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对环境生物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顺利实现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在今后农业生产中的广泛推广,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进行了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对环境有益生物鱼、蜂、鸟、蚕的急性毒性测定,并对其进行环境安全性评价。[结果]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对鱼96 h的LC50值为12.4 mg/L,对蜂48 h的LC50>5 000 mg/L,对鸟7 d的LD50>450 mg/kg体质量,对2龄家蚕胃杀毒性LC50>5 000 mg/kg桑叶。[结论]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对鱼类、蜂类、鸟类、家蚕均为低毒,实际风险为零。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50%氟啶虫胺腈WG对桑蓟马的田间防效和对家蚕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喷施法测定其对桑蓟马的田间防效;食下毒叶法评价药后不同时间的桑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50%氟啶虫胺腈WG以2333~500 mg/L药后3 d对桑蓟马的防效为59.10%~96.32%,其防效均优于对照药剂40%辛硫磷EC 400 mg/L,且对桑树生长无不良影响。50%氟啶虫胺腈WG药后13 d对家蚕3、4龄发育历期、眠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蛹体质量与清水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50%氟啶虫胺腈wG以333~500 mg/L可有效防治桑蓟马,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13 d以上。  相似文献   

3.
《农药》2017,(5)
[目的]明确13种农药对家蚕(Bombyx mori)的毒性效应,评估农药对家蚕造成的潜在风险。[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饲喂毒叶法测定13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采用风险商值(RQ)进行风险特征描述。[结果]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较高,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的毒性较低,杀虫剂的RQ均1。[结论]呋虫胺、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阿维菌素和联苯菊酯对家蚕存在风险,最外围桑树上的戊唑醇对家蚕存在风险,但次外围桑树上的戊唑醇对家蚕造成的风险可接受。  相似文献   

4.
毒死蜱在桑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养蚕安全间隔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6,(1)
[目的]研究毒死蜱在桑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评价毒死蜱在桑树上使用的安全性,并根据消解曲线方程推测施药后的养蚕安全间隔期。[方法]分别以1500 mg a.i./L和1 m L/m~2毒死蜱药液喷施桑树和土壤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桑叶和土壤样品中的残留量变化情况,并建立其消解曲线方程。[结果]毒死蜱在桑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9~4.0、8.4~9.4 d,浙江和广东两地毒死蜱施药后桑叶中残留量0.2 mg/kg时的家蚕安全饲养间隔期分别为35、18 d。[结论]毒死蜱在桑叶和土壤中易被降解,其降解速率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需根据施药地不同的环境条件来确定其家蚕饲养安全间隔期。  相似文献   

5.
《农药》2021,(8)
[目的]为明确精草铵膦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开展了该药剂对鸟、家蚕、蚯蚓、蜜蜂、赤眼蜂和瓢虫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2014和《化学农药天敌(瓢虫)急性接触毒性试验准则》NY/T 3088—2017试验方法。[结果]精草铵膦对鸟、蜜蜂经口和接触毒性的LD50值分别为282 mg a.i./kg b.w.、19.5、40.0μg a.i./蜂;对家蚕和蚯蚓的LC50值分别为186 mg a.i./L和100 mg a.i./kg干土;对赤眼蜂和瓢虫的安全系数分别为0.415和0.278。[结论]该药剂对蚯蚓和蜜蜂表现为低毒,对鸟和家蚕表现为中毒,对赤眼蜂和瓢虫表现为高风险性,对环境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4.8%鱼藤酮·辣椒碱悬浮剂对环境生物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4.8%鱼藤酮.辣椒碱悬浮剂对蜜蜂、鹌鹑、斑马鱼和家蚕4种生物的半数致死量,评价其安全性。[结果]4.8%鱼藤酮.辣椒碱悬浮剂对蜜蜂、雌(雄)鹌鹑、斑马鱼和家蚕LD50值分别为271.2、40.9(35.6)、0.0116、3.58 mg/L。[结论]4.8%鱼藤酮.辣椒碱悬浮剂对蜜蜂低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鸟类急性中毒风险较小。对家蚕高毒,对鱼类剧毒,使用时远离桑园,在桑园附近农田使用时注意施药方式和风向,避免药液飘落到桑叶上。要严格避免药液流入水域对鱼类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7.
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生产中常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及风险性。[方法]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7种生产中常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和经口毒性,并利用EPP0采取的计算危害商(HQ)值的方法对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做风险性评价。[结果]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吡虫啉对蜜蜂在急性毒性为高毒甚至剧毒,风险性为中等风险到高风险;烯啶虫胺急性毒性虽较高,但风险性相对较低;啶虫脒和噻虫啉急性毒性为中毒或低毒,风险性均为低风险。[结论]生产中选择对蜜蜂风险性低的品种(啶虫脒、噻虫啉、烯啶虫胺),避开蜜源区和需要蜜蜂授粉的植物。  相似文献   

