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鸡胸肉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煮制时间下制备鸡汤样品,考察不同煮制时间对鸡汤中呈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样品中有机酸、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呈味肽等的含量。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煮制4 h的鸡汤鲜味评分最高;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鸡汤的pH先降低后增加,煮制3 h时pH达到最低值(6.39);5'-胞苷酸(5'-CMP)、5'-鸟苷酸(5'-GMP)、乳酸和17种氨基酸的含量随煮制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在煮制5 h时达到最大值;5'-肌苷酸(5'-IMP)、和5'-腺苷酸(5'-AMP)的质量浓度分别在煮制2和3h达到最大值(14.22和48.72mg/L);琥珀酸的含量变化不大,谷氨酸的质量浓度在煮制5 h时达到最大值(291.39 mg/L),这些呈味物质对鸡汤鲜味具有重要的贡献。鸡汤的味精当量值(EUC)在5 h达到最高值(0.28 g MSG/100 g)。多肽含量在4 h时达到最大值(12.06 g/L)。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HS-GC/MS)检测分析了轮胎中7种挥发性异味物质。实验对影响分析效果的主要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在优化的条件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7种挥发性异味物质在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的检出限为0.180~43.5μg/kg,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2.5%~9.9%之间,实际样品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81.7%~124.4%。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准确可靠,可用于轮胎中典型挥发性异味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以煤焦油精制软沥青在恒温500℃炭化4h的馏出物为原料,用精馏的方法将馏出物分成4个馏分段。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和气质联机等方法对原料及产物进行综合表征。结果表明:煤焦油精制软沥青炭化馏出物中可确定的物质有100余种,其中含量大于1%的有25种;精馏法分离所得各馏分,低于280℃馏分以脂肪族为主,不含有脂肪胺、醇;介于280—320℃之间馏分中以芳香族为主,含有胺和醚类物质:大于320℃馏分中以芳香稠环为主,含有氮氧杂原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纺织品中可释放4-氨基偶氮苯的检测实验为例,介绍本科生综合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从样品处理、检测理论、实验教学内容及实验效果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对仪器分析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烟用香精中致香成分的气质联用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峰 《应用化工》2006,35(3):232-233,239
采用微量液-液萃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某种烟用香精的香味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确认了其中的29种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1.7255%)、薄荷醇(6.7434%)、丁子香酚(22.7645%)、反石竹烯(15.5365%)、α-啤酒花烯(1.8804%)、硬脂酸乙酯(41.8219%)等,相对标准偏差在3.44%~10.32%之间。结果证明,该方法是烟用香精质量控制中的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谢建春 《精细化工》2013,30(10):1122-1128,1172
采用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RP-HPLC-APCI MS)、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RP-HPLC-ESI MS),分析了脂肪调控氧化工艺制备的氧化鸡脂的极性非(难)挥发性物质组成。鉴定出甘三酯的双氢过氧化物、单氢过氧化物、单环氧化物及甘二酯等4类共35种化合物,其中单氢过氧化物23种占绝大多数。以三亚油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为外标定量分析氧化鸡脂中单氢过氧化物,总含量为121.36mg/kg氧化鸡脂,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二油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45.05 mg/kg)。研究表明,鸡脂调控氧化主要对鸡脂中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甘三酯进行氧化,是较为温和的氧化工艺,形成的极性非(难)挥发性氧化产物主要是肉香前体——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加盐方式对鸡汤呈味物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煮制前加盐、煮制后加盐和不加盐3种煮制鸡汤中的核苷酸、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检测与分析,以鸡汤中呈味物质的滋味活性值(TAV)和味精当量(EUC)为评价指标,结果发现,煮制前加盐鸡汤中5?-胞苷酸、5?-鸟苷酸、乳酸、琥珀酸、组氨酸、谷氨酸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大于其他两种加盐方式煮制的鸡汤。3种煮制样品中乳酸和琥珀酸的TAV均大于1,对鸡汤的滋味有直接贡献,而天冬氨酸在3种煮制方式中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煮制前加盐鸡汤的整体风味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某市三个水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组合树脂XAD4/8吸附、浓缩以及色谱–质谱(GC-MS)联机定性分析技术,研究了三个水库中微量有机物的种类、组成及沿程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酸性富集条件下,在A水库的水中检测出的有机物种类最多,为13种,主要以苯系物为主;在C水库的水中有机物种类次之,为12种,主要以长链烷烃为主;在B水库有机物种类最少,为7种,主要为苯系物及长链烷烃。总出峰面积沿程递增(A、B、C),结合三个水库的CODMn、BOD5及NH4+-N情况,说明三个水库污染程度由轻到重的顺序为A水库,B水库,C水库,位于下游的B、C水库较上游受污染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9.
宋焕禄  杨成对 《精细化工》2001,18(11):659-661,681
对鸡肉酶解物 HVP 半胱氨酸Maillard反应体系产生肉香味化合物进行了气 质联机 (GC MS)分析 ,从中分离、鉴定出了关键性肉味化合物如 2 甲基 3 呋喃硫醇、2 乙酰基呋喃、苯乙醛、3 甲基 2 噻吩醛、3 乙基 2 噻吩醛、双 (2 甲基 3 呋喃基 )二硫化物、二 (2 甲基 4,5 二氢 3 呋喃基 )二硫化物、2 糠硫醇、二 (2 糠基 )二硫化物、十六醛、十八醛等重要肉香味或鸡肉味化合物 ;而且这些化合物的含量相当高 ,证实了该Maillard反应模型系统组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对国内的3种食用醋(山西老陈醋、镇江恒顺香醋、山西降脂醋)进行预处理,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CGC)和色质联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对3种食用醋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鸡脂控制氧化-热反应制备鸡肉香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酸值表征鸡脂氧化状态,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氧化温度、氧化时间、空气流速等因素对鸡脂控制氧化的影响,确定了以制备肉味香精前体物为目标的鸡脂氧化较优工艺:氧化温度120℃、氧化时间2 h、空气流速0.025 m3/(h.100 g脂肪)。热反应条件固定为加热温度110℃,时间40 m in,w(氧化鸡脂)=1%,感官评价了各氧化鸡脂的热反应产物气味特征,确定了鸡脂控制氧化-热反应制备鸡肉香精的氧化鸡脂工艺指标:过氧化值200~600 mmol氧/kg脂肪,茴香胺值105~330,酸值<4.7 mg KOH/g脂肪。  相似文献   

