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及治理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灼均 《广东化工》2010,37(7):239-240,244
介绍了城市景观水体的功能特点;从景观水体的污染物来源,分析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针对城市景观水体的污染特点,综述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控制措施、物理治理技术、化学治理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原因复杂,单一的技术难以达到修复效果,需要采用多种技术联用的综合治理方法,才能达到恢复景观水体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广东化工》2021,48(5)
以佛山石湾公园景观湖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污染成因、污染状况和湖体水质,结合水质改善及景观功能定位,确定景观湖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对湖底的污染控制、生境营造及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使水体具备自我净化能力,并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修复措施完成后,景观湖水体透明度、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均较修复前有显著改善。该研究结果对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改善、生态建设和后期管理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猛  刘振鸿 《净水技术》2004,23(6):18-20
针对目前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现状,分析、比较了物理、物化、生化和生态处理方法,并列举了一些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4.
景观水体表观污染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玉彬  黄勇 《广东化工》2011,38(5):157-158
景观水体的表观污染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面临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探寻其产生的原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化学、物理、生态等方面对表观污染成因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持景观水体生态平衡,控制水体污染,预防水体表观污染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特点,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微生物技术在景观水体修复上的应用,总结了反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对景观水体的修复效果,并提出了微生物技术在景观水体修复方面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特点,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微生物技术在景观水体修复上的应用,总结了反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对景观水体的修复效果,并提出了微生物技术在景观水体修复方面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各行各业加强了环境管理工作,在“十四五”建设关键时期,湿地景观工程应以高质量建设、高水准利用为目标,进一步扩大技术配置比例,提高此类工程运营效果。概述了河西地区旅游景观廊道湿地景观的作用,剖析了湿地景观水体净化处理常用技术;结合黄河某段湿地景观工程,讨论了水体净化处理及循环再利用方案的膜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8.
多级人工生态系统净化景观水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观水体为处理对象,构建了植物浮床生态箱-植物浮床生态箱-人工湿地-沉水植物生态箱多级人工生态系统,在系统中引入了多种植物、鱼类、螺蛳、虾等物种,且该系统在循环流方式下运行,系统的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2d,模拟景现水体4.2d被系统交换一次.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迭到稳定运行之后,景观水体池中,DO平均值为4.93mg/L,NH4 -N平均值为0.673mg/L,TN平均值为17.303mg/L,TP平均值为0.703mg/L,COD平均值为20.967mg/L.  相似文献   

9.
景观水体底泥释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景观水体的补水情况、水质变化情况,通过控制不同温度和不同的上覆水水质来模拟底泥释放试验说明景观水体的污染源特性、底泥释放污染物(营养盐N、P、COD_(Mn))的规律.得出了温度和上覆水质对底泥释放的影响曲线.同时也说明景现水体内源磷对景观水体的水质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为预测景观水体的水质变化情况和换水或补水量、补水时间的确定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景观水体"水华"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观水体的水华防治应急措施是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对常用的各种水华防治的应急措施进行系统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11.
在水污染处理方面。生态浮床与传统物理化学方法相比,因其具有较好的景观效应及生态效应而越来越多地被利用到景观水体的净化中。选取干屈菜为研究植物,利用人工模拟方法,设计连续进出水试验装置,调节水力负荷,模拟自然河流状态,将丽娃河水泵入试验系统,水体经过生态浮床系统,由出水口溢流排出。实验数据表明(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景观湖泊水体因径流污染、大气干湿沉降等因素,水体质量普遍较差的现象,采用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净化水质以控制水体质量。研究了气水比、水力负荷、滤料粒径、滤层高度等工艺参数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水体积比为2:1,水力负荷2 m/h,滤料粒径3~5 mm,且滤层高度为1.60 m时,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70.59%和85.82%,出水COD和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稳定在10 mg/L和在0.06 mg/L左右,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Ⅲ类水质质量标准,可为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控制与保育提供技术依据与工艺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城市景观河道由于水源补充不足和其他污染因素,导致水体流通不畅,经常会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从而出现绿藻滋生、变浑发臭,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传统的治理方法通常是采用引水或通过人工湿地等技术进行水体净化,但是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较高。天津市在二级河道的试验处理中,曾采用直接投菌的方法来改善河道水体环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高效处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生态浮床,本文用再力花和沸石组建成组合型生态浮床,研究其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该组合型生态浮床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NH_4~+-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2.04%、80.74%、85.51%和85.07%,均明显高于基质对照组和植物对照组。组合型生态浮床中的水体细菌繁殖速度及植物的生物量明显优于植物对照组,可见在组合型生态浮床中,沸石对植物的生长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再力花根系吸收、沸石吸附及微生物的分解吸收三者协同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要优于单一系统。该研究结果对治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封闭式景观水体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环境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和水流因素4个方面。以万荣路1268号产业建设项目的景观水处理系统为例,针对水体污染问题的处理,围绕流动性、充氧、污染物去除和维持清洁这4大问题,建立了景观水体水处理系统,有效解决了封闭景观水体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景观水体为处理对象,构建了植物浮床生态箱-植物浮床生态箱-人工湿地-沉水植物生态箱多级人工生态系统,在系统中引入了多种植物、鱼类、螺蛳、虾等物种,且该系统在循环流方式下运行,系统的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2d,模拟景现水体4.2d被系统交换一次。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迭到稳定运行之后,景观水体池中,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北方地区城市景观水体的特点以西安某景观湖为例,进行了表流-潜流组合的人工湿地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表流区对COD、藻类和SS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减少了潜流区基质堵塞的几率,再经过潜流区COD、藻类、SS去除率分别达到80%以上;TN、TP、NH3-N主要在潜流区去除,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7%、65.8%、79.7%。表流-潜流组合的人工湿地适合于北方地区城市景观水体的处理,为该地区构建人工湿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黑臭水体已成为水环境的突出问题之一,严重破坏人居环境,影响城市形象.巨野县会盟景观带是中心城区的一条重要的景观河流,然而整治前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其溶解氧(DO)浓度较低,氧化还原电位小于-200 mV,氨氮含量大于15 mg/L,属于重度黑臭水体.项目开展了巨野县会盟景观带黑臭水体系统性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提出了外源减排及截污、内源清淤及消解底泥、水动力恢复、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5个方面系统性治理方案.工程完成后消除了黑臭水体,恢复了河道排水、防涝及景观等功能,河道水质指标优于黑臭水体标准,实现了环境生态综合提升的预期目标,为类似水体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将一种生态塘与人工湿地的新型复合模式应用于北京某公园的湖水经社会景观循环后成为微污染水体的预处理,形成一个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以削弱微污染水体对自然受纳水体的不利影响.试验进行5个月的结果表明,景观水体型生态屏障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夏季对COD、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2%~73.6%、62.5%~66.0%和70.0%~80.0%,出水水质达到GB 3838-2002的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秋季处理后出水COD、TN和TP的含量也稳定在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并营造了具有环境美学与观赏价值的人工景观水体,发挥了水资源效益与积极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20.
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水体景观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利军 《云南化工》2011,38(4):53-58
为了准确分析与评价滇池旅游度假区散落型水体景观的污染现状和空间特征,依照水体采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确定了12个采样点对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水体环境进行分析,分析了水样中的pH、溶解氧(DO)、透明度(SD)、总磷(TP)、总氮(TN)、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生化需氧量等评价指标,从而总结出度假区水体景观的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