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所合成的PHB/PET/HQ-TPA三元液晶共聚酯进行纺丝实验,制备了初生纤维并对其进行了热处理。利用DSC,WAXD,密度,S-S曲线等方法对初生纤维及热处理后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液晶共聚酯具有较好的可纺性,初生纤维在DSC升温过程中有冷结晶峰和熔融双峰现象产生,初生纤维经热处理后,可使其微晶尺寸有较大提高,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未使其取向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PET/PHB液晶共聚酯的合成及液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对羟基苯甲酸(PHB)单元引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中,合成液晶共聚酯,1步法工艺优于2步法。就1步法工艺研究缩聚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及PHB含量对PET/PHB共聚酯对数比浓粘数的影响。用偏光显微镜研究结果表明,PET/PHB共聚酯呈丝纹形结构,属向列型液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的结果也反映出向列型液晶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固相缩聚过程中PET/60PHB共聚酯结构性能的变化。随着反应的进行,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变小;玻璃化温度略增,熔融温度增加幅度较大;热稳定性明显提高。预聚体中主要存在PET的低共熔物或部分同二质晶,固相缩聚反应使PET结晶消失,PHB结晶形成并完善。固相缩聚大大改善了共聚酯的可纺性,用[η]为0.95dL/g的共聚酯制得断裂强度达到高强范围(1GPa)的初生纤维。  相似文献   

4.
PET/PHB热致液晶共聚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关桂荷  方海权 《塑料工业》1990,(5):14-17,23
本文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体系和催化剂浓度对PET/PHB(40/60)热致液晶共聚酯共缩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90℃、真空度≤67Pa、使用组合催化剂Sb_2O_3/Zn(CH_3COO)_2·2H_2O、[Cat]/[PHB]=15×10~(-4)摩尔/摩尔、反应时间5小时左右,能获得特性粘度达0.8~0.9、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都较高的共聚酯。  相似文献   

5.
以对羟基苯甲酸(PHB)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为原料,经熔融缩聚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液晶性PHB/PET共聚酯;并研究了这些共聚酯的热转变行为和热稳定性。结果丧明:20PHB/PET共聚酯的冷结晶温度比PET高,而结晶温度比PET低,表明PHB/PET在未形成液晶相的情况下,少量PHB的刚性链段阻碍了PET链节的运动,使其比纯PET更难结晶;在空气介质中,共聚酯的第一热分解温度均高于380℃。PHB含量少于80mol%时,第一热分解温度变化不大,多于80mol%时则迅速上升;第二热分解温度均高于490℃,且随PHB含量增加而呈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等先进仪器研究了各种组成的PET/PHB共聚酯的液晶性能及热转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PHB%大于30mol%时开始出现向列热致液晶性。共聚酯均表现出多重相转变特征,这与不同程度的PET富微区和PHB富微区有关。  相似文献   

7.
液晶聚酯纤维的性能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美荣 《合成纤维》1998,27(2):33-36
本文论述了液晶共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与分子量、纺丝加工参数及热处理条件的关系,并揭示出纤维结构特征.指出液晶共聚酯纤维具有比全芳族聚酰胺纤维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9.
在290℃下经熔融共聚制得60PHB/PET热致液晶共聚酯。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流动性能,表明此共聚酯为切力变稀流体;其非牛顿指数、屈服应力在260℃均有突变。结合DSC,DLI,TOT等研究,共聚酯在255~258℃为PHB微晶向向列型液晶转变点。流变特征与相态有关。经高温处理(>260℃)的共聚酯熔体在较低温度下呈保持高温流动特征。而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冷却样品,其相转变热焓、相转变温度均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在260℃以上热处理后冷却样品,其相转变热焓增加较大,而280℃以上热处理后冷却样品的相转变热焓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PET/60PHB热致性液晶共聚酯固相缩聚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ET/60PHB共聚酯的固相缩聚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度为40-60目的预聚体,在170~200℃反应时,化学反应是过程控制步骤,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在210~230℃反应时,挥发性反应副产物的物理扩散是控制步骤。借助费克定律和物料平衡方程,提出了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反应过程分析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发现:255℃反应的0~4小时以及265℃和275℃反应的0~2小时范围内,PET与PABA共聚反应属于二级反应,其反应活化能为187.6kJ/mol,符合时-温等效性原理。通过对275℃下制得的PET/60PHB共聚酯的~1H—NMR及~(13)C—NMR谱图进行分析,求得ψ值为0.0714,表明PET与PABA几乎完全是无规共聚的。  相似文献   

