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茶果壳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少英 《应用化工》2011,(9):1565-1568
利用油茶壳活性炭吸附铜离子,探讨了时间、pH值、Cu(Ⅱ)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油茶壳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吸附等温曲线和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油茶壳活性炭对铜离子吸附量可达到63.6 mg/g。油茶壳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去除率随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5 h后达到平衡;随着pH值的升高,油茶壳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吸附量不断下降。油茶壳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吸附等温数据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相关系数为0.997 5。  相似文献   

2.
油茶果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苯酚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少英 《应用化工》2010,39(6):823-826
以油茶果壳为原料,60%的磷酸溶液为活化剂制备了油茶果壳活性炭,探讨了料液比、活化温度与时间对油茶果壳活性炭吸附苯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90 min,料液比(g∶g)为1∶3时,制备的油茶果壳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效果最好。油茶果壳活性炭对苯酚吸附的最佳条件为:在30℃,0.1 g油茶果壳活性炭对100 mL的500 mg/L苯酚吸附5 h后,吸附量达到了218.0 mg/g。  相似文献   

3.
油茶果壳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茶果壳制备的活性炭为吸附剂,探讨了温度、苯酚初始浓度对油茶果壳活性炭吸附苯酚性能的影响,并用两种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油茶壳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是一个较为快速的过程,60 min就可接近吸附平衡。油茶壳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一级与准二级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相关系数达到0.96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使用乙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液对粉碎后的油茶果壳粉末进行浸泡改性。用序批式实验研究了果壳改性前后对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使用乙醇/CTAB改性果壳的最佳改性时长为10 h;并且改性使果壳粉末的表面疏水基团增多。果壳经CTAB改性前后的对PFOS的吸附率分别为6.15%和99.37%,改性前后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0825 mg/g和0.9352 mg/g。改性果壳和未改性果壳吸附PFOS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分别为8 h和6 h。  相似文献   

5.
余少英 《应用化工》2011,(10):1735-1737
利用油茶果壳活性炭填料柱对水中铜离子进行动态吸附。探讨了pH值、初始质量浓度、床层高度等因素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果壳活性炭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铜离子,随着床层高度的增高、pH的增大和初始浓度的减小,油茶果壳活性炭填料柱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穿透曲线位点向右移。通过数学模型得到的速率常数、相关系数、平衡吸附量和动力学参数,能较好地描述油茶果壳活性炭填料柱吸附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7.
活性炭纤维(ACF)作为一种新型活性炭吸附材料已引起了化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孔结构分析表明:活性炭纤维的孔径分布窄,孔径比较均匀。本文以活性炭纤维作为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Cu2+的吸附剂,吸附实验表明,活性炭纤维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148.50mg.g-1,吸附平衡时间短,当接触时间为50min时,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动态吸附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Cu2+的吸附量随着流速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絮凝剂在水处理中占据很高的地位,但是传统絮凝剂所含金属离子浓度较高,对设备具有一定的腐蚀性.用氢氧化铝溶胶与丙烯酰胺和淀粉发生聚合反应,制备一种绿色、无毒、高效、价廉的新型絮凝剂,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絮凝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运用原子分光光度计对絮凝剂吸附后的废水进行Cu2+、Zn2+的含量测定,研究絮凝剂加入量、pH...  相似文献   

9.
10.
11.
《应用化工》2017,(6):1089-1092
以不同浓度的硫酸对活性炭进行酸化处理,并考察活性炭添加量、改性方式对Li~+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与未处理的活性炭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H_2SO_4、改性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最佳条件为40%H_2SO_4,改性时间6 h,改性温度60℃,吸附量与原炭相比提升了1.54 mg/g。在锂离子浓度为100 mg/L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当添加量为0.6 g时,去除率最大为85.6%,同等投加量下与原炭相比,去除率提升了15.2%。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22,(6):1089-1091
以不同浓度的硫酸对活性炭进行酸化处理,并考察活性炭添加量、改性方式对Li+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与未处理的活性炭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H_2SO_4、改性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最佳条件为40%H_2SO_4,改性时间6 h,改性温度60℃,吸附量与原炭相比提升了1.54 mg/g。在锂离子浓度为100 mg/L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当添加量为0.6 g时,去除率最大为85.6%,同等投加量下与原炭相比,去除率提升了15.2%。  相似文献   

