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国内润滑油对黏度指数改进剂的需求现状和PIB、PMA、OCP、HSD黏度指数改进剂的性能,重点介绍了氢化苯乙烯-双烯共聚物(HSD)的合成及其结构特点,指出研究开发HSD类黏度指数改进剂的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又一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发展现状、类型、制备工艺及性能要求。通过黏度指数改进剂与油品之间构效关系的分析,提出了采用分子设计的手段定向合成黏度指数改进剂的方法,指出了星形结构聚合物黏度指数改进剂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黏度指数改进剂。  相似文献   

3.
以具有较低门尼黏度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原料,通过添加引发剂与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应力诱导复合引发方法,研究EPDM与马来酸酐(MAH)的官能化反应,表征官能化产物胺化反应后作为分散型黏度指数改进剂的性能。结果表明:官能化反应主要是由引发剂引发和应力诱导引发共同作用所完成;所得分散型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增稠能力都随着螺杆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当螺杆转速为800 r/min时,黏度指数达218,稠化能力最强为14.47 mm2/s。当胺化物加入量为0.24%时,黏度指数改进剂的黏度指数达223,稠化能力达到最大值14.74 mm2/s。  相似文献   

4.
采用连续聚合工艺制备了乙丙共聚型黏度指数改进剂,考察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乙烯含量及序列结构对其剪切稳定指数(SSI)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增加乙烯含量、降低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均有助于SSI的降低,提高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剪切稳定性。另外,乙烯平均序列长度的增加及丙烯平均序列长度的下降均有助于SSI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两种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增稠能力、剪切稳定指数及其对油品低温动力黏度、低温泵送黏度、高温清净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增稠能力、剪切稳定性指数基本相同,其对油品低温性能、高温性能的影响基本一致,能满足润滑油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牌号乙烯丙烯共聚物(OCP)类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序列分布、相对分子质量等微观结构,并考察了不同牌号OCP类黏度指数改进剂对润滑油的稠化能力、剪切稳定指数、低温动力黏度、低温泵送黏度、高温高剪切黏度等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牌号OCP类黏度指数改进剂具有相同的微观结构,对油品低温性能、高温性能的影响基本一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7.
《弹性体》2016,(5)
详细介绍了润滑油用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品种及应用性能。乙丙共聚物黏度指数改进剂因其稠化能力强、剪切稳定性好、原料来源丰富、工艺简单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对国内外乙丙橡胶的发展、生产格局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二元乙丙橡胶用于黏度指数改进剂的科研进展以及我国二元乙丙橡胶生产及研究开发情况,进而对国内二元乙丙橡胶的开发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中海油气(泰州)石化自产高压加氢APIⅢ基础油为原料,外购合成油为补充,通过基础油组成优化研究、筛选优质黏度指数改进剂及复合功能剂,研制出适用于各路工况的低黏度汽车发动机用油。该产品具有优良的氧化安定性、低温泵送性以及良好的高温抗剪切性能,其优异的燃油经济性必将使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恩氏粘度计测定明胶的黏度与黏度降,在浓度为15%的情况下,当黏度大于10°E时。不仅其黏度值测不准,而且黏度降值也偏高。故当E_(15%)>10°E时,建议改用10%浓度的明胶溶液测定黏度与黏度降。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润滑油添加剂中清净剂、分散剂、抗氧剂、抗磨剂和黏度指数改进剂等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2013年全球润滑油添加剂产量和消费量在400万t左右,其中黏度指数改进剂占全球润滑油添加剂总量的近28%;第二是分散剂,占全球润滑油添加剂总量的27%以上;第三是清净剂占全球润滑油添加剂总量的20%左右;抗氧剂、抗磨剂和其他润滑油添加剂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1.
稠油降粘的方法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包括特稠油和超稠油)降粘方法,稠油降粘有许多方法包括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物理方法包括掺稀释剂(凝析油、轻质油、柴油等)降粘工艺、热力法(蒸汽驱、热水驱和火烧油层)和加热降粘。比较先进的技术稠油冷采技术、高速脉冲注蒸汽吞吐技术(HRIP)、热声采油技术、低频振动采油技术;还介绍一些化学方法包括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技术和水溶性乳化降粘技术;还对各种方法比较,得出各种结论。  相似文献   

12.
针对稠油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低和输送难等问题,综述了各种稠油降粘技术的降粘机理及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各降粘技术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稠油的高效开采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李四红 《当代化工》2009,38(2):138-140
就目前在渣油燃料的运输、储存和加工中所面临的问题一如何降低粘度,综述了5种方法:升温降粘法、稀释降粘法、乳化降粘法、聚合物降粘法和降粘新方法。升温降粘法和稀释降粘法属于物理降粘,乳化降粘法、聚合物降粘法和降粘新方法属于化学降粘。介绍了相关文献,指出开发渣油降粘技术的另一课题:如何解决室温输送。提出渣油降粘开发的新思路:综合使用各种降粘技术,参考稠油降粘的一些工艺,并综合渣油自身的特点开发复合降粘技术。  相似文献   

14.
油品粘度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艳 《辽宁化工》2007,36(11):790-792
通过对油品粘度种类及分析方法的阐述和讨论,确定了用毛细管粘度计分析油品运动粘度作为适合炼油厂工业分析油品粘度的使用手段,并且通过对油品的采样分析,表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稠油具有特殊的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特性,在开发和应用的各个方面都遇到一些技术难题.针对目前超稠油加热降粘工艺存在能耗过高的问题,采用了掺活性水降粘工艺.为了保证油样具有代表性,分别在锦州采油厂联合站进站管线和21#采油平台井口取样阀取稠油样品,进行了掺活性水降粘工艺试验,乳化降粘试验结果表明,稠油温度在40~80 ℃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稠油生产过程中,应用各种降粘技术措施,降低稠油的黏度,提高稠油流动的速度,达到高效开采的技术要求。注汽降黏开采稠油技术得到广泛地应用,因此,有必要研究注汽降黏开采稠油的工艺技术措施,不断提高稠油油藏的开采效率,促进稠油油藏开发效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稠油致黏因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稠油的高黏度制约着其开采和输送等问题,从温度、稠油组分、杂原子和金属元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稠油黏度的主要因素,并阐述了导致稠油高黏的内在机理,为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植物油制备生物柴油体系粘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植物油制备生物柴油过程中体系粘度的变化,通过粘度的变化能反映出反应的进行程度.分别以温度、摩尔比、催化剂量为变化量对体系的粘度进行了研究.得出在反应进行完全时,体系的粘度最低.  相似文献   

19.
20.
王桐宇  吴玉国  李娇  张梦轲  齐林 《当代化工》2017,(11):2353-2355,2359
对于长距离输送管道而言,为了提高管道的输送效率,降低输送成本,如何有效地降低沿程损失便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具有较高粘度的油品会大大增加输送过程中的沿程摩阻损失,为了更好地分析油品粘度对管道的影响,通过建立输油管道弯管结构的有限元力学模型,针对油品流经管道弯管时,油品粘度对管道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品粘度在增加管道沿程损失与局部摩阻损失的同时,也给弯管处温度场与应力场造成极大的影响,并且对管道温度场与应力场的作用规律不尽相同,这对输油管道弯管结构的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危害。通过研究分析了油品粘度对管道的影响规律,为油品的降粘输送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