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斌  程放  高铁成 《当代化工》2011,40(11):1182-1185
介绍了人造板胶粘剂现场固化监测的系统组成,尤其对同面叉指电极电容传感器涉及的边缘电场、电极电容形态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测量终端连线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利用该介电测量方法可以准确了解人造板胶粘剂在实际热压时的固化开始温度和时间,对改进现有胶粘剂配方、优化热压工艺曲线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础理论     
20033022介电松弛光谱学检测纤维素纤维的特性E infeldt J.:Chemieal Fibers International.2001,51(4)p .281~283(英)介电松驰光谱学可以鉴定千态纤维素纤维的分子取向运动。在真空条件下制备厚度为0.07一02mm的片材。1个平行的盘式电容器测定了样品的电容量。Havriliak·N铭ami模型描述了单独的松驰过程,包括局部链段运动方式的p松驰。对氢氧化钠济胀的浆粕进行测量得到纤维形态学卜的数据资料。未来的研究将上要集中在聚合物动力学和纤维素纤维的形态结构_l二。(沈莉莉)纤维紊纤维分子结构分析方法 20033023溶解度参数概念在聚酷和尼…  相似文献   

3.
采用视觉图像表征方法和影像测量仪对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取向进行了表征,对比分析了视觉图像表征方法和影像测量仪的测量结果偏差。结果表明,采用视觉图像表征方法和使用影像测量仪测得的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偏向角基本一致,最大误差仅2.611o;无论是碳纤维取向程度较高,还是纤维长短不一、拔出形状不规则、取向有明显偏差的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视觉图像表征方法都可以较好地表征碳纤维的偏向角和方位角;试验验证了视觉图像表征方法对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取向表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动态介电分析法(DDA)在酚醛树脂固化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一般原理。作者对碳纤维酚醛复合材料进行了胶布贮存期、胶布预固化程度、酚醛树脂活化能和凝胶化时间测量,並把介电测试方法和其它方法作了比较,表明用DDA法表征胶布预周化程度比其它方法更为敏感。对于DDA在复合材料固化工艺控制中的应用原理,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丙烯腈(PAN)纺丝原液混合,电纺得到高分子纤维膜,再结合高温碳化技术得到一维多孔PAN基碳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热热重(TG-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所制备电极材料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系统表征,同时将其组成三电极体系研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纺丝原液中nPAN∶nPS=60∶1时,其在电流密度为0.5 A/g下的比电容值为339.23 F/g;当纺丝原液中n PAN∶n PMMA=40∶1时,其在电流密度为0.5 A/g下的比电容值为314.54 F/g,比纯PAN基碳纤维的比电容值有所上升;同时,在循环充放电2000圈后,初始比电容的保持率分别达95.5%和94.6%,展示出了良好的电容性能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6.
981191碳纤维及石墨纤维Ehrburger P.…;Handbook of Fiber Seienee andToehnology(m):High Teehnology Fibers(parrA)正:1 98s.p.269一221(英)本书提供高模量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综合评论,涉及碳纤维及石墨纤维的制备,包括聚合体预制体,石墨层的取向作用,以及粘胶基碳纤维、PAN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石墨底平面的发展;结构特性,包括品.体参数和微结构特征;强度特性,包括抗张强度和限制缺陷的强度;表面处理,包括表而性能,以及这类纤维的化学蒸汽沉积的处理、氧化作用刻蚀以及聚合体涂层。共有114篇参考文献。(林求德)碳纤维石墨纤维综…  相似文献   

7.
PAN分子取向程度与纤维结构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丙烯腈(AN),甲叉丁二酸(ITA)聚合体系中PAN分子取向与纤维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PAN分子取向因子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纤维的结晶度和(100)晶面法线方向上晶粒 尺寸,提高纤维的体积密度和力学性能。但同时增加了纤维内应力,使纤维的沸水收缩率增加。综合考虑取 向因子对纤维结构性能因素的影响,认为PAN原丝晶区取向因子约为0.9、总取向因子约为0.8时,纤维力 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PAN基碳纤维作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应用得最为广泛。这类纤维最主要的特点是各向异性。在低中级模量纤维中,通常沿纤维轴向取向的层状集合较小,而高模量碳纤维通常有较高取向度的表皮。高模量纤维的缺点是强度一般较低。模量的提高可简单地通过层面的取向来完成,而强度的控制却是个复杂问题。 PAN基碳纤维至少分三类:高级、中级和低级模量碳纤维。表5列出了高品化碳纤维的性能和价格。  相似文献   

9.
碳基导电材料填充的聚偏氟乙烯(PVDF)介电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介电性能在介电材料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综述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以及碳纤维等作为碳基导电材料制备PVDF介电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复合材料在微电子领域、电气工程领域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电纺方法制备的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的碳化工艺。利用热重/差热(TG/DTA)分析仪对其升温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在空气和氮气两种氛围内原纤维的热氧化、分解过程,发现在290℃附近PAN纤维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温度达到930℃时,原纤维几乎完全转化为碳纤维。利用扫描电镜(SEM)和Raman光谱仪对不同温度下稳定化和碳化处理得到PAN基碳纤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电纺PAN原纤维碳化的工艺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专利文摘     
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制成的管状体为获得具有良好的抗弯曲破裂强度、抗弯曲破裂挠度、冲击吸收能量的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管状体,使该管状体含有高压缩破裂变形层,该高压缩破裂变形层含有在相对于管状体纵向 0°-±15°的范围内取向的碳纤维,相对于该高压缩破裂变形层取向方向的压缩破裂变形为 1 %-5 %,且在把该碳纤维的纤维体积含量按 60 % 换算后,所得碳纤维取向方向的压缩弹性模量为 3-120 GPa。专利申请号:98124563;公开号:1217443(日本)碳纤维织物和用该织物的纤维强化塑料成品以及该成品的制造方法一种由多根碳纤维长丝排列形成…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增强塑料是近几年新兴的优质轻质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中。短切碳纤维增强塑料通常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其性能与纤维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加深对短切碳纤维增强注塑件内部纤维分布规律的了解,开展SEM和X射线断层扫描试验,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得到纤维拔出孔直径、流动平面纤维投影长度以及纤维取向分布规律,并与Moldex模拟结果对比,进一步验证纤维取向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碳纤维增强塑料成型后纤维拔出孔直径的分布受纤维含量的影响不大;纤维取向整体朝向为流动方向,沿流动方向的取向概率随平面到芯层距离的减小先增大后下降;碳纤维增强塑料注塑成型时,沿流动方向取向比例较高的区域均为位于皮层和芯层的中间区域。  相似文献   

