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英文字典里,陶瓷和中国是同一个单词"china",古代中国在世界上便享有"陶瓷之国"的美誉,可见陶瓷艺术产业在中国的地位之高。那么,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作为以醴陵釉下五彩技艺闻名于世的湖南,如何培养好陶瓷艺术的接班人,传承与发展陶瓷艺术产业,使之走上复兴之路更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依托高校设立陶瓷艺术专业,培养陶瓷艺术与工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不失为实现陶瓷行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44(3):51-51
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四年一届的“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是中国陶瓷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评比活动,它对繁荣中国陶瓷艺术、推动产业发展、培养和造就陶瓷艺术与设计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纬 《山东陶瓷》2006,29(5):46-46
〔本报刊〕为了促进陶瓷文化艺术与陶瓷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实用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实用化,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决定在“2006年全国秋季农副产品博览会”期间,在郑州大厨房物流港工艺陶瓷馆隆重举办2006“大厨房杯”全国陶瓷大赛。诚邀各地陶瓷协会、陶瓷研究机构和院校、艺术与  相似文献   

4.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文化中,写意花鸟画与陶瓷装饰在艺术创造的天地里总是相互借鉴着中国传统绘画,雕塑及其它姊妹艺术有益的经验,以创造意蕴深藏的装饰艺术为最高目标。“远古源头所开的陶瓷花鸟装饰曾产生和促进了绘画的传统花鸟画之生成发展,花鸟画成熟后,再回过来引导陶瓷花鸟装饰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5.
《景德镇陶瓷》2014,(1):I0025-I0025
2013年12月10日,中国陶瓷艺术界的400余位顶级专家齐聚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陶瓷艺术继承与发展大会,共商中国陶瓷艺术继承与发展大计。会上,我市8位艺术家获“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生成就奖”。  相似文献   

6.
《陶瓷工程》2009,(1):1-1
2008年9月被誉为陶瓷艺术界的“奥林匹克”第43届国际陶艺学会大会在中国古城西安成功举办。2008’中国陶瓷艺术论坛暨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年会也在山东淄博隆重举行,2008’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中国当代艺术陶瓷专场拍卖会在杭州圆满落下帷幕……各种活动的开展及成功举办,喜事连连。2008年中的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见证并参与了这一系列活动,扩大了杂志影响,2009年将更进一步提高杂志的办刊水平,服务于社会、陶瓷行业,使之更具代表性、权威性。同时继续加强与各陶瓷企业、大专院校、相关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2008年9月被誉为陶瓷艺术界的“奥林匹克”第43届国际陶艺学会大会在中国古城西安成功举办。2008’中国陶瓷艺术论坛暨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年会也在山东淄博隆重举行,2008’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中国当代艺术陶瓷专场拍卖会在杭州圆满落下帷幕……各种活动的开展及成功举办,喜事连连。2008年中的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见证并参与了这一系列活动,扩大了杂志影响,2009年将更进一步提高杂志的办刊水平,服务于社会、陶瓷行业,使之更具代表性、权威性。同时继续加强与各陶瓷企业、大专院校、相关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10):106-107
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四年一届的"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己经举办到第十届,历时四十年,是中国陶瓷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评比活动。这项活动对繁荣中国陶瓷艺术、推动产业发展、培养和造就陶瓷艺术与设计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敏 《景德镇陶瓷》2006,16(4):43-43
陶瓷艺术是一门真正的融合自然的艺术,它集宇宙的水、火、土、气于一体,包涵着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禅宗理念,讲究“物我合一”主体与客体在共鸣中同生。陶瓷艺术是讲究美的,即是陶瓷的装饰配合着瓷质,造型以及绘画技艺等而使陶瓷的整体效果向更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佐佳雪 《陶瓷》2024,(2):173-175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展至今已经历经上千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艺术风格和发展脉络。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创作材料的一种,在当下的艺术发展中已经不再拘泥于器皿和定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甚至为中国当下雕塑艺术事业注入了新的营养,成为当下中国雕塑艺术家无法忽视的优秀表达手段。在中西方艺术文化资源频繁交流的今天,中国的陶瓷雕塑作品中仍保持着中国传统美学中特有的“意境”之美。在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有我之境”便可以很好的作为中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理解赏析的切入点,去研究体会中国现代陶瓷雕塑中的境界之美。  相似文献   

