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昔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昔脂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昔脂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应用可稳定神经元细胞膜,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少患儿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的释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聚克预防婴幼儿肺炎合并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住院患儿96例,对照组共48例,治疗组共4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性治疗,治疗组加用聚克治疗,对照组加用乳酶生治疗。疗程7d。结果两组患儿腹泻发生率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早期应用聚克治疗,可减低婴幼儿肺炎合并腹泻的发生率,且临床应用方便、安全、无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3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显效97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6.2%。结论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可迅速控制支原体血症,患儿依从性好,改善肺炎症状同时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及护理。结果采用高压氧治疗及相应护理的患儿脑水肿及高颅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高压氧对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和阿拉明联合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入院后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6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和阿拉明注射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酚妥拉明加阿拉明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较快的改善其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静脉留置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在我院儿内科,几乎是100%的住院患儿均应用静脉留置针,特别是早产儿和新生儿,有效的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大大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何及时确诊。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1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论窒息、胎膜早破、妊高征、早产、低出生体重等5个因素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发病危险因素的患儿常规进行血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监测,可及时确诊。经过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效果。结果该疾病发病人群多发为幼儿期及学龄儿童,且发病年龄有偏向幼儿延伸趋势。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日益增加,MP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诊断应综合考虑MP感染可能性并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沐舒坦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疗的136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沐舒坦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54例,有效14例,无效为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为12例,有效为20例,无效为36例,总有效率为47.06%。结论使用沐舒坦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能在短期内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炎型哮喘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对94例肺炎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均表现为较长时间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儿童哮喘中存在着肺炎型哮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全世界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为了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本文对我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希望为控制本病的发生与流行,提高诊治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疾病中的疗效观察。方法对于应用NCPAP治疗的20例新生儿湿肺,新生儿呼吸暂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Ⅰ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节NCPAP压力,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治愈20例(100%)治疗过程中出现鼻腔黏膜红肿2例,腹胀2例,经及时处理均缓解;未发生气压伤、鼻腔黏膜坏死、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对于基层医院由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恩经复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n=35)和观察组(n=27),前者肌肉注射9μg恩经复,qd,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6~7mL加入到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给患儿行静脉滴注治疗。给对照组患儿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采用鲍氏20NBNA项为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结果治疗后,对患者随访半年,治疗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66.67%,2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经复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小儿肺炎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139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肺炎患儿认真做好临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为避免临床工作中出现梅毒螺旋体抗体假阳性引起的误诊、误治,探讨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对我院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例儿童TPPA假阳性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做了肝功能,血常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结果患儿肝功能正常,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增高0.56,结合临床患儿可能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造成的假阳性反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1例窒息并呼吸衰竭患儿进行精心治疗、护理和合理处置。结果21例窒息并呼吸衰竭患儿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其中痊愈11例,显效率达52.38%,好转7例,显效率达33.33%,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85.71%(18/21)。结论采用CPAP治疗并进行有效的护理,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可以得到有效的治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评价血清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的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调查已确诊有感染的150例新生儿患儿(观察组)和30例出生3d的健康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CRP定量测定,根据测定值将观察组分成3个类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还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联合检测。结果150例患儿血CRP值升高。范围从8~876mg/L不等,其中17例患儿血CRP值>100mg/L,其临床表现多有持续高热或伴惊厥、昏迷等严重感染征象。患儿感染的严重程度与血CRP值、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的联合检测对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评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我院从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粒细胞减少症36例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于8~12d(平均9.5d)粒细胞逐渐上升至恢复正常,4~7d(平均5.5d)退热,33例痊愈出院,3例好转出院。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期间,若发现患者有粒细胞减少,应及时检测血MP-IgM,以便及早确诊病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临床特征。方法总结6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婴幼儿病例29例,占46.8%;3岁以上患儿33例,占53.2%。婴幼儿病例中肺部出现湿音者13例,占44.8%;3岁以上患儿中肺部出现湿音者5例,占15.1%。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外并发症者6例,占20.7%;3岁以上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者14例,占42.4%。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和3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婴幼儿病例以肺部表现明显且较重,而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不明显,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所有病例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的预后。方法 6年间在登封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共54例,采用前瞻和回顾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结果分别对2组患儿的一般情况病因,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治疗及预后体格与智力发育方面进行了经较分析。结论新生儿高结合胆红素血症预后较差,应早期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