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2Ni0.2Mn0.2-x/2Mn0.6-x/2CrxO2(x=0,0.04,0.08,0.12)。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对掺杂不同Cr含量的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出的Li1.2Ni0.2Mn0.2-x/2Mn0.6-x/2CrxO2正极材料均具备层状固溶体结构。Cr掺杂不会改变材料的结构,而且能够有效抑制循环过程中材料由层状向尖晶石结构转变的过程。当Cr的掺杂量为8%(即x=0.08)时,得到的正极材料Li1.2Ni0.16Mn0.56Cr0.08O2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0.1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由未掺杂的230.4 mA·h·g-1增加到246.6 mA·h·g-1,在0.2C电流下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由93.5%提高至95.36%,5C的放电比容量由91.5 mA·h·g-1增加到104.2 mA·h·g-1。而且x=0.08时制备的样品具有最小的电荷转移阻抗。  相似文献   

2.
崔声睿  董林涛  金永成  向兰 《化工学报》2021,72(12):6380-6387
高性能、高安全储能电池的迫切需求加速了橄榄石型高电压正极材料的研究步伐。为了改善高电压磷酸钴锂(LiCoPO4)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采用溶剂热法研究了溶剂比、过渡元素(Fe、Mn)单掺杂和双掺杂(掺杂元素总量占10%)对正极材料形貌、尺寸、反位缺陷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剂比为2.3时,未掺杂LiCoPO4在0.1C下表现出163.1 mAh·g-1的最高理论比容量;双掺杂LiCo0.9Mn0.05Fe0.05PO4正极材料具有突出的循环性能,在0.5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为78.9%,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任博阳  车晓刚  刘思宇  王满  韩兴华  董婷  杨卷 《化工学报》2022,73(10):4745-4753
低成本、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是其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以富含芳香结构单元的煤液化固体残渣为碳源,结合KCl/CaCl2熔融盐的结构导向作用,可控制备了二维多孔碳纳米片(carbon nanosheets, CTx),并探究其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通过调控碳化温度可对煤基多孔碳纳米片的微观结构进行优化,在1000℃下制备的二维碳纳米片样品(CT1000)具有相对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缺陷结构。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在0.1 A·g-1 的电流密度下,其可逆比容量为221.4 mAh·g-1,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0 A·g-1时,比容量可以保持在124.4 mAh·g-1,倍率性能优异。此外,在1 A·g-1 的电流密度下经200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率高达94.2%,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任博阳  车晓刚  刘思宇  王满  韩兴华  董婷  杨卷 《化工学报》1951,73(10):4745-4753
低成本、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是其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以富含芳香结构单元的煤液化固体残渣为碳源,结合KCl/CaCl2熔融盐的结构导向作用,可控制备了二维多孔碳纳米片(carbon nanosheets, CTx),并探究其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通过调控碳化温度可对煤基多孔碳纳米片的微观结构进行优化,在1000℃下制备的二维碳纳米片样品(CT1000)具有相对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缺陷结构。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在0.1 A·g-1 的电流密度下,其可逆比容量为221.4 mAh·g-1,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0 A·g-1时,比容量可以保持在124.4 mAh·g-1,倍率性能优异。此外,在1 A·g-1 的电流密度下经200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率高达94.2%,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王捷  李圆  赵海雷 《化工学报》2020,71(4):1844-1850
通过软模板法(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结合后续空气气氛热处理制备出纳米颗粒组装三维Co3O4微米花负极材料。研究中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循环伏安测试(CV)、恒流充放电测试以及交流阻抗测试(EIS)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Co3O4微米花材料独特的结构优势赋予其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在100 mA·g-1电流密度下电极具备约920 mA·h·g-1的循环可逆比容量;在500 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后的循环可逆比容量为757 mA·h·g-1,容量几乎无衰减。大电流循环性能测试显示,所制备电极即使在2 A·g-1电流密度下依旧具有476 mA·h·g-1的循环可逆比容量。简易、有效且低成本化的高性能微米花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制备工艺将大大加速转换型电极材料的实际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LiNiO2的电化学性能,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铌掺杂LiNiO2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恒电流滴定技术(GITT)、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铌掺杂量对LiNiO2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铌(Nb)掺杂可以提高LiNiO2层状结构的有序程度,降低Li+/Ni2+混合程度,降低电荷转移阻抗,提高活性材料中锂离子的扩散系数。其中LiNi0.99Nb0.01O2在0.5C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1.4%,5C时放电比容量为143 mA·h/g。而未掺杂铌的LiNiO2在相同条件下的容量保持率和比容量仅为69.2%和127 mA·h/g。结果说明铌掺杂能够有效提高LiNiO2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简单的静电纺丝结合刻蚀和硫化策略获得了FeS2@碳纤维(FeS2@CFs)薄膜电极,每个独特的蛋黄蛋壳结构单元与全方位三维碳纤维导电网络之间的协同效应赋予了电极材料优异的锂存储性能。