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心绞痛(UA)组。其中急性心梗组98例,不稳定心绞痛组92例,测定治疗前及抗血小板活化、抗凝诊疗后1周时血浆溶血磷脂酸值,并设立健康体检者28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中溶血磷脂酸值。结果两组患者血浆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48±0.5)umol/L,(4.56±0.65)umol/L,(3.63±0.16)umol/L,P值<0.01)。结论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析标记物L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的病情预测及指导合理及时应用抗血小板活化,抗凝治疗药物筛选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患者进行体检和心电检查,冠脉造影,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包括ST段抬高性心梗(STEMI)50例,非ST段抬高性心梗(NSTEMI)6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54例。胸痛6h内测定血清BNP。和对照组36例(冠脉造影狭窄<50%)比较,各组间对照。结果STEMI,NSTEMI,UAP,对照组BNP浓度为403.2394±186.95,198.5560±75.5121,101.1079±38.4051,15.024±10.696。AMI组BNP高于UAP组(P<0.05),UAP组BNP高于对照组(P<0.05).STEMI组BNP高于NSTEMI组(P<0.05),且AMI组BNP与肌钙蛋白相关。结论BNP能用于ACS早期诊断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9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根据有无胸痛而分为无胸痛组73例和胸痛组12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无胸痛组发病年龄大(P<0.05),伴有糖尿病者多(P<0.05);平均就诊时间晚(P<0.05);溶栓率低(P<0.05),误诊率高(P<0.05);病死率高,预后差(P<0.05)。结论无胸痛组患者较胸痛组患者预后差,因此应及早诊断,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3):568-57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检测血浆中吉西他滨浓度的方法,并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其血浆蛋白结合率。Agli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50 m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p H 3.0±0.1)-甲醇-乙腈(80∶10∶10),检测波长为268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 L/min。吉西他滨在0.220.0μg/m 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 6)。吉西他滨不同浓度在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13.27±2.48)%,(12.64±5.49)%和(14.97±3.97)%。该方法对吉西他滨进行分离,方法简便、灵敏、稳定,其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16,(3):568-57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检测血浆中吉西他滨浓度的方法,并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其血浆蛋白结合率。Agli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50 m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p H 3.0±0.1)-甲醇-乙腈(80∶10∶10),检测波长为268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 L/min。吉西他滨在0.2~20.0μg/m 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 6)。吉西他滨不同浓度在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13.27±2.48)%,(12.64±5.49)%和(14.97±3.97)%。该方法对吉西他滨进行分离,方法简便、灵敏、稳定,其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乙脑患儿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2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而需外科手术的腰麻患儿为对照组。结果乙脑患儿极期轻型、普通型、重型脑脊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分别为(4.78±0.74)ng/L、(6.42±0.84)ng/L、(9.12±0.75)ng/L,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分别为(432.47±124.32)ng/L、(687.43±154.85)ng/L、(952.64±187.54)ng/L;对照组脑脊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为(2.43±0.31)ng/L,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为(235.31±55.26)ng/L。乙脑患儿极期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乙脑患儿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随临床分型加重而增高(P<0.01)。乙脑患儿恢复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为(394.76±142.76)ng/L,较极期下降(P<0.01)。结论乙脑患儿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呈正相关,且与临床分型相关,检测乙脑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定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评估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特点,以及与非老年人AMI的不同之处。方法对48例AMI患者(老年人AMI35例)。收集病史资料,包括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心血管家族史,入院后记录血生化(血糖、血脂)、血压以及并发症(心功能、心律失常)。结果老年组较非老年组高血压明显增加,并发症明显增多,而非老年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高血脂等明显增多。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较易出现并发症多、心功能差等情况,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种方法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152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及对照组78例,观察6个月,比较2组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8.31±5.09)ng/mL,(33.28±6.43)ng/mL,P<0.05]。治疗组复发率24.3%(9/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7%(19/39),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症反应,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水平,以分析其在治疗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诊主诉为胸痛的患者,对267例进行hs-CRP测定,以及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各组心血管性疾病患者(140例)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2例,(1.22±0.96)mg/L]。心血管性疾病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非心血管性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结论hs-CRP的测定可辅助急诊胸痛患者预测心源性疾病的发生,这将有助于急诊科医生对于心源性疾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病前48h内的心绞痛发作对AMI临床及近期(病后4周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初发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发病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IP)组(n=54)和无缺血预适应(NIP)组(n=66),对比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近期病死率及心梗范围、心肌酶(CK-MB)峰值。结果IP组临床及近期预后较好,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者占40.74%,明显低于NIP组的63.63%(χ2=6.987,P<0.01);近期(4周内)病死率IP组7.41%,低于NIP组的9.09%;IP组梗死范围较大者发生率14.81%,明显低于NIP组的36.36%(χ2=7.052,P<0.01)。IP组心肌酶(CK-MB)峰值低于NIP组(t=2.397,P<0.025)。