8.
《农药》2017,(5)
[目的]明确杀菌剂浸种对水稻干尖线虫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杀菌剂和杀线虫药剂浸种检测稻种中带菌率、室内不同药剂对干尖线虫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等试验。[结果]咪鲜胺、戊唑醇浸种后,稻种带菌率仅为3.3%和30%,而干尖线虫存活率分别为61.9%和64%。初步阐明了单纯应用杀菌剂浸种对干尖线虫病发病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其主要原因是杀菌剂浸种抑制杀灭了稻种中的附生真菌。去除了稻种中对干尖线虫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防因子,降低了稻种中干尖线虫自然死亡率,从而导致大田中杀菌剂浸种处理小区干尖线虫病株率显著高于对照。[结论]杀菌剂浸种对水稻干尖线虫病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15种农药对家蚕的安全性,为蚕业生产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为桑园筛选新型农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15种农药对2龄蚕的急性毒性,根据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和风险大小分级。[结果]丁硫克百威、甲维·吡丙醚、噻虫胺、氯虫苯甲酰胺96 h LC50分别为0.200、0.014、0.122、0.008 mg/L,为剧毒级别,具有极高风险性;呋虫胺、溴氰·噻虫啉96 h LC50分别为1.505、2.292 mg/L,为高毒级别,具有极高风险性;吡唑醚菌酯、咪鲜胺96 h LC50分别为27.769、111.338 mg/L,为中毒级别,具有高风险性;丙环唑、噻呋酰胺、三唑酮、草铵膦96 h LC50分别为228.185、202.154、494.130、230.853 mg/L,为低毒级别,其中噻呋酰胺、三唑酮具有中等风险性,丙环唑、草铵膦为高风险性;螺螨酯、异菌脲、草甘膦96 h LC50分别为>2400、>4000、>1200 mg/L,为低毒级别和低风险性。[结论]丁硫克百威、甲维·吡丙醚、噻虫胺、氯虫苯甲酰...  相似文献   

10.
3种有机磷杀虫剂防治桑树蓟马效果及对家蚕的残毒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0%二溴磷乳油、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进行了防治桑树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药后1、3、7 d采集桑叶饲养家蚕,研究药剂对蓟马的防效以及药剂处理桑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个药剂对蓟马具有良好防效,药后3 d的桑叶对家蚕安全,二溴磷处理的上簇率、蚕茧重量与空白对照相当,乐果和敌敌畏处理低于空白对照.二溴磷的使用质量分数为500~333 mg/kg,可在药后3 d采桑养蚕,乐果400 mg/kg和敌敌畏800 mg/kg宜在药后7 d采桑养蚕.  相似文献   