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在5 A·g-1的大电流密度下容量仍能保持在415.4 mAh·g-1,在0.5 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循环400圈的循环之后可逆容量约为977.9 mAh·g-1。更重要的是,前驱体材料具有很广泛的扩展性,这可为柔性薄膜电极材料的制备提供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利用分解反应中大比例质量损失和大量气体产生,制备出具有40.369m2·g-1大比表面积的多孔FeF2材料。多孔结构为FeF2材料构建了优异的离子和电子导电通路,表现出优秀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在2C、5C和15C的倍率下分别表现出589.21mAh·g-1、406.95mAh·g-1和83.53mAh·g-1的高放电比容量。在0.5C和2C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分别为502.5mAh·g-1和267.9mAh·g-1。该结果为电池正极材料提升倍率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键能异质原子的高效掺杂是稳定高电压LiNi0.5Co0.2Mn0.3O2(NCM)三元正极材料并提升其电化学性能的有效策略。借助含硼前体在二次颗粒表面富集及随后高温煅烧强化B3+体相扩散的策略,构建了硼离子高效掺杂NCM正极材料(NCM-B)。引入B—O键(键能:809 kJ·mol-1)抑制了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晶格氧析出,进而稳定材料的氧离子框架;此外,表面残余的高锂离子导体Li2O-B2O3包覆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电极-电解液界面。与改性前NCM相比,改性后的NCM-B正极材料在3.0~4.5 V电压区间的可逆比电容量可以达到193.7 mA·h·g-1,在10 C大功率下,比电容量仍保持120 mA·h·g-1(NCM仅为78.2 mA·h·g-1)。1 C下连续循环100圈后,比电容量保持率从73%提升到90%。表面富集和扩散强化的思想也有望实现其他正极材料的高效掺杂。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钼氮化物的电化学储锂性能,以钼酸铵、六次甲基四胺及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通过水热、冷冻干燥及在H2/N2混合气中热处理,制备了Mo2N量子点@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Mo2N-QDs@Ngs),并探究了GO复合量对电化学储锂性能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Mo2N量子点尺寸约为2~5 nm,Mo2N量子点均匀地分布在氮掺杂石墨烯的表面。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当GO复合量为30%时(Mo2N-QDs@Ngs-30),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储锂性能,其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具有699 mA·h·g-1的比容量,在2 A·g-1下仍具有286 mA·h·g-1的比容量。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功能化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BMIMTFSI)作为高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用于抑制有机溶剂的氧化,以提高碳酸酯类电解液的耐高压性。分别采用充放电测试、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循环伏安法(CV)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LiNi0.5Mn1.5O4/Li电池的电化学行为和LiNi0.5Mn1.5O4材料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在电解液中添加20% (体积分数)BMIMTFSI时,LiNi0.5Mn1.5O4/Li电池在室温、0.2C下的最高放电比容量是126.81 mA·h·g-1,5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09.36 mA·h·g-1,比在1 mol·L-1 LiPF6-EC/DMC电解液中的放电比容量提高了91.7%;且该电池在0.2C下循环50圈后的放电比容量保持率在95%左右,比用碳酸酯类电解液提高了近10%。SEM结果表明,在碳酸酯类电解液中加入BMIMTFSI后,LiNi0.5Mn1.5O4电极表面附着了一层均匀且致密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柠檬酸-EDTA络合法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0.6Sr0.4Co0.2Fe0.8O3-δ(LSCF)粉体。以Sm0.2Ce0.8O1.9(SDC)为电解质,制备了LSCF/SDC/LSCF对称电极。采用浸渍法在LSCF/SDC/LSCF两侧浸渍La(NO3)3、Ni(NO3)2、Fe(NO3)3混合溶液,850℃烧结后得到表面修饰后的阴极材料。研究了浸渍烧结后表面修饰阴极材料的物相结构特征、电化学交流阻抗、电化学催化活性及单电池输出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浸渍法在LSCF阴极表面形成了与LSCF结构相似的La0.62Sr0.38Ni0.03Co0.19Fe0.78O3-δ(LSNCF)固溶体,在表面产生的纳米颗粒提升了阴极材料对O2的吸附解离能力,并表现出较低的极化阻抗,在800℃时LSNCF阴极材料的极化面电阻为0.083Ω·cm2,在800℃连续工作7 200 min后,LSNCF阴极材料对称电池极化阻抗为0.117Ω·cm2。以Ni-SDC为阳极,SDC为电解质,LSNCF为阴极组装阳极支撑单电池,在750℃时最大功率密度为693 m W/cm2。  相似文献   

13.
氟是人类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元素会引发氟斑牙、骨骼变形等氟中毒现象。本文以活性炭 (AC) 为载体,在多孔Al2O3纳米分散液中采用简单超声处理,得到Al2O3/AC复合材料。场发射扫描电镜证明Al2O3成功负载在AC表面,5% Al2O3在AC表面分布均匀。N2吸-脱附测试结果表明Al2O3/AC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比AC有明显增加。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及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表明Al2O3的掺杂可以改善AC的离子导电性,提高比电容;5% Al2O3/AC导电性最佳,比电容最高,在7 mmol·L-1 NaF溶液中为92 F·g-1,是AC比电容 (62 F·g-1) 的1.5倍。以Al2O3/AC为正极的电容去离子 (CDI) 脱氟测试,结果表明5% Al2O3/AC电极脱氟量最大,达234 μmol·g-1,远高于纯AC的脱氟量 (115 μmol·g-1)。此外,5% Al2O3/AC电极对F-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良好,在含F-、Cl-和SO42-的模拟高氟地下水中采用5% Al2O3/AC电极对应的三组CDI池串联,可脱除80%的F-、25%的Cl-和56%的SO42-,同时经过十次F-吸脱附循环后,氟去除率仍可保持81%,证明5% Al2O3/AC电极对F-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和循环稳定性。该电极材料制备简单,脱氟选择性好,在CDI过程中有望用于高氟地区地下水的净化脱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