12.
温和条件下用等体积的二硫化碳/四氢呋喃(CS2/THF)混和溶剂萃取鄂尔多斯煤,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过5次新鲜溶剂萃取,总萃取率为6.6%。第1次萃取物的质量最大,占萃取物总量的68%。各次萃取物的FTIR谱图含有较丰富的官能团信息,推测其中含有脂肪族、芳香族和含杂原子化合物。将5次萃取物分别用GC/MS进行检测,只有第1次萃取物可测,共检测出7种化合物且均为芳香族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大的3种化合物分别为惹烯、7-丁基-1-己基萘和西蒙内利烯。  相似文献   

13.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鸡肉香精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在鸡肉香精中鉴定出3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醇、酮、吡嗪、噻唑、呋喃等化合物。根据测定出的香气成分调配出了一款香气纯正的鸡肉香精。  相似文献   

14.
鸡心、鸡血中抗氧化物的提取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希琴 《化学世界》2001,42(5):261-264,267
从鸡心、鸡血中提取抗氧化物 ,并分别利用邻苯三酚 (PR)自氧化法、碘量法对其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鸡心提取物比鸡血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强。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利用GC/MS方法分析香精香料的一些经验,如香精组成变化(包括缩合物的形成等)的检测和数据处理方法,仿制香精配方的校正,以及香原料质量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6.
烟用香精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二氯甲烷作溶剂,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用GC和GC-MS检测,建立了烟用香精中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用于某一实际样品的分析,共鉴定了59种成分,占样品中提取出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总数的87.61%。  相似文献   

17.
建立鸡肉中噻节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残留测定方法。鸡肉样品选用乙腈提取,采用UPLC-MS/MS多反应模式(MRM)进行分析测定。噻节因添加质量在0.2~10μg范围内,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7.6%~101.6%,相对标准偏差为2.44%~5.90%。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0.005 mg/L,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较好,适用于禽蛋中噻节因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建立了以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萃取水中酚类化合物,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定性定量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定性、定量准确;经实际样品测定,完全能满足环境水体中酚类化合物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气-质联用法检测韭菜中香味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莉  张平 《广东化工》2005,32(7):67-68
运用GC/MS条件,研究了韭叶石油醚提取物及氯仿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共发现10种含硫化合物,其中4种化合物首次从该植物中找到。其中主要香味成分为甲基硫代亚磺酸甲酯,通过仿生合成和探讨其波谱性质验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20.
童亭亮煤索氏萃取和超声萃取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S<,2>对童亭亮煤进行索氏萃取和超声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相关萃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童亭亮煤的索氏萃取物由正构烷烃和芳烃构成,而超声萃取物还检测到异构烷烃和各类杂原子化合物,并且随着超声萃取时间的增加,所检测到的物质种类更多结构也更复杂;而超声波的空化效应产生的冲击流能促进溶剂和煤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