11.
噻虫嗪在土壤表面及水中的光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培宇  李景壮  段亚玲  陈恺  李荣华  杨鸿波  谭红 《农药》2014,(10):726-728,750
[目的]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噻虫嗪的光解特性,为科学评价噻虫嗪的环境安全性奠定基础。[方法]在以氙灯为人工光源,光照度为4 000 lx,(25±2)℃恒温条件下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噻虫嗪在土壤表面和水中的残留量。[结果]噻虫嗪的光解特性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土壤表面的光解半衰期为288.8 h,黑暗对照的变化率5.6%;在水中的光解半衰期为1.8 h,黑暗对照的变化率6.2%。[结论]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2010),噻虫嗪在土壤表面的光解特性等级为"Ⅴ级(难光解)",在水中的光解特性等级为"I级(易光解)"。  相似文献   

12.
8种常用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8种常用农药在推荐剂量下对家蚕的残留毒性。[方法]采用食下毒叶法评价了田间施用8种常用农药后对家蚕的残留毒性。[结果]8种农药在推荐剂量范围内喷施桑树后,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和60%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药后30 d仍引起家蚕急性中毒,其中毒率分别为18.90%和17.78%;吡丙醚乳油药后3 d未引起家蚕急性中毒,但药后15 d仍造成家蚕不能正常上蔟结茧;小檗碱水剂药后7 d未引起家蚕急性中毒,但药后7~10 d的家蚕不能正常上蔟结茧,药后15 d的多数蚕不能正常上蔟结茧;藜芦碱可溶性液剂药后5 d未引起家蚕急性中毒,但造成少数家蚕不能正常上蔟结茧,多数蚕结薄皮茧;戊菌唑水乳剂、苦皮藤素乳油、鱼藤酮乳油等药后15 d对家蚕的经济性状影响不大,但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即龄期延长。[结论]戊菌唑水乳剂、苦皮藤素乳油、鱼藤酮乳油、藜芦碱可溶性液剂等4种药剂安全间隔期在15 d以上方可采叶喂蚕;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和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安全间期超过30 d以上,建议冬季桑园封园时使用;小檗碱水剂和吡丙醚乳油禁止在桑园及周边使用。  相似文献   

13.
《农药》2015,(5)
[目的]明确对朱砂叶螨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的丁醚脲+溴虫腈、丁醚脲+苯丁锡、苯丁锡+溴虫腈及丁醚脲+苯丁锡+溴虫腈不同配比混剂对家蚕的毒性。[方法]以食下毒叶法评价了各配比混剂对3龄和4龄起蚕的急性毒性。[结果]92.5%~95.0%丁醚脲与5.0%~7.5%溴虫腈混剂、53.5%~94.3%丁醚脲与5.7%~46.5%苯丁锡混剂及35.0%~78.4%丁醚脲、18.8%~62.9%苯丁锡与2.1%~7.8%溴虫腈混剂对3龄和4龄起蚕的联合毒性为中等毒级,联合作用系数介于0.5~2.6之间,表现为相加作用,即未增加毒性;85%~88%苯丁锡与12%~15%溴虫腈混剂的联合作用系数显著大于2.6,表现为增效作用,即增加了对家蚕的毒性。[结论]丁醚脲+溴虫腈、丁醚脲+苯丁锡及丁醚脲+苯丁锡+溴虫腈混剂在增强杀螨作用的同时,未增加对家蚕的毒性,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啶虫脒防治草莓蚜虫的残留动态及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岭  杨宝东  张志勇 《农药》2014,(5):346-349
[目的]了解啶虫脒防治蚜虫的膳食安全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啶虫脒防治草莓蚜虫后的残留动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风险商法对草莓中啶虫脒可能产生的膳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平均添加回收率85.5%~98.86%,相对标准偏差1.50%~4.37%。最低检测限为0.1 ng,最低检测质量分数为0.02 mg/kg。啶虫脒的残留风险商值远低于1。[结论]HPLC分析草莓中啶虫脒残留的方法可行。喷施3%啶虫脒乳油防治草莓蚜虫,对人群膳食风险较小,是草莓生产中防治蚜虫安全性较好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防治紫薇长斑蚜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紫薇长斑蚜的生物活性及复配增效效果,并采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噻虫嗪与螺虫乙酯6∶1复配时对紫薇长斑蚜的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达138.44。5%噻虫嗪·螺虫乙酯EC(6∶1)药后15 d对紫薇长斑蚜的田间防效可达90%以上,高于单剂使用防效。[结论]噻虫嗪与螺虫乙酯6∶1复配能够有效防治紫薇长斑蚜。  相似文献   

