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制农药噻唑锌对水稻细菌性病害的田间药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方林  戴金贵  许丹倩  李俊  朱洪斌  朱国念 《农药》2007,46(12):810-811
噻唑锌是噻二唑类有机锌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两次药后14d调查结果表明,对水稻白叶枯病,20%噻唑锌SC225—375g a.i./hm^2防治效果均极显著高于20%叶枯唑WP300g a.i./hm^2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20%噻唑锌SC 300~375g a.i./hm^2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20%叶枯唑WP 300g a.i./hm^2的防治效果,225g a.i./hm^2防治效果与20%叶枯唑WP 300g a.i./hm^2的防治效果相当。生产上使用20%噻唑锌SC,推荐剂量为225-375g a.i./hm^2,间隔7d左右,连续施药两次,对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明确40%噻唑锌SC对生姜细菌性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为其在生姜上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喷雾法于发病初期进行田间试验。[结果]40%噻唑锌SC的3个剂量500、430、375 g a.i./hm2第3次药后7 d和第4次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均高于90%,且对生姜没有药害。[结论] 40%噻唑锌SC对生姜安全,对生姜细菌性叶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效,建议使用剂量为375~430 g a.i./hm2。  相似文献   

3.
几种药剂对压砂地甜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怡  徐彪 《农药》2013,(6):452-453
[目的]筛选出对压砂地甜瓜白粉病防效较好的杀菌剂,为安全、高效防治甜瓜白粉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在第2次施药后7 d,25%三唑酮WP 105 g a.i./hm2、70%代森锰锌WP 2100 g a.i./hm2、30%醚菌酯.啶酰菌胺SC 202.5 g a.i./hm2、50%醚菌酯DF 150 g a.i./hm2、40%氟硅唑EC 48 g a.i./hm2、50%硫磺SC 750 g a.i./hm2的防治效果分别40.01%、74.76%、81.99%、75.43%、43.58%和72.55%。[结论]70%代森锰锌WP 2100 g a.i./hm2、30%醚菌酯.啶酰菌胺SC 202.5 g a.i./hm2、50%醚菌酯DF 150 g a.i./hm2、50%硫磺SC 750 g a.i./hm2对甜瓜白粉病均防效良好,且对甜瓜安全无药害,可以用来防治甜瓜白粉病,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4.
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SYP-3399 SC、20%SYP-4155 EC、20%SYP-3343 SC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较为突出.20%SYP-4155 EC(150 g a.i./hm 2)、20%SYP-3343 SC(150 g a.i./hm2)、20%SYP-3399 SC(900 g a.i./hm2)的防效与25%嘧菌脂SC(100 g a.i./hm2)、72%霜脲氰·代森锰锌WP(1 440 g a.i./hm2)防效相当,高于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675 g a.i./hm2)、25%吡唑醚菌酯EC(100 g a.i./hm2)的防效.3种候选杀菌剂在试验剂最范同内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着小苗机插稻田面积的扩大,机插田草害发生也日益严重,为有效控制机插田杂草的危害,2008—2009年在浙江省桐庐县单季晚稻机插田进行不同施药时期和施药剂量对主要杂草防效试验。[结果]5%丁草胺GR 750 g a.i./hm2+10%苄嘧磺隆WP 30 g a.i./hm2和20%乙.苄WP 90 g a.i./hm2在插后3 d施药,插后50 d对总草鲜质量防效极显著高于插后7 d的防效。53%苄嘧.苯噻酰WP 318、477、636 g a.i./hm2于插后5 d施药,药后30、50 d,对异型莎草、阔叶草、总杂草的防效有差异;而50%苄.丁.异丙隆WP 450、600 g a.i./hm2的防效差异均不显著;药后50 d对总草株防效均达93%以上、鲜质量防效99%以上,且增产8.2%~14.4%。上述处理除20%乙.苄WP 90 g a.i./hm2在药后15 d内对机插稻有一定影响外,其余均较安全。[结论]在小苗机插后3~5 d,使用5%丁草胺GR 750 g a.i./hm2+10%苄嘧磺隆WP 30 g a.i./hm2或53%苄嘧.苯噻酰WP 318~636 g a.i./hm2,或...  相似文献   

6.
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水稻三化螟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水稻三化螟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45 g a.i./hm2处理对三化螟的室内防治效果均达100%,15~0.9375 g a.i./hm2五个剂量处理对三化螟的室内防效分别为96.67%、93.2%、85.71%、71.43%、64.29%;持效期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 a.i./hm2持效期要显著长于其他防治药剂,第7天接虫的防效仍可达93%;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g a.i./hm2的防治效果在几种供试药剂中是最好的,田间防效可达97.54%.  相似文献   