13.
14.
以花生壳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制备花生壳活性炭,采用高分辨电子扫描电镜(SEM)对花生壳活性炭进行了表征。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花生壳活性炭对Cu2+的吸附行为。热力学研究表明:花生壳活性炭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该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花生壳活性炭对Cu2+的吸附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特征,颗粒内扩散为主要控速步骤。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用 H2 O2 ,HNO3加醋酸铜溶液进行表面改性后的活性炭对 CO2 的吸附性能 ,分析了改性前后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 ,测定了 2 73K下的吸附等温线 ,用 D- A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很好的拟合 ,探讨了表面改性对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及其表面化学性质与吸附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求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和开发低成本、高效的氮磷污染物吸附剂,本研究以油茶果壳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应用于氮磷污染物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300℃的油茶果壳炭孔隙结构发达,含氧官能团丰富,有利于氮磷污染物的吸附;当生物炭投加量为0.01g、NH4Cl和KH2PO4的浓度为100mg·L-1、pH值为8时,吸附效果最好,NH4+吸附量为66.9mg·g-1,PO43-吸附量为193.76mg·g-1。油茶果壳炭对氮磷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17.
表面改性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浓硝酸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氧化处理,将得到的样品分别浸渍在银氨、硫酸铜及咪唑溶液中进一步改性,然后采用Boehm滴定法对改性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改性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改性,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羧基含量增加较多,从而活性诙的吸附性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稻壳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酸锌对稻壳炭改性,制得产物分别命名为RHC和MRHC。通过SEM、BET、XRD对制备的生物炭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分析表明,改性炭孔隙结构丰富,比表面积较大,且锌以氧化物颗粒状存在于生物炭表面。将改性前后的稻壳生物炭制成电极,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生物炭相比,改性后的炭电极比电容大大提高,电阻显著减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均有提升。MRHC-0.3(乙酸锌浓度为0.3 mol/L时的改性生物炭)比表面积为495 m2/g,孔容为0.214 cm3/g,该电极在2 A/g下充放电2000次后,其电容保持率为92.16%。将MRHC-0.3电极用于电吸附Cu2+实验,发现在0.9 V,pH为5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为9.57 mg/g。在0.9 V,pH为5,Cu2+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去除率可达63.82%。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氧化改性活性炭来处理染料废水,通过Boehmd官能团滴定法、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活性炭的含氧官能团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改性活性炭在不同的投加量、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溶液p H值等反应条件下对亚甲基蓝溶液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酸体积分数的增大,改性活性炭所含含氧官能团越多,孔结构越明显;当活性炭的投加量为0.5g,亚甲基蓝溶液的浓度为15 mg/L,时间为210 min时,吸附接近平衡,随着溶液p H的升高,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提高,最高可达88.3%。  相似文献   

20.
将转炉钢渣磨碎筛分,从钢渣投加量、吸附时间、酸性条件等方面探究其对水溶液中Ni2+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并讨论Cu2+对钢渣吸附Ni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0 mL浓度为50 mg·L-1的Ni2+溶液,用200目(0.074 mm)0.15 g的钢渣处理30 min,Ni2+的吸附率为99.88%。钢渣吸附Ni2+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钢渣吸附Cu2+与吸附Ni2+属于竞争吸附,且钢渣对Cu2+的吸附能力优于对Ni2+的吸附能力。钢渣吸附Ni2+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伴随着物理吸附,且随着钢渣表层吸附位点的减少,钢渣对Ni2+的物理吸附作用会逐渐减弱。该研究对处理工业含Ni2+与Cu2+的废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