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铜镉渣中提取海绵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硫酸浸取铜镉渣,使锌、镉进入溶液,铜留在残渣中。浸取液用锌粉置换,得到的海绵镉中镉含量达69.6%,镉回收率为86.5%,锌全部回收。硫酸锌溶液返回锌制品生产系统,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消除环境污染的目的。最佳浸取条件为,硫酸用量为理论量的130~140%,粒度~120目,温度80~90℃,固:液为1:6,软锰矿用量为铜镉渣重量的1%,时间10~12小时,最佳置换条件为,溶液的pH值为4,温度50°,锌粉用量为理论量的122%,时间2小时,镉浓度为16.10克/升。  相似文献   

2.
利用铜、镉和锌氧化还原电位相差较大的原理,对铜镉渣有价金属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控制浸出温度为50 ℃、硫酸质量分数为17%、液固体积质量比为4 mL/g、浸出时间为2.5 h时,金属铜可以得到优先分离。采用二段逆向锌还原镉,一段采用连续加锌置换,锌粉加入量为理论量的90%,加锌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二段置换中锌加入量为理论量的1.2~1.3倍,溶液中99.6%的镉被除去。除镉后溶液除钴后,硫酸锌溶液能够满足电锌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锌粉置换装置中提镉效率低、镉渣纯度低的问题,以不锈钢网为阴极,锌板为阳极组成微电流装置,运用超声波-微电流法提取铜镉渣浸出液中的金属镉。运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探究电流密度、超声波功率、阴阳极板面积比、温度和反应时间五个因素对铜镉渣中锌镉分离效果和镉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电流密度为150 A/m2、超声波功率为240 W、阴阳极面积比为1∶3、反应2 h的条件下,溶液中镉提取率大于85%,基本实现锌镉分离,分离出的镉团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氯化铁选择性浸出工艺对废金属进行综合利用,制备氯化铁及海绵铜。主要考察了废金属浸出、海绵铜洗涤工艺的可行性,并确定浸出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搅拌速度150 r/min、氯化铁溶液质量分数29.91%、浸出剂量为理论量10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0 h的条件下,铁浸出率为94.86%,铜浸出率为3.57%。浸出渣经盐酸溶液洗涤,能有效提高海绵铜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铜镉渣处理的新工艺,该工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酸洗、除杂、二次置换三道工序。通过工艺改进后锌、镉回收率、酸洗铜渣铜品位、海绵镉质量及镉团成型率得到提高,杂质合理开路。  相似文献   

6.
着重介绍了西矿锌冶炼厂铜镉渣镍钴渣综合利用提取锌、铜、镉、钴等有价金属的技术特点,以及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设想。  相似文献   

7.
李祁明  夏敏  罗恒 《广州化工》2023,(7):133-134+140
以PCB含铜蚀刻废液为原料,研究铁粉置换除铜工艺中温度、pH、搅拌速度以及铁粉粒径等因素对置换效率以及得到海绵铜含量的影响。采用发烟法测定干基海绵铜铜含量,证实了置换过程中影响海绵铜品质的主要因素在于铁粉粒径和pH;通过测定溶液铜含量变化趋势,得出影响置换反应效率的因素在于温度与搅拌速度,合理的控制反应参数能够有效的提高海绵铜的品质,得到更高品质的海绵铜。  相似文献   

8.
某金铜矿区含铜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銮东 《广东化工》2010,37(11):241-242
采用"石灰调整pH-铁屑置换-硫化沉淀"组合技术处理铜矿区酸性含铜废水,结果表明,控制铁屑置换时溶液的pH在2左右时,海绵铜的回收率达97.15%,置换后的溶液用石灰和硫化钠沉淀处理,余液中铜离子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24%,处理后的水达到了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氧气湿法酸浸技术对内蒙霍格旗低品位难选硫化铜矿进行了浸铜试验,以纯氧作氧化剂,氯离子为催化剂,在密闭条件下,硫酸浸出Cu^2+,经铁屑还原制备出海绵铜。考察了矿石粒度、酸用量、固液比、温度、三氯化用铁量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浸出工艺条件,在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下,铜的浸出率达到98%;浸出液除杂后,采用还原铁粉置换,考察了置换时间、pH、温度和还原铁粉用量对铜单质生成的影响,在最佳置换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海绵铜含量为80.1%。工艺采用闭路循环,可充分利用资源,反应时间缩短,反应温度降低,且克服了火法炼铜中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为硫化铜矿的湿法冶炼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用AcorgaM5640萃取剂对硫酸锌浸出液优先萃取分离铜.用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D2EHDTPA)和三辛胺(TOA)协萃体系进行锌、镉分离.应用D2EHDTPA-甲苯体系时,镉完全萃取,但有机相中的镉很难反萃.应用D2EHDTPA-TOA协萃体系时,镉能从硫酸锌溶液中选择性萃取,也能很容易地从有机相中反萃,实现镉与锌的分离.提出了从硫酸锌中性浸出液萃取分离铜、镉的无渣净化新工艺.  相似文献   