11.
中国陶瓷和书法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和书法作为中国文化两大国粹,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热爱。陶瓷制作工艺复杂,既要求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又要精通烧制技术和造型能力,自古就有“土与火的艺术”之称,难度较大,成功率低;书法在宣纸上用墨书写,难度较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正>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四年一届的"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己经举办到第十届,历时四十年,是中国陶瓷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评比活动。这项活动对繁荣中国陶瓷艺术、推动产业发展、培养和造就陶瓷艺术与设计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本活动的宗旨,经陶瓷艺委会今年3月在上海召开的工作会议研究,决定将"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名称更改为"中国陶瓷艺术作品展",并于2015年1月8号至10日与"首届  相似文献   

13.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5,(1):106-107
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四年一届的"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已经举办到第十届,历时四十年,是中国陶瓷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评比活动。这项活动对繁荣中国陶瓷艺术、推动产业发展、培养和造就陶瓷艺术与设计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本活动的宗旨,经陶瓷艺委会今年3月在上海召开的工作会议研究,决定将"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名称更改为"中国陶瓷艺术作品展"并于2015年3月26日与"首届湖南(醴陵)陶瓷博览会"在湖南省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同时举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从景德镇民窑看中国民间陶瓷的若干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陶瓷的发展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以精湛的技术和灿烂的艺术闻名于世界。而我国的民间陶瓷则是中国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以其特有的艺术特征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整个陶瓷发展历程中起着基础甚至相对主导的作用。承载着文明古国千年流芳之名:China。而被誉为“瓷都”的景德镇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浓重的一笔。在历史上的民间陶瓷市场中亦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传统艺术的长廊中,中国画艺术繁花似锦,陶瓷装饰艺术瑰丽多彩。明、清时期,一批有国画修养的陶瓷艺术家充分发挥陶瓷装饰特长,结合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创作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瓷苑传世之宝。再说当今在“中国瓷都”——潮州颇负盛名的陶瓷艺术家叶竹青先生,他将中国画的“重墨法”运用到“潮彩”上,其创作的陶瓷装饰“国画”独具构图严谨,讲求线条之力度和节奏,敷色的深浅对比,将描绘对象的形神、色彩与意境融为一体,画面充满耐人寻味的笔墨情趣。  相似文献   

16.
经纬 《山东陶瓷》2009,(3):13-13
为了进一步弘扬陶瓷琉璃文化,推动山东省陶瓷琉璃艺术与设计创新工作,促进陶瓷琉璃行业的加快发展,山东省轻工业办公室、山东陶瓷工业协会、山东省陶瓷公司将在2009年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举办“华光”杯山东省陶瓷琉璃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第三届山东陶瓷艺术新人新作大赛活动。现将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陶瓷》2007,17(3):8-8
世界认识中国(China)从陶瓷(China)开始。沈阳位列中国大城市的前十名,被世界银行列入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沈阳县域经济进发出强烈的发展活力,法库县的陶瓷产业发展迅猛,正以现代陶瓷产业为主题,成为汇聚建筑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卫生洁具于一城的现代化“东北瓷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平衡画面”、“画内装饰”、“增强抒情”、“强化绘画能动性”四个方面之内容,论述陶瓷画中诗文的艺术功能,展示陶瓷画巾诗文的美学内涵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侯政 《景德镇陶瓷》2011,(5):I0144-I0145
改革开放以来,陶瓷艺术在景德镇得到蓬勃发展。“陶瓷综合装饰”也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并以它独特的艺术风采和形象,自立于陶瓷装饰艺术之林,成为景德镇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又一大装饰门类。  相似文献   

20.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12):108-109
正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四年一届的"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已经举办到第十届,历时四十年,是中国陶瓷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评比活动。这项活动对繁荣中国陶瓷艺术、推动产业发展、培养和造就陶瓷艺术与设计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本活动的宗旨,经陶瓷艺委会今年3月在上海召开的工作会议研究,决定将"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名称更改为"中国陶瓷艺术作品展"并于2015年3月26日与"首届湖南(醴陵)陶瓷博览会"在湖南省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同时举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