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法海水淡化浓盐水具有温度高、盐度高和TDS浓度高等特点,其不合理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文章简要介绍了热法海水淡化的各种工艺方法及特点,对热法海水淡化浓盐水排入环境中的影响进行评述,并讨论热法海水淡化浓盐水的处理方法,包括直接排放、综合利用及零排放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水淡化副产高盐度浓海水直接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采用化学沉淀法与膜法相结合技术,从浓海水中提取70%以上有效碳酸钙,并控制透过液中Mg2+的质量浓度为15~20mg/L;浓海水硬度基本去除的同时,降低反渗透进水硬度,提高淡水回收率,降低药剂成本;反渗透产二次浓盐水可供给盐碱厂,可降低海水淡化成本、解决淡化后浓盐水的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3.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在产生高品质淡化水的同时也会产生含盐量约40000~46000 mg/L的浓盐水,直接排放至海洋会对生态环境、海洋水环境造成较严重的破坏。将富含化学矿物资源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副产浓盐水进行再处置,经新型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后,电导率可稳定达到81200~86600μS/cm,继而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超滤、反渗透手段去除二次浓盐水中的钙、镁等离子,制成有经济价值的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化学品外售。三次浓盐水可直接出售给盐化工厂进行提钾、提溴、制纯碱等。  相似文献   

4.
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与处理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分析了不同海水淡化方法浓盐水的主要特征,介绍了国外常用的浓盐水排放和利用技术,包括直接排放法(排入海洋、地表水、污水处理系统等)和浓盐水再利用(灌溉、考虑制盐、提取化工原料)两类。文章分析了上述浓盐水处理技术适用的条件及其优缺点,指出了我国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制定相关法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海水淡化过程中能源消耗、固废物、浓盐水和化学药品的排放,以及排放废水的温度等问题,长期看存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这些问题需要人们引起重视,并提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与零排放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学虎  兰忠  王四芳  李璐 《化工进展》2011,30(1):233-242
回顾了目前常用的海水淡化技术及其应用现状,重点综述了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排放盐水的组分、盐度、热污染、腐蚀产物、化学清洗剂等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潜在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解决方法,说明浓盐水零排放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海洋石油行业中,海水淡化主要为距陆地较远、海况恶劣的海上平台提供生产淡水。近年,渤海油田对稠油开发的力度加大,当利用蒸汽吞吐等技术开采时,海水淡化也将成为取得纯水的技术之一。分析了海洋石油稠油热采海水淡化浓盐水的排放途径及面临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海水淡化装置将焦化废水回用项目反渗透浓盐水进一步浓缩,减少浓盐水的排放,提高系统回用水收率。迁安某焦化厂在原有回用水系统中增设海水淡化装置,将反渗透浓水回收,运行结果表明:海水淡化装置应用于浓盐水的回收,装置运行稳定。装置回收率达到45%;海水淡化装置脱盐率达到99.2%,氯离子去除率达到99.3%,装置产水符合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9.
工程信息     
工程信息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百发海水淡化项目该项目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印江路2号,使用的海水取自胶州湾。日产淡水10万吨。工程利用半透膜对海水进行过滤,在较高压力差下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使盐分和杂质截留下。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取水、预处理、反渗透脱盐及浓盐水排放。海水过滤后产生的浓盐水与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在大海中同一个位置同时排放,不会造成海中盐度的变化。建成后,每2吨海水就能生产1吨淡水,淡水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了各种新能源与海水淡化耦合的方式以及研究现状,其次介绍了海水淡化工艺的相关集成技术和浓盐水相关链接产业,最后指出了海水淡化集成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排污、海水淡化、垃圾渗滤液等众多领域所产生的浓盐水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恶劣,甚至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本文对目前所常见的浓盐水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分析,为浓盐水处理工程方案的确定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水处理技术》2021,(3):67-67
主办单位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分会/国家海水淡化产业联盟承办单位:《水处理技术》编辑部/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海水淡化是重要的水资源增量技术,在各类浓盐或含盐废水处理中亦有广泛应用,为缓解水资源紧缺、保障水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作为国内海水淡化产业领军机构,本届研修班将依托主协办单位丰富资源优势,咸集领域内权威师资阵容,以系统性、专业化、高水平的办班理念,聚焦海水淡化及浓盐水处理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3.