13.
谢焰  周静  沈杰  杨雄 《硅酸盐通报》2017,36(12):4193-4197
采用层叠-切割法制备了不同纤维层厚度的高固含量MFC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通过改变其叉指电极间距,探讨MFC结构对其电输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层厚度适当增加,叉指电极间距适当减小均能提高MFC俘能器的输出电压,改变纤维层厚度还可以调节MFC的谐振频率.当纤维层厚度为0.3 mm、叉指电极间距为0.5 mm时,MFC悬臂梁俘能器在负载为1000 kΩ时的输出功率为4.8μW,功率密度为18 mW/m2,且具有良好的输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Moldflow软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注塑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并结合Folgar-tucker模型对脱模后的注塑成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残余应力、温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和热膨胀系数等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纤维不同位置的取向张量不同,浇口位置和纤维末端的取向程度低于中间部分;无论浇口位置如何改变,纤维取向都会与熔体流动方向趋于相同;皮层的取向张量不会因为浇口位置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边部区域的残余应力和温度与芯部不同;弹性模量E1和弹性模量G12分布与碳纤维取向呈正相关性;碳纤维取向程度对泊松比和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较小,碳纤维复合材料各区域的泊松比和热膨胀系数分布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碳纤维浆料的分散效果,结合光学显微镜(L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A)、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纸页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碳纤维/芳纶复合纸的微观形貌、热力学行为,并分析了碳纤维/芳纶复合纸的力学性能,建立了碳纤维/芳纶复合纸内部碳纤维含量与介电性能的函数关系,为电磁屏蔽领域提供了具有吸波性能的纸基功能材料。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芳纶复合纸内纤维分布均匀、热稳定性较好、力学性能好、电磁性能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16.
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先驱体,经连续热稳定化、碳化处理,制备出T800级碳纤维;进一步经连续石墨化处理后,制备出M50J级石墨纤维。采用SEM、元素分析、XRD和Raman等手段表征了碳纤维截面形貌、化学组成、石墨微晶及取向等结构。与进口M50J石墨纤维相比,国产M50J级碳纤维模量与其相当,但有更高的拉伸强度;同时两者间碳含量和石墨微晶尺寸相当,但国产纤维具有更高的取向程度和石墨化程度。M50J级碳纤维比T800级碳纤维具有更高的碳含量、更完善的石墨微晶结构及取向程度。  相似文献   

17.
20031214碳纤维强度是初生聚丙烯睛纤维物化性能的函数Serkov A.T.…:Fibre Chem.,2000,32,(4)P.279-281(英)作者认为在聚丙烯睛纤维结构因子上几乎是呈线性关系的碳纤维强度可表达为PAN原丝纤维的强度与伸长的平方根之积。过度的取向拉伸不论使PAN纤维的强度达到多高,都不能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却能降低其塑性强度。(汪兴华)碳纤维聚丙烯脑原丝研究 20031215半碳化纤维及其组成Song Lulu…:J.Mater Sei.Teehol.,2000,16,(5),p .486一490(英)研究由400℃到1200℃间热解的PAN纤维基质制备的半碳化纤维(QCF)的性能。用Hal卜35测试体系…  相似文献   

18.
首先采用光刻、蒸镀金的方法制备叉指电极,随后把合成的具有赝电容特性的二维Mn O2和Ti3C2纳米片分别电泳沉积到叉指电极上,构建了非对称平面超级电容器。其中Mn O2为正极,Ti3C2为负极,滴涂凝胶为电解质,并利用透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封装成器件。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显微镜等手段证明了电泳沉积后材料的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以及叉指电极的成功制备,也说明了电泳沉积后材料的形貌为薄膜结构。最后通过二电极系统测试了器件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该器件具有高倍率性能和高能量密度,同时保持着高功率密度和优异的机械柔韧性,其容量在各种弯曲角度下基本没有衰减。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腈原丝连续预氧化过程中纤维张力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由聚丙烯腈原丝制备碳纤维的连续预氧化过程中纤维张力的变化以及对最终碳纤维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氧化阶段纤维张力主要取决于外加拉伸比及纤维的物化行为。此阶段施加较高的拉伸比,纤维张力则较大,并同时提高了碳纤维微晶取向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PAN基碳纤维预氧丝的取向结构及力学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不同预氧化程度的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预氧丝进行偏振光谱分析,以反应程度参数(EOR)衡量试样的预氧化反应程度,用红外二向色性比来表征试样的取向程度,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N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其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纤维的取向程度随EOR的增大而减小,而力学性能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