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研究徐州某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矿区固废矿堆为中心,在周边2公里范围内进行土壤采样,对矿区周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特性进行了检测和研究。重金属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得出,矿区周边土壤受到Cu轻度污染,未受到Zn、Pb污染,各采样点的Pb全量都超过土壤背景值,是背景值的4倍;不同种类重金属的含量与采样距离的变化趋势图存在差异;重金属Zn全量对蔗糖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冷水江锑矿区4个采样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单因子指数法评价了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矿区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超出湖南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土壤背景值,土壤受Sb污染最严重,其次是Cd污染,伴有中轻度As、Cu、Pb污染,Zn污染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在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修复过程中,植物修复作为最普遍且最经济的修复方法,被广泛使用。而在利用植物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过程中,重金属转运迁移直接影响到植物的修复效果。因此,明确矿区土壤中重金属转运迁移过程的影响因素非常重要。通过进一步分析矿区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时,发现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转运迁移不仅受到土壤中黏土矿物、化学螯合剂及其他化学过程等的作用,根际环境也对其也存在着很大的影响。进而总结出,在矿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过程中,应当既考虑到土壤的理化性状,又要兼顾根际环境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粤东银锑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开峰  彭娜  曾广裕 《广东化工》2009,36(11):126-128
在粤东银锑矿区周边荒地、林地、农田、果园采集土壤表层样品,在单因子指数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综合污染负荷法对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有差异,污染最严重的为Cd污染,其次为Nj、Zn和Cr,Cu则在所有功能区都未超过标准。研究矿区污染的总体状况为,林地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荒地和农田,果园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煤矸石堆场对其周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对某矿区3座煤矸石堆场周围的土壤样品进行采样分析,并采用Hakanson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煤矸石堆场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说明,露天煤矸石堆场对周围土壤造成了重金属污染,存在着一定的生态风险,但风险程度为低水平。Cd元素的单个污染物污染程度最高,并且也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莲花山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晓萍  林文杰 《当代化工》2009,38(5):534-536
通过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度法对莲花山矿区废弃地典型重金属污染区的土壤进行研究。从所调查的矿区9种植物根际土壤对Cd、As、Pb、Cu、Ni 5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分析得到该钨矿区植物土的特性,从数据显示As、Cd、Pb、Cu含量都超标,只有Ni不超标,超标的倍数最大的是As元素的含量。从检测结果可以得出,莲花山矿山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主要表现在As,Cd 2种元素上。  相似文献   

7.
陕北煤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煤炭开采过程对周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影响,对神木大柳塔煤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和玉米幼苗进行采样,测定分析35个典型采样点和空白对照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煤矿区农田土壤中Cu、Zn、Pb、Cr、Cd、Hg、As等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对照区,说明煤矿开采过程对农田带来了重金属污染。Zn、Cu、Pb、Cr、Hg等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与玉米中的含量显示出正相关性,表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直接影响着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和修复措施,以期为矿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离子型稀土矿中伴生镉、铜、铊等重金属。因大量使用硫酸铵浸矿剂开采稀土,导致矿区土壤和水体中富集氮化物,促进重金属及其附属产物的析出与迁移,加剧了矿区生态环境危害,导致土壤和水体不断恶化。从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吸附解吸特性、重金属与氮化物耦合作用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并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进一步降低稀土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及其络合产物污染,减少其对环境危害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稀土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研究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型稀土矿中伴生镉、铜、铊等重金属。因大量使用硫酸铵浸矿剂开采稀土,导致矿区土壤和水体中富集氮化物,促进重金属及其附属产物的析出与迁移,加剧了矿区生态环境危害,导致土壤和水体不断恶化。从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吸附解吸特性、重金属与氮化物耦合作用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并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进一步降低稀土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及其络合产物污染,减少其对环境危害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贵州省六盘水市煤炭矿区土壤中Cr、Cd、Zn、Cu、Ni、Pb共6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对3座矸石山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平面上与煤矸石山距离总体成负相关趋势,最大污染点位置与煤矸石周边环境条件相关;煤矸石周边土壤中Cd、Pb、Zn污染程度最严重,其中Cd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最大,污染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土层,对深层土壤环境影响不大;Cu、Ni、Zn总体污染程度不高,对土壤环境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11.
