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和PBT-PTMG体系,比较了溶剂配比(CH2Cl2/NMP)、聚合物浓度、强极性溶剂的用量和加料方式对缩聚反应的影响。发现溶剂配比、基体聚合物PBT-PTMG影响PPTA的转化率和PPTA的分子质量。通过FTIR研究发现PPTA中的酰胺键-NH-和PBT-PTMG的醚键特征吸收均向低渡数位移;通过用PBT-PTMG 的良溶剂二氯甲烷对复合物进行产抽提,结果发现,刚性链PPTA与PBT-PTMG分子链有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从而改进了分子间的相容性,获得了PPTA/PBT-PTMG的微相复合物。PPTA/PBT-PTMG的微相复合物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复合材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高分子所组成的多相固体材料,是能够将各组分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并表现某些新的有用特性的材料体系。近年来有关刚性棒状高分子与柔性基体聚合物的复合与研究非常活跃,但是,由于刚性棒状高分子与柔性基体存在着在热力学上的不相容性,使两组分达到分子水平的分散相当困难;而且由于刚性棒状高分子难溶难熔,因此更难于用溶液共混或螺杆挤出共混的方法制备分子复合材料。因此改进刚性高分子与柔性链聚合物基体的混溶性是多相高分子体系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综述并讨论了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各种合成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原位缩聚方法合成了PPTA/PSF的微相复合材料。FTIR、DSC等分析结果表明,PPTA/PSF微相复合材料较PPTA/PBT-PTMG分子链间存在着更强的相互作用,PPTA对基体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初步结果表明,加入第三单体双酚A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但是模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用原位缩聚法合成了芳香-脂肪共聚酰胺与聚砜的微相复合物(PAA/PSF).初步结果表明:PAA/PSF微相复合物具有热致液晶性能;PAA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微相复合物的力学性能.以PA30(PAA=29.5ω)为例,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到原来的2.5倍和3.5倍.  相似文献   

5.
孙静  黄安荣  罗珊珊  石敏  罗恒 《塑料工业》2021,(5):33-37,57
采用自制的多级挤出拉伸装置实现了聚乳酸(PLA)在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中原位成纤,并对PLA/PBAT原位微纤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PLA在PBAT基体中形成了微纤,随着PLA含量的增加,PLA微纤的平均直径增大;纯PBAT经多级挤出拉伸装置制得的片材的拉伸...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位乙酰化法,合成了对羟基苯甲酸(PHB)摩尔分数不同的PBT/PHB共聚酯,研究了其组成与相转变和液晶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PHB的原位乙酰法合成的PBT/PHB共聚酯,当PHB刚性基元的摩尔分数为为20%~80%时,PBT/PHB共聚酯为向列型热致性液晶,并存在明显的双玻璃化现象;当PHB的摩尔分数达到50%后,共聚酯表现出两个熔点。这种多重相转变与PBT/PHB共聚酯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富PBT相和富PHB相有关。采用PHB的原位乙酰化法代替乙酰氧基苯甲酸的酯交换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PHB嵌段链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聚乳酸(PLA)是用量最大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之一,由于其拉伸流变性能较差,难于发泡。本文采用聚合物微纳层叠共挤装置制备PL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原位微纤复合材料(PLA/PBT-MRC),研究了PLA/PBT-MRC的微纤形态、熔体的动态流变性能和拉伸流变性能。PLA、PLA/PBT-MRC注塑发泡后的泡孔形貌、注塑发泡制品的拉伸、缺口冲击和弯曲力学性能。研究表明:PLA/PBT-MRC中微纤宽度低至0.72μm,宽度随PBT含量增加而增大;随PBT含量增加PLA/PBT-MRC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都增大;PBT含量增加可以明显改善PLA熔体的拉伸流变性能,相对PLA表现出明显的拉伸应变硬化;PLA/PBT-MRC注塑发泡后泡孔直径比PLA注塑发泡泡孔直径减小800%,泡孔密度增加600%,发泡制品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分别提高22.2%、10.1%和26.4%。  相似文献   

