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通过分析不同原水水质、出厂水水质及混凝剂投加情况,得出三者问的关系,为今后更好地做好给水处理工作提供帮助。选取不同原水时混凝剂的投加情况为研究对象,包括聚硫氯化铝、硫酸铝,对混凝剂投加量进行调查。采用混合原水时,聚硫氯化铝投加量略高于采用陈行原水时的投加量。作为混凝剂,聚硫氯化铝混凝效果优于硫酸铝,但硫酸铝能够有效控制出厂水铝含量。  相似文献   

2.
粉末活性炭工艺强化处理黄浦江下游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PAC)进行强化黄浦江下游原水常规工艺处理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调节pH值为6.0~6.5,在投加混凝剂(硫酸铝)30 mg/L,2 min后投加20 mg/L的PAC,经过絮凝、沉淀、砂滤后,对CODMn的去除率大于50%,PAC的净去除率大于10%,且该组合工艺对锰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黄浦江水源突发挥发酚污染应急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可能发生的突发挥发酚污染事故,开展应急处理小试和中试研究,考察了混凝、PAC吸附和PAC吸附-常规工艺对原水中挥发酚的应急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强化混凝方法无法有效应对原水突发挥发酚污染问题。PAC对原水中苯酚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为q_e=0.428 6 C_e~(0.240 8),根据该式求得当原水苯酚浓度为0.008 mg/L时,PAC吸附应急处理的理论投加量为12 mg/L。PAC强化常规工艺可作为应急措施有效应对突发酚污染事故,当原水苯酚超标浓度为0.008 mg/L时,PAC最佳投加量为10 mg/L。  相似文献   

4.
超滤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生活污水回用、海水淡化预处理等领域。然而,超滤长期运行会造成膜污染。本文采用了在线混凝结合超滤工艺,使用不同形态的铝系混凝剂(硫酸铝、氯化铝或聚合氯化铝),处理含有不同溶解性有机质组分(腐殖酸、牛血清白蛋白和高岭土)的模拟原水,研究不同铝形态、不同组分及其相互作用对超滤膜污染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流量衰减模型模拟膜污染过程,结合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IR-ATR)和多变量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的数据处理方法对膜上的多种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铝和氯化铝混凝剂均可明显提高膜比通量,减缓膜污染。该工艺混凝剂投加量低于常规处理工艺即可明显减缓膜污染。混凝剂投加量为0.4mg/L时,氯化铝混凝效果较好,混凝剂投加量为2.4mg/L时,硫酸铝混凝效果较好。低投加量(0.2mg/L、0.4mg/L)下,PAC对缓解膜污染程度不明显,反而加重膜污染。牛血清白蛋白对超滤膜的污染比腐殖酸严重。因为牛血清白蛋白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混凝的效果,阻碍疏松滤饼层的形成。向原水中投加硫酸铝混凝剂,膜污染主要发生在过滤前期,即膜孔窄化、堵塞。过滤后期,膜表面形成疏松滤饼层,对膜通量影响不大,膜污染减缓。  相似文献   

5.
最佳混凝投加量和pH去除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对强化混凝去除黄浦江水的有机物进行了试验研究。尽管增加混凝剂投加量和降低pH都能有效地提高去除有机物的效果,但降低pH去除有机物更有效。不同的pH,达到最佳有机物去除效果所需的混凝投加量是不同的,pH越低,所需的投加量就越少。就黄浦江水来说,达到最佳有机物去除效果的硫酸铝投加量为8mg/L(以Al计),pH在5.5,DOC和UV254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46%和57%,较常规处理方法,去除率可提高1倍。强化混凝也能有效地去除消毒副产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混凝+UF作为RO进水的前处理,以颖河河水为原水进行了中试实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曝气量、不同抽滤时间对超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剂(PAC)投加量为14mg/L,曝气量为7.08L/s时,超滤对原水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为99.2%,出水SDI平均值为1.26,完全达到反渗透进水的水质要求,且水质稳定,混凝和超滤膜联用作为RO前处理是完全适用的.  相似文献   

