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培养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污水处理厂分离出14种菌种,通过初筛,获得5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复筛,选出一株絮凝活性最优菌株B0。以B0为研究对象,改变培养基培养条件,以絮凝率为指标,选择产生絮凝剂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2.
从污泥中分离并筛选出一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菌株,为了获得纯度高、性质稳定的絮凝剂,本文对其提纯工艺和絮凝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丙酮法对发酵液进行提纯,产量可达38.4 mg/L.该菌株产生高絮凝活性的最佳絮凝条件为.pH=7.0,絮凝剂投加量为1 mL,助凝剂为1%的CaCl2溶液、投入量为1.0 mL,先将溶液快搅1 min,再慢搅3 min后,对100 mL 1 g/L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90%以上,说明该微生物絮凝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北大学生活污水中筛选得到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韦荣氏菌(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该菌株适宜培养温度为35℃,最适pH=8.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所产微生物絮凝剂成分鉴定为还原性糖。该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95.1%。絮凝对比试验发现:该絮凝剂优于高分子絮凝剂PAC,其对黄土悬液、纳米级铜-碳-石墨悬液也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啤酒废水培养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艳  乔福珍  孟丽丽 《应用化工》2009,38(11):1564-1567
从空气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絮凝剂产生菌,对其进行筛选并纯化得到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M3。以啤酒废水为廉价培养基,对絮凝剂产生菌M3进行培养,考察外加碳源、氮源、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等因素对絮凝剂产生菌絮凝效果的影响。得出了M3的最佳培养条件:直接利用啤酒废水,无需另外添加碳源和氮源,只需添加0.5%的KH2PO4,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5,培养时间为48 h,摇床转速为160 r/min。在此条件下所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絮凝率高达93.5%。  相似文献   

5.
筛选获得一株高效产絮凝剂菌株WX-7,通过16s r DNA鉴定,该菌株隶属于微杆菌属。在p H为8.0、接种量1%、30℃、170 r/min条件下,添加蔗糖、玉米浆干粉,培养16~24 h生长最佳。WX-7菌株的絮凝活性主要分布于菌体,最佳助凝剂为Ca2+。在p H11条件下,向0.5%的高岭土悬液投加3 m L菌液和3 m L 1%的Ca Cl2溶液,絮凝活性最高可达98%。絮凝剂成分对热处理不敏感。WX-7菌株所产絮凝剂能有效去除印染废水的色度和COD,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1%、42%,在废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怀礼  张海彦  钱力 《现代化工》2003,23(10):22-24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特性和优点。着重讨论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出的因素、影响絮凝活性的因素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机理和成分分析等。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为:筛选高产菌株、降低培养基成本、优化培养条件,改进微生物絮凝剂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的测试方法,深入研究絮凝机理,利用基因和生物工程技术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的性能,研究微生物絮凝剂与传统絮凝剂的复合,同时加强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研究,对工业化生产条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汪芳明 《净水技术》2009,28(2):60-63
从土壤、活性污泥等试样中筛选得到5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其中从沉淀池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的菌株B2絮凝活性最高。并研究了pH值、碳源量以及氮源量的变化对该菌株絮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2的最佳培养条件是pH值为7.0、葡萄糖浓度为30.0g/L、酵母膏浓度为0.25g/L。同时该菌株对镇江古运河水的絮凝活性由68.4%提高到81.6%。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有效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絮凝剂由于其无毒无害无2次污染的特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明显优于普通絮凝剂。以成都市新都污水处理厂取得的活性污泥,经分离、选育得到2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编号为:Ⅰ、Ⅱ),通过液体纯化培养,测定其对废泥浆的絮凝率,筛选得到一株絮凝性较好的菌。经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其为芽孢杆菌属。并初步确定其作为絮凝剂产生菌的适宜生长条件:pH值为7.0,无机盐成分为NaCl。  相似文献   

9.
从白酒废水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其絮凝活性为54.9%。利用均匀试验设计和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得到最佳絮凝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絮凝条件:初始pH(X3)=9.1,葡萄糖质量浓度(X1)为30 g/L,尿素质量浓度(X2)为2.14 g/L;各因素与絮凝活性关系的数学模型为Y=-99.653+1.495X1+32.103X2+25.602X3-0.023X12-7.497X22-1.392X32。在最佳絮凝培养条件下,该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实际絮凝活性可达73.8%。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鉴定为霉菌。该菌产絮凝剂与菌体生长相关,在菌生长的稳定期后,达到最佳的絮凝效果。该絮凝剂主要为胞外产物,只有很少部分存在于菌体中。高岭土絮凝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产絮凝剂在不添加任何助凝剂的情况下,絮凝率达到95.08%。该絮凝剂对城市污水的浊度去除率为88%。  相似文献   

11.
以淀粉废水为碳源培养高产絮凝剂的菌株NII4,研究培养菌投加量、温度、通气量、氮源和氮投加量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是:菌悬液投加量为3 mL、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60 r/min,淀粉发酵培养基中有机氮源脲与无机氮源硫酸铵复合使用最佳比的情况是:当总氮的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脲与硫酸铵的质量比为3∶2,此时絮凝率最高达91.58%;当总氮的质量浓度为200mg/L时,脲与硫酸铵的质量比为3∶1,此时絮凝率最高达90.88%。  相似文献   

