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宇尾谆子(1971)报道,从哺乳动物牛、猪和鼠脑中分离出昆虫脑激素类似活性物质,能使人工去脑的天蚕蛾蛹羽化。由此可见,高等哺乳动物的脑激素对昆虫是有效应的。另一方面,从石炭纪以来,昆虫就同植物依存而进化,所以昆虫和植物之间又有深远的化学联系。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一千多种植物含有昆虫激素类似物,包括保幼激素、蜕皮激素、抗保幼激素(又名早熟素)、抗蜕皮素及昆虫性信息素等。因此,昆虫激素、其它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或有类  相似文献   

2.
植物通过释放挥发物调节昆虫与植物间的相互作用,这可能对植物本身有利,也可能有害.40多年前,人们已经意识到植物挥发物对昆虫行为调控的重要性[1].植物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有引诱作用或者驱避作用,例如,植食性昆虫能利用植物挥发物来搜寻食物或寻找配偶,雌性昆虫也可利用植物挥发物来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植物也可通过释放挥发物驱避昆虫.另外,雌性昆虫相对于雄性昆虫对植物挥发物有更强烈的反应,并且有可能被植物挥发物所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量研究表明,植物次生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在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异株克生作用,昆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中都起重要作用。植物次生物质在植物体内产生的种类和数量主要决定于植物的遗传特性,但外界因素如环境条件、气象因素、病虫侵染、各种化学物质等都会对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生深  相似文献   

4.
一种生产昆虫盘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沿第一方向输送包含分散在它里面的活性控制昆虫成分的一块面团状材料(21),用模具(20)切割所述面团状材料块,以便形成昆虫盘香,将所述昆虫盘香从模具中排出,并且在盘香从模具中排出期间,将额外剂量的活性剂涂在盘香的特定部位。优选将所述额外剂量的活性剂以液滴(24)形式通过毛细管力,并且迫使它通过位于理想部位上方的管(25)涂敷,所述毛细管力是在所述昆虫盘香的上表面和液滴本身之间形成的。可以仅对所述昆虫盘香进行顶端处理或者可以在多个分离的部位进行区域处理。  相似文献   

5.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和他的博士研究生毛颖波发明了一种植物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可以有效、特异地抑制昆虫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害虫的生长。通过该技术改良的植物比利用杀虫剂将所有昆虫杀死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前言 数百万年以来.昆虫一直由人和动物的血液喂养.然而。只是到了20世纪我们才知道,昆虫在吸血的过程中有时传播着象疟疾和其它令人恐惧的疾病。早先人们认识到一些植物具有忌避昆虫的性质并在1905年由在瓜哇的荷兰地主从这些植物的水蒸汽蒸馏液中得到一种现在称为香茅油的琥珀色液体,它得自柠檬、柠檬草以及老鹳草,  相似文献   

7.
quinalphos是瑞士山道士(Sandoz)公司开发的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商品名:Ekalux(?)。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植物组织、昆虫表皮和某些昆虫发育阶段所形成的保护覆盖层有明显的渗透性。业已证实,Ekalux(?)对各种咀嚼口器、刺吸口器、潜叶昆虫、植食性螨类、某些线虫均具广谱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8.
Г.  АФ  冀人 《世界农药》1989,11(4):13-21
昆虫蜕皮激素——蜕皮素(ecdysone)及其由植物中分离的结构类似物——植物蜕皮激素(phytoecdysone)在害虫防治中未获实际应用。其一,因为它们的合成或由植物原料中的分离十分繁难,致使它们价格昂贵;其二,它们在注入昆虫幼虫的血淋巴时,能强烈地破坏昆虫的蜕皮过程,但不大渗入昆虫的角质膜。蜕皮素破坏生物合成时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参  相似文献   

9.
《农药》1977,(5)
特异性杀虫剂灭幼脲(又名除虫脲)是一类作用机制特殊的杀虫剂。这类杀虫剂不象有机磷杀虫剂那样能抑制胆碱酯酶而使昆虫中毒,也不象有机氯杀虫剂那样使昆虫神经及内脏中毒,而是破坏昆虫表皮几丁质的合成,昆虫的幼虫由于在脱皮变态过程中新表皮不能形成而迅速死亡。我省金坛昆虫激素研究室人工合成了这类高效,低毒的新杀虫剂。今年我们结合本系74届工农兵学员植物化学保护课的教学活动中对灭幼脲Ⅰ及Ⅱ的胃毒毒力进行了测定,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翼翾 《世界农药》2011,33(3):25-28,49
内吸性杀虫剂被广泛用于密闭环境中如温室、仓库和室内,用于防治多种取食植物韧皮部的害虫,如蚜虫、粉虱、粉蚧和一些介壳昆虫。内吸性杀虫剂可用于喷雾,活性成分直接穿透植物组织(叶和茎),或被灌注及用作颗粒剂施于栽培基质上,经植物的根吸收,通过维管(韧皮部和木质部)系统分布到整个植物。昆虫在取食中摄入活性成分,当活性成分的量达到一定时昆虫死亡。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界中,植物、动物、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除了单独生长外,亦互相影响、组合形成生态系统。这种相互作用,有对光、温度、水份、养料的竞争,及由于化学物质的作用——即他感作用(allelopathy)之缘。他感作用最早由 Molisch(1937)所定义:“由某种植物(包括微生物)所释出的化学物质,能对其他植物产生某些作用的现象”。以后,经许多学者的各种解释,迄今笔者认为对此概念的广义解释为“对于高等植物、菌类、微生物、动物、鱼类、昆虫、线虫等生物个体和群体,以能动或扩散地释出化学物质,其为同种个体所含有,对其他生  相似文献   