8.
用原位缩聚法合成了芳香-脂肪共聚酰胺与聚砜的徽相复合物(PAA/PSF)。初步结果表明:PAA/PSF微相复合物具有热致液晶性能;PAA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微相复合物的力学性能。以PA30(PAA=29.5ω)为例,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到原来的2.5倍和3.5倍。  相似文献   

9.
将玉米淀粉用甘油和水复配成的增塑剂增塑并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成热塑性淀粉(TPS),然后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及聚乳酸(PLA)一起通过熔融共混制备PBAT/PLA/TPS三元复合材料.结果 表明,当TPS配比为淀粉∶甘油∶水=70 phr∶30 phr∶15 phr时,PBAT/TP...  相似文献   

10.
MBS对PBT/PC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MBS)作为抗冲击改性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PBT/PC)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物的亚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BS的加入改善了PBT/PC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动性能和外观;随着MBS用量的增加,PBT/PC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不断增大,拉伸强度和耐热性下降,但耐热性下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1.
程奎  沈经纬 《现代化工》2006,26(6):40-44
用挤出-拉伸-注塑法制得了高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HDPE/PET)原位成纤增强复合材料,研究了PET质量分数对PET成纤性和材料拉伸强度及模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熔体拉伸时分散相液滴的聚结-形变成纤对PET相形态随PET质量分数的变化起关键作用,分散相对基体增强效应和两相界面缺陷效应相互竞争是决定拉伸强度随PET质量分数变化的重要因素,纤维对基体增刚作用受纤维数量和细度的双重控制是决定材料拉伸模量与PET质量分数关系的支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聚酯-聚酰胺共聚物/聚酰胺6(PET-PA/PA6)共混物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了PET-PA/PA6共混纤维,讨论了拉伸热定型工艺对PET-PA/PA6共混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拉伸倍数的增大,PET-PA/PA6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取向度、结晶度以及沸水收缩率均明显增大;拉伸温度和热定型温度对PET-PA/PA6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和取向度的影响相对较小;随拉伸温度的升高,PET-PA/PA6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取向度和结晶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拉伸温度为85℃时出现最大值;随热定型温度的升高,PET-PA/PA6共混纤维的结晶度增大、沸水收缩率减小;较佳的工艺条件为拉伸倍数1.6,拉伸温度85℃,热定型温度150℃。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4,4'-亚甲基双(异氰酸苯酯)(MDI)和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为添加剂,制备了竹粉(BP)填充的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LA/PBS)复合材料,考察了PLA/PBS/BP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并确定了该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当PLA/PBS的配比为70/30,添加剂MDI以及粒度为300~500目的BP用量均为5 phr时,PLA/PBS/BP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将质量比为80/20的PBAT/PLA共混物在单螺杆挤出流延成型机中通过调控工艺条件(口模温度、拉伸速度)直接熔融共混制备PBAT/PLA原位成纤共混薄膜。结果表明,在较低口模温度时,随着拉伸速度的提高,PLA微纤细化程度加大,结晶度先提高后降低,纵向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力学性能各向异性明显。在口模温度为150℃、拉伸速度为5.0 m/min时,共混体系中PLA成纤效果最明显;PBAT和PLA的结晶度最高分别为4.8%和23.7%;纵向拉伸强度达到29.8 MPa,比纯PBAT提高了41%。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塑化剂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淀粉改性料的性能影响,以甘油为塑化剂,与淀粉、PBAT进行共混,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PBAT/淀粉复合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摩擦系数仪、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两相塑化程度、薄膜制品的表面粗糙度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塑化剂用量25%,螺杆转速150 r/min,喂料负荷20 r/min时,所得复合材料的两相塑化较好,薄膜表面手感光滑,薄膜拉伸强度约19.0 MPa,满足马甲袋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