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技能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针对民用建筑中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其节能方面的研发已经成为一大热点问题。我国在这个方面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规则规范,设计人员应该结合这些规章制度,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性,推进我国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几个方面对民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要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不可再生能源持续递减的环境下,建筑设计人员要将节能环保理念和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之中,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建筑节能设计,让整体建筑具备良好的节能效应,从而有效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将结合将节能设计运用于民用建筑设计之中的核心意义,分析和探讨节能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有效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朱文博 《佛山陶瓷》2024,(2):148-150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民用建筑建设规模扩大,为了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国家积极创新建筑设计理念。项目建设中,传统方案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污染与能源损耗率太高等,背离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与公民对居住环境的新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绿色建筑设计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设计。基于此,针对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必然将建筑房屋设计的重点放在设计节能,其极大改变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理念,展现了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朝着新的目标迈进,由此可见,节能设计是目前建筑工程方面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对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作用展开论述,进一步研究如何应用房屋建筑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5.
跟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建筑行业也跨越传统模式,开始不断进步,飞速发展。其中,建筑行业中的民用建筑的建设发展巨快。而在民用建筑建设方面的暖通空调系统是应用最广泛且消耗量最大的一个环节,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节能意识,所以控制空调用量至关重要,这一行为也必将引起众多人员的重视和关注。在暖通空调行业的调查过程中,如果在此利用节能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消耗量,还能促进建筑业长期的发展。因此,在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中采用节能方式,是非常可行的。现如今,很多居民使用的空调消耗的资源就极大,一方面是由于很多人缺乏节能环保的意识,另外环境的大趋势大多都是如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政府决定在节能理念的基础之下,改善民用建筑的暖空空调的设计,在暖通空调的设计之下,利用节能环保的意识,为环境带来很好的影响,朝着国家制定的绿色、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争做节能城市,为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了民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将节能这一环保理念充分的融入到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各个环节当中。从而有效的实现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整体的节能效果,在保障民用建筑实用性的同时,提高民用建筑电气设备的节能环保性能,促进民用建筑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工业与民用建筑是供人们生产生活的地方,它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是近些年来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建筑中的混合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而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对于混合结构的运用也更加多样化,这样不仅推动建筑技术的创新,利于设计水准的提升,同时也保证了建筑的整体质量,这对于建筑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合结构设计的内容入手,分别阐述了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与建筑混合结构的设计重点,突出混合结构设计的重点内容;接着提出混合结构在框架剪力墙中的应用,涵盖具体设计与设计要求;最后提出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合结构的实施,分析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要点,以更好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设计运用混合结构。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能源紧缺问题越发凸显,因此,节能成为现今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民用建筑中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的阐述和分析,对民用建筑节能工作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进行简要叙述,其次阐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最后分析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之中科学建筑选址、合理建筑规划以及利用节能技术等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为今后民用建筑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俊  卜福  张荣 《广州化工》2010,38(12):219-221
从优化给排水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年来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的经验,从消火栓系统设计、自喷系统设计、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和污水处理等几个方面探讨下化工厂建筑与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一些区别。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支撑过度使用了过多的不可再生能源,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当今社会,作为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人员需要意识到,只有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选择最符合建筑节能方式的设计方法才能促使建筑真正的完成节能设计,在建筑工程投入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也符合环境建设,帮助我国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的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必要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且尽可能的帮助民用建筑在完工之后做到环境友好型建筑,即帮助完成城市化推进又保证建筑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高楼林立,由于城市化不断发展,也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渐增加了高层民用建筑的数量。然而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必须在设计建筑时遵循绿色发展的原则,建筑设计也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针对此,大量的建筑设计人员纷纷在现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应用了较多的绿色元素,一方面能实现人们在发展绿色建筑时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又能够良好地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不断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加快实现生态化。对此,本文对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讨论,希望对建筑设计工作的发展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而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的贴合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而且还能提高整个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技术含量,进而就能有效的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因此,在对高层民用建筑进行设计时,就应合理的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以此来实现对能源资源的有效节约,从而确保建筑设计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民用建筑的暖通设计数量和规模都相对于之前有着十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在我国“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互结合的背景下,我国在民用建筑方面的设计和建设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成就。本文结合某民用建筑案例分析,探讨新型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实现民用建筑功能的进一步创新,满足“双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需求。  相似文献   

15.
新工艺新技术节能、大型设备节能、先进高效设备节能、电气节能、热电能源多级利用节能、建筑节能以及能源管理等等是工厂节能的基本环节,从设计入手控制住这些环节,就可以实现工厂从根本上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民用建筑地下空间平战结合设计,可实现地下空间“一专多用”的建设目标,不仅可以节省项目投资,节约土地资源,提升地下空间利用率,同时还能实现人防功能。与一般地下室不同,人防地下室需按照人防建筑物的防御需要专门设计,有一定的设防级别要求。民用建筑地下空间与人防结合设计,在满足平时使用需求的情况下,一定要遵循人防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和设计原则,要采用适合的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来保证工程品质和建筑功能,并可实现功能的快速转换。  相似文献   

17.
李珊珊 《山东化工》2014,43(12):122+128
根据介质运输的特性来划分,可以分为保温输送方式、不保温输送方式以及保温伴热管道的输送。从节能方面而言,保温伴热输送有助于减小热损失,实现节能。从化工工艺的层面上而言,减小一些冷凝状态下的物质气化溢出,可以有效减小一些腐蚀性气体对化工工艺设备的腐蚀,达到保护化工工艺设备的目的。为此本文针对化工工艺管道的蒸汽伴热装置的设计进行分析,重点在于概述一些化工工艺管道的蒸汽伴热设计的原则以及设计方向,期望能为相关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节能是全球人类的共同目标,而在建筑工程中实现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是当前建筑界追求的目标。暖通空调的能耗在我国的建筑能耗中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所以节能问题被受人们的关注。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运用是暖通空调系统能顺利发展的基础。本文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进行论述,并阐述了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的原则和具体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对建筑行业繁荣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社会对民用建筑工程的要求不断提升,但是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过程中,由于受到民用建筑建设要求、施工图设计人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在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出现多种问题。施工图设计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民用建筑后续施工工作开展,还会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质量。为此,民用建筑要进一步提升施工图设计水平,提升民用建筑质量。本文对民用建筑施工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施工图设计中几种比较常见的问题,最后提出问题解决策略,希望本次研究可以为提升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水平提供理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的监督管理,保证民用建筑工程符合建筑节能标准,建设部出台了《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办法》详细规定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