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沈84-安12区块沙三段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是断陷期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中亚相,以及辫状分流河道、河间薄层砂、河间泥3种主要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环境分析显示研究区存在面积巨大的水体,取心显示沙坝砂体顶部浪成沙纹层理、丘状层理发育,多处出现风暴裂流沉积,结合砂体分布特征研究,将研究区三角洲定义为受风浪破坏的高破坏性三角洲类型。通过沉积微相精细划分,识别出该体系的7种微相类型,研究发现该类三角洲不具备顺物源的指状沙坝微相,而广泛发育与河口沙坝分离的前缘沙坝和滨外沙坝。本文提出相控砂体图绘制机理,并在其指导下对砂体特征进行精细刻画,明确了砂体的搭接形态和分布规律,提出了孤立型砂体的分布特征。结论否定了研究区发育与河口沙坝相连的指状沙坝的观点,拓宽了对砂体形态及分布的认识,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弄清双河油田Ⅵ油层的储层发育特征,为该区剩余油的开发提供较为符合实际的储层地质模型,对该区沉积相类型进行了划分,该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远砂坝、前扇三角洲泥、分流河道间湾共六种沉积微相。研究区可作为储层的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前缘席状砂砂体及远砂坝砂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沉积砂体精细解剖和密井网条件下沉积砂体地质概念研究,建立了三角洲内前缘亚相各沉积微相单井测井相模式以及沉积砂体量化表征和微相组合方法,进而形成了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沉积模式,为精细刻画剩余油分布特征奠定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黑96-123区块是大情字井油田低孔超低渗岩性油藏的典型区块,针对构造复杂、油砂体刻画不够精细、储集物性差等问题,以钻井取芯、测录井资料和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大情字井油田黑96-123区块青一段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结果表明研究区青一段发育水进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并进一步划分出河口沙坝、前缘沙坝、滨外沙坝和砂席、滨浅湖泥等微相,建立了水进型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研究区有限的取芯资料,通过砂体的沉积特征、测井相特征及砂体的空间分布对北汉庄油田三垛组一段进行了系统的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三垛组一段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边滩、决口扇、泛滥平原、心滩、河道间5个微相。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单井剖面和井间剖面对比分析,研究沉积微相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变化规律,并综合砂体厚度展布特征和地层厚度特征,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结果表明,三垛组一段底部辫状河河道沉积微相沉积的VIII砂体在研究区是最好的储层。这种对储层的详细解释以及对其沉积微相的精细描述有助于优质储层的鉴别和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十屋油田营五段岩心的详细观察与描述,结合测井曲线、单井沉积相分析、联井剖面分析和平面相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岩性粗,块状层理、滑塌变形构造发育,粒度概率曲线多呈弧形和一段式,属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区划分出2种沉积相、5种亚相、13种微相类型,其中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最发育。联井剖面和平面特征表明,营五段下部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上部发育席状砂、河口坝微相和湖泊相。平面上其北部和东南部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西部发育半深湖-深湖相。  相似文献   

8.
沉积相研究是有利含油区带评价的基础,正确认识油藏沉积相特征对于查明剩余油分布和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以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为基础,对小洼油田东营组二段储层沉积背景、沉积相标志、沉积相带划分及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块东营组二段在古地形和大洼断裂控制作用下形成了以中—细砂岩为主的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沉积,发育河口砂坝、分流河道间弯、前缘薄层砂和前三角洲泥等沉积微相。结合生产资料和储集层物性资料统计分析,认为河口砂坝微相沉积为较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9.
大庆杏树岗油田杏56区块P1段发育典型的水退阶段的三角洲沉积。其总体沉积特征为:河道频繁分支与迁移,发育各种沉积构造及生物遗迹化石。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杏56井区大量钻井岩芯、测井和区域沉积相等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杏56井区的P1段沉积为正常三角洲沉积,并划分出9类岩相、两种沉积亚相和10种微相。研究认为P14及其以下为三角洲沉积中的前缘亚相沉积,这一阶段整体呈现水退趋势。P11~P13段沉积为三角洲沉积中的平原亚相,这一阶段整体呈现水进趋势。三角洲前缘物源供给不足,砂体厚度较薄,砂泥互层较多,至三角洲平原,物源供给充足,砂体增厚。  相似文献   

