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Fe(NO3)3和Na2S分别作为催化剂前体和原位硫化剂,在20℃下分别用水、甲醇(M)、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亚砜(DMSO)对神华烟煤溶胀12 h,同步溶胀-担载催化剂后的烟煤脱除溶剂后与轮古常渣(LGAR)和杜84超稠油(Du84)在2∶1油煤质量比,8 MPa冷氢压,420℃,1 h的条件下进行加氢共处理.结果表明,神华烟煤经过溶胀处理后与两种重油共处理的液化率都明显提高,煤的转化率明显增大;三种有机溶胀剂相比,DMF同步溶胀促进液化效果最好,其次为DMSO,甲醇最差.两种配油相比,Du84比LGAR更适合煤-重油共处理.XRD分析表明,同步溶胀-担载法制备的溶胀煤载铁催化剂以非晶态和高分散的状态存在于溶胀煤表面,在共处理中催化剂最终转化为Fe1-xS.在煤-重油共处理中,经DMF同步溶胀-担载的催化剂失活,结晶相对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长庆催化裂化重油(FCC)和催化裂解重油(DCC)两种重油及魏墙煤(WQ)为原料,通过重油热处理、加氢处理及油煤共液化,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产物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表征,考察了两种重油热稳定性及其对油煤共加氢液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油高温热稳定性较差,热处理后正己烷不溶物质量分数明显提高;FCC易于脱氢芳构化,DCC以极性组分缩合为主,催化加氢能够抑制FCC高温脱氢;以FeS+S为催化剂催化时,供氢溶剂四氢萘(THN)中WQ液化转化率显著高于非供氢溶剂甲苯中WQ液化转化率,440℃时THN溶剂中WQ转化率最高,达到71.2%;油煤共加氢液化时,FCC和DCC都可以不同程度促进WQ转化,两种溶剂中WQ共液化转化率最高分别达到80.3%(FCC,420℃)和83.5%(DCC,420℃),但是沥青烯(AS)和前沥青烯(PA)等重质产物收率高;重油热稳定性是影响油煤共液化及液化产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重油主要通过自身缩合以及与煤共液化产物作用形成重质产物;FCC/WQ共液化重质产物以AS为主,主要来自于FCC脱氢缩合;DCC/WQ共液化时DCC极性组分缩合形成以PA为...  相似文献   

3.
多环芳烃所带来的众多环境挑战是近年来研究者寻求更好的芳基化方法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将萘转化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全球需求的四氢萘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挑战是设计高效、高选择性、稳定且经济的催化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不同含量P改性的催化剂(NiMoP-0、NiMoP-2、NiMoP-4),在反应温度300℃、反应压力4.0 MPa、空速3.0 h-1条件下,考察萘转化为四氢萘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引入质量分数2%的P制备的NiMoP-2催化剂具有最高的萘转化率(90%)和四氢萘选择性(96%),同时稳定性较好,连续运行50 h, NiMoP-2催化剂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四氢萘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以中和法合成的不同SiO2含量的改性氧化铝为载体,本文制备系列Si改性的NiMo/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BET)、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程序升温还原(H2-TPR)、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进行详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引入Si减弱了活性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了催化剂的孔结构与表面酸性分布,提高了活性相分散度和金属硫化度,促使形成更多的II类NiMoS活性相。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考察了系列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性能,结果表明,引入Si可降低DBT的加氢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常数,进而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对比DBT转化率在50%时的脱硫产物分布表明引入Si可影响催化剂的反应路径选择性,直接脱硫路径(DDS)选择性从83.69%增加至92.89%,证实了催化剂的表征规律。  相似文献   

5.
6.
采用浸渍法制备Co改性γ-Al2O3负载的Cu-Zn催化剂,考察Cu-Zn负载量、Co含量及反应温度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13 K、氢气流速0.5 mL·s-1 和糠醛空速2 h-1 条件下,当催化剂Cu-Zn/γ-Al2O3(Co)中n(Cu)∶n(Zn)∶n(Al)∶n(Co)=1.0∶2.0∶3.0∶0.51时,糠醇的选择性100%,糠醛转化率94.6%,比使用单纯Cu-Zn/γ-Al2O3催化剂的最佳转化率提高11%。  相似文献   

