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对无碱、中碱和耐碱玻璃基本性能的试验研究出发,阐述了玻璃成分对玻璃纤维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脆性的影响。结合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的要求,对中碱和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拉伸断裂强度、耐碱性、断裂伸长率和涂覆量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无碱和中碱玻璃纤维网布的拉伸强度大于耐碱玻璃纤维网布约30%左右;经涂覆处理的中碱玻璃纤维网布用于聚合物基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是可靠的;耐碱玻璃纤维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耐碱性,再经过涂覆处理,增加了表面保护层,耐强碱的能力优于中碱玻璃纤维网布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用于玻璃钢的无碱、中碱玻璃布在沸水中的强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纤维化学成份是影响玻璃钢性能、质量、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际上,作为玻璃钢使用的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几乎全部采用E玻璃纤维(无碱玻璃)。我国虽然有无碱、中碱、高碱、高强、高模量等成分玻璃,但作为玻璃钢用增强材料是以中碱、无碱成份为主。近年来,我国采用中碱纤维作为增强材料约占玻璃钢用玻璃纤维量的80%以上(不包括电绝缘材料),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比较,采用中碱成份纤维较多。  相似文献   

3.
I玻璃纤维类型 E玻璃(E-glass):E代表electrical,意为电绝缘玻璃,是一族钙铝硅酸盐玻璃,其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很少(一般小于1%),故又称无碱玻璃,具有高电阻率。E玻璃现已成为玻璃纤维的最常用成分,为一般复合材料和大多数电气用途所采用。  相似文献   

4.
综述玻璃纤维用玻璃的折射率及色散性能、透光性能及玻璃颜色等可见光光学性能测试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以玻璃纤维行业典型无碱玻璃配方为例,应用上述测试技术,进行性能对比分析。由试验结果可知:主体成分相同或者类似的无碱玻璃中,TiO2、FeO、Fe2O3等着色成分的微小差异,对玻璃的透光率、吸光率以及玻璃颜色等光学性能参数影响都较大。  相似文献   

5.
池窑拉制无碱玻璃纤维的组分及配合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无碱玻璃纤维的组分无碱玻璃是指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小于1.0%的铝硼硅酸盐玻璃,国际上通常叫做“E”玻璃.我国早期用R_2O小于2.0%的无碱成分,根据电气绝缘材料的特殊要求,目前我国无碱纤维中R_2O的含量大多控制在1.0%左右,部分企业内部指标已降低到0.8%以下.无碱玻璃纤维成分的基础是SiO_2、Al_2O_3、CaO三元系统.下面是几家工厂的无碱玻璃组分目标值(注:受漏板结构和拉丝工艺条件、产品结构的限制,考虑到原料来源、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产品用途等因素,“E”玻璃目标组成的设计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低硼无碱玻璃成分84-20F和84-21F的各项工艺性能均与无碱1~#成份相近,其产品玻璃球、玻璃纤维制品(纱、布和毡)的质量指标均达到无碱1~#水平,其电绝缘产品的性能也与无碱1~#属同一水平。这两种成分具有广泛的生产适应性。采用低硼无碱玻璃成分后,可以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1.本方案适用于无碱、中碱玻璃成分拉制的玻璃纤维原丝.2.采用本方案拉制玻璃纤维原丝时,其原丝线密度(不含浸润剂含量)、纤维根数和纤维直径应符合系列表的规定.3.纤维直径计算式和计算纤维直径3.1.纤维直径计算式  相似文献   

8.
汉英玻璃纤维分类词汇(7)说明:[]内之词可替换前面之词;()内之词可有可无;〔〕内是注解或说明。丁权Ⅳ.玻璃纤维纺织纺织玻璃纤维textileglassfiber玻璃(纤维)纱glass(fiber)yarn无碱纱E-glassyarn中碱纱C-g...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对中、无碱玻璃纤维、玻璃布及玻璃钢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通过产品调查列举了中碱玻璃钢的应用实例,论证了中国的“C”玻璃可用作玻璃钢的增强材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玻璃熔体电阻率测试方法,并运用线性计算与成分影响因数,拟合出无碱玻璃熔体电阻率ρ与温度T、各成分组成质量分数ωi关系的两大快速计算公式:玻璃纤维典型E配方玻璃高温电阻率■,其中lgρ和1/T的线性拟合度R2=0.9971;CaO-B2O3-SiO2-Al2O3无碱玻璃在1500℃时的熔体电阻率■,偏差在±3.50%以内。  相似文献   

