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属于非均质性极强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经过多轮次的注水替油后,采油效果逐渐变差。根据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注气可行性研究,使用氮气进行注气替油方式挖潜剩余油,在进行试验阶段的过程中,对注气替油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建议,为进一步提高该油藏的采收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吞吐选井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开采程度加大,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剩余油常呈阁楼状分布,常规开发手段难以动用,通过注气(氮气)吞吐可有效动用。通过分析塔河油田各区注气吞吐井的油藏地质特征、生产特征以及注气后生产效果,总结出4条注气吞吐选井认识:阁楼状剩余油与储集体所处构造位置无明确对应关系;剩余油越丰富,注气吞吐效果越好;溶洞型储集体水体能量强,注气吞吐效果差;油气生产层段位于储层顶界易导致气体回窜,严重影响注气效果。  相似文献   

3.
轮西油藏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其储层特点、渗流模式与常规油藏不同,用常规注水方式来稳定地层压力和水驱油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难以奏效。为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在分析轮西油藏缝洞单元内的油水关系及油井含水变化规律基础上提出单井注水替油工艺,给出了优选注水替油井、确定最佳注水时机及注水量的决策方法,并提出几点建议,为高效开发轮西油藏提供一种新方法。该工艺在LX10-H1井的实践结果表明:与未实施该工艺前相比较,油井关井时间由150天左右有效缩短至50~60天,而日产油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塔河12区缝洞型油藏开发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AD 12缝洞带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地质特征以及生产特征,分析了AD 12缝洞带出水类型以及出水原因。通过见水时间与产层海拔深度关系,判断出产层出水特征基本符合由构造低部位到高部位侵入。同时认为该研究区总体油气充注程度较低,井与井之间的连通性较差,局部出现底水较发育以及油水分布倒置状况。通过以上认识,最终建立了缝洞带储层油水体组合模式,这对描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内流体分布以及指导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注水替油吞吐进入高轮次以后,油水界面不断升高,注水替油效果不断变差,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起伏的高部位,此类剩余油俗称“阁楼油”。国外利用氮气及天然气驱工艺开采“阁楼油”的技术已成熟。为了进一步提高塔河油田的开发效果,开展了对注N2开采裂缝一溶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可行性的研究。针对塔河该类油藏的地质及生产特点,分析了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及有利地质条件;在井筒多相流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论证了塔河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对注气量、闷井时间、注气采油方式、注气速度等技术政策界限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塔河碳酸盐岩油藏一定工艺技术保障下,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是可行的,预计采收率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6.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水替油生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且储量、产量巨大。塔河油田属于非均质性极强,地质情况复杂,储集空间多样。目前对此类油藏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处于探索阶段,急需进行相应的研究。本文利用了各种测试资料和油藏地质的研究成果,对塔河油田单元地层压力、含水率和产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类系统研究,研究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效果分析,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开发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分析了各因素对注水替油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水动力学属于流体力学的研究范畴。流体力学在连续介质的基础上,利用微元分析法或有限体分析法,建立流体力学模型,利用牛顿力学定律、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定律等,结合流体运动的特点,通过数理方法,建立流体运动方程,通过各种数学工具求得所需的工程参数。对于缝-洞型油藏,尽管在整个流场内属于非连续介质,但在相互沟通的缝、洞内,在流动的通道内,仍可以看成是连续介质,仍然可以运用流体力学的方法求解。  相似文献   

8.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水界面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综合利用静态(断裂分布、储层预测、地震方差体分布)资料和单井动态(单井DST、酸压测试、生产动态数据)资料分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水界面的方法,并对具体区块作了分析,最终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单井测试资料表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对油井油水界面与储层顶面深度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发现两者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单井“出水深度”(即油水界面)随其构造趋势变化而变化,即所谓的“山高水高”;利用此方法可以进行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新井油水界面的预测,指导新井的完钻深度。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要储集空间以构造裂缝、溶蚀孔、洞为主,地层流体以"管流"为主,多种流动方式共存,其递减方式与常规油藏递减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油藏各阶段开发特征及递减类型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递减法为主、多种递减类型组合的技术可采标定方法,该方法对缝洞型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Arps递减分析和模型预测2种方法对塔河油田缝洞单元的可采储量进行计算。由于模型预测不存在递减段选取的问题,因此可以把模型预测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参考,与Arps递减分析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然后再调整递减段,从而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因此建议2种方法结合起来对塔河油田缝洞单元的可采储量进行计算。同时对塔河油田动态储量的递减分析还提出了关于其递减段选取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熊熙 《云南化工》2022,(1):102-105
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被中国石油界广泛关注。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良好,主力层系为长6、长7油层组,盆地中部及南部深湖相沉积发育区是最有利的致密油勘探区。合水地区致密油油藏发育,储层物性差,具有显著的低渗、低压、低产特征,近年来通过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取得了较高的初产,但油井呈现出初产高、递减大、注水不见效、裂缝性见水的突出问题。对合水地区开展了致密油油藏注水井转采措施效果分析和探究,认为有必要对注采响应关系明显、裂缝性含水上升突出、注水长期不见效的井组内注水井实施转采措施,以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2.
