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水开发稠油生产井劈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孔介质渗流力学、油气藏开发地质学、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开发动态分析方法、流动单元、油田非均质对策论和油藏流场为基本理论基础,通过对注水开发方式生产的稠油油气藏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研究,首次提出了稠油生产井的劈产方法。在已经全面注水开发的稠油油气藏,将由应用该方法所得的计算结果与油藏特征再认识结论对比、综合分析,劈产分析可以揭示油气藏动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性,表明本方法可行、合理;本项工作的结果,不仅对实际稠油油气藏的动态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注水开发稠油油气藏稳产高产技术的优化设计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蒸汽超覆和窜流使蒸汽低效或无效循环,严重影响蒸汽驱开采效果?寻找廉价有效的蒸汽转向剂成为改善稠油蒸汽驱中后期开采效果的迫切需求?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多孔介质中的低温氧化反应有利于稠油结焦生成沥青或焦炭沉积?因此,在优化的条件下向地层注入空气,使其与稠油就地发生反应,利用生成的沥青或焦炭沉积堵塞蒸汽超覆和窜流通道,迫使后续注入的蒸汽转向?提高蒸汽驱波及效率?为充分发挥将空气作为稠油蒸汽驱间接封堵转向剂的潜力,给稠油蒸汽驱中后期蒸汽深部转向调控提供技术支持,应深入开展稠油蒸汽驱汽窜通道中剩余稠油性质变化?剩余稠油氧化结焦反应特征?剩余稠油量及氧化反应条件与结焦量的关系、结焦量对多孔介质渗流特性的影响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优化空气注入时机、注入方式、注入量以及反应条件等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煤田火区多孔介质气体的渗流形式,得出火区自然通风系统是在煤层自燃过程中自主形成的。Fluent数值模拟表明,煤田露头火区自然通风系统是一个负压通风系统;从进风口至燃烧区的多孔介质进风路线上,空气渗流速度与风压呈线性关系,且空气在进风路线上的渗流运动符合多孔介质渗流理论中的达西定律。  相似文献   

4.
油藏多孔介质渗流过程优先流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流现象是油藏多孔介质油气渗流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是多孔介质内渗流过程由均质走向非均质、由平衡走向非平衡的标志。目前油气渗流过程优先流现象研究的不够深入,还没有真正的定义。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油藏多孔介质油气渗流过程的优先流现象定义,对优先流类型及现象表述、目前的研究方法、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等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精确描述油气渗流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研究区岩样进行油水相渗实验,并将所得的油水相渗曲线进行分类,分析不同成岩相的渗流特征,对研究储层多孔介质中油水两相非线性渗流特征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稠油热采过程中,将高温高压流体注入油藏多孔介质所引起的岩石骨架变形、储层压力增大和油藏温度变化等问题,基于达西定律,应用连续介质力学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稠油热采过程中的热-流-变形耦合方程,对基于REV尺度建立的多孔介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渗透率对多孔介质的效果优于增加入口温度和压力;增加入口...  相似文献   

7.
多孔介质干燥的孔道网络试验及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孔道网络及侵入渗流理论。试验并模拟研究了刚性多孔介质的干燥过程。观察了孔道网络内部湿组份的分布状态,孔道网络干燥前沿的形成及发展过程。验证了多孔介质在干燥过程出现的蒸发前沿及其具有的不规则特征。模拟研究了多孔介质在等温条件下不考虑重力时的干燥过程。通过模拟给出了多孔介质在干燥过程内部相的动态分布。模拟结果显示,干燥前沿具有非常不规则的特征。通过相图分析。干燥中内部涅分的迁移不仅是一个从里到外的过程。也同时存在逆向扩散。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Z2):12-16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通过缔合作用在溶液中形成聚集形态,表现出了特殊的溶液性能。通过在HPAM溶液中加入钠土分散体系,使HPAM絮凝体系具有类似HAP溶液的聚集形态,分析两种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研究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溶液建立渗流阻力的方式。结果表明,HPAM絮凝体系在多孔介质中,主要依靠吸附滞留作用建立流动阻力;钠土形成的聚集结构在较低渗透率的多孔介质中存在注入压力高的问题。而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依靠溶液中分子间缔合作用,形成了超分子聚集体,在多孔介质流动过程中,超分子聚集体结构发生变化。在较低渗透率多孔介质中,形成的聚集体结构破坏作用较强,使其粘度下降幅度较大,保证了聚合物溶液仍具有较好的注入性。而在高渗透多孔介质中仍具有较高的粘度,并能够建立较高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由此表明,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溶液形成的聚集体结构在多孔介质中仍具有可逆性,在多孔介质剪切作用下,仍能形成聚合物分子之间以及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能够建立较高的流动阻力。  相似文献   