16.
《农药》2016,(8)
[目的]为明确吡蚜酮及其复配制剂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试验测定7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吡蚜酮·噻虫胺悬浮剂、25%吡蚜酮·毒死蜱悬乳剂、60%吡蚜·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2种非靶标昆虫(意大利工蜂和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通过触杀法测定农药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通过浸叶法测定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吡蚜酮·噻虫胺和吡蚜酮·毒死蜱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为高毒,吡蚜酮和烯啶·吡蚜酮为中毒,吡蚜·噻嗪酮为低毒;吡蚜酮·噻虫胺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为剧毒,吡蚜酮·毒死蜱和烯啶·吡蚜酮为高毒,吡蚜·噻嗪酮为中毒,吡蚜酮为低毒。[结论]吡蚜酮复配制剂并不都是低毒型农药,4种吡蚜酮复配制剂中,吡蚜·噻嗪酮对非靶标昆虫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复配制剂的使用对延缓吡蚜酮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化新世纪》2009,(2):10-10
2009年1月5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起草的《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7部分:抑制玉米丝黑穗病菌试验 浑浊度-酶联板法》、《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线虫剂第1部分:抑制植物病原线虫试验浸虫法》2项农业行业标准专家审定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处宁呜辉调研员主持了开幕式,对审定会提出了具体要求。部科技发展中心质量标准处王艳强调了标准审定工作应把握的主要原则。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张文君主任代表起草单位介绍了标准制定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8.
《农药》2017,(9)
[目的]测定螺虫乙酯在环境介质中的光降解特性,以期为该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制定和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LC-MS/MS分析方法和恒温光解仪探讨螺虫乙酯在模拟太阳光下的光解动态。[结果]在氙灯辐射下,螺虫乙酯在p H值为5.0、7.0、9.0的3种缓冲溶液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3.40、3.04、5.82 h;螺虫乙酯在纯水、甲醇、乙腈和丙酮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4.01、7.07、12.60、22.36 h;当初始质量浓度为0.1、1.0 mg/L时,螺虫乙酯在乙腈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16.9、12.6 h。[结论]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螺虫乙酯在水和有机溶剂中分别属较易光解和较难光解类农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0.25%噻虫嗪·虫螨腈控释颗粒剂对甘蓝蚜虫的田间防效、最适药剂用量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和甘蓝的增产效果。[方法] 0.25%噻虫嗪·虫螨腈控释颗粒剂在试验地耕地后耙平前进行均匀撒施处理。[结果]药后30 d,562.5、750、937.5 g a.i./hm2的0.25%噻虫嗪·虫螨腈控释颗粒剂对甘蓝蚜虫防治率达到89%以上,增产率达11%以上,对生物安全。[结论]0.25%噻虫嗪·虫螨腈控释颗粒剂防治效果显著,兼有增产效果,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农药》2017,(3)
[目的]了解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植株中的内吸传导特性,为其在田间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水培法、灌根法和喷雾法处理水稻植株后,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UPLC-HRMS)分别测定3种不同处理方式下氯虫苯甲酰胺在根、茎、叶中的含量,以期探明其在水稻植株各部位的分布情况。[结果]采用水培法处理植株根部时,6 h后即可在植株各部位检测到目标药剂,并且植株各部位的含量随着采样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灌根法处理植株根部时,6 h后也在各部位检测到氯虫苯甲酰胺,其中茎部和叶部的含量也随着采样时间的延长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而喷雾法处理植株叶片时,在根部均未检测出目标药剂,并且茎部的总体含量较水培法和灌根法小。[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植株中具有较好的向上吸收传导性能,该项研究有助于指导氯虫苯甲酰胺在防治水稻害虫方面的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