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烯烃弹性体(POE)/Sm2O3复合材料,对制备工艺(温度、转速和共混时间)进行正交设计,分析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晶行为及Sm2O3粉体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转速对粉体的分散效果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性能影响较大,而共混时间的作用不明显;在较高温度下共混时,粉体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分散不均匀;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影响不大;对LDPE/POE/Sm2O3复合材料而言,共混温度130℃、转速50 r/min、共混时间5 min是较为理想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2.
采用流变仪对不同比例的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LDPE/HDPE)进行了共混,研究了共混温度、转速和时间对LDPE/HDPE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比例的LDPE/HDPE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测试,分析其结晶性能。制备了LDPE/炭黑(CB)复合材料和LDPE/HDPE/CB复合材料,并对其正温度系数(PTC)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制备LDPE/HDPE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转速50 r/min、温度170℃、共混时间10 min;LDPE∶HDPE质量比为1∶3时的复合材料结晶度最大;LDPE/HDPE/CB复合材料与LDPE/CB复合材料相比具有较高的PTC转变温度及更高的PTC强度。  相似文献   

3.
PE-LD/PVDC/PE-LD复合薄膜回收料制备共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旧低密度聚乙烯/聚偏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PE-LD/PVDC/PE-LD)复合薄膜为基体材料,液体钙-锌(Ca-Zn)为热稳定剂,氯化聚乙烯(CPE)为相容剂,制备了PE-LD/PVDC/CPE共混材料,并对其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阻透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加入1.2份液体Ca-Zn稳定剂,刚果红试纸起始变色温度和完全变色温度分别提高了8 ℃和11 ℃,刚果红试纸起始变色时间和完全变色时间分别延长了67 s和354 s,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大幅度提高;含4.5 %CPE的共混材料中,PVDC嵌入PE-LD中,相容性好,与未添加CPE的材料相比,其断裂伸长率提高了76.70 %,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30.01 %,吸油率下降了33.61 %,柔韧性和阻透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蔺海川  张奇  路晶  马琴  袁炜  罗发亮 《中国塑料》2021,35(12):21-26
以聚丙烯(PP)为基体,低密度聚乙烯(PE-LD)和NX8000K成核剂为添加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PE-LD/NX8000K高韧高透明共混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雾度测试仪和冲击试验机等仪器对共混材料的结晶行为、晶体形貌、透明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PE-LD能阻碍PP结晶,使其结晶度降低,从而降低共混材料的雾度;PE-LD和PP共混能显著提升共混材料的韧性;当PE-LD的含量为50%(质量分数,下同),NX8000K成核剂含量为0.6%时,PP/PE-LD/NX8000K的雾度为16.43 %,冲击强度为77.94 kJ/m2,雾度比纯PP降低45.18 %,冲击强度提高至纯PP的1 465 %。  相似文献   

5.
玻纤增强茂金属聚乙烯弹性体改性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短玻纤(SGF)对PP/茂金属聚乙烯弹性体(mPE)共混物进行增强,制得PP/mPE/SGF三元共混复合材料,分别对PP/mPE二元共混物和PP/mPE/SGF三元共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弹性体用量、SGF的用量和表面处理对共混物和复合材料拉伸性能、低温冲击韧性和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mPE/SGF三元共混复合材料同时具有良好的刚性和韧性。  相似文献   

6.
蒋琪  贾红兵  蒋静  房尔园  王经逸  韩宁辉  孙波拉 《塑料》2011,40(2):26-28,84
研究茂金属聚乙烯(mPE)对高流动聚乙烯(HDPE)流变行为、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mPE含量增加,共混熔体的表观黏度逐渐升高;温度升高,表现黏度下降,加工性能改善.不同共混比例下结晶度和物理机械性能也发生了变化.当mPE质量含量为10%~15%时,茂金属聚乙烯/高流动聚乙烯共混体系的非牛顿流动行...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茂金属聚乙烯(mPE)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结晶熔融行为、力学性能以及增容剂对共混物相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TT/mPE共混物熔体为假塑性流体,熔体表观黏度随PTT含量的增加而迅速降低,PTT含量高于40%时共混物表观黏度迅速下降,PTT含量越多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越强。PTT和mPE可分别结晶,但PTT组分的结晶峰温度Tpc和结晶熔融峰温度Tm均比纯PTT的明显提高,而mPE组分的Tpc和Tm与纯mPE的相近,mPE可以促进PTT熔体结晶,但已经形成的PTT晶体不影响mPE的结晶,mPE的结晶行为主要发生在mPE微相区内。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乙丙橡胶提高了PTT与mPE间的相容性,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随着增容剂的增加而提高,mPE和增容剂共同发挥了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PE-LD)与马来酸酐(MAH)的接枝共聚物PE-LD-g-MAH对低密度聚乙烯/木质素共混体系微观形态、流变行为、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SC-TC综合热分析表明,添加增容剂的共混体系的熔融温度降低,热稳定性提高;流变性能分析表明,共混体系的加工性能良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显示,添加增容剂后木质素分散相尺寸明显减小,分散程度提高;PE-g-MAH可以有效提高低密度聚乙烯/木质素吹塑薄膜的力学性能,且当木质素、低密度聚乙烯和PE-LD-g-MAH质量比为25/75/10时,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茂金属聚乙烯弹性体mPE增韧改性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工作用茂金属聚乙烯弹性体mPE代替代表的弹性体,对PP的增专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共混工艺参数和橡逆比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的弹性体的增韧效果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弹性体相比,mPE增韧改性的PP显示出卓越的低温性能和加工性能;另外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共混物相态结构及断裂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导热绝缘的低密度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六方氮化硼(PE-LD/PE-g-MAH/h-BN新型泡沫塑料,研究了相容剂PE-g-MAH的加入、h-BN含量对PE-LD/PE-g-MAH/h-BN泡沫体系导热性能、绝缘性能、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g-MAH有利于增加PE?LD与h?BN的界面黏结,增强泡沫体系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显著提高其热导性能;当h-BN含量为30 %时, PE-LD/PE-g-MAH/h-BN泡沫体系的导热率为0.256 W/(m·K),相对于PE-LD/h-BN泡沫体系的0.217 W/(m·K) 和纯PE-LD泡沫体系的0.039 W/(m·K),热导率分别提高1.18和6.57倍,同时保持较好的绝缘性和热稳性。  相似文献   