7.
以河水为原水,在选择适宜水力条件的基础上,考察了混凝剂为硫酸铝(AS)、氯化铁(FeCl3),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和高锰酸钾(KMnO4)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时絮体粒径的变化规律。试验中采用激光粒度仪在线多次测量絮体平均粒径,然后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考察了不同药剂投量工况组合时浊度、UV254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投加不同量的PAC后,原水的粒径变化不大,但在PAC投量不同的条件下投加相同量混凝剂后,形成的絮体粒径差异明显;在PAC投量与混凝剂投量不变的条件下,投加不同量的KMnO4对絮体粒径的影响也较大;相同条件下,使用50 mg·L-1 FeCl3形成的絮体比60 mg·L-1 AS的大、絮体增长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长江常州段原水的混凝处理效果,采用不同混凝剂和助凝剂对长江水进行强化混凝现场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明矾这3种混凝剂中,PAC对长江水的混凝效果最好,形成絮体大,沉降性能好。PAC最佳投加量为30 mg/L,浑浊度去除率为84.6%,UV_(254)去除率达43.1%,COD和DOC去除率也较高,三维荧光强度显著降低。当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0.09 mg/L时,可以兼顾助凝效果和经济性,浑浊度去除率达87.2%,UV_(254)去除率达46.9%,三维荧光强度进一步降低。研究优化了长江水的强化混凝运行工况,对于指导实际水厂运行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沛县地表水厂原水氟化物常年临近限值,为降低出厂水超标风险,基于水厂工况,采用多种铝盐[聚合氯化铝PAC、氯化铝AlCl_3、硫酸铝Al_2(SO_4)_3]作混凝剂,通过混凝沉淀烧杯试验和中试研究,对比分析了原水含氟量在1.0~1.5 mg/L时,不同混凝剂种类在投加量(以Al_2O_3计)为3.0~14.0 mg/L时的除氟效果。结果表明:水厂现用混凝剂PAC除氟能力有限,除氟率不高于12%,其除氟率与投加量对应关系不明显;AlCl_3和Al_2(SO_4)_3除氟能力相似,除氟率可达45%,且随着投加量增加而增大。更换混凝剂强化混凝的方案为水厂在应急除氟时提供了选择。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源水突发性镍污染应急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水厂现行工艺对含镍污染原水进行处理,当原水中镍质量浓度超过0.03 mg/L时,经处理后无法保证镍去除达标。在水厂现有工艺基础上,通过投加高锰酸钾、助凝剂PAM和调节pH来强化镍的去除,试验结果表明,pH和高锰酸钾投加量是影响镍去除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最佳去除率方案:高锰酸钾投加量为1.5 mg/L,调节pH为9.5,PAC投加量为18 mg/L,PAM投加量为1.0 mg/L。在此条件下处理镍质量浓度为0.1 mg/L的原水,出水剩余镍为0.009 mg/L,去除率达到91%,同时该条件可使质量浓度<0.22 mg/L的镍污染原水处理后达标。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可作为柳江沿岸水厂应对镍污染的一种有效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复合聚铝处理秋季长江水脱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混凝烧杯实验,探讨了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液体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得到的稳定型复合混凝剂用于对秋季微污染长江水强化混凝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温度为16~18℃,浊度为70 NTU左右的秋季长江水,沉淀池出水在达到6 NTU的南京某水厂现行浊度标准的情况下,PAC需1.66mg/L的投加量,质量配比分别为20∶1、10∶1、5∶1的PAC(以Al2O3计)/PDM复合混凝剂所需投加量随特征黏度变化为1.38~1.26、1.19~1.14、1.16~1.13 mg/L,相对于PAC可减少投加量16.87%~24.10%、28.31%~31.32%、30.12%~31.93%。复合混凝剂还提高了絮体密实度与沉淀性能。由此可见,PDM明显改善了PAC的混凝脱浊效果,PAC/PDM复合比例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越好。考虑未来社会对水质的要求,若使沉淀池出水达到2 NTU左右,则PAC需3.35 mg/L左右的投加量,而复合比例分别为20∶1、10∶1、5∶1的复合混凝剂仍能比单独使用PAC减少19.10%~30.45%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12.
王绍祥 《净水技术》2010,29(5):42-45
利用黄浦江上游原水,对轻质泡沫填料、聚丙烯填料、LT型悬浮球填料和Ys型悬浮柱填料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Ys型悬浮柱填料能够在7 d左右成功挂膜,比其余三种明显时间短;进水氨氮浓度达到1 mg/L时,轻质泡沫填料、聚丙烯填料和Ys型悬浮柱填料氨氮处理负荷能达到4 g/(m3.h);四种填料对CODMn去除效率均低于5%;从运行费用、维护简便考虑,Ys型悬浮填料具有较大的综合优势,其黄浦江原水预处理成本为0.006 85~0.014 87元/104 m3。  相似文献   

