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造纤维》2020,50(3)
正(一)聚酯装置余热充分利用集成技术聚酯装置余热充分利用集成技术充分利用了聚酯酯化工艺塔塔顶蒸汽余热,该技术将酯化蒸汽用于制备热水,然后通过热水分别加热乙二醇、浆料、长丝空调机组和制冷机。以聚酯年产27万吨为例,每年有800万大卡/h余热利用,投资回收期仅11个月,每年回收利用效益达635万元。对于酯化蒸汽的余热利用,部分企业通过传热工质与酯化蒸汽的热交换获得热量,驱动有机朗肯循环螺杆膨胀发电机发电,具有全周  相似文献   

2.
陈彪  周美进 《合成纤维》2022,51(2):35-38
分析了聚酯装置酯化蒸气余热利用现状,介绍了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的原理及特点,使用余热发电机组对酯化蒸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实现了节能降耗.在余热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了优化,提高了余热发电机组发电功率及发电效率.同时从经济性角度对目前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在聚酯装置600 t/d负荷下,本套余热发电装置年发电量可达350...  相似文献   

3.
工业过程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余热利用的热交换技术、余热制冷制热技术、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及Kaliana 循环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并对其热力学原理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推广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及Kalina 循环等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对提高余热利用率更加有效,余热制冷制热技术的应用必须与工艺过程相结合,加强计算机模拟在制冷过程的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余热余压利用是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余热发电是余热利用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成套工艺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水泥线生产能效,有效推动了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及技术进步。本文介绍了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技术创新点、科研成果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情况,供余热发电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姚敏娟  许卫革  高轲 《水泥工程》2011,(3):71-74,87
余热发电技术是水泥工业相对成熟且非常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是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之关键节点。通过对水泥厂余热来源、余热量等影响余热利用的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提高发电量的措施及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对余热发电项目考核中,应对"吨熟料发电量"和"余热发电热效率"进行综合考核;只有在保证水泥生产正常稳定、不影响熟料质量和热耗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余热进行发电,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最好的节能减排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有机郎肯循环的发电原理及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分析了酯化余热特点和当前利用的现状,对运行中的余热发电机组的优化及提高其余热发电机组发电功率的方式进行了探讨。从经济角度分析企业目前运行状况,在聚酯装置1 000 t/d负荷下,本套余热装置的年总发电量可达500万k W·h,净发电量可达450万kW·h,净发电的效益为2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4 a。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SITD煤调湿工艺中采用多种余热回收技术,以减少系统蒸汽消耗量,分析了系统中冷凝水闪蒸汽回收、热水余热发电以及焦炉烟道气余热利用技术,可增加系统安全性,又可有效降低蒸汽能耗。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泥工业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市场需求巨大。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是水泥工业“四零一负”战略的重要组成。我国自主研发的水泥工业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吨熟料余热发电量与理论值还有很大的差距。日本在我国推广的水泥工业余热发电技术大部份仍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德国海德堡水泥公司以有机工质戊烷(CH12)汽轮机和导热油为热载体的余热锅炉组成的利用篦冷机废气余热的发电系统具有较高的发电水平,美国Recunent工程公司开发了Kalina工业废热回收发电系统,正欲进入水泥工业市场。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张才雄先生是台湾亚洲水泥公司的总经理,亦是该公司花莲水泥厂~#窑带余热发电生产线的总规划。文章对该生产线的工艺配置及运行实绩作了介绍,并对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进行了讨论。本刊将对来稿分两次刊发,本期刊发该生产线的简介,1997年第1期刊发张才雄先生对余热发电技术的见解,供读者参考。文中有关专业述语已按内地习惯编辑,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0.
王晓玲 《广州化工》2010,38(7):199-200,217
简述茂名石化利用螺杆膨胀机回收高压聚乙烯装置副产低压蒸汽余热发电工艺,本文介绍了螺杆膨胀机发电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技术特点、应用范围、应用方式及经济、节能效益。利用螺杆膨胀机回收蒸汽余热进行发电,发电后产生的凝液达到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地提高余热综合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节电、获得高效益的目的。并认为螺杆膨胀动力机将在石油化工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低温余热的充分利用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企业的能耗。本文以含硫天然气净化厂生产过程产生的余热为研究对象,对余热资源品位、余热回收潜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对不同的余热发电方案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了以有机朗肯循环(ORC)为基础的多品位余热发电方案(MG-ORC),并对该发电方案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借助正交实验手段和多目标优化方法,对不同循环工质条件下MG-ORC发电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工质R-600较其余4种工质表现出更优的综合性能,MG-ORC发电系统热效率为17.7%,净输出功率约2600kW。MG-ORC发电方案能够有效合理利用含硫天然气净化厂产生的余热,实现了能源的按质用能和梯级利用。  相似文献   