9.
稠油渗流机理的研究对稠油开采工艺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稠油流变特性、地下渗流特征、相渗曲线三个方面开展了胜利油田稠油渗流机理的研究。温度对稠油的流变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其高于一定值时,稠油均可转变成牛顿流体。不同稠油流型转变温度差异很大。稠油在地下渗流时存在初始压力梯度,初始压力梯度不但与稠油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与油藏孔隙度及渗透率有关,降低初始压力梯度,显著改善热采开发效果。相渗曲线是两相渗流时渗流规律的体现,开展了油-热水、油-蒸汽相渗曲线的研究及加入化学剂后对相渗曲线的影响,并且建立了相渗曲线的数学方程。通过稠油渗流机理的研究,为稠油的开采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稠油渗流机理的研究对稠油开采工艺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稠油流变特性、地下渗流特征、相渗曲线三个方面开展了胜利油田稠油渗流机理的研究。温度对稠油的流变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其高于一定值时,稠油均可转变成牛顿流体。不同稠油流型转变温度差异很大。稠油在地下渗流时存在初始压力梯度,初始压力梯度不但与稠油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与油藏孔隙度及渗透率有关,降低初始压力梯度,显著改善热采开发效果。相渗曲线是两相渗流时渗流规律的体现,开展了油-热水、油-蒸汽相渗曲线的研究及加入化学剂后对相渗曲线的影响,并且建立了相渗曲线的数学方程。通过稠油渗流机理的研究,为稠油的开采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化工设计通讯》2016,(1):20-21
从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入手,探讨低渗透储层非达西渗流机理,从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孔隙介质与渗流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阐述了低速非达西渗流产生机理的不同观点,探讨了孔隙大小、孔隙喉道的几何结构、比表面积与渗透率的关系及其对启动压力的影响。确定启动压力的简便方法。最后阐述降低启动压力梯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天然气作为能量补充介质在国内外油田现场试验的应用进展,概述了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综述了影响油气间相互作用的因素,从油气相态特征、多孔介质油气渗流特征两方面总结了相应的实验分析技术,并对注天然气提高致密油采收率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天然气作为能量补充介质在国内外油田现场试验的应用进展,概述了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综述了影响油气间相互作用的因素,从油气相态特征、多孔介质油气渗流特征两方面总结了相应的实验分析技术,并对注天然气提高致密油采收率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实验研究了HPAM溶液在微观孔隙介质和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结果表明:低流速条件下,HPAM溶液在微观孔隙介质中的流动阻力低于常规尺度下的流动阻力,说明溶液的粘性效应起作用;HPAM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存在一个临界流速。当实际流速高于临界流速时,HPAM溶液的弹性效应起主要作用;低于临界流速时,粘性效应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原油对泡沫的稳定性具有破坏和抑制作用,油的存在将降低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封堵能力,进而会影响到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本文研究了不同含油量对低张力泡沫剂体系起泡能力的影响变化规律;通过可视化实验,观测泡沫在通过含油多孔介质后的生成状态;采用多点测压长岩心,模拟地层中泡沫驱油过程,在含油条件下各段岩心泡沫生成情况,泡沫的生成规律以及封堵特征,并分析各段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复合驱过程中乳状液对采收率的影响问题,设计了水、乳状液和聚合物驱油的实验方案,采用填砂管驱替模型模拟了水和乳状液在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对比研究了乳状液和聚合物在合注分采并联管中对低渗管分流率增加的幅度,随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渗透率级差强时,乳状液调剖效果较好;与相同视粘度的聚合物相比,乳状液渗流特征及调剖特性具有明显优势;在纵向渗透率级差较强的油藏中通过乳状液调剖,能进一步发挥协同作用,提升聚合物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栗超凡  戴传山  雷海燕  李琪 《化工学报》2016,67(4):1433-1439
通过建立沿管壁恒热流加热的渗流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了悬浮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内以及入口界面处的沉积和运移特性。着重研究了有无加热条件,以及不同加热温差,相同多孔介质和进口悬浮液浓度情况下,实验段入口界面处与内部的颗粒沉积量变化,以及沿程不同位置处的压力变化。并对实验过程中的渗流稳定性及各测点温度和多孔介质段渗透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渗透率kt/k0在不同温差下有明显不同;多孔介质与进口流体界面处的沉积量随温差的增大而增加,沉积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多孔介质段颗粒沉积强度随温差的增大而增大,实验结果可为今后的理论分析提供验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结合了流体在渗透率较低的多孔介质中渗流的主要特征对油藏储层中的渗透率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油藏储层的变渗透率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显示:在进行特低渗透率油藏的生产开采的过程中,仅仅在井筒以及人工裂缝的一小部分区域才会发生拟线性渗流,油藏储层中大部分区域内主要的发生的是变渗透渗流,可见在特地渗透油藏中变渗透渗流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有效应力的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应力是岩石力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石油工程通常不直接使用该概念,但石油工程中却经常应用有效应力。由于有效应力在研究流固耦合渗流-变形问题有其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有效应力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单重多孔介质,双重多孔介质和多重多孔介质的下的有效应力的形式,并得到了裂缝性介质的分形有效应力形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均匀各向同性多孔介质、达西渗流和理想气体假设,考虑Klinkenberg效应建立了针对具有纳米尺度孔径的低渗透率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模型。针对致密球形破碎样品的压力脉冲实验,建立了相应的边界条件,同时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获得其实验腔的压力变化曲线的数值解。通过对渗流方程进行量纲1化,引入了与孔隙率、渗透率和滑移参数有关的量纲1参数Z、Z*和bK。通过改变参数Z、Z*和bK研究了样品边界处压力的变化规律,给出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对于致密球形破碎多孔介质的压力脉冲实验,通过对实验测量的样品边界处压力曲线的分析,结合偏微分方程正问题的数值解,可以确定样品的孔隙率、渗透率和滑移参数,从而更为简便地分析压力脉冲衰减曲线实验数据,得到致密多孔介质样品渗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