12.
陈永明,吴坤君(2001)认为,寄主植物与食料植物的含义是不同的,后果是泛指昆虫某一虫态所能取食的一切植物Zalucki等认为,要确认真正的寄主植物必须符合下述两个条件之一,能在活体上将幼虫一直饲养到成虫(或化蛹),  相似文献   

13.
四、天然化合物与微生物农药在某种意义上讲,自然界是创制新农药的最好设计师.各种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微妙的相生相克、相互制约以保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局面.很多著名的杀虫剂起源于一些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发现.在本届会议上新的植物活性物质的鉴定工作报道不多,比较集中在昆虫拒食剂、植物防御素、微生物农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李正名 《天津化工》1993,(1):2-2,27
本文简要介绍植物源农药、农用抗菌素、植物和昆虫激素、新型农药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几百万年以来.昆虫一直由人类和动物的血液供养着.然而.只是到了20世纪人们才知道.昆虫在吸血的过程中有时会传入会引起疟疾和其它致死性疾病的病毒和细菌。早期人们认识到某些植物具有驱避昆虫的性能。1905年荷兰殖民者在瓜蛙将这些植物经水蒸汽蒸馏后切出的馏份制成一种琥珀色现在称之为香茅油的液体。  相似文献   

16.
张宝燕 《世界农药》2013,35(3):23-27
新烟碱类是杀虫剂的一个重要种类,占全球市场的24%。7个商品化的新烟碱杀虫剂(图1)主要用于作物保护,作为内吸剂控制刺吸式昆虫。它们在植物体内被植物氧化、还原、分解和结合,这些代谢产物比母体化合物对昆虫和哺乳动物毒性更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生物活性远高于烟碱激动剂。植物上新烟碱的应用,即使没有害虫时,有时也能促进植物生长及保护植物不受生物与非生物的胁迫。  相似文献   

17.
叶酵(Z—3—hexen—1—ol)是香料工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香原料。它具有一种典型的植物的新鲜青香,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的叶片之中,因此得名为叶醇。长期以来,叶醇被认为是植物青气的一种象征。此外,在昆虫的代谢产物中也发现有叶醇,昆虫在通信、防御、回避等重要生理活动中,伴随着叶醇及其前躯体脂肪酸的代谢。所以,无论是在植物还是在昆虫中,叶醇都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物质之一。自从1920年Van Romborgh在红茶发酵的过程中发现了叶醇以来,香料学家对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热点之一。由于植物源农药是由自然界自然形成的,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不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易降解,对人畜安全,且多数对天敌生物没有毒性,比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有很多优点,可以广泛的用于防治害虫。本文主要阐述由茶、桉树精油提取的活性成分对扶桑绵粉蚧等昆虫的杀虫方式及机理。  相似文献   

19.
天然作物保护剂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春风  一宾 《世界农药》2001,23(1):44-46
据统计,1995年全球生物农药销售额(包括微生物农药,昆虫病原剂、杀线虫剂、棒状病毒、植物微生物农药和昆虫信息素)约为3.8亿美元,大约占整个农药市场的1.3%,近期,一份单独对欧洲生物农药市场的调查报告预言:到2004年,生物农药的销售额将达到1.67亿美元。预计今后十年内生物农药每年将以10%-15%的速度递增,与之相比较,化学农药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20.
新颖杀虫剂sulfoxaflor的生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萱 《世界农药》2011,33(4):19-24
刺吸植物汁液的昆虫主要属于半翅目异翅亚目和同翅目。它们对作物的危害很大,造成经济损失严重,因此有必要采用多种害虫管理方法予以防治,其中就包括杀虫剂的使用。然而,吸食植物汁液的昆虫易于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目前,已有1350多篇文献报道了半翅目和双翅目80种昆虫对杀虫剂可能产生了抗性,其中涉及的杀虫剂种类很多,包括有新烟碱杀虫剂。在20年前第一个新烟碱杀虫剂吡虫啉引入后,这类杀虫剂一直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