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荧光水处理药剂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荧光水处理药剂的合成和应用研究是目前水处理领域的前沿,介绍了荧光聚合物的发展状况和合成方法.即通过含一定侧基的聚合物与一定的有机荧光衍生物之间的(转)酰胺反应或水处理剂单体与荧光化合物或由其标记的单体进行的共聚反应合成荧光聚合物。  相似文献   

2.
不同合成方法生产的高聚合度PVC树脂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要介绍了用低温法、扩链剂法以及加入内增塑单体共聚方法合成的高聚合度PVC树脂在机械力学性能和熔融流变性等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反丁烯二酸二异丁酯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新的不饱和共聚单体,对其合成条件和与醋酸乙烯酯共聚提高白乳胶、CR802胶耐水性方面作了探索,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科 《山东化工》2005,34(1):21-23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是一种丙烯酰胺类单体,由于分子中具有磺酸基团和不饱和乙烯双键,因此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阻垢、分散等性能,与其它的单体共聚形成的多元聚合物在水处理剂中有良好的使用效果。本文对AMPS多元聚合物的特点及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烯烃基碳硅氧烷树枝状大分子单体的结构,介绍了层级为1和层级为2的烯烃基碳硅氧烷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及结构表征,以及烯烃基碳硅氧烷树枝状大分子单体在有机聚合物改性及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如:与有机单体溶液共聚制备有机硅改性共聚物、与丙烯酸酯单体乳液共聚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与长链烷基丙烯酸酯共聚制备化妆品成膜剂、与甘油或木糖醇共改性制备亲水性有机硅交联共聚物等。  相似文献   

6.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贾鹏翔、汤克勇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马来酸酐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通过水溶液共聚合成共聚产物,用胶原蛋白对共聚物进行接枝改性,合成了胶原蛋白改性聚丙烯酸类复鞣剂。讨论了单体质量比、反应温度、时间等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对该复鞣剂进行了复鞣应用实验,讨论了该复鞣剂对皮革湿热稳定性和透水气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爱波  蓝立文 《粘接》2000,21(1):27-29
介绍了罩光用溶剂型丙烯酸酯粘剂的合成,讨论了单体种类及配比,聚合工艺,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丙烯酸树脂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多种单体共聚、不断补加活性单体,以二甲苯/乙酸乙酯为混合溶剂并加入占单体量2%的引发剂等方法可制得粘度为1800mPa.s、粘接力高的胶粘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以醋酸乙烯与丙烯酸酯通过乳液共聚合成高速卷烟接嘴胶的方法;讨论了共聚单体、聚乙烯醇、引发剂、乳化剂、种子乳液量及pH值等因素对卷烟接嘴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聚甲醛改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聚甲醛(POM)的增韧、耐磨改性及改善POM热稳定性、耐候性、阻燃性能的研究成果,介绍了POM用作PTC导电材料的现状。指出应加强POM合成过程的高性能化研究,在POM合成过程中通过共聚单体引进多功能基团,为进一步地改性提供条件;调节共聚单体数量、优化分子结构的设计,合成系列化、功能化和高性能化POM;开发多功能普适性增容剂及反应性增容剂是物理改性的关键;原位聚合及橡胶微交联在复合体系内可形成互穿网络是有效增容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淀粉接枝共聚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淀粉接枝共聚物是一类新型功能性材料,具有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双重性能,近年来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重视。从淀粉的预处理方法、复合引发剂和多元单体的应用、聚合过程动力学模型及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淀粉接枝共聚改性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接枝淀粉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汽车无光军绿涂料的配方组成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树脂品种的选择及树脂合成,讨论了单体比例、官能单体对涂膜性能的影响,n(-NCO)/n(-OH)当量比、P/B比、消光剂用量等因素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理想的配方组成及其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2.
水处理絮凝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水处理絮凝剂的种类.叙述了无机絮凝剂、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以及复合型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特别指出了复合型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认为从低分子到高分子、由无机到有机及由单一型到复合型是絮凝剂的发展走向,应追求高效、廉价、环保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3.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简介了聚天冬氨酸的主要用途 ,又介绍了聚天冬氨酸的合成步骤 ,包括 :单体合成 ,单体的聚合 ,聚合物的性质与制备工艺的关系 ,产物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由微生物及酶制剂组成的生物酶水质稳定剂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处理的技术。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投加一定量的生物酶水质稳定剂,通过生物酶及微生物的作用,能起到除垢、防锈、降低有机物含量、抑制菌藻生长等作用,是一种新型的环保的循环冷却水生物处理技术,在循环水系统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应用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为第一单体,丙烯酸酯为第二、第三单体,经自由基聚合合成了水溶性低分子量聚羧酸型水处理剂。结果表明,以第二单体和第三单体总量为1,第一单体与其他单体的摩尔比为4∶1时,阻垢效果较好;当单体配比第二单体∶第三单体=8∶2时,阻垢效果达到最佳,最佳产品与同类其它产品性能、阻垢率基本相当。该产品的各项参数也达到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可主要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和油田注水。  相似文献   

16.
为了大幅度提高聚醋酸乙烯酯的耐水性,本文采用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单体(FA)对其进行改性,并通过羟甲基丙烯酰胺(HMA)进行内交联,以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以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全氟内交联型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同时考察了全氟单体和交联剂用量比对乳液粒径、流变性和涂膜耐水性的影响,并确定了它们的最适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乳液为非牛顿流体,且具有一定的假塑性和触变性,表观黏度随切变速率的变化规律呈现切力变稀特征,当全氟单体用量为6%和交联剂用量为2.5%时,全氟内交联型聚醋酸乙烯酯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水溶型丙烯酸酯印花台板胶的合成和单体的滴加方式,讨论了交联单体的用量、软单体的种类、增稠剂的添加万式和用量、助溶剂和水的比例等对台板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13g交联单体和其余单体分开滴加,以丙烯酸丁酯作为主要软单体,0.25g聚乙烯醇增稠剂在反应前加入,助溶剂与水的比例为2:1,合成得到的台板胶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8.
孙琳  王存国  林琳  刘维  肖红杰  袁涛 《应用化工》2007,36(12):1194-1196
应用小麦秸秆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了耐盐性吸水树脂,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吸盐水倍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接枝共聚的适宜条件为:丙烯酸单体与麦秸秆质量比为8∶1,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剂过硫酸钾-硫代硫酸钠的用量为单体的3.5%,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24%,反应温度为7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树脂吸盐水倍率最高,吸盐水(CNaC l=0.9%)可达68 g/g,可应用于医疗卫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A crosslinking treatment to impart easy‐care properties to Tencel fabric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dimethyloldihydroxyethylene urea (Reaktant DH) as crosslinking agent and magnesium chloride hexahydrate as catalyst. No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iques such as “flash curing,” “moist curing,” “pad‐batch‐cure,” and “pad‐dry‐dry steam cure” are used to facilitate better penetration of crosslinking monomer into the fiber interior. Easy‐care properties of Tencel fabrics using these techniques a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treated with resin monomer using conventional pad‐dry‐cure process. Analysis of treated fabric using a fluorescent labeling technique and image analysis shows that nonconventional techniques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enetration of crosslinking agent. The results further suggest that these techniques can be used to improve abrasion resistance and fabric handle of Tencel woven fabric.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101: 2154–2161, 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