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合成了一类以9,10-二甲氧基蒽为给体,双酚A为连接链连接不同受体的电子给体受体新体系,通过稳态荧光光谱及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的光致电子转移反应,并通过测定氧化还原电位,计算出各电子给个受体体系电子转移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结果表明,在这一类体系中,光致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与自由能变化关系符合Rehm-Weller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一、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反应的研究 论文中设计,合成了以9,10-二甲氧基蒽(DMA)为电子给体,双酚A(BA)为连接体,连接不同的电子受体(对苯甲酸乙酯,对腈基苯,2,4-二氧苯,对硝基苯,蒽醌AQ,2,4-二硝基苯)的六种二元分子,测定了它们的氧化还原电位,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等。研究了它们的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过程,研究了它们的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反应自由能的变化△G与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_q的关系。结果表明符合Rehm-Weller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设计了合成了一系列以三氮唑为电子受体的双生色团化合物。光谱研究表明这些分子的发光性质不仅取决于电子转移驱动力,也取决于间隔基和电子给体的尺寸。有些分子的发光在pH1-3范围内发生急剧变化,荧光量子产率相对于PH值的变化是一个双稳体系而具有光控分子开关性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锌酞菁,紫精与二茂铁经共价键相连接的两亲性新的三元化合物,测定了它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瞬态吸收及其衰减,并与二元化合物锌酞菁-紫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DMF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三元化合物都发生了有效的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反应,给出了稳定的电荷转移离子对,其寿命长达100μs以上,表明存在着一个两步电子转移过程,用LB膜技术成功地组装了三元化合物的分子,并检测到明显的光电效应。  相似文献   

5.
连接BAPTA受体与苯并咪唑荧光发色团,构筑一类新型BAPTA受体荧光材料,通过给电子、吸电子基团引入,调控电子云密度与材料荧光强度,调控BAPTA受体与目标物的结合能力,进一步实现材料结构的差异性设计,合成得到3种荧光材料S15、S16、S17。光谱研究显示,吸电子基团-NO2与给电子基团-CH3的引入使所合成材料的紫外-可见与荧光光谱均出现显著差别,而具有双发色团结构的荧光材料S15,荧光强度明显优于单发色团荧光材料S16、S17,符合预期结构设计。此外,针对合成路线中的关键步骤,结合反应现象与光谱学分析手段,阐明了苯并咪唑缩合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6.
苝四羧酸多联体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合成了8个四羧酸多联体化合物;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由供电子分子键连的多联体分子的光谱特性及其分子体系内稳态荧光猝灭机理.首次从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上分析和考察了四羧酸多联体化合物分子体系内的光致电子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四环烷甾体二苯甲酰基甲烷硼氟络合物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新体系(QCSBF).利用稳态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对其光物理行为和光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二元化合物分子内BF基团的荧光被远距离的QC基团有效地猝灭,选择激发BF基团,可导致四环烷到降冰片二烯的异构化,此过程是通过分子内单重态电子转移生成QC正离子,该正离子异构化生成降冰片二烯正离子,然后经电子复合实现其分子内光敏异构化反应.通过稳态和时间分辨技术,测得此分子内远距离单重态电子转移和QC正离子异构化的效率分别为0.25和0.23.这项工作表明:当给体与受体距离为19时,二者之间仍能发生有效的电子转移,这种电子转移过程是通过“键”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大Stokes位移的荧光化合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3种结构类型的Stokes位移大于150nm的荧光物质:1.分子内质子转移化合物;2.分子内电子给体-联接体-电子受体化合物;3.金属铕的络合物。讨论了它们的结构与光谱性能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标识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金丝桃蒽酮素(HYP)是有多个羟基的醌类衍生物.在极性溶剂乙腈中,电子给体N,N-二乙基苯胺和电子受体甲基紫精、蒽醌均能有效猝灭其荧光.说明它既具有酚羟基的给电子性能,又有醌类化合物的受电子性能.HYP与平面构型的蒽醌可能形成基态复合物,以不同的方式与其发生光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丝桃蒽酮素(HYP)是有多个羟基的Bei醌类衍生物。在极性溶剂乙腈中,电子给体N,N-二乙基苯胺和电子受体甲紫精、蒽醌均能有效猝灭其荧光。说明它既具有酚羟基的给电子性能,又有醌类化合物的受电子性能。HYP与平面构型的蒽醌可能形成基态复合物,以不同的方式与其发生光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对硝酮化合物猝灭-氰蒽荧光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的9-氰蒽/硝酮体系可能经历包括电子转移,能量转移及竞争吸收等不同的猝灭过程,其中α,N-二苯基硝酮对荧光猝灭遵循电子转移机制,分别形成猝灭剂和敏化剂的离子自由基,但硝酮正离子自由不能导致环化反应发生。结果还表明:硝酮化合物的四π电子1,3偶极结构在猝灭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当光环化反应破环1,3偶极结构生成氧氮丙啶时,即失去其原有的猝灭能  相似文献   