挥发性油藏普遍深层、低渗、高温、高压、高矿化度等特点,由于注水压力高,注入困难,天然气驱是该类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能有效补充地层能量,但天然气驱易发生气窜现象,危害安全生产。通过研究弹性和注气生产对比界定气油比变化倍数,将气窜判别认定标准化。并通过对井距、非均质性等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正交优化方法,分析各参数对开发效果影响,明确了最优安全开发方式及注采参数,实现有效抑制气窜,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魏云  郭军辉 《辽宁化工》2012,41(9):960-962
判断井间连通性能够有效的评价油气藏储量,指导布井过程和提高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在油气藏注水开采过程中,了解井间连通性对指导注水开发过程,提高采收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检索大量文章基础上,概述了各种判断油气藏井间连通性的方法.在判断井间连通性时,应该根据多种判断方法,综合使用各种资料判断出的连通性的准确性才更大.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脱硫工艺在塔河油田天然气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翠翠  张红岩  张红艳 《当代化工》2011,40(7):711-712,728
首先对天然气脱硫工艺做了概要介绍,然后主要介绍了天然气脱硫工艺在塔河油田三号联合站轻烃处理站的应用。按照该站天然气气质条件和处理规模设计了3套脱硫及硫磺回收方案。通过对3套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和分析,最后认为MDEA法+自循环LO-CAT工艺是最适合该站采用的天然气脱硫和硫磺回收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具有代表性结构特征的气辅塑料件为研究对象,结合气辅成型全三维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探讨气体辅助注气时间与气体穿透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注气时间对气体穿透深度(特别是二次穿透程度)、气指缺陷、制品表面质量等有着显著的影响。较长的注气时间可以加强气体穿透效果,提高气体体积百分比,减少制品表面缺陷,减小制品内应力和翘曲变形,但又会加重气指缺陷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稀油油藏注水是通过注水井将水注入油层中,以确保油层压力,而细分注水是通过控制无效注水,提高储存层的能动程度来完成开采任务的。基于此,对稀油油藏细分注水的特点进行分析,从油田稳产、水量分配、油田开采等方面入手,详细地论述了稀油油藏细分注水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原油田高压高饱和凝析气藏为研究对象,进行高压高饱和凝析气藏注甲烷提高采收率室内试验研究。在凝析气藏流体相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注甲烷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实验的目的是在地层温度下,在地层岩心上进行衰竭→驱替→衰竭。实验研究表明:对于高压高饱和凝析气田先衰竭开采到一定程度后再注气也能获得较高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周亚楠  邓媛  霍威  马轮  石月  张晓东  杨刚 《辽宁化工》2012,(10):1008-1011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裂缝型油气藏在新增储量中将会占有更大的比重,储层裂缝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内外关于储层裂缝描述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论述了相似露头区描述、岩心镜下观测、人工压裂实验等目前储层裂缝描述的主要技术方法,简要总结了储层裂缝的特征分类、成因以及对后期开发注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火烧油层又称火驱,是稠油蒸汽吞吐开发后期主要接替技术之一,火驱过程中原油在地层中高温燃烧,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储层内部会发生固相、液相、气相的物化、地化反应,造成岩石矿物溶解、沉淀和蚀变以及油、水组分的变化,进而影响储层内岩石矿物、孔隙结构、物性流体性质。运用岩石薄片、X-衍射全岩、铸体薄片、全烃色谱等十余项分析测试技术进行研究,揭示蒸汽吞吐转火驱开发储层岩石矿物变化规律,储层物性变化特征、孔隙结构变化特点、流体组分变化特征,为稠油蒸汽吞吐转火驱开发储层变化研究提供了较好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