浓盐水零排放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浓盐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等资源,对其进行零排放处理,不仅可以消除浓盐水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可实现对浓盐水中矿物质等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分析了浓盐水中盐分、温度、金属污染物和化学药剂等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对浓盐水进行综合利用的技术,重点阐述了膜蒸馏、正渗透、冷冻法和喷雾脱水法等浓盐水再浓缩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及其工程实例。最后指出了浓盐水再浓缩处理技术和浓盐水综合利用技术相结合是实现浓盐水零排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的实验建立了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水淡化浓盐水中碲的方法,即以FeCl3为共沉淀剂将浓盐水中的碲富集,以5mol/L的盐酸为还原剂将富集液中的碲(Ⅵ)还原为碲(Ⅳ),最后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水淡化浓盐水中的碲。在确定的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1 ng/L。对海水淡化浓盐水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精密度优于5%,回收率在96%~109%范围内变动。该方法适合于海水淡化浓盐水中碲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介绍我国海岛海水淡化发展现状及兼具取水口作用的码头取水方式,并针对小型海岛前期开发中用水量较小、可用陆地面积小、施工空间紧凑特点,采用集装箱式模块化海水淡化装置。该工程将取水构筑物与港池紧密结合,以利于减少海上取水工程量和降低工程费用;同时,充分考虑码头取水的污染风险和海水淡化站浓盐水、排泥对环境的影响。该工程对类似远海岛屿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6.
反渗透海水淡化的预处理能够有效控制膜污染,延长反渗透膜使用寿命。采用多介质过滤-超滤组合工艺对热法海水淡化浓盐水预处理进行了中试研究,组合工艺产水直接进入反渗透海水淡化除盐单元。中试结果表明,采用此组合工艺可将热法海水淡化浓盐水的浊度和SDI15值分别降至0.1 NTU和1.0以下,产水可直接安全进入后续反渗透海水淡化单元。反渗透单元脱盐率平均值为98.7%,对热法海水淡化浓盐水除盐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广东化工》2021,48(6)
海洋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宝库,而海南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最大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其优势资源在于海洋,海洋是海南省发展的根本所在。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影响,依海富省、依海强省、人海和谐对绿色健康海洋生态环境的依赖性非常大,海南岛近岸海水质量现状在海南自贸港的扬帆起航中将起到突出的保障支撑作用。本文通过对海南本岛周边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结果评价和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客观梳理和分析,借鉴和学习国外的海洋环境监测保障机制,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重要战略基石方向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海水淡化副产物浓盐水的产生过程、主要污染物、水质特征和对环境和人体易产生的危害,总结了排放、深井注射、热处理技术、膜分离方法等处理浓盐水的技术方法、工艺原理、使用条件、处理效果及其优缺点。提出了未来浓盐水零排放技术,通过对其原理的分析明确了该技术的发展优势(实现水和固体产物的双回收)以及限制目前规模化推广的运营成本高、产物组成复杂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缺陷。目前没有一项单独的技术可以实现零液体技术,必须借助膜分离和电渗析或蒸馏的结合。能否利用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热来与膜分离相结合从而代替后续蒸馏所消耗的热量,能否开发新技术来独立实现ZLD,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水荒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阐述了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与海水淡化工程密切相关的海水理化性质,归纳了各地区海水淡化的工艺技术条件和发展现状,针对各海域海水水质特点重点介绍了相应的海水淡化前处理工艺。最后指出,制定海水源水和淡化水水质标准,开发低能耗和低成本的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实施促进海水淡化的政策管理机制,建立浓海水循环利用经济体制是促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天津工业大学生物化工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将膜蒸馏技术用于市政污水、工业废水净化以及海水淡化后的浓水处理,有望使废水排放量大大降低,甚至只有固形沉降物排出。该技术现已完成实验室规模实验,准备进行中试及工、皿化前期实验。目前国内多采用反渗透技术处理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该技术虽然高效节能,但实际产水率一般在70%左右,仍有大量浓水排放,对环境十分不利。而针对淡水资源短缺开发的多种海水淡化技术,在应用中也只能实现约50%的淡水收率,另一半浓海水也需排海,会对近海海域的生态环境污染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