11.
用DSC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茂金属线形低密度聚乙烯(m-PE-LLD)与高密度聚乙烯(PE-HD)、低密度聚乙烯(PE-LD)、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共混时PE-HD、PE-LD、PE-LLD不同加入量对m-PE-LLD非等温结晶行为和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E-HD与m-PE-LLD共混使样品结晶峰变窄,结晶度和结晶速率有所提高,说明两者有较好的相容性与共结晶行为;PE-LD的加入使共混物结晶峰变宽,说明PE-LD与m-PE-LLD共结晶行为较差,存在部分相分离,但在PE-LD含为20%时有最大结晶度,结晶速率有所提高;PE-LLD的加入对m-PE-LLD非等温结晶和动力学影响较小。X-射线衍射结果证明共混使球晶粒径减小。  相似文献   

12.
选用神府主焦煤(SFC)作为原煤,通过行星球磨机制备超细煤粉,用氯化铁(FeCl3.6H2O)过渡金属盐对超细样品进行机械力化学固相改性,制备出活性煤粉,以不同配比与低密度聚乙烯(PE-LD)共混制备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分析测试手段,探讨了SFC、PE-LD以及PE-LD/SFC复合材料的热解反应性和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Kissi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在热分析动力学允许的范围内,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SFC在340~380℃时活化能为113kJ/mol,520~550℃时热解活化能为149kJ/mol;添加10%(质量分数,下同)和20%铁改性SFC的PE-LD/SFC复合材料,在低温区(120~135℃)的热解活化能分别为182.87、250.62kJ/mol;铁改性SFC含量为10%时,煤与PE-LD的反应性较好,两组分之间存在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DSC、WAXD和SAX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分离、结晶度、片晶厚度等结晶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m-PE-LLD/PE-LD共混物中,当PE-LD含量较大时无论是熔融曲线还是降温曲线都只出现一个峰,说明两者存在共结晶,有很好的相容性。当PE-LD含量减小时,共混物出现相分离,升、降温曲线均出现双峰,但两峰值呈现靠近趋势,预示m-PE-LLD/PE-LD共混物中仍存在少量共结晶。WAXD数据显示,PE-LD添加到m-PE-LLD中,没有改变茂金属聚乙烯固有的晶体结构,共混物仍然保持了聚乙烯的正交晶系结构。并随着PE-LD在m-PE-LLD中添加比例的增加,共混物正交晶系增强的同时晶粒尺寸变小。  相似文献   

14.
CNT/CB填充PE材料正电温度系数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炭黑(CB)和碳纳米管(CNT)/CB复合填充聚乙烯(PE)体系的正电温度系数(PTC)特征,初步考察了CNT含量、CNT与CB配比对体系PTC性能的影响,并与CB/PE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添加10%(w)的CNT时,室温电阻保持不变,而体系的PTC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化;改变CNT与CB的配比,体系的PTC强度和室温电阻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均随CNT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董金虎 《中国塑料》2011,25(1):51-54
分别探讨了重质碳酸钙(CaCO3)和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含量对低密度聚乙烯(PE-LD)/CaCO3/EVA三元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以及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并结合试样冲击断面的扫描电镜照片,分析了复合材料力学件能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结果表明,当重质CaCO3含量为10%~20%、EVA含...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炭黑的含量对复合型聚乙烯自限温发热材料发热行为的影响,发现发热温度最高的发热材料的炭黑含量即为导电渗流区上限的含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表征了炭黑的微观形态及其发热材料的微观网状结构。将材料的渗滤行为、发热特性以及特定的网状结构形态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这种由颗粒构成的网状结构既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又保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