11.
分析探讨了以矿山出产的海绵铜为原料 ,经化学分离 ,提纯制得高纯铜粉 ,再进一步氧化、合成生产出试剂级的硫酸铜的工艺原理、方法、流程和经济效益 ,该法对中小企业开发有关产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金梁云 《广东化工》2014,(1):165-165,171
为了确定测量海绵铜中铜含量的最佳条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高价值海绵铜含量的准确性,采用碘量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几种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在放置时间上,完成滴定分析应控制在5 min以上为佳。PH控制在溶液中有铁沉淀(pH=1.9),取样量为3 g条件为宜。  相似文献   

13.
采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法,研究了某锌厂冶炼废渣的硫酸化焙砂浸出液中钴与锌、镉、铜等杂质离子的分离工艺,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将料液配制成含2 mol/L Cl–1和0.1 mol/L Na2SO3的溶液,调节pH值为 4.5,搅拌数分钟,料液pH值降低至 4.0后,用201?7阴离子交换色谱柱进行分离,柱后流出液中锌、镉、铜等杂质的含量达到钴冶金工艺要求,钴的损失为0.7%左右.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利用酸性硫酸盐镀铜废水生产海绵铜粉,并用催化氧化法将海绵铜粉制备五水硫酸铜的工艺流程.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设备简单,操作容易,铜粉品位大于90%,铜的回收率大于95%,硫酸铜质量达到农业用合格级.  相似文献   

15.
王京平  王燕 《化工时刊》2004,18(10):56-58
研究了PAN-6S和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配合滴定连续测定镉和铜的行为。在pH值5.4的六次甲基四胺-HCI介质中,以PAN-6S和次甲基蓝为混合指示剂,EDTA为滴定剂连续滴定镉和铜,滴定终点变化敏锐,准确度高,铜和镉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相互无干扰。方法可用于合金和废水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微分电位溶出法同时测定琼脂中的铜、铅、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国春 《广州化工》2009,37(2):152-153
提出了利用微分电位溶出法同时测定琼脂中的铜、铅、镉含量的方法,探讨了硝酸镁和盐酸浓度对分析物稳定性及灵敏度的影响并作了试验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铜、铅、镉的回收率达到95.5%-99.5%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1.5%-6.0%之间,检出限分别为0.50mg/Ag、0.05mg/kg、0.05mg/kg。  相似文献   

17.
熔融铜渣回收铜及铜铁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某炼铜熔融炉渣的矿物特性和选矿工艺特点,提出了一种"两步法"新工艺分别回收铜和铜铁合金,即低温阶段回收铜,高温阶段回收铜铁合金。该工艺对铜和铜铁合金提取比较充分,回收率均在90%以上。回收铜的品位可达99%,可直接送去火法精炼;产出的铜铁合金有害杂质少,可作为耐候钢的理想原料,其价值比纯铁高。此工艺用粉状或粒状非焦煤代替焦炭作还原剂,不用烧结,可以充分利用铜厂现有的设备,节省投资成本。该工艺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有效实现了铜渣的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铜渣再利用工艺。  相似文献   

18.
R — O , N — R , and O — R firing operations produce copper red glazes resulting from the formations of Cu2O, metallic copper, and both Cu2O and metallic copper, respectively. The symbols O , N , and R denote oxidizing, neutral, and reducing atmospheres, respectively, and in the set of symbols, the former corresponds to the heating atmosphere and the latter to the successive cooling atmosphere. All other firing operations such as R — R and R — N fail to produce red glaz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metallic copper and Cu2O are postulated from a microscopic viewpoi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