7.
研究载体活性炭对沉淀法制备的Pd/C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在不饱和醛/酮加氢反应中通过考察载体粒度和试剂改性等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性以及C=O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粒度(100~200)目的活性炭在80℃的10%HNO_3溶液中浸泡120 min,洗涤干燥后得到活性炭载体制备的Pd/C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C=O选择性,不饱和醛转化率达95.2%,不饱和醇选择性达96.3%。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TiO2催化剂,利用N2物理吸附、H2-TPR、XRD、H2-TPD及CO-TPSR等表征手段研究H2气氛中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Ni/TiO2催化剂结构和织构变化规律,并考察催化剂的顺酐液相加氢性能。研究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催化剂C-C键加氢活性逐渐增高,而CO加氢活性先增高后降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与TiOx物种随H2气氛中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9.
喷动-载流床中Co/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煤热解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喷动-载流床中考察了Co/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煤热解气、液、固产物产率及组成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及催化剂的再生使用寿命. 结果表明,在550~600℃的热解温度范围内,Co/ZSM-5分子筛催化剂提高煤热解总转化率达70%以上. 而在650℃时,煤热解正己烷可溶物产率最大,其中酚类、脂肪烃类和芳香烃类的产率比无催化剂时分别增加203%, 51%和78%. 因积碳失活的Co/ZSM-5分子筛催化剂经过500℃焙烧后再生使用6次,活性下降不到5%. Co/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结果说明,Co进入了ZSM-5分子筛骨架. Co的催化加氢活性促进了H·与煤热解焦油片断的结合,减少了焦油聚合成大分子的几率,从而提高了煤热解油品的产率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朱小顺  文彬  屈叶青  伍小驹 《广州化工》2011,39(7):95-96,136
研究了三种不同类型载体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孔结构特征、活性稳定性及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全合成载体具有适合重油大分子裂解的孔结构特征,全合成载体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重油转化能力和动态活性。  相似文献   

11.
邓军 《广州化工》2011,39(1):121-122
含固重油的储存技术在中国有很少的资料,几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含固重油组分复杂,并且含有煤粉固体颗粒,所以该油品具有重油和煤的双重性质。本文基于作者在神华煤直接液化储运车间工作五年的经验,总结含固重油的储存和操作要点。例举了在这几年中遇到的储存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改造后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2.
邱泽锋 《浙江化工》2009,40(6):26-29
介绍了煤直接液化原理、典型工艺技术、催化剂及主要提质工艺技术.分析了煤液化粗质油和精制油特点。在高油价时期,煤直接液化是生产替代能源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3.
注空气催化氧化采油技术是一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创新技术,因其气源丰富、成本低,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该文针对SZ36-1稠油,制备了5种油溶性催化氧化催化剂——过渡金属环烷酸盐,并加以筛选,得到环烷酸铜催化效果最佳。对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条件进行了初步评价。在催化剂用量为原油质量的0.2%,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 d的条件下,稠油酸值从3.96 mg KOH/g上升至13.50 mg KOH/g,黏度由2.004 Pa.s上升到11.48 Pa.s,尾气中φ(O2)由21.0%降至10.0%。向氧化油中分别加入氧化油质量1.2%的助剂SW-1和质量分数40%的水,保温50℃搅拌,生成大量表面活性剂,形成O/W乳化油,黏度最终降至0.067 Pa.s,总降黏率达到96.66%。  相似文献   

14.
有机镍催化剂对稠油的降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的油酸镍和镍联吡啶铬合物有机镍均相催化剂对胜利油田稠油进行降粘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都能有效地降低稠油粘度.在240℃,2MPa条件下,使用油酸镍催化剂,当催化剂加入量为稠油质量的0.2%时,反应24h后稠油降粘率为62.7%,使用镍联吡啶催化剂,当催化剂加入量为稠油质量的0.2%,水加入量为稠油质量的10%时,反应24h后稠油降粘率达到63.0%。族组成分析发现,反应后油品中饱和烃含量增加,芳香烃、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减少。在降粘过程中稠油的重质组分发生了催化裂解,并伴随有C-S健和C-C键断裂,生成硫化氢、甲烷、乙烷等气体。  相似文献   

15.
胡华贵 《广州化工》2012,40(15):193-194
世界首套神华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项目已经成功实现商业化运行。作为煤直接液化储运系统运行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特别是直接液化含固重污油的储输技术。煤直接液化含固重污油具有含固高、温度高、油品组份复杂等特性。本文通过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储输问题,同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阐述含固重污油的输送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试验,在多种燃料的混合使用中,选择出重油与石油焦混合作为燃料,并在保证燃烧质量和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确定出适合的混合比例,将重油与石油焦粉按比例混合成为符合硅酸盐行业生产技术要求的混合油。该混合油应用到实际生产工艺中,经过经济核算,一年可节省成本约3000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低阶煤的中低温热解技术适宜于我国煤炭资源的特性,而热解催化有利于实现煤炭向高值化学品的定向转化,分析了煤热解催化剂的类型及其对热解过程中焦油轻质化的催化效果,提出了热解催化剂未来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热解催化剂的制备与改性优化研究、在线热态催化、催化定向转化调控机理、循环再生研究等,简述了煤热解催化剂的应用前景和技术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8.
在论述了催化裂解开采稠油对能源保证的重要性意义上,从催化水热裂解的理论机理研究方面对水热裂解催化降黏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对稠油水热裂解发生涉及的催化裂解化学反应及其机理作了分析讨论。同时对近年来的主要研究使用的三类催化剂做了重点介绍,着重分析了其催化降黏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重质油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万学兵 《工业催化》1997,5(1):45-50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重质油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催化剂的开发过程, 催化剂工业产品与国外同类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对比情况, 以及催化剂在工业装置中的运行情况。工业使用表明, 所开发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处理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