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综合岩心资料、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对伊拉克米桑Buzurgan油田Mishrif组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区域性侵蚀不整合面、古喀斯特岩溶面、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等四类层序界面。将Mishrif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K_2SQ_1、K_2SQ2、K_2SQ_3,进一步划分为12个四级层序。K2SQ_1由四级层序Ⅰ、Ⅱ、Ⅲ组成,四级层序Ⅰ、Ⅱ主要以泥晶灰岩、生物灰岩等低能沉积为主,四级层序Ⅲ高位体系域以生屑滩沉积为主;K_2SQ_2由四级层序Ⅳ、Ⅴ、Ⅵ、Ⅶ组成,四级层序Ⅶ高位体系域以生屑滩沉积为主。K_2SQ3由四级层序Ⅷ、Ⅸ、Ⅹ、Ⅺ、Ⅻ组成,滩体主要发育在四级层序Ⅺ、Ⅻ高位体系域中。  相似文献   

2.
西部凹陷东营组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但东营组地层结构和沉积特征复杂,制约了勘探的深入认识,造成东营组勘探停滞不前。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建立东营组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对四级层序沉积特征进行剖析,并进一步分析含油气性。结果表明:东营组受构造运动控制,形成了初陷-水进-萎缩的演化规律,形成5个四级层序边界,可以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东营组整体形成了以河流—三角洲为主的沉积体系,在四级层序格架之下具有沉积体系由多样趋于统一,砂体展布范围由大变小再变至最大的特征;四级层序SQ_1和SQ_2为东营组的主要含油气层系,SQ_1层序和SQ_2层序在西部凹陷南部三角洲相带油气显示最为活跃,为东营组有利的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层序界面的识别对于精细研究碳酸盐储层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地震反射特征、岩性岩相转换面、特殊的成岩变化、地层叠加样式的改变等来识别。在层序界面识别和层序规模识别的基础上,对研究区长兴组-飞仙关组进行了层序地层的划分研究。可将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9个四级层序,长兴组可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和5个四级层序。并根据此划分建立普光气田精细层序格架,研究储层分布规律,加深沉积微相研究,指导研究区油气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应用T.Cross的成因地层理论,强调了陆相盆地中基准面的意义及“转换面”和层序划分的关系。根据测井、录井、岩心资料,对吉林油田海坨子地区泉四段到姚家组合地层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通过关键界面的识别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将目标层段划分为9个四级层序,为进一步精细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及研究方法.根据钻井(岩芯,测井)资料.结合岩石学特征分析,将研究区飞仙关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16个四级层序和31个五级层序。并建立了以飞仙关组顶部为拉平面的三级层序及高频层序的格架对比。显示出了横向对比性好,层序厚度变化起伏不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在应用单井电测曲线、岩性的基础上,对川东北赵家湾地区进行地层层序研究,识别出海平面升降界面,以沉积旋回表示,共识别出6个四级旋回,在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起地层层序格架,通过对各旋回岩性厚度、地层后的的研究,细致划分了研究区内沉积相的展布与演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测井、钻井和地震资料,在地质背景和基准面约束原则下,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三、四级层序地层解释,并以测井曲线小波变换时频分析为核心,对佳木河组佳二段砂砾岩体进行沉积基准面恢复。  相似文献   

8.
孙天一  柳成志  卜春阳 《当代化工》2014,(11):2441-2443
通过对松辽盆地王府断陷登娄库组地层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对岩性以及岩石粒度的变化的分析从而对登娄库组地层的旋回进行划分,借助旋回变化以及岩石岩性的变化对其地层层序进行精细划分,在组的基础上划分出段与小层。根据地震剖面、岩心、测井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将登娄库组地层分为d1、d2、d3三个三级层序;有根据岩石粒度变化、旋回性等特征划分分出了d12、d11、d22、d21、d32、d31六个四级层序。  相似文献   

