2.3%后变化不再明显;此外,随羧基含量的增加,乳液的平均粒径变小、外观越来越透明、黏度变大、贮存稳定性变好,而相似文献   

6.
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PDl)制备了可光固化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研究了制备过程的条件,选择了活性稀释单体配制成涂膜固化,对其一些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和常用的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l)制备的可光固化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相比,该预聚体具有更加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将绿色环保的辐射固化技术用于制备金属防腐涂料,分别选用了聚氨酯丙烯酸酯、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以及改性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作为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选用紫外光(UV)、电子束(EB)2种固化方式以及5种辐照剂量(80 kGy、160 kGy、240 kGy、320 kGy、400 kGy)制备了一系列辐射固化防腐涂层。通过凝胶含量、双键转化率、基础性能、吸水率、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和盐雾试验探究了不同辐射固化方式和辐照剂量对涂层固化程度以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EB固化涂层的双键转化率和凝胶含量大于UV固化涂层;辐照剂量越大,涂层的双键转化率和凝胶含量越高;对于分子链刚性较大的树脂体系,辐照剂量过大时会严重影响涂层的附着力,致使涂层耐腐蚀性下降;对于分子链柔性较好的树脂体系,EB固化涂层由于固化程度较高,其耐腐蚀性优于UV固化涂层,且随着辐照剂量增加,涂层硬度、附着力和耐腐蚀性都有所提高;对于分子链柔性适中的树脂体系,EB固化涂层和UV固化涂层都具有较高的固化程度及较强的附着力,两者的耐腐蚀性并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E-20型环氧树脂(EP)在70℃下对聚氨酯(PU)预聚体进行改性得到改性预聚体,然后将该改性预聚体进行乳化制备了EP改性PU乳液。研究了预聚体的改性反应过程、改性PU乳液的粒径及分布、乳液浇铸膜的性能及经热固化后的膜的性能。结果表明,在预聚体改性过程中,部分异氰酸酯基团主要与EP结构中的羟基发生了反应,形成了以EP封端的PU链;改性PU乳液的粒径随EP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分布变宽;随EP用量的增加,改性乳液浇铸膜的抗水性增加、力学性能提高;将膜进行后固化,在温度达到130℃时,改性树脂中的大部分环氧基团与预聚体链上的羧基发生交联反应,使改性树脂的耐水性能和力学性能得以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王孝科  田敉 《上海涂料》2008,46(2):6-10
通过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增加其韧性,再用丙烯酸酯化,制得柔性环氧丙烯酸酯预聚体.研究了反应原料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类型及用量对反应及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环氧树脂改性反应和丙烯酸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研究了树脂的固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聚氨酯丙烯酸酯(UV-7605)和环氧树脂(EP815)作为预聚体,丙烯酸作为增粘树脂,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稀释剂,羟基环己基苯酮作为光引发剂,制备了性能优异的无溶剂辐射固化型丙烯酸压敏胶。通过对丙烯酸压敏胶的成膜性、固化时间、初粘力、粘结强度、附着力和耐老化性能测试,研究讨论了预聚体、增粘树脂、单体稀释剂、光引发剂等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得出,各组分含量为:UV-7605∶EP815为1∶2,丙烯酸:3%;光引发剂:3.5%,辐射固化时间为60s时,可制得成膜性好,初粘力高,附着力和耐老化性优良的辐射固化型丙烯酸压敏胶。  相似文献   

