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过硫酸钾做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了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和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丙烯酸与丙烯酰胺用量比、反应温度及引发剂用量等对吸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木薯淀粉在接枝前和接枝后的结构和性能.最佳反应条件为:丙烯酸/丙烯酰胺质量比1∶3,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是单体质量的0.125%,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167%.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2.
膨润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复合机理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溶液共聚法制备了膨润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通过IR,DSC,TG和生物光学显微镜等测试方法对高吸水性复合材料进行了初步表征,并根据测试分析的结果初步探讨了其复合机理:复合材料是由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在引发剂过硫酸铵、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共同作用下共聚合成,膨润土微粒粘附在高分子网络结构的极性官能团上.  相似文献   

3.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为交联剂,Irgacure184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膨润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了膨润土用量、光引发剂、交联剂、中和度等因素对吸水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的方法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态。  相似文献   

4.
以马铃薯渣为原料、水作溶剂制备了羧甲基马铃薯渣,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剂,与丙烯酸(盐)在较低温下接枝聚合应合成了高吸水树脂。探究了单体用量、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氧化还原引发剂用量、总水量对高吸水树脂吸水量的影响;本文还对树脂的吸液能力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正交实验方法,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作交联剂,过硫酸铵作引发剂,将部分中和的丙烯酸和丙烯酰胺聚合制备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丙烯酰胺用量和中和度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所得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可达1297g/g,吸0.9%的盐水90g/g。  相似文献   

6.
环保型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淀粉含量、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木薯淀粉含量为10%,引发剂用量为0.3%,交联剂用量为0.025%,丙烯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度为85%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吸水性树脂吸水率达1355 g·g-1,其吸水速率快、加压保水能力强、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
张丽颖  任海林 《辽宁化工》2009,38(10):711-714
采用淀粉接枝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氧化还原体系((NH4)2S2O8-Na2SO3)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具有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分析了制备条件对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确定较合理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8.
金鑫  蔡京荣  韩敏  刘洋 《化学与粘合》2007,29(5):375-377
从提高高吸水性树脂的耐盐性出发,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黄原胶接枝丙烯腈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通过单因素分析法考查了引发剂用量、碱用量、聚合温度、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黄原胶与丙烯腈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所得树脂对蒸馏水的吸收倍率可达1156g.g-1,对0.9%NaCl溶液的吸收倍率可达518g.g-1,是一种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预期在农业、生理卫生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反相悬浮法制备腐植酸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span-65为分散稳定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得腐植酸-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合成条件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腐植酸、司盘.-65、过硫酸钾的用量分别为丙烯酸质量的0.12%、5%、9%、1.4%;在此条件下聚合所得的吸水性树脂的吸蒸...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硝酸铈铵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合成了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吸水性树脂,探讨了交联剂、引发剂、单体与淀粉配比、碱用量等因素对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丙烯酰胺、丙烯酸钠为聚合单体,膨润土为填充剂,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与亚硫酸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制备了环保的可降解水膨性暂堵剂并研究了其性能。采用水溶液聚合法,通过改变膨润土、淀粉、交联剂、引发剂量,考察各因素对暂堵剂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50℃,交联剂用量占单体的0.02%,引发剂用量占单体的0.6%,膨润土添加量5%(占总质量的百分数),该条件下合成的暂堵剂韧性较好,吸水率达184 g/g,19 h完全降解。在原有配方中分别加AMPS、淀粉以提高暂堵剂降解速度,并通过SEM对暂堵剂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2.
二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溶涨性能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过硫酸钾为引发剂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 -丙烯酰胺二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 .研究了单体组成、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并对反应动力学和共聚物的溶涨动力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法合成了CMC-g-AN/SiO2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羧甲基纤维紊与单体总量的比例、引发剂用量、硅溶胶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中和度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热重和电镜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的吸水倍率达1132.2g.g^-1,热稳定性提高,无机组分与有机组分没有明显的相分离,并可能存在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14.
以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过硫酸铵 /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出高岭土复合聚丙烯酸钠 -丙烯酰胺高吸水性复合树脂。研究了高岭土的添加量对复合树脂的吸水性、吸水速度及保水性等的影响 ,并用TGA和DSC分析研究了高岭土复合高吸水树脂的保水性和脱水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膨润土及其添加量、交联剂量、引发剂量、共聚合温度及中和度对吸水剂吸水性能的影响,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以膨润土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出膨润土复合丙烯酰胺超强吸水剂。该吸水剂吸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分别为920和85倍。  相似文献   

16.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氮气保护下,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钠作为引发剂,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酸接枝共聚。经干燥后制备吸去离子水迭700倍的吸水性树脂。探讨了反应时间、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中和度、反应温度、淀粉用量、干燥温度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丙烯酸与丙烯酰胺比例、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吸蒸馏水为593g·g-1,吸自来水为260g·g-1,吸0.9%Na Cl溶液为66.7g·g-1。  相似文献   

18.
淀粉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淀粉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单体,硝酸铈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高吸水剂性树脂。研究了引发剂浓度、交联剂用量、单体与淀粉质量比及氢氧化钠用量对产品吸水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引发剂浓度为5.0×10-3mol/L;交联剂用量占单体质量的0.20%;淀粉与单体质量比为1∶3;氢氧化钠用量占单体质量的30%时,产品的吸水性可达10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9.
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娟  任皞 《山东化工》2009,38(3):19-22
探索了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将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酸在水溶液中聚合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结果表明:当m(丙烯酰胺):m(丙烯酸)为1:24,单体总用贵为12g,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h,丙烯酸中和度94%,引发剂用量0.02g,交联剂用量为0.0015g时,可以合成具有较好的吸水性的高吸水性树脂,在蒸馏水中吸水倍率可达699.99g/g。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羧甲基纤维素及玉米淀粉与丙烯酸进行自由基接枝共聚合成吸水剂.并详细考察了原料配比、中和度、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对接枝共聚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该吸水保水剂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