9.
应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建立鄂尔多斯彬长地区延安组煤系地层发育的等时格架,划分煤系发育的沉积体系及微相,总结沉积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延安组地层以三段发育为主,可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四级层序,区内为曲流河沉积体系,沉积微相以河漫沼泽、河漫滩、分流见湾为主,其中沼泽和平原环境是发育连续稳定厚煤层的优势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地震沉积学是在沉积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边缘交叉学科.目前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进展,可将地震沉积学的发展可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建立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整体而言,地震沉积学的提出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固有的纵向地震相分析思路,利用三维地震进行平面地震相研究和时序剖分的方式进行沉积相研究和沉积演化分析,很大程度上将常规三级层序分析逐渐走向四级、五级甚至更精细更小尺度的层序地层学分析,提高了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分析的精度.地震沉积学整体来看仍然属于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很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仍然需要完善和提高,这对于勘探目的层分析和油藏开发精细描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岩心、录井和测井以及地震资料研究,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将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划分为四个四级层序(TSQ1、TSQ2、TSQ3、TSQ4)。研究得出工区内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同时发育滨、浅湖相沉积,半深湖-深湖沉积。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交界处地层小层内砂体进行跨区广域对比在现勘探开发后期阶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常规手段难以直接对小层内砂体进行精确广域对比。以八面台油田青一段20小层三角洲前缘地层为例,依层序地层学原理提出旋回模式。最终建立以四级界面为框架的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统计三级层序发育位置,最终实现单砂体广域对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沙河街组四段高升、杜家台油层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及录井等资料,对XX井进行单井沉积相划分分析。新生界以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地层,新生界可划分为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而古近系自下而上以此钻穿房身泡组、沙河街组及东营组。沙河街组自下而上可进一步划分沙河街组四段(沙四段)、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沙河街组二段(沙二段)、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本文主要研究沙四段,沙四段自身构成一个完整的三级旋回层序,包括两个四级旋回层序和四个五级旋回层序;沙四段岩石类型有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和混合沉积岩类;沙四段的沉积相类型有扇三角洲相、湖泊相。XX井沙四段剖面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湖泊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扇三角洲相。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系统描述临南洼陷西部断裂体系及地层特征的基础上,对沙三上层序地层进行了分析。从地震、沉积相、测井等三个方面对层序界面进行了识别,根据不同的层序类型及每个层序中湖平面变化的相对位置,划分出了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并识别出进积式准层序组、退积式准层序组、加积式准层序组等三种类型的准层序组。建立起了该区的地震层序格架,最终指出了潜在的油气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5.
依据陆相层序地层在地震剖面、电测曲线和岩石组合类型等方面的特征,将孔南地区孔店组地层划分出了2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其中各层序又可划分为3个体系域。并结合研究区构造特点,总结了本区不同层序界面的类型,其中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为二级层序边界,局部构造不整合和沉积一构造不整合则为三级层序边界。根据层序和沉积特点,初步分析了不同层序各体系域储层特点,并预测了不同层序体系域的油气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16.
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钻井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包括单井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联井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确立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利用测井曲线特征以及岩性变化建立相对湖平面变化特点,从宏观上跟踪油气藏变化特点,在油气田勘探和开发上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钻井、测井资料和岩心(岩屑)资料为基础,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利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知识和方法,针对本地区目标层系开展研究,将沙河街组地层划分出三个三级层序、六个体系域,总结了不同层序地层在横向上的展布特点;分析各层序不同体系域的沉积充填特征,并总结出各层序沉积模式;以层序格架和沉积体系域为基础,分析目标层储盖组合,并对有利成藏区带进行预测,指出各层序储层可能发育的油藏类型和方位,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前人对松辽盆地开展了大量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对于二级层序的划分多没有大的争议,从中生界一新生界划分为五个二级层序,而对于泉头组一嫩江组地层三级层序的划分前人有多种划分方案,本次研究应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将松辽盆地海坨子地区地层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确定了各个层序的低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共划分为20个体系域。总结了各层序体系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发展对我国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研究,乌尔逊凹陷南部下白垩统地层发育阶段性特征明显,可划分出四个二级层序构造单元和七个三级层序构造单元。另外,在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对乌南地区沉积相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综合采用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沉积学等最新理论和方法,通过岩心观察描述,运用地震、测井等分析资料,对东南隆起区王府凹陷中浅层层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中浅层层序地层格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