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为了比较链条炉、流化床锅炉以及水煤浆锅炉等不同燃煤供热方式的能耗和环境影响,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3种供暖热水生产方式从原煤开采到燃烧供热全过程进行了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生命周期清单结果表明:当产生相同热量时,3种锅炉在其生命周期的各种污染物排放中,CO_2排放均最高,其次是固体废弃物和粉尘。3种锅炉中,燃煤链条炉的环境影响总负荷最大,水煤浆锅炉的环境影响总负荷最小。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锅炉对环境影响在固体废弃物方面影响程度均最大,然后是粉尘、光化学烟雾、全球变暖、酸雨和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4.
5.
李晶莹;马龙飞;潘一搏;卢山;张红娟;徐龙;马晓迅 《化工进展》2024,43(5):2872-2879
作为焦化副产品,焦炉煤气富含氢气和甲烷,采用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LNG)已成为当前焦炉煤气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为系统评估焦炉煤气制LNG工艺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尤其是碳排放,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脱碳法和甲烷化法两种焦炉煤气制LNG工艺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无论采用哪种方法,LNG生产阶段均为焦炉煤气制LNG工艺生命周期环境负荷的控制阶段;在脱碳法工艺中,中压蒸汽是环境影响贡献的关键物质,可通过干熄焦回收红焦余热副产蒸汽补充LNG生产消耗来降低环境负荷;在甲烷化工艺中,电力为主要贡献物质,在碳排放中占比41.09%,若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太阳能发电、风电、水电)替代后环境影响显著降低;相比于脱碳法,采用甲烷化工艺环境性能更优,主要源于甲烷增产优势。本文研究结果可从生命周期角度为焦化行业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逐年增加,垃圾焚烧因其无害化、减量化优势显著而成为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本文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垃圾焚烧处理工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判断各阶段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结果显示,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是造成环境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其环境影响潜值为0.109,因所发电力替代传统的燃煤发电,因此电力输出具有良好的环境表现,其环境影响潜值为-0.115;在所有环境影响类别中,臭氧生成的环境影响潜值最高,主要是由于NOx的排放。通过对垃圾焚烧处理全过程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可知,如何进一步控制NOx的排放以及提高能源回收效率是降低垃圾焚烧环境影响最主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碎玻璃的回收利用对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建材行业对碎玻璃的现有利用情况,引入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对碎玻璃的主要产生源--平板玻璃行业中碎玻璃的产生过程,进行了简单的编目分析和量化比较,提出碎玻璃同收利用的可行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以市政污泥为原料的水泥整个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和对比分析。选定了气候变化(GWP)、环境酸化(AP)、非生物资源消耗(ADP)、富营养化(EP)、可吸入无机物(RI)以及光化学臭氧合成(POFP)6种环境影响类型作为评价指标。经过LCA计算得出,水泥熟料生产中掺入5%的市政污泥,可以使水泥生产过程的六种环境影响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GWP、ADP、AP、EP、RI和POFP分别降低0.75%,14.45%,9.04%,0.44%,3.23%,6.47%。 相似文献
9.
采用LCA(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比研究了广州某水泥厂采用煤矸石和粉煤灰作混合材前后,分别生产的P·O42.5R水泥和P·Ⅱ42.5R水泥在整个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选定气候变化(GWP)、环境酸化(AP)、非生物资源消耗(ADP)、富营养化(EP)、可吸入无机物(RI)以及光化学臭氧合成(POFP)6种环境影响类型指标作为评价指标。经过LCA计算得出,在水泥粉磨过程中加入3.34%的煤矸石和3.32%的粉煤灰,对水泥生产过程的六种环境影响类型指标均有降低作用,GWP、ADP、AP、EP、RI和POFP分别降低8.52%、9.18%、9.09%、8.68%、8.88%和8.29%。 相似文献
10.
11.
以生物质水热炭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生物质水热炭制备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建立输入、输出清单,从温室效应、环境酸化、资源消耗等方面,基于GaBi6.0软件建立模型并计算,分析生物质水热炭制备过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水热炭制备过程对6类主要环境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温室效应、环境酸化、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力、富营养化、资源消耗和臭氧层破坏;我国为碳密集型发电地区,电能的消耗是该制备过程对环境影响最主要的原因,火力发电排放CO2、SO2、NOx等气体为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水热炭化是水热炭制备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主要环节。针对此结果,提出降低水热炭化温度、缩短水热炭化时间、提高水热炭产率,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硼铁矿火法分离过程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结果表明,开采加工1万t硼铁矿对气候变化、酸化、光化学臭氧形成、水体富营养化和人体毒性的影响分别为1.45′107 kg CO2当量,3.61′104 kg SO2当量,7.16′102 kg C2H4当量,30.41 kg PO43-当量和2.43′104 kg C6H4Cl2当量,对矿产资源和化石能源消耗的影响分别为7.72′103 kg Sb当量和3.68′10-1 kg Sb当量,水消耗为1.24′105 m3;对土地占用的影响为7.98′106 kg固体废物;各生产环节中,原材料生产环节对水资源消耗和土地占用的影响最大,高炉冶炼环节对气候变化、光化学臭氧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矿产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影响最大,硼砂生产环节对酸化、人体毒性的影响最大;除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的影响外,能源产品生产过程带入系统的环境影响均高于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专业基质原料和专业基质产品的生产管理和科学评估对满足不断增长的专业基质用户、专业基质生产者、非政府环保组织、政府主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泥炭问题已经引起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广泛关注,但对泥炭的争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最近,欧洲泥炭与专业基质产业协会(EPAGMA)编制发布了基于泥炭和其他基质原料的定量生命循环评估报告,清晰地证明珍珠岩、蛭石、树皮、堆肥、泥炭等所有基质原料和所有基质产品均对环境有或大或小的影响,只有对所选基质原料进行全面分析科学评估,才能实现对专业基质和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活废水的二级出水培养微藻可有效提高微藻生物柴油生产过程的环境效益,降低其环境影响。本文基于生命周期分析原理,针对结合了废水培养微藻的两种微藻生物柴油生产技术路线,即传统路线和热解酯化路线,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模型;提出了水处理集成微藻生物柴油生命周期系统评价的水处理过程替代效应的概念及其环境效益定量评价方法;通过计算对比了基于新鲜水培养微藻的两种技术路线的总环境影响指数和废水培养微藻的两种技术路线的环境效益,表明热解酯化工艺结合废水培养微藻路线相较其他工艺路线具有最小的环境影响,表明水处理过程替代效应在水处理集成微藻生物柴油生命周期系统评价中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环境监测数据支撑着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两者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