12.
HBA/PET/HQ—TPA液晶共聚芳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延明  曹振林 《塑料工业》1995,23(5):8-10,7
采用熔融缩聚方法合成了HBA/PET及HBA/PET/H1-TPA液晶共聚酯。应用DSC,偏光显微镜等对共聚酯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第三单体后,可以改善二元聚酯HBA/PET的共聚反应条件,并且所有样品匀具有较大的特性粘度,较小的熔融热焓,二元体系的玻璃化转变较明显,加入第三单体后的三元共聚体系玻璃化转变消失,并且随着第三单体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熔点上升。  相似文献   

13.
PBT/PET共聚酯纤维的结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测定了三种组成的PBT/PET共聚酯纤维Ⅰ、Ⅱ、Ⅲ的各项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损耗和染色性能,讨论了纤维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拉伸倍数与纤维强度、初始模量(E_J)、声速取向度(f_s)、双折射(△n)、回弹性成正比,与延伸度、沸水收缩率成反比;但纤维Ⅲ的E_1、△n、沸水收缩率正相反。随着拉伸倍数的增大,纤维Ⅱ的损耗峰降低,并移向高温。热处理对三种纤维强度的影响各不相同,但总使延伸度增大。纤维Ⅱ的染色性能和回弹性能优异,价格低廉,是一种极有前途的服用新纤维。  相似文献   

14.
提高PET/PHB的无规性是近年来人们很关心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如何进一步提高 PET/PHB 的性能,我们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用 PET 齐聚物为原料制备的TPA/EG/PHB 三元液晶共聚酯比 PET/PHB 具有更高的无规性。本文进一步研究了TPA/EG/PHB 的液晶行为,并与 PET/PHB 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60PHB/PET共聚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两种不同分子量(特性粘数分别为0.800dL/g和0.534dL/g)的60PHB/PET共聚酯在小型模拟纺丝机上挤压纺丝。通过物性测试对共聚酯纤维进行了结构与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共聚酯纤维具有高结晶、高晶区取向及高分子链取向的高度规整的原纤化结构。这些结构特征赋予纤维具有超高拉伸模量及动态拉伸模量和低延伸、低收缩。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液晶共聚酯 6 0 PHB/ PET与聚碳酸酯共混体系的相容剂 TL CP- b- PC,利用索氏抽提器、 DSC、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探讨了相容剂的合成、表征及其对共混体系微观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热致液晶共聚酯PET/60PHB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影响PET/60PHB对数比浓粘度的诸多因素,确定了缩聚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在该下合成了对数比浓粘度达0.7以上的PET/60PHB共聚酯,用NMR,IR,POM,DSC,WAXD和流变学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液晶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PET/60PHB(YSTL-1)确系PET与PHB的无规共聚酯,属向列相热致液晶,加工试验表明,该共聚酯具有优良的加工流动性,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热致性液晶共聚酯/聚丙烯共混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配比的(PHB/PET)/PP共混物,研究表明,共混物的弯曲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及拉伸强度均比PP有所提高,当液晶含量为15%,PP-g-MAH为20%时,(PHB/PET)(PP-g-MAH)/PP三元共混物弯曲弹性模量最大,PP-g-MAH作为两相界面相容剂,改善了两相间的亲合性。DSC分析表明,共混物中PP相的结晶温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PHB/PET)共聚酯起了PP结晶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对乙酰氧基苯甲酸与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热致液晶共聚酯(简称60PHB/PE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DSC、热台偏光显微镜以及广角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液晶性表征。实验表明,合成的共聚酯确系高度无规的PEN、PHB共聚酯,在某个温度范围内呈现向列型液晶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揭示了液晶共聚酯的红外光谱、直接裂解质谱、裂解气相色谱、核磁共振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的主要特征,并讨论了它们的大分子链组成、序列结构和分子量分布,同时给出了其链结构分布的普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