结论缺血预适应可缩小初发AMI的范围,减少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发生率,降低心肌酶峰值,对心肌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因AMI入院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时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二组:血红蛋白水平≤100g/L组195例,血红蛋白水平>100g/L组1256例,研究的主要终点是30d死亡率。结果二组患者30d总死亡率为11.7%,血红蛋白水平≤100g/L组有37例死亡(19.0%),其死亡率比血红蛋白水平>100g/L组明显增高(133例死亡,10.6%,P<0.001)。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当对其它因素校正后,低血红蛋白水平仍是30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1.86,CI1.12~2.96;P=0.02)。结论低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30d死亡明显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不良的指标,应考虑对这些患者采取特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静脉注射胺碘酮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左室射血分数0.495±0.093。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发作时予胺碘酮静脉负荷量后并静脉与口服维持,7例联合口服β受体阻滞剂,严密监测血压、心律和心功能,从小剂量加量至最大可耐受剂量。结果静脉注射胺碘酮可迅速控制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且无心力衰竭加重和血压下降,未见严重的毒副作用。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能有效的控制对常规药物无效的VT和(或)VF,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弗罗里硅土净化,DB-5毛细管柱分离,用微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测定了土壤样品中20种有机氯农药。结果表明,20种有机氯农药均能实现分离,在0.2~500μg/L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均在0.995以上,精密度RSD在1.5%~2.8%(n=6)。以西安周边一农田土壤为例,指示剂TCMX以及PCB191的加标回收率为75.8%~105.5%和81.0%~120%(n=5),总六六六(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和δ-六六六)浓度为(5.0±0.2)ng/g,总DDT(p,p'-DDE,p,p'-DDD和p,p'-DDT)浓度为(40.1±0.3)ng/g,均达到了土壤国家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事件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脑梗死患者(病例组)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尿酸测定,比较两组尿酸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空腹血尿酸升高分别为24例和6例,占48.0%和12.0%,血浆尿酸浓度分别为(459.3±77.2)umol/L及(322.8±70.5)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尿酸是动脉粥样硬化期的一个危险因素,也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建立Beagle犬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浓度测定方法,考察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受试制剂和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泰诺林)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采用HPLC-MS/MS测定Beagle犬经口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泰诺林)后体内血药浓度,计算两者药动学参数,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HPLC-MS/MS检测方法重现性良好且稳定,达到了进行药代动力学试验的要求。对乙酰氨基酚在Beagle犬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平均AUC_((0-t))分别为(10564±3157) mg/m L·h~(-1)和(10539±2643) ng/m L·h~(-1);平均C_(max)分别为(10162±1745)ng/m L和(9213±1315) ng/m L;两制剂的C_(max)和AUC_((0-t))经统计,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以同等给药剂量经口给予Beagle犬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二者的生物利用度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浓度变化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筛选40名除外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将40例随机选择新入院的脑梗死和脑出血(CT证实)各20例作为实验组,分成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进行放免测定。结果实验组脑梗死组血浆ET1浓度2.98~3.87pg/mL,平均ET1值为3.059pg/mL。脑出血组血浆ET1浓度2.98~5.87pg/mL,平均血浆ET1值为4.8605pg/mL。脑出血的平均ET值高于脑梗死的平均ET值(t=7.3842,P<0.001)。脑梗死的ET值与对照组的ET值差别不显著,三者的血浆ET值均与年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激发发射三维荧光光谱结合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二阶校正方法,克服了姜黄素(CUR)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DME)荧光光谱重叠以及未知背景物荧光干扰问题,实现了两者在人血浆样本中的直接快速定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UR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5.3±0.9%,定量检测限为2.20 ng/m L;DME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6.5±1.6%,定量检测限为0.164 ng/m L。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平振荡毒性浸出试验,研究了硫化砷渣在不同的pH值和n(Ca)/n(As)下As的浸出。结果表明:浸出液pH值和n(Ca)/n(As)的不同,会对As的浸出质量浓度产生较大影响,pH在1.0113.12范围内时,随着pH值的增大,浸出液As的质量浓度先减小后增加,在pH=11.91时,达到最小值4.27 g/L;而随着n(Ca)/n(As)的增加,As的浸出质量浓度先增大后减小,在n(Ca)/n(As)=1.405时出现最大值,As浸出质量浓度为31.674 g/L。但总体来说n(Ca)/n(As)在(0.18713.12范围内时,随着pH值的增大,浸出液As的质量浓度先减小后增加,在pH=11.91时,达到最小值4.27 g/L;而随着n(Ca)/n(As)的增加,As的浸出质量浓度先增大后减小,在n(Ca)/n(As)=1.405时出现最大值,As浸出质量浓度为31.674 g/L。但总体来说n(Ca)/n(As)在(0.1875.619)范围内,加入Ca O宏观表现为促进硫化砷渣中As的溶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关系。方法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30例)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30例的血CRP浓度。结果ACS患者组(A组)血CRP浓度为(14.53±16.87)mg/dL;非ACS患者组(B组)血CRP浓度为(4.07±4.56)mg/dL;对照组(C组)血CRP浓度为(3.67±4.43)mg/dL,A组与B组之间CRP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B组与C组之间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CRP浓度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CRP浓度测定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中脂蛋白(a)[Lp(a)]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5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血检测其Lp(a)和FIB含量,同时选择性别和年龄相似的健康体查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Lp(a)、FIB的水平。结果 (1)急性脑梗死组血液中Lp(a)、FIB分别为(432.78±87.12)mg/L、(6.87±3.12)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Lp(a)、FIB的水平呈现大梗死灶>小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的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液中Lp(a)、FIB的水平关系密切,Lp(a)、FIB水平越高提示梗死面积越大,病情严重。Lp(a)、FIB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可预测患者的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