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钧瓷玉青釉是当代中国钧瓷工匠在传统钧瓷工艺研制基础上、适应当代人生活方式独有的划时代工艺技术创造,是钧窑史乃至中国陶瓷史上继钧瓷铁系青蓝釉、铜红釉之后的又一次釉质、釉色的历史性、革命性创造,极大开创了钧瓷工艺的美学空间。钧瓷玉青釉属于无光釉范畴,以温润如玉、沉静清雅的质感而著称,主要用于茶文化器物的烧制。钧瓷玉青釉分为两种:一种釉色泛黄,称之为"钧瓷玉青釉偏黄釉";一种釉色泛青,称之为"钧瓷玉青釉偏青釉"。钧瓷玉青釉主要主要运用于钧瓷茶文化器物研制,如茶杯、茶盅、茶碗、茶盏、茶缸、茶瓯、小茶缸等茶器,中原壶、玉兰壶、石瓢壶、西施壶等钧壶,扁杯台、扁壶台以及汉砖形式茶枕等茶台,也用于笔洗、文房四宝等等文人用器的研烧。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花釉玉青釉的底釉和面釉的化学组成,釉料细度;釉料的施釉方法;施釉厚度;烧成温度;烧成气氛.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国陶瓷史,陶瓷的发展不仅仅是工艺的创新、技术的进步,也承载着民族、国家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从这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中,可以总结出许多与陶瓷的釉相关联的话题,例如陶瓷的釉与玉文化。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玉文化脉络的初步梳理,浅谈陶瓷青釉、白釉与玉文化的关系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审美共性。  相似文献   

4.
"粉青"色釉是中国青瓷釉的杰出代表,是青瓷锻造工艺由成熟并达到顶峰的标志。南宋龙泉粉青釉被誉为青瓷釉的顶峰之一,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是青瓷釉的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南宋粉青釉,讲究釉的色调,呈粉润青绿色,青中泛蓝,蓝中含青,青绿之中显粉白,颜色淡雅凝重。该文结合试验,就南宋粉青釉的研制工艺及其关键环节的把握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现代制瓷工艺,选用景德镇附近所生产的陶瓷原料,在梭式窑中烧成,仿制龙泉青瓷粉青釉,基本达到了南宋时期龙泉粉青釉的效果。实验中主要探讨了Si/Al摩尔比、RO/R2O摩尔比、Fe含量、施釉厚度及烧成制度对龙泉粉青釉呈色的影响,并采用色度计、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分析了实验中较佳样品显微结构及色度等,探讨了龙泉粉青釉的呈色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鲁青瓷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支奇葩。由鲁青瓷派生出来的装饰手法不断推陈出新。以黄梅为题材的鲁青瓷彩绘、刻瓷艺术被称之为"鲁青黄梅"o这是父亲崔思烈于21世纪初独创的一个艺术新品种。作品一经推出,就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显示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中国瓷器业有"尚青"的传统,青釉瓷的生产在中国陶瓷的历史上曾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古代对于青瓷的研究多"重釉轻胎",注重"以釉覆胎",追求釉面呈现"玉感"的效果,较少致意于提高胎质的内在致密程度。而淄博鲁青瓷则釉胎结合,利  相似文献   

7.
胡晓洪 《陶瓷学报》2008,29(1):49-53
利用正交实验方法进行配方设计,讨论了配方成分在硅碳棒炉中烧成对于青釉呈色的影响,在实验室通过多次试验找出了青釉的最佳配方,并制备出了青釉.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制了滑石质胎青釉瓷。对各种氧化物尤其是一价碱金属氧化物和二价碱土金属氧化物对青釉呈色的影响,找到了规律。从而配制了含铁的长石—滑石—碳酸钡质青釉,跳出了石灰质青釉的框框,使青釉呈色更为鲜艳青翠。探明了水蒸汽在青瓷还原烧成过程中具有强烈氧化脱碳和还原双重作用。因此,烧制青瓷单独通入水蒸汽或采用水蒸汽雾化喷咀,对青釉色调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滑石质胎青釉瓷与传统青瓷风格不同,胎白透明,釉色明快淡雅,由于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可以制作日用餐具。  相似文献   

9.
自从1983年缅北玉石产地发现一种新种翡翠以来,巴山玉的叫法便不翼而飞,目前巴山玉这一名称在行内来说,可能无人不晓,但现在巴山玉这一称呼就象万金油什么毛病都管用,结构上较为疏松的新坑料谓之巴山玉,翡翠中钠长石含量高一点的也叫巴山玉,酸洗充胶的B货也叫巴山玉,一时间巴山玉的名称满天飞,最近闻专家研究说,巴山玉就是翡翠,这一下可乐坏了市场上的造假者,假货更可以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0.
自制坯体,采用铁含量较高的西源土、黄坛土等为粉青釉原料在还原气氛1280~1320℃下制备了仿龙泉粉青釉。采用单因素法探讨配方组成和釉层厚度对粉青釉的影响。实验表明:当该釉配方组成为(wt%):西源22%、黄坛44%、石英16%、方解石13%、滑石5%时,釉层厚度控制在1~1.5 mm时,釉面效果与龙泉粉青釉接近。  相似文献   

11.
<正>瓷器的材质美核心内涵是其宝石学特征,即"润"与"透"。"润"为玉石的一种特殊光泽——油脂光泽,"透"为玉石的透明度。和田玉讲究油润性,翡翠讲究水头,分别是润、透的意思,陶瓷文化与玉文化同为中国传统文化,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唐代陆羽在《茶经》一书中曾对越窑青瓷有过"如玉如冰"的评语,陆羽评的是青釉温润如玉如冰。宋代青白瓷不仅釉的质感达到了如玉的要求,釉色也达到了与玉无别的效果,宋人诗词中也不乏  相似文献   

