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分子结构对称方式对含能化合物性能的影响,分别以平面结构分子乙烯、苯、萘、吡嗪并[2,3-b]吡嗪为主体骨架结构,硝基为能量修饰基团,氨基为安全修饰基团,构建两组分别具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结构的含能化合物。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PW91/6-31G(d, p)级别下,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轴对称结构含能化合物分子结构更稳定,能隙和键离解能均高于中心对称结构含能化合物;轴对称结构含能化合物具有更高的密度,中心对称结构含能化合物生成焓更高,两种对称方式结构目标化合物爆轰性能极为接近;最后分别在分子和晶体层面对产生该规律的原因进行了相关解释。轴对称结构含能化合物的设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各种结构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腐殖化合物的吸附和离子交换性能。研究表明,腐殖化合物的吸附取决于该吸附剂的结构和离子交换容积。为了去除水中腐殖化合物,提供了选择最有效的阴离子交换树脂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树枝状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其高度的结构对称性、外围可带有大量官能团等结构特点,使这类化合物在高分子、催化、光化学、材料科学及光子器件等方面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有的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的性质不仅决定于其化学结构,还强烈依赖于其构象,研究此类化合物的构象对推动相关各研究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模型化合物在煤液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世界上应用模型化合物研究煤液化过程的概况。研究内容包括:全煤结构模型化合物的研究,煤液化时桥键裂解过程的作用,氢转移及煤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利用模型化合物考查煤液化中缩聚反应的研究等。并指出利用模型化合物研究煤液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噻唑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才俊  宋宝安 《农药》2005,44(2):53-55,65
目前杂环化合物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噻唑类化合物是近年来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尤其噻唑基团引入到各种不同的化合物结构中,通过结构修饰能产生一系列具有广谱生物活性化合物,使得它在新型超高效农药创制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杀虫方面对噻唑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该类化合物的一些生物活性研究方面的工作,简述了不同取代基团对噻唑类衍生物生物活性的影响,并对它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新型二氯丙烯类杀虫剂的合成及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以往二氯丙烯类杀虫剂的基础上,保留化合物的活性部分,改变其它可变基团,研究开发出九种新结构的化合物,结构经^1HNMR确认。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新化合物与先导化合物S-1812相比,具有相同或更高的杀虫效果,而且部分化合物的杀虫谱更宽,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三唑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与防治小麦锈病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云德  王积涛 《农药》1997,36(7):6-10
本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分析方法研究了三唑类化合物结构与防治小麦锈病活性的关系,并建立了构效关系式。对该系列化合物结构的变化对其生物性的影响作了一定的探讨。提出了设计高活性化合物的可能结构要求,并将研究结果用于实际化合物的设计中,取得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8.
凌开成  申峻 《煤炭转化》1997,20(1):27-31
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世界上应用模型化合物研究煤液化过程的概况。研究内容包括:全煤结构经合物的研究,煤液化时桥键裂解过程的作用,氢转移及煤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利用模型化合物考查煤液化中缩聚反应的研究等。并指出利用模型化合物研究煤液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漆酶-助剂体系催化氧化具有α-苄基氢的木素模型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漆酶—助剂体系催化氧化具有等基氢不同结构的木索非酚型和酚型模型化合物,结果表明非酚型具有苄醇结构的木素模型化合物能发生α位脱氢氧化,但此氧化反应是有限度的,氧化的结果主要生成芳香醛,没有发现进一步被氧化成芳香酸。而具有Cα和Cβ双键的化合物,α位的氢却很稳定,不能被氧化。酚型的本素模型化合物在漆酶的催化反应体系中发生聚合。  相似文献   

10.
陈才俊  罗小琼  杨松  宋宝安 《农药》2006,45(7):433-436
砜类化合物因具有广谱生物活性而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尤其是将砜基团引入到各种不同的化合物结构中,通过结构修饰能产生一系列具有广谱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使得它在新型超高效农药创制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杀菌剂方面对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分类综述,重点介绍了该类化合物的一些生物活性研究方面的工作,简述了不同取代基对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影响,并对它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牛莹  王雪萍  聂俊  何勇 《涂料工业》2020,50(3):8-14
选用 6种不同结构的小分子二元羟基化合物、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羟乙酯或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为原料,合成了 12种不同结构的低相对分子质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UA)与 2种已商业化应用的不添加二元羟基化合物的无间隔结构 UA对比样品。采用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实时红外光谱研究了各样品的光聚合动力学,并进行了体积收缩率、力学性能与常规表面性能测试,研究了链长和链段结构类型对 UA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有小分子二元羟基化合物结构的低相对分子质量 UA样品具有柔韧性好、硬度高、刚性高、体积收缩率低、双键转化率高等优点,并且样品对 PET膜和 ABS基材有较高的附着力。  相似文献   

12.