10.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热河台地区沙河街组储层为主要的储集层,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决定了储层的岩石类型、岩石结构以及储层平面分布特征等,也是油气分布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通过对沉积微相特征的研究表明,热河台地区沙三段为沉积类型为泛滥平原相,其微相可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河道、边滩、泛滥平原、天然堤以及决口扇。沙一段沉积类型为扇三角洲前缘,其微相可划分为5种,分别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以及远砂坝。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芽坪区内岩相、沉积构造、录井测井资料及电测曲线的综合认识,结合地层划分,对该区长6油层的沉积相类型以及砂体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时期处于安塞三角洲上游地带,主要为三角洲发育区,将长6油层组划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在长64、长63、长62时期研究区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长61时期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确定了长6油层小层沉积微相展布特征,为预测有利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阿尔及利亚扎尔则油田泥盆系F2层段是挖掘潜力最大的非主力含油层系,研究其沉积微相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对缓解开发后期面临的稳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岩心数据和测井二次解释数据的基础上,对F2层段进行精细描述,识别出F2层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浊积扇沉积亚相,包括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浊积水道、浊积席状砂和浅海-半深海泥质等沉积微相。研究认为F2层段开发挖潜的主要目标为分布较好的浊积水道和水下分支河道。此研究不仅有助于该层精细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同时也为对扎尔则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和挖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利用岩性标志和测井相标志对研究区的沉积相、亚相及微相类型及展布进行研究,认为本区长6油层为一套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和分流间湾等微相。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河口坝沉积为主。研究区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沿北北东方向分布的条带状、块状储集砂体,主要类型有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决口扇、河口坝以及席状砂等砂体。长6下部长7油层组在纵向上沉积的旋回性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4.
扶余油田泉四段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有利区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远峰  邓南涛  杨勇  贺永红  梁卫卫  孙德瑞 《当代化工》2014,(8):1474-1478,1481
针对扶余油田泉四段储层地质研究现状及不足,综合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化验分析资料,以储层地质学及沉积岩石学为指导,首先开展小层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微构造、储层特征等方面的基础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并预测了有利挖潜区带。研究表明研究区泉四段可划分为13个小层,主要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储层经历了机械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次生孔隙不发育,总体上属于中孔-中渗性储层。沉积微相展布及储层的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是研究区泉四段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正向微构造,断阶及河道侧翼等区域剩余油潜力较大,I类潜力区是下一步挖潜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沉积微相研究是认识储层各种物性特征的重要基础。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Ⅵ、Ⅶ油组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及粒度分布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认目的层为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体。可进一步分为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两个亚相,其内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及前三角洲泥微相。研究表明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层物性较好,远砂坝、席状砂砂体物性相对较好。反映了沉积微相对研究区储层物性特征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沉积构造特征和测井相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姚店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确定该区为三角洲平原沉积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三角洲平原沉积可划分为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河漫滩3种微相;三角洲前缘沉积又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提、水下决口扇、分流间湾4种微相类型,井对各小层沉积...  相似文献   

17.
鄯善油田三间房组下油组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沉积单元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通过测井相分析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识别出鄯善油田三间房组下油组为扇三角洲沉积,对测井相模式进行了划分,在确定其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基础上,确定了三件房组下油组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探讨了研究区沉积微相展布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取得的认识对该区勘探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通过对研究区沉积物粒度分析、岩心观察、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论述扶余油层的沉积微相展布及微相类型和特征.研究区扶余油层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主要为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8种微相.  相似文献   

19.
根据研究区140余口井的测井、录井及大量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各种相标志,利用沉积相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划分了本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分析了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规律.研究表明:本区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1],微相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分流间湾等.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垂向叠加,厚度较大,为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通过对砂体展布特征的研究,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岩性、粒度、分选性、砂体的形态及分布等成因标志,建立取心井准确的岩电关系,并结合研究区沉积物的颜色、矿物学特征、结构及构造特征、生物特征等沉积学标志,将研究区长2油层组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环境划分为分流河道、点砂坝、天然堤、决口扇、河道间洼地等5种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