11.
周荣华 《上海涂料》2010,48(6):21-23
采用丙烯酸酯化的聚酯、二丙烯酸酯齐聚体、CAB551-0.01树脂为主要成膜物,以Irgacure184为光引发剂,研制成五金底材用UV固化涂料。讨论了预聚体结构、光引发剂及稀释剂等对涂层性能的影响,以及五金底材用UV固化涂料常见问题的解决。所配制涂料的综合性能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配制了紫外光固化胶粘剂,研究了预聚体含量和种类对紫外光固化胶粘剂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预聚体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75-80℃、催化剂用量0.45%左右。预聚体在胶粘剂配方中的最佳含量为50%-60%;芳香族预聚体剪切强度明显高于脂肪族预聚体,但胶层较硬,韧性较差;脂肪族预聚体柔顺性较好,180°剥离强度和附着力高于芳香族预聚体;不挥发物含量越高则固化得越完全,综合强度越好;芳香族预聚体的玻璃化温度高于脂肪族预聚体,二者分别贡献胶粘剂固化膜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单端羟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乙酯制备了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以此预聚体作为硬单体,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低生物毒性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TPO-L)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UV)固化聚合制备了吸水性、透水气性、耐水性和粘接性能优异的丙烯酸酯压敏胶。通过二正丁胺反滴定法探究了预聚体合成最佳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工艺参数。研究了光照时间、光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压敏胶固化程度的影响,以及预聚体含量对压敏胶粘接性能、吸水性和湿气透过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合成中,第一步反应温度为40℃,第二步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都为60 min,催化剂最佳用量为0.10%(质量分数);在改性压敏胶制备中,光照120 s,光引发剂TPO-L用量为3%(质量分数),预聚体含量为20%时制备的压敏胶光固化程度较高,初粘力为21号球,180°剥离强度为5.7 N/(25 mm),持粘力超过360 h,对非极性表面PP板180°剥离强度为3.2 N/(25 mm);改性后的压敏胶吸水性、湿气透过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盆式绝缘子是GIS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其绝缘性能主要由环氧复合绝缘材料决定。本文对液态环氧树脂(EP)与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Me-THPA)的预聚反应进行了探索,制备出预聚树脂/Al_2O_3复合绝缘浇注料,并测量了预聚树脂在固化过程中的放热速率,测量了预聚树脂/Al_2O_3复合绝缘材料固化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测试了固化产物沿面闪络电压和击穿强度。实验结果表明,EP/Me-THPA通过预聚反应,可以减缓固化过程中的放热,能够明显提升预聚树脂/Al_2O_3复合材料固化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固化产物的击穿强度、沿面闪络电压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使用预聚环氧树脂复合浇注料制作的盆式绝缘子,在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及降低输配电风险等方面上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牌号6233)、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牌号6112-100)和脂环族环氧树脂(牌号TTA26)为预聚体,并引入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和填料等助剂,采用自由基和阳离子UV(紫外光)固化工艺制备了LED(发光二极管)铝基板用UV油墨。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混杂型UV油墨的最佳工艺条件是m(6112-100)∶m(TTA26)=35∶65、w(活性稀释剂)=11%、w(光引发剂)=5%和w(钛白粉)=27%(均相对于预聚体总质量而言),此时该油墨的固化速率适中、附着力(为96%)相对较大、折射率(为1.60)相对较高且不发生黄变现象,并且膜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6.
MDI/有机硅预聚体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与双羟基聚甲基苯基硅氧烷分子结构中的羟基反应制得—NCO封端的预聚体,再将该预聚体与环氧树脂反应,合成了有机硅树脂改性的环氧树脂;以氨基树脂为固化剂制得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涂层。用DTA-TG技术研究了其耐热性能,用EIS技术比较了改性产物涂层与环氧树脂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根据国标GB/T1720—1979测定了改性产物涂层的附着力。结果表明:改性产物能耐420℃左右的温度,而且其涂层的耐腐蚀性能要优于环氧树脂,附着力随有机硅含量的增加略有降低,有机硅质量分数为25%~30%时,附着力都在2级以上。  相似文献   

17.
基于2,6-二甲基吡啶亚胺铁催化体系催化乙烯链穿梭聚合制备端羟基聚乙烯树脂;进行羟基丙烯酸酯的封端反应,赋予聚乙烯树脂紫外光固化活性。研究了改性聚乙烯树脂作为主体树脂及添加助剂应用于光固化涂料配方中进行研究。核磁及红外分析表明,获得两种结构明确的可紫外光固化改性聚乙烯树脂。通过光固化涂料配方研究表明,可紫外光固化聚乙烯树脂的光固化涂层光泽度较低,可作为哑光树脂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涂料》2017,(1):27-31
以聚酯二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等为原料,制备了具有感光性能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PUA),通过溶胶-凝胶法对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氧化锡锑(ATO)进行改性,然后将改性纳米ATO与PUA加水乳化制得纳米WPUA/ATO复合乳液,最后通过UV固化制得WPUA/ATO涂膜,研究了ATO含量对WPUA/ATO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ATO含量增加,可见光平均透过率降低,红外光平均屏蔽率增加;其中当纳米WPUA/ATO复合乳液中ATO质量含量为9%时,可见光平均透过率为71.43%,红外光平均屏蔽率高达为79.69%,隔热性能较好,特别适合制备涂膜隔热玻璃。  相似文献   

19.
通过腰果酚(Cardanol)与六氯环三磷腈(HCCP)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多臂腰果酚基树脂,并通过对腰果酚长脂肪链所含的不饱和双键进行环氧化,再通过与丙烯酸的开环反应引入丙烯酸酯基团,制得新型多臂腰果酚基丙烯酸酯(AECC)。采用MALDI-TOF与GPC表征了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并与商品化生物基光固化树脂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AESO)进行了光聚合活性、涂料基本性能、热稳定性等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比AESO,该预聚体具有更高的双键转化率,涂层具有更优的附着力、硬度及光泽,并具有一定的阻燃性。  相似文献   

20.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溶胀包裹纳米炭黑制备的复合粒子作为吸光性散射微粒,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为UV固化主体树脂,光学级聚酯(PET)薄膜为基材,采用湿法涂布方式制备了UV固化吸光防眩涂层。研究了纳米炭黑溶胀包裹比例、吸光性散射微粒含量以及涂层厚度对UV固化涂层光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纳米炭黑溶胀包裹比例与涂层吸光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UV固化吸光防眩涂层兼具优异的防眩光和一定的吸光性能,能有效缓解液晶显示屏幕发白和晃眼等问题;随着纳米炭黑溶胀包裹比例的增大以及吸光性散射微粒含量的增加,涂层的光线透过率降低,雾度值升高,镜面光泽下降。此外,涂层吸光度与纳米炭黑溶胀包裹比例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符合Lambert-Beer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