氯代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生物技术降解氯代芳香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了氯代芳香化合物的结构与其生物降解性的关系,降解机理包括氧化脱氯机理、还原脱氯机理及共代谢作用机理以及所需环境,并对氯代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的研究方向提出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缩合反应了一种含Schiff碱的1,3,4-噻二唑化合物,产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MS,IR,UV和^1HNMR确认,生物活性初步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国内外对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状况,分析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药用价值,论述了从沙棘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可行性工艺流程及其用途。利用沙棘叶和沙棘油废渣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原料来源充足易得、成本低,同时可以减少“三废”污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合成了6种新型阻燃增塑剂──四溴邻苯二甲酸酯系列化合物,并对其结构、阻燃性、增塑性及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该化合物的合成及研究国内未见报道,除标题物4c与4f外,其余四种化合物尚未见国外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6.
王筱梅  王西奎 《化学世界》1995,36(8):417-422
本文合成了6种新型阻燃增塑剂-四溴邻苯二甲酸酯系列化合物,并对其结构、阻燃性、增塑性及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该化合物的合成及研究国内未见报道,除标题物4c与4f外,其余四种化合物尚未见国外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计、合成系列含酰胺结构的苯基苯并噻唑基酮类衍生物,以发掘活性优良的目标化合物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辣椒枯萎病和苹果腐烂病。[方法]将苯并噻唑引入二苯甲酮类杀菌剂的结构中合成不同取代基的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目标化合物的离体抑菌活性,并通过盆栽试验测试化合物5f的活体保护和治疗活性。[结果]质量浓度为50 mg/L下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5f对小麦赤霉病菌和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72.40%和70.20%,优于对照药剂霉灵;化合物5m对辣椒枯萎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为77.90%和74.20%,均比对照药剂霉灵高。在质量浓度300 mg/L下,化合物5f对对辣椒枯萎病的保护和治疗活性优于对照药剂霉灵。[结论]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可为二苯酮类杀菌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佳欣  朱晨  柯岩  张静  张立新 《农药》2023,(3):173-176
[目的]发现结构新颖的高效杀细菌剂。[方法]以取代苯甲酸为起始原料,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策略。[结果]设计、合成了一系列1,3,4-噁二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初步的温室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7d具有优异的杀细菌活性,在测试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化合物7d对甜瓜果斑病的防效高达91.71%,优于对照药剂硫酸链霉素。[结论]化合物7d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斌  满瀛 《浙江化工》2000,31(C00):26-26
二苯并1,3-二氧环辛烷-2-羧酸类三环化合物(见通式I)(dibenzodioxocincarboxylic acid简称DBZ)的应用研究早期主要在医药方面(1977)。Dow化学公司首先报道了此类化合物作为除草剂在农业上的应用(US 4976770A,1990)。1994年罗门哈斯公司的Lori Spangler博士注意到这类化合物结构新颖、公开专利较少(不超过10篇),开始了先导优化工作。沈阳院首先合成出专利中化合物(Ⅱ),经生测表明,化合物(Ⅱ)作用方式较慢、苗后活性高于菌前、杀草谱广、活性高(150g/ha),符合当前除草剂的发展方向。因此,双方成立了DBZ项目小组,其中包括合成人员、生测人员、植物生理生化人员和作用机制研究人员、生测人员、植物生理生化人员和作用机制研究人员。经过五年的工作,共合成了约380个化合物,对结构(I)中的A、B、C和D四部分进行了修饰,发现了一些专利保护范围外的高活性化合物;探明了作用机制;研究了杂草的交互抗性问题;同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毒性和田间实验。本文将对上述内容,尤其是结构和除草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以薯蓣皂素(Diosgenin)为原料合成O,O-二乙基-O-异螺环-4-烯-3-肟硫代磷酸酯的工艺,IR、^1HNMR、MS、熔点测定等手段对合成的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其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确定所合成的化合物为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