7.
4种杀菌剂对温室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种杀菌剂(50%醚菌酯WG 150.0 g a.i./hm2、8%氟硅唑ME 72.0 g a.i./hm2、25%三唑酮WP 127.5 g a.i./hm2、75%百菌清WP 450.0 g a.i./hm2)防治温室辣椒白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 d,4种杀菌剂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在69.75%~79.59%之间,二次施药后12 d,防治效果在92.50%~95.41%之间.试验剂量范嗣内对辣椒生长安全,无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农药》2015,(1)
[目的]测定25%唑菌酯·氟吗啉SC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结果]从内蒙古及齐齐哈尔3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唑菌酯·氟吗啉SC处理剂量为225、375ga.i./hm2时,施药4d后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分别达81.4%~82.3%、85.6%~86.2%,与其单剂20%氟吗啉WP 300 g a.i./hm2及72%霜脲·锰锌WP 1 080 g a.i./hm2处理的防效相当或更优,且处理的新叶更干净,新叶病斑较少。[结论]25%唑菌酯·氟吗啉SC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较为理想的药剂。考虑到用药成本,推荐田间用量为225 g a.i./hm2。  相似文献   

9.
4种制剂化新化合物对温室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室试验20%SYP-3759 SC、20%SYP-4155 EC、20%SYP-3399 SC和20%SYP-3998 SC等4种新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候选杀菌剂20%SYP-4155 EC防效高于其他3种候选杀菌剂.20%SYP-4155 EC 150 g a.i./hm2的防效由第1次施药7 d后的72.48%上升到第4次施药7 d后的81.50%,显著高于25%嘧菌@sc 150 g a.i./hm2的防效(由39.23%上升到59.51%),但次于25%吡唑醚菌EC100ga.i/hm2、10%苯醚甲环唑WG100g&i/hm2和12.5%腈菌唑EC45ga.i/hm2的防治效果.20%5YP-4155EC温室以50~150 g a.i./hm2的剂量和7~10 d的间隔期喷施4次表现出良好的防控作用,对黄瓜植株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为减缓抗药性产生,建议生产中20%SYP-4155 EC单用施药次数控制在2~4次,或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卢颖  刘忠林  董繁生 《农药》2007,46(3):204-205
16%腐霉利·己唑醇SC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360~720g a.i./hm2处理剂量下,施药3~4次,间隔7d处理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效,其防效优于50%异菌脲WP 750g a.i./hm2。  相似文献   

11.
2001—2002年国外塑料工业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收集了2001年7月到2002年6月有关国外塑料工业的相关期刊资料,介绍了2001年到2002年国外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各地域塑料原材料的产量及构成比,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比利时,墨西哥,芬兰,西班牙等国家的树脂产量,消费量及增长率,以及日本,西欧,北美等地区的不同品种塑料原料消费量和增长率统计,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聚氨酯,不饱和树脂,环氧树脂),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有关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2002~2003年国外塑料工业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收集了2002年7月-2003年6月国外塑料工业的相关期刊资料,介绍了2002年-2003年国外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各大地区塑料的产量、增长率及所占份额,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法国、比利时、中国台湾、加拿大、巴西、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的树脂产量及消费量,各国、各地区塑料原材料的产量、进出口量、国内消费量及人均消费量,以及日本的塑料原材料的生产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聚氨酯、不饱和树脂、环氧树脂)、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的品种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有关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石油钻井钻屑污染物治理的需要,开发了具有新颖结构的多层双锥液固逆流浸洗塔,整体上具有液固两相多级逆流传质浓度分布特征,级内呈现液固流态化良好的混合传递特性。釆用脉冲示踪法进行了颗粒停留时间分布实验研宄,结果显示多釜串联模型符合其结构与流动混合特征,以理论级数N作为模型参数可以很好地表达颗粒物性及操作参数对过程的影响。在研究范围内,内径100mm的24层双锥塔理论级数在6.11~11.0,随液固比增大而增大、随颗粒粒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该塔在理论级数6.93的操作条件下连续逆流浸洗,钻屑平均停留时间4.23min残留COD浓度77mg·L-1,与6级间歇逆流平衡浸洗钻屑残留COD浓度56 mg.L-1的实验结果相近,为多釜串联模型用于多层双锥塔浸洗传质模型研究与过程放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9~2010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2009年7月~2010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09~2010年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消费量及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及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聚氨酯、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2004~2005年国外塑料工业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2004年7月-2005年6月国外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04年~2005年国外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几大区域塑料的产量、增长率及所占份额;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法国、比利时、印度、西班牙、中国台湾、加拿大、巴西、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树脂的产量及消费量;各国、各地区塑料原料的产量、进出口量、国内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日本塑料原料的生产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聚氨酯、不饱和树脂、环氧树脂)、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聚砜)的品种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扩展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Many species of insects are known to produce and secrete benzoquinone derivatives. These compounds are usually defined as “defense chemicals.” However, in many cases, it has not been determined what the chemicals are meant to defend against. Tribolium beetles produce up to three benzoquinones, but their specific function is not known. In this experiment, one of the derivatives, methyl-1,4-benzoquinone (MBQ) was tested for its effectiveness for one of its purported functions as an antimicrobial. Methyl-1,4-benzoquinone was added in three concentrations (0.3, 30, and 150 μg/ml) to the liquid media of three species of Bacillus bacteria and eight species from four genera of yeasts, and the effect on their growth was monitored. The presence of MBQ altered growth in all species. The bacteria responded more negatively than the yeasts. All bacteria species showed reduced growth at all levels of MBQ. Yeasts were more tolerant to the presence of the chemical, and two species, Saccharomyces microellipsoides and Pichia burtonii, actually showed increased growth at the lowest level of MB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