12.
沈晓莉  裴建云  张玉 《广州化工》2012,40(21):38-40
将从活性污泥中筛出的高效微生物絮凝菌复合培养产絮凝剂。通过单因子实验获得复合菌最适发酵条件为淀粉10 g/L,尿素0.5 g/L,KH2PO4 2 g/L,K2HPO40.5 g/L,Fe2(SO4)30.2 g/L,pH 7.0~7.2,T=28℃、160 r/min培养24 h;形成的发酵液应用于高岭土废水絮凝实验中,絮凝剂添加1%,CaCl2(5%)添加1%,慢搅15 min,静置15 min后测得的絮凝效果最佳。复合菌经发酵及絮凝条件优化后,絮凝率可达97.07%,絮凝效果与常用的PAM效果相当,且更经济。  相似文献   

13.
制备絮凝-纳米TiO2光催化剂对油田污水进行了处理,并对其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TiO2)∶n(PFS)=0.1∶1;ρ(催化剂)=0.8 g/L;pH=7.0~9.0;t=40 min时油田污水中油的去除率达到94.1%;悬浮物的去除率达到96.4%,处理后的油田污水达到了油田污水回注标准。  相似文献   

14.
淀粉接枝丙烯酸聚合型絮凝剂的合成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秀梅 《辽宁化工》2009,38(9):601-604
以可溶性淀粉为主要原料,以丙烯酸为接枝单体,硝酸铈铵和过硫酸钾为复合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对糊化处理后的淀粉进行接枝聚合,合成出环保型淀粉衍生物水处理絮凝剂。通过对接枝聚合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以及丙烯酸单体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影响的研究,确定较佳的接枝产物合成条件:淀粉10g,单体丙烯酸用量10mL,硝酸铈铵和过硫酸钾(摩尔比1:1)复合引发体系用量2mmol,接枝反应温度50℃,接枝反应时间3h,接枝率达到43.2%。利用选煤后的废水对其产品絮凝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确定较佳的废水絮凝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5.
采用Al2(SO4)3作絮凝剂,研究Al2(SO4)3对造纸废水及终端水质的絮凝作用,并且改变絮凝剂的投加量、废水pH值及搅拌强度确定絮凝剂的最佳处理条件,为以后研究废水的絮凝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AM/DMDAAC/AA型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酸(AA)为单体,用溶液共聚法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两性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及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K2S2O8-NaHSO3(质量比1∶1)氧化还原复合引发体系,引发剂用量为0.88%,单体用量为24.5%,聚合温度为55℃,溶液pH值为6,单体摩尔比为n(AM)∶n(DMDAAC)∶n(AA)=1∶0.3∶0.5,聚合时间为4 h,得到的产品综合性能最佳,且具有良好的絮凝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会 《广州化工》2009,37(7):109-11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该菌种能够利用啤酒废水作为培养基制备生物絮凝剂F-12。研究了CODer浓度、辅助氮源、无机盐、pH及培养时间等条件对絮凝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12的最优产生条件为:1 L CODer浓度10000mg/L的啤酒废水中加入0.2g(NH4)2SO4,0.2g KH2PO4,初始pH值7.0,摇床培养48h。在最优条件下絮凝率可达96.24%。  相似文献   

18.
以壳聚糖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Span-20为乳化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壳聚糖-DMC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度的影响,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5 h、引发剂浓度16 mmol/L、壳聚糖与DMC质量比1:6、油水体积比1:1。最佳条件下平均接枝度达到110 %。将得到的壳聚糖接枝共聚物用作絮凝剂处理高岭土悬浮液,结果表明其絮凝性能优于壳聚糖和聚丙烯酰胺(PAM),且在pH值6.0、投加量为2.0 mg/L时絮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The removal of single macromolecules impurity is the basis study for the promotion of floccul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olution purification. We applied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 to remove gelatinized starch in solution. Three types of cationic polyacrylamide (CPAM) with different charge density were used for flocculation of gelatinized starch solution. The flocculation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in terms of the amylose removal ratio (AMRR), the amylopectin removal ratio (APRR), total starch removal ratio (TSRR) and supernatant turbidity (ST). The floc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dimentation perform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X-ray photoelectric spectroscopy (XPS)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cculant CN15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 for gelatinized starch flocculation among three floccula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 the flocs exhibited an obvious network structure,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hydrogen bonding between N-H in CPAM and C-O in the starch and bridging flocculation played the essential roles in flocculation of the gelatinized starch.  相似文献   

20.
朱露山 《广东化工》2010,37(11):123-123,126
文章以模拟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用絮凝法处理高色度的四种红色染料废水。分别考察PAC和PAC/PAM及投加量对原废水去除率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处理的最佳复配比为PAC/PAM(mg/L)=40/3,在此配比下的絮凝剂处理实际工厂废水,其CODCr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高达61.6%和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