12.
孙晓辉  檀雷 《水泥工程》2021,34(5):52-54
以某一新型二代水泥技术的7 000 t/d熟料生产线为例,单纯的采用汽水朗肯循环,存在热量回收不彻底,部分低品位余热资源无法有效回收等问题。采用汽水朗肯循环及有机朗肯循环联合发电系统的方案,结果表明:联合朗肯循环系统发电功率提高了614 kW,吨熟料发电量增加了2.1 kWh/kg,提高了8%;净发电功率提高了511 kW,净发电量实际提高了7.1%,提高了水泥余热回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姬洪宇 《水泥工程》2021,34(5):19-21
综合利用不同型号燃气轮机余热的发电系统,根据水泥厂自备电站的不同型号燃气轮机余热情况,拟定余热发电技术方案,分析比较不同方案下余热发电系统的技术指标,从而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德士古全废锅流程气化技术在煤化工联产发电中的工艺流程,并将其与激冷流程进行了比较,两者主要不同之处在余热回收利用方面。详细分析了全废锅流程在余热回收利用方面的应用和其操作工艺条件,发现该流程不仅可回收大量余热进行发电,以满足煤化工生产厂本身的用电需求;同时与单纯火力发电相比,可减少大量污染物的排放,符合国家促进低碳经济转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饱和蒸汽发电技术在金隆闪速炉-转炉铜冶炼装置废热利用系统中的应用。原设计采用过热蒸汽发电,背压蒸汽减温减压后供0.6 MPa蒸汽管网,多余放空,另用燃煤锅炉生产1.6MPa蒸汽供生产用。冶炼装置废热未得到很好的利用,装置运行费用很高。改造后采用KKK单级饱和蒸汽发电机组发电,由1台闪速炉和 3台转炉废热锅炉产生的饱和蒸汽(3.8MPa)一部分用于发电,另一部分减压后供1.6 MPa蒸汽管网,出发电机组的背压蒸汽供0.6 MPa蒸汽管网。该系统废热利用合理,不仅满足了全厂蒸汽需要,而且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励磁调节是发电装置的重要控制设备,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机励磁控制在硫酸装置余热发电中得到了应用.介绍其主要功能、特点和在300 kt/a硫磺制酸装置余热发电系统中的配置情况,运行证实该技术投资少、功能全、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运行可靠性高、动态性能指标优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路会同  江龙  王丽伟  王如竹 《化工学报》2017,68(12):4709-4716
建立了一套低温热源驱动的小型无泵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研究无泵有机朗肯循环回收利用余热发电的性能。该系统中热水温度为75~95℃,冷却水温度为25℃,选择制冷剂R245fa作为系统工质,选择涡旋膨胀机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并通过发电机进行发电。实验结果表明当热水进口温度为95℃时,最大瞬时发电功率为232 W,并可以在250 s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230 W左右,总的发电持续时间为380 s。随着热源水温度下降,功率输出减小,但发电持续时间增加。系统稳定发电平均效率最大为3.92%,此时热源水温度为95℃,最低为3.02%,此时热源水温度为85℃。  相似文献   

18.
刘亮 《煤化工》2014,(3):8-10
针对传统焦化蒸氨废水工艺余热未全面回收利用的问题,设计开发了蒸氨废水余热回收利用新技术。通过蒸汽、热水两用型制冷、采暖双工况吸收式热泵机组,可夏季回收蒸氨废水余热制取热水,作为制冷机驱动热源制取工艺冷却水,满足煤气净化回收系统冷却需要,冬季回收蒸氨废水余热并辅以蒸汽为热源生产取暖水,实现了蒸氨废水余热的综合利用,降低了工序能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靳军 《水泥工程》2011,(3):75-77
目前带余热发电站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仍然具有很大的节能减排空间。以某工程两条5000t/d生产线回收窑筒体散热用于余热发电和生活供热的项目为例,进行了工艺及经济效益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实现水泥熟料生产电能零消耗提出了一系列可实施途径和探索性途径。最后从节电措施、蒸汽利用、节水和降噪等方面分析了余热发电站自身的节能减排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