12.
长沙窑陶瓷玩具赏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凡 《陶瓷科学与艺术》2007,41(3):24-26,30
古长沙窑除烧制执壶、盘等日常实用器皿外,还烧制了大量的陶瓷玩具。如青釉狮,青釉大雁,青釉褐绿彩蛙,褐釉鱼等,集造型与审美、实用功能于一体,风格活泼,趣味盎然,堪称传统玩具中的“经典佳品”。  相似文献   

13.
用穆斯堡尔谱和吸收光谱研究汝瓷天青釉呈色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汝瓷天青釉中Fe~(57)的Mossbauer效应,发现:天青釉中的Fe~(2 )同时以四面体和八面体配位存在;少量的Fe~(3 )以四面体配位存在。比较计算机拟谱后的各吸收峰面积,得出:Fe~(2 )/∑Fe为87%;Fe~(3 )/∑Fe为13%。再结合热力学参变数状态图和天青釉的吸收光谱,根据配位场理论讨论了铁离子对天青釉呈色的影响,为仿制宋代汝瓷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解释青瓷呈色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浙江是我国乃至世界瓷器的发源地,作为我国南方青釉瓷产地的代表,已先后创烧和发展了最早的瓷器--越窑青瓷、著名的龙泉窑和南宋官窑青釉瓷等享誉中外的青釉名瓷.在本工作中,采选了这3类青瓷标本中具有代表性的64件标本,对这些标本的胎、釉化学组成、显微结构以及工艺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测试,并采用多元统计等数据处理方法,展现了3类青瓷各自不同的元素组成模式和显微结构特点,并据此探讨了我国南方3种青釉名瓷的相互关系和工艺演变.  相似文献   

15.
<正>儒青瓷,还原焰,1330度烧成。儒青瓷釉面质感温润如玉,而儒家文化的《礼记聘义》有"君子比德于玉焉"的品质取向和道德修养,故名曰儒青釉。作品根据《礼记月令篇》的"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所描述的从萌生到蓬勃发展景象,把作品造型设计为种子发芽态状,但造型形象同时又似点赞的手势,一形双关,表现始与终。寓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扎根于我国的社会土壤,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象征不忘初心为人民谋幸福、牢记使命为民族谋复兴,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其中"玉无价"让人困惑,每当看到在拍卖会上一件玉石成品以几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价格成交时,总会令人难以理解.这玉石真值这么高的价吗?广大消费者总是对玉石有种神秘感,觉得对其价值心里没底,常常望"玉"兴叹,不敢轻易问津.是否能对玉石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参考价呢?的确很难!那么,作为一般消费者怎样来理解"玉无价"呢?这要从玉石的性质说起.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洛阳北隆西周墓群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釉器。解放以后,我国文物考古者曾在好几处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过西周青釉器,但这次出土的数量之多,还是安徽屯溪西周墓发掘以来的第一次,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对于西周青釉器的认识已取得基本一致,一般多把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  相似文献   

18.
汤秋影 《景德镇陶瓷》2010,(2):I0160-I0161
青釉缺陷的产生,原因很多,牵涉面很广,几乎每一个工序操作不当都易产生缺陷,其常见的缺陷有以下几种,并逐项列举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和克服办法,供提高配制青釉质量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周少华 《中国陶瓷》1999,35(4):36-39
(一)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龙泉窑是一个历史久长,影响深远的窑系。从南朝到清初的一千五百多年的制瓷史使得龙泉窑闻名中外,人们在对龙泉青瓷津津乐道时总是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宋代龙泉窑的产品上。其釉面细腻,光泽柔和,釉色青翠,令人有玉的感觉。因此这一时期被考古界、陶瓷界公认为是龙泉窑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龙泉青瓷的特点是除全面继承和完善“越窑”的工艺技术和传统风格外还创造性地烧制成了“粉青”、“梅子青”等青翠如玉的釉色。从而奠定了成为宋代名窑的基础。宋代龙泉窑青瓷以釉色美而著称。南宋时期的龙泉窑特别讲究青釉…  相似文献   

20.
从工艺技术论越窑青釉瓷兴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家治  邓泽群  吴瑞 《陶瓷学报》2002,23(3):201-204
考古学家一般认为东汉至两晋为越窑的创始和发展时期,唐至北宋为鼎盛时期,南宋后即停烧。其产品风格虽因时而异,但还是一脉相承,可见越窑青釉瓷在长达近千年的烧制过程中历经创始,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全过程。越窑青釉瓷的兴衰固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及其它因素有关,但它的工艺技术也应在它的兴衰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即是在对各地历代越窑出土的瓷片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从它的工艺技术角度讨论它的兴衰,越窑青釉瓷所用的原料始终没有多大变化,其中Fe2O3和TiO2的含量都比较高,致使胎呈不同程度的灰白色,釉呈青中带黄或灰的色调,更由于釉中含有较高的CaO,较低的K2O和Na2O。遂使它只能是薄层的玻璃釉,无法取得莹润如玉的效果。越窑青釉瓷的烧成温度则变化较大,低者只有1050℃,而高者可达1310℃,在刚兴起的东汉由于所用龙窑较小,其长度只有10m左右,其烧成温度可达1300℃,而到了宋代,由于龙窑的长度已增加到50m左右,致使他的烧成温度只保持在1100℃左右,这样的烧成温度对越窑青釉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越窑青釉瓷胎釉的化学组成和烧制工艺的实际情况和变化以及宋代其它名瓷的兴起就在越窑青釉瓷兴衰的全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