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ET发泡成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发泡材料的性能及应用,阐述了提高PET熔体强度的方法(包括固相缩聚法和增黏改性法)以及PET发泡成型的方法(包括间歇发泡法、模压发泡法和挤出发泡法等),对PET发泡成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3.
4.
5.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的tg和tm之间,采用常规的模压法,制备出PET微孔发泡材料。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微孔PET材料中泡孔直径在50-100μm;热重分析(TGA)表明,加工过程不改变PET材料的热分解行为;动态和学分析(DMTA)发现,经过微孔发泡加工的PET材料,其力学性能有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7.
8.
反应挤出过程中回收PET扩链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羧羟基加成型扩链剂亚磷酸三苯酯(TPP),并以抗氧剂1010和环氧树脂为稳定剂,考察了反应挤出后回收PET(R-PET)的特性黏数、羧基含量(CV)的变化以及对扩链反应后期不稳定性的改善.结果表明,TPP能较大程度地提高R-PET的特性黏数,而环氧树脂可以改善扩链反应后期的不稳定性.R-PET在哈克流变仪上进行反应,反应条件为:TPP和环氧树脂质量分数分别为1%和0.20%时,转子转速为40 r/min,反应温度为260℃. 相似文献
9.
10.
以具有支化结构的多元醇原位聚合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MPET)为原料,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扩链剂,通过反应挤出改性可控制备了不同长链支化程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流变测试结果表明长链支化改性MPET熔体黏弹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应变硬化因子也随长链支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强。在超临界CO2(scCO2)挤出发泡过程中,长链支化改性MPET具有优异的挤出可发泡性。采用0.3%(质量分数,下同)PMDA制备得到的MPET-P3具有最佳的挤出发泡性能。当熔体温度为265℃时,其发泡倍率可达14.0倍,泡孔密度为4.81×106个/cm3,平均泡孔直径为153.9μm。 相似文献
11.
用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利用串联发泡挤出系统研究了聚丙烯(PP)/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物的膨胀比及泡孔密度,同时用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作为增容剂来提高PDMS与PP的相容性。结果表明,混合物的最大膨胀比可达25倍,而纯PP的最大膨胀比只有8倍。另外,与纯PP相比,混合物的泡孔密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在低发泡剂浓度时)。 相似文献
12.
结合发泡成型工艺,分析说明了传统的挤出发泡系统、串联挤出发泡系统的结构设计特点,介绍了动态成型设备和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运输设备在挤出发泡成型加工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了各种不同的挤出发泡系统在发泡成型工艺上的特点;同时提出了连续发泡成型对注气装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聚乙烯挤出发泡的发泡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用Haake流变仪发泡材料实验附件,研究了聚乙烯化学发泡物料在用于连续挤出发泡时的发泡特性。实验比较了不同发泡剂含量、不同聚乙烯在相同条件下的发泡特性曲线,确定了适合于连续挤出发泡的最佳特性曲线。结果证实。用发泡特性曲线来指导连续挤出发泡配方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作为物理发泡剂,对聚苯乙烯(PS)进行挤出发泡。研究了低温PS水发泡的流变性能,并研究了黏度对PS发泡制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会影响PS在发泡加工过程中的黏度;在低温情况下,水发泡后的PS仍然具有流动性;其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的剪切速率下,温度越高黏度越低。当模头温度为140℃、螺杆转速为15r/min时,可制备出表面光滑、泡孔细密均匀、质轻的PS水发泡制品。 相似文献
15.
CO2/PS挤出微孔发泡成核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孔物理发泡是利用气体/聚合物熔体系在高温高压下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在释压降温过程中气体产生相分离而获得发泡的方法。在连续挤出过程中,要提高体系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则必须有大量的气体在高压下溶解到聚合物熔体中去。 相似文献
16.
不同聚丙烯发泡体系的挤出发泡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热失重行为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对吸热型发泡剂(HP40P)和放热型发泡剂(AC)分解行为的影响;考察了线形聚丙烯(LPP)和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共混体系(LPP/LCBPP)的挤出发泡行为;制备了LPP/纳米黏土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挤出发泡研究。结果表明,吸热型发泡剂的分解区间较宽,分解过程平稳,可以作为聚丙烯挤出发泡很好的发泡剂,但需要通过提高螺杆转速来抑制分解过程中的气体损失;LPP/LCBPP/HP40P是良好的聚丙烯挤出发泡体系,可以得到泡孔直径100μm左右、泡孔密度接近106个/cm^2的聚丙烯挤出发泡材料;LPP/纳米黏土复合材料的挤出发泡中并未发生严重的气泡破裂和塌陷现象。动态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表现出很好的熔体弹性,可以作为聚丙烯挤出发泡的良好发泡体系。 相似文献
17.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0是一种常用的工程塑料,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微孔发泡后的PET材料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本文介绍了PET微孔发泡的研究进展,展望了PET微孔发泡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了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挤出发泡的原理,综述了淀粉材料挤出发泡的原料组成及加工工艺,分析了淀粉材料挤出过程中的流变性能,对淀粉材料挤出发泡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运用正交试验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压力、剪切速率、发泡剂含量对聚苯乙烯/超临界CO2发泡体系挤出胀大和泡孔的影响;综合胀大比和毛细管数的关系,提出了聚苯乙烯/超临界CO2发泡体系挤出胀大和泡孔平均直径预测模型。与实验结果相比,发泡体系挤出胀大的预测值与实验测量结果的误差在5%左右,泡孔平均直径的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的误差在10%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