13.
黄浦江水源原水水质安全在线监测指标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浦江水源的主要风险源筛选、水源特征污染物分析、原水水质和出厂水水质对照以及在现有水质监测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提炼了黄浦江水源原水水质安全在线监测指标,为建立水源水质监测预警系统构建和设备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2007-2010年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NH3-N和CODMn污染主要来自其上游的淀山湖及省界来水,淀山湖、拦路港斜塘及黄浦江上游主干水质污染程度有逐年降低趋势,淀山湖尤为明显,黄浦江几大支流依据污染程度排序为大泖港〉园泄泾〉斜塘〉太浦河;黄浦江原水中的NH3-N和CODMn可以通过臭氧+生物活性炭的深度处理工艺有效降低,使出厂水水质达标;移动源污染(船舶)已成为黄浦江水源地最难以控制的污染源之一,并成为原水供应最主要的风险;建议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区域内外发生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分为四级,并提出相应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根据湘江水源水的特点,进行了臭氧一生物沸石的除污染组合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优臭氧投加量为2.2mg/L左右,氧化接触时间为15min,水力负荷为2.3m/h左右。此时该工艺CODMn氨氮的去除率平均分别为53.6%和86.1%,从而为微污染源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青草沙水库原水中的溴离子和溴酸盐生成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宁  黄鑫  高乃云  刘洪波  张东 《净水技术》2011,30(3):10-12,19
该文测定了青草沙水库水在蓄水期和运营初期的溴离子,并通过小试试验初步考查了溴酸盐生成势.结果表明,青草沙水库的长江来水含有一定浓度的溴离子(0.4~0.6 mg/L),可通过水库蓄水予以调节.相似条件下青草沙水库水溴酸盐生成势高于黄浦江水.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某水厂的两路水源为研究对象,对比了聚合氯化铝(PAC)与复合聚硫氯化铝(FPAC-3)在不同温度下的絮凝效果.研究表明:高温条件下(>20℃)PAC絮凝效果比FPAC-3更优;秋冬季(<20℃)陈行原水可继续使用PAC,但将头部原水改为投加FPAC-3可达到强化絮凝的效果.对比分析了冬季条件下几种絮凝剂处理头部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浦江原水化合氯消毒过程生成的消毒副产物进行监测,并采用均匀试验研究黄浦江原水中氯消毒过程中DBPs生成模型。试验表明,黄浦江原水经过化合氯消毒生成的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最高浓度主要出现在温度较高的夏季,测得三卤甲烷、卤乙酸的最低值和最高值,三氯甲烷、二氯乙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的最高值;UV254与三卤甲烷生成量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在0.7以上,卤乙酸与有机物参数线性相关性较低,相关系数R2均在0.2以下;常规工艺对三卤甲烷和卤乙酸平均去除率在20%左右;最后建立了黄浦江原水消毒过程中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生成模型。  相似文献   

19.
卢宁  张东  潘为平  袁恒 《净水技术》2011,(1):25-28,48
采用磁性离子交换树脂(MIEX)中试处理黄浦江水源水。结果表明,当通水倍数分别为300 BV和800 BV时,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和32%,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和61%,色度去除率达到64%,浑浊度有少许上升。经MIEX树脂和混凝联用处理后CODMn浓度平均值为2.6 mg/L,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MIEX技术处理的运行成本估算为0.16元/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