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性环氧树脂流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反应型乳化剂制备了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利用红外光谱对反应型乳化剂进行结构表征,采用流变仪测定了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属于非牛顿流体;对于一定含水量的乳液,温度一定时,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剪切速率一定时,黏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乳液温度和剪切速率一定时,黏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对于一定含水量的乳液,流动活化能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乳液的剪切速率一定时,流动活化能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2.
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反应型乳化剂烷基乙烯基磺酸钠 ( DNS-86)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考察了乳液的表面张力、稳定性及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硅丙乳液的表面张力随有机硅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良好 ,符合涂料的使用要求 ;乳液为非牛顿流体 ,乳液的表观黏度随着有机硅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纳米Fe3O4作为稳定剂和乳化剂来制备Pickering型ASA(alkenyl succinic anhydride) 施胶乳液,并研究了固体颗粒浓度、油水比、水分散相pH对乳液类型、稳定性、形态及施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3O4能够乳化制备均一稳定的Pickering型ASA乳液。乳液在室温下静置稳定,析出油相体积分数随固体颗粒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油水比的增大而减小。油水比为2:1,水分散相浓度为0.1%(质量分数)时制备的ASA乳液稳定性最佳。固体颗粒部分吸附在油/水界面处,部分分散在分散相中,随分散相中固体颗粒浓度的增加,乳液稳定性变差。乳液静置分层之前,ASA发生部分水解。在放置1 h后用于纸页浆内施胶,随ASA乳液用量的增加,纸页表面接触角逐渐增大,且纸页表面粗糙度下降。在ASA的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时,纸页表面接触角达到93.5°,纸页表面粗糙度为15.924 μm。  相似文献   

4.
《合成纤维工业》2016,(5):33-37
为探究酯类乳液组成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以月桂酸聚氧乙烯酯(LAE-9)和聚乙二醇二油酸酯(DQA)作为乳化剂,以油酸酯QA(简称Q)为平滑剂制备了Q质量分数为30%以上的纺丝油剂乳液体系,并对其乳液粒径、浊度和润湿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乳化剂配比下,随Q含量的增大,相应制得的乳液粒径逐渐减小,达到最小值后突然增大;亲油乳化剂DQA的比例越大,出现最小粒径的Q浓度越大;乳液浊度与平均粒径大小呈正相关,即粒径越大,浊度越大;乳液浓度存在一临界值,小于此临界浓度时,乳液在丙纶表面的接触角随乳液浓度的增大而迅速减小,超过此浓度后,乳液浓度对接触角的影响变小,并且Q含量的增大和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的增大均会导致乳液润湿性变差。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的方法,以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为单体,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吐温-80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探讨了乳化剂配比、电机转速、预乳液滴加速率、预乳化时间等因素对聚合、乳胶粒粒径、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乳化剂乳化能力、降低预乳液滴加速率,可以提高单体转化率、降低乳液乳胶粒粒径,幷使凝胶率降低;乳胶粒粒径较大的共聚乳液具有较好储存稳定性和离心稳定性,且在储存过程中,粒径未大幅增大。但这些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较差;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能远高于聚醋酸乙烯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是无规共聚物,即使存在聚醋酸乙烯酯和聚丙烯酸丁酯均聚物,二者形成的也是均相共混物;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黏度低于20mPa·s。  相似文献   

6.
用聚甘油单硬脂酸酯复配乳化1 Pa.s的二甲基硅油,考察复配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对乳液体积平均粒径、乳液黏度、乳液离心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液的耐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HLB值对乳液体积平均粒径、黏度、离心稳定性的影响显著,选择高聚合度的亲水型乳化剂和高聚合度的亲油型乳化剂进行复配乳化,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硅油乳液。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剂(二聚甘油单硬酯和八聚甘油单硬脂酸酯,HLB=10.5)、硅油和水的质量比为7∶23∶70。在最佳乳化条件下制得的乳液体积平均粒径为8.06μm,黏度为387 mPa.s,固相质量分数差为2.91%。乳液高温稳定性良好,在110℃保持5 h,乳液体积平均粒径增大至11.63μm,固相质量分数差增大至6.1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乳化剂浓度、油水比、剪切速度对扶余原油乳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浓度、油水比和剪切速度的增加,乳液的稳定性逐渐变好。当油水比55∶45时,乳液为水包油型;55∶45时,为油包水型。剪切速度45 cm/min时,形成的乳液完全为水包油,随着剪切速度的增大,乳滴颗粒粒径逐渐变小,最后全部为油包水型。乳化剂聚合物二元驱提高采收率幅度高达25.4%,表明乳化具有启动携带降低原油粘度的作用,对低渗常规稠油油藏限压注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预聚体为高分子乳化剂,与环氧丙烯酸酯(EA)树脂混合后,采用相反转乳化法制备了UV固化PUA/EA复合乳液。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水性PUA合成过程以及复合乳液UV固化前后进行了表征,表明得到了目标产物且UV固化良好。透射电镜(TEM)测试表明,复合乳液随EA含量不同呈不同的不规则的核壳结构。讨论了羧基含量、中和度以及EA树脂含量对乳液相反转过程、PUA预聚体的乳化能力、复合乳液及其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A预聚体的乳化能力随羧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2.3%后变化不再明显;相反转过程中体系黏度与电导率的最大值均随羧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出现得越来越晚;中和度增加,复合乳液的粒径逐渐减小,稳定性先变好后变差,乳液的黏度增加而固化膜的耐水性降低;EA含量增加,乳液粒径降低,涂膜的光固化速率提高,固化膜硬度增加,柔韧性变差,耐水及耐热性能均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一种新的非离子型乳化液膜体系OP-4/D2EHPA/液体石蜡/煤油/盐酸,通过测定乳液电导率、破损率、溶胀率、乳滴粒径大小等,研究了乳化剂浓度、油内比、D2EHPA皂化度、内相盐酸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与以液膜传统专用乳化剂Span80、ENJ-3029、兰-113A所制得的W/O型乳液进行了加热破乳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乳液体系表现出两个异常的稳定特性:(1)随着OP-4浓度的增加,乳液稳定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现象,OP-4在油相中的浓度为3%~5%(wt)时,乳液的稳定性较好。(2)当温度低于45℃时乳液表现出相当好的稳定性,温度超过50℃后乳液稳定性急剧下降。加热破乳对比实验表明,该乳液在60℃加热破乳10min,破乳率达100%,而分别以专用乳化剂Span80、ENJ-3029、兰-113A制备的乳液在60℃下加热60min仍不能破乳。通过控制适当条件,可以制备常温稳定性好而加热条件下容易破乳的乳化液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制备单分散含单体O/W乳液的SPG膜乳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锐  褚良银  陈文梅 《化工学报》2006,57(4):874-879
采用Shirasu多孔玻璃(SPG)膜乳化法制备了单分散含对苯二甲酰氯(TDC)单体的O/W乳液,系统地研究了SPG膜乳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PG膜乳化法制备单分散O/W乳液时,选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考虑亲水亲油平衡(HLB)匹配更重要;增大分散相或连续相的黏度,能够改善乳液的单分散性和稳定性;随着单体浓度增加,乳液的单分散性变差,液滴的平均粒径逐渐变小.当SPG膜孔径大于1.0 μm左右时,可得到单分散的含TDC单体乳液;而当孔径小于1.0 μm左右时,水分子更容易扩散并溶解到油水界面甚至油相内部与TDC生成对苯二甲酸(TPA),TPA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油水界面上析出将膜孔堵塞,从而无法制得单分散乳液.随着乳化时间增长,乳液的平均直径逐渐变小、单分散性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