曾能周 《广东化工》2009,36(6):130-132,261,262
通过对始兴县境内有色金属矿山废水外排造成直接影响的墨江河水体中的重金属的监测分析,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As〉Cd〉Pb〉Zn〉Cu,水体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2.05,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淮南谢家集矿煤矸石山及周边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煤矸石山及其周围土壤均呈碱性,煤矸石含水量明显低于周围土壤,周围土壤中Ni、Cu、Zn元素含量均高于淮南土壤背景值;煤矸石中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都明显低于周围土壤,且随距离矸石山越远,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有上升趋势。以上现象说明煤矸石的堆积不仅对周围土壤造成了重金属污染,而且严重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区系变化。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中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累积效应是粉煤灰综合利用过程中面临的壁垒问题,明晰粉煤灰中重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并探索一种高效脱除方法是解决粉煤灰大宗利用的关键。利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发现,粉煤灰中重金属元素砷的水溶态和酸可溶态占比较高,证明重金属砷容易在环境中迁移,从而影响周边环境。基于粉煤灰中重金属砷的赋存状态特征,建立了硫酸一步脱除重金属元素砷的新方法,考察了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重金属砷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砷的脱除率随硫酸浓度增大而增大,随反应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反应时间增加而增大。综合考虑重金属砷的脱除率、粉煤灰中常量元素的损失率和球形颗粒的破坏程度,确定硫酸一步法脱除粉煤灰中重金属砷的最佳条件为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2.0 mol/L、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60 min,此时重金属砷的脱除率达75.21%。  相似文献   

14.
山西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与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厘清山西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山西煤中4种常见有害元素氟、氯、砷、汞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研究发现,山西煤中有害元素总体具有低氟、高氯的特点,石炭-二叠纪煤低氟、低砷、低汞、高氯,侏罗纪煤高汞、高砷、高氯、低氟;氯主要富集于西山矿区、霍州矿区,砷主要富集于大同侏罗纪矿区和沁水煤田武夏矿区,汞主要富集于平朔矿区和西山矿区;控制山西煤中有害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有聚煤环境、沉积物源性质和岩浆热液活动。建议对煤中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煤炭分选效果,同时改进分选方法,在分选的同时对有害元素进行固定,防止和减少二次污染;在对粉煤灰中有益元素进行提取利用时建议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指标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生物炭对矿区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及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生物炭作为改良剂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行性,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450℃制备生物炭,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分析与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采用室内连续培养的方法,研究在不同培养时间条件下,添加不同施用量(0、1%、3%和5%)的生物炭后,对矿区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重金属Cu、Zn、Pb和Mn有效性以及重金属不同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的pH和CEC,且都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56d土壤培养后,与对照相比,1%、3%和5%添加水平下pH分别增加了1.14个、1.42个和1.67个单位,土壤CEC分别增加了2.02cmol/kg、3.60cmol/kg和5.39cmol/kg。添加不同含量生物炭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且生物炭添加量越大,降幅也越大。在5%添加水平下,生物炭分别使Cu、Zn、Pb和Mn有效态下降了49.2%、46.2%、72.5%和26.3%。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土壤pH、CEC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添加生物炭后,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由易迁移的弱酸提取态向更加稳定的残渣态转化,且生物炭添加量越大,钝化效果越显著。综上所述,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添加提高了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pH和CEC,促进了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Cu、Zn、Pb和Mn的弱酸提取态向化学性质稳定的残渣态转化,降低了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实现了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矿区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包括土地资源破坏、地面塌陷、大气与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等问题,结合山西吕梁离石金晖荣泰矿实际情况,提出并实践了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预防措施,为矿区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