12.
不同位置取代的三氰基乙烯基蒽的光谱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个典型的共轭的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化合物:2-三氰基乙烯基蒽与9-三氰基乙烯基蒽,通过极性效应,温度效应对它们基态与激发态的光谱行为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这两个化全物均表现出显著的电荷转移吸收峰,分子受光激发后,9-TCVA只能在非极性溶剂中产生分子内电荷转移态荧光,而2-TCVA在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中都能从ICT态发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合成了锌酞菁、紫精与二茂铁经共价键相连接的两亲性新的三元化合物,测定了它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瞬态吸收及其衰减,并与二元化合物锌酞菁-紫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DMF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三元化合物都发生了有效的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反应,给出了稳定的电荷转移离子对,其寿命长达100μs以上,表明存在着一个两步电子转移过程,用LB膜技术成功地组装了三元化合物的分子,并检测到明显的光电效应。  相似文献   

14.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N-丁基-2-乙氧基硫代吖啶酮的光化学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Xe灯光照下,N-丁基-2-乙氧基硫代吖啶酮转变成了相应的吖啶酮,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质谱证实了吖啶酮的存在;生成的吖啶酮可被二苯基碘翁盐猝灭,它们之间的荧光猝灭遵循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实验又证明了由硫代吖啶酮、二苯基碘翁盐和硫代水杨酸三者组成的光聚合引发体系的引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卤化银乳剂颗粒上不对称菁染料J-聚体荧光的研究齐晓燕,陈次平,周本茂,阎文鹏(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光谱增感,染料J-聚体,荧光,荧光寿命,电子转移光谱增感机理的研究是感光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Gilman[1]和Kuhn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聚四乙二醇柔性链将9-氨基吖啶和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酸酯连接起来,合成了一类新型二元分子体系,对各种体系中9-氨基吖啶和电子转移荧光猝灭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稳态荧光猝灭计算了体系中的荧光猝灭效率和荧光猝灭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了吸附在TiO2胶体表面上的染料1,1’-二乙基-3,3‘-二磺丁基-5,5’-二氰基咪碳菁与胶体间发生的光诱导子电子转移过程。荧光实验表明,菁染料荧光发射强度随着体系中TiO2胶体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聚四乙二醇柔性链将9-氨基啶和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酸酯连接起来,合成了一类新型二元分子体系。对各体系中9-氨基啶的电子转移荧光猝灭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稳态荧光猝灭计算了体系中的荧光猝灭效率和荧光猝灭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9.
通过Curtius重排反应,将高荧光量子产率的葸基团通过脲基连接在N,N-二甲基苯胺单元上,合成了二元给受电子体系9-(4-N,N-二甲胺基苯基)脲基葸(DMA—An)。选择性激发蒽单元,该二元体系发生从N,N-二甲基苯胺到蒽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PET),导致葸荧光猝灭。酸化使N,N-二甲基苯胺基质子化,PET过程受阻,DMA-An的荧光恢复。此时,向该体系中加入三乙胺可使DMA-An的荧光恢复至初始的猝灭状态。多次实验证明此荧光猝灭-增大过程是可逆的,即DMA—An的荧光随酸碱变化呈光开关on/off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设计合成了三个以不同链长相连接的蒽-对二氰基乙烯基苯(An-DCVB)化合物。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激光闪光光解和单光子计数器等证实An-DCVB受光激发,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生成激基复合物且发现有三重态能量传递,描述了分子内电子转移的主要途径,研究并探讨了An-DCVB的三种不同连接连长对分子构象,激基复合物的形成以及三重态能量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