11.
中碱玻纤网布的发展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中国特色的中碱玻纤的发展历程。至今,中碱玻纤及其制品已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大类产品,其中碱网布的年产量占玻纤总量的8%。详细介绍了中碱网布的产业特点,特别是总体特点、市场特点和技术特点;同时,介绍了中碱网布的各类产品。新的历史时期,中碱网布遭受欧盟的反倾销,作者就如何应对发表自己看法并对今后中碱网布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中碱玻璃纤维的化学成分及我厂矿物原料及复合澄清剂的选用情况;分析了矿物原料的有效成分与配合料成本之间的关系。在保证玻璃纤维质量的情况下,尽量提高矿物原料的有效成分,使用就近地区的矿物原料,节约采购成本,以达到有效降低配合料成本的目的,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中碱玻璃纤维,无碱玻璃纤维由于成型温度高、硬化速度快、结构键能大等原因,而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且耐老化性及耐温性性能好~[1],用于增强树脂砂轮后,砂轮的回转强度达到或超过国内国际标准;而中碱玻璃纤维由于其强度偏低,耐老化性能和耐温性能差,尤其当砂轮产品存放后其回转强度迅速下降,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不能应用于砂轮增强。  相似文献   

14.
石贤斗 《玻璃纤维》2007,(1):23-24,27
介绍了无砷澄清剂在中碱玻纤配合料中的加入量及相关原料的调整。通过调整,改善了玻璃纤维质量,减少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消除生产隐患,并且减少硝酸钠萤石等原料,节省了人工等各项成本,实现了纤维的无砷化,适应了国际潮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造成中碱池窑蓄热室出现进、回气不畅、窑压升高、热效率下降等问题的原因。制定了不停产热修的具体技术措施并进行了实施。通过实施总结了成功经验,并找出了不足,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6.
约定了热工计算条件,介绍了纤维玻璃原料,对形成1玻璃液所需的粉料、硅酸盐反应气体与形成1玻璃液所需的理论耗热进行计算。通过对实例中中碱和无碱两种成分的纤维玻璃熔制理论耗能进行详尽的计算,为纤维玻璃熔制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7.
韩凤海 《玻璃纤维》2010,(3):1-3,16
通过观察和分析玻璃纤维生产中出现的方石英析晶断头,查找其来源及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和比较配合料中不同原料的不同粒度的化学成分,发现萤石和叶蜡石的粒度不同,它们的SiO2含量也不同,颗粒较大SiO2含量较高,从而影响玻璃熔制效果,进而影响玻璃纤维拉丝作业性能;得出结论,萤石和叶腊石原料的粒度控制对于拉丝作业性能的影响较大。根据得出结论改进了SiO2含量较高的石英砂、萤石和叶蜡石的粒度控制方法,通过实践证明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连续玻璃纤维池窑生产的发展历史及玻璃电熔技术在我国玻璃纤维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对我国第一座年产万吨中碱全电熔拉丝池窑做一全面技术回顾,以此对玻纤工业中拉丝池窑另一种生产技术做一介绍,为玻纤工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稳定多晶氧化铝纤维质量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胶体添加剂和热处理参数,提高纤维化器的转速,达到了稳定胶体粘度、改善成纤性能、降低纤维直径、稳定并提高氧化铝纤维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ceramic processing method, called Horizontal Dip Spin Casting (HDSC), enabled fabrication of tubular ceramic parts with an aligned chopped fiber phase. HDSC was demonstrated using highly loaded aqueous alumina suspensions with >50 vol.% solids loading and ≤5 vol.% water‐soluble polymer employed as a rheological modifier. Chopped carbon fibers were added to the suspensions to attain maximum loadings of 30 vol.%. During forming, cylindrical foam molds were dipped into the suspension while being rotated radially about the long axis. Simultaneously, a doctor blade was placed at a specified distance from the foam surface to facilitate the flow of the suspension to align the fiber and control the thickness of the material that accrued on the mold. Rheological study of alumina‐PVP suspensions with and without chopped carbon fiber showed that the suspensions exhibited a yield‐pseudoplastic flow behavior. The degree of alignment of the carbon fiber phase in the green bodies was characterized for various suspension formulations, carbon fiber contents and forming speeds. Stere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green body specimens confirmed the effectiveness of HDSC to attain the desired tubular geometry with considerable fiber alignment for a suspensio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20 vol.% chopped fib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