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淀粉微球因具有无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能被细胞吸收等优点,是生物医药领域药物载体研究热点之一.总结了国内外构建淀粉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淀粉微球中淀粉的来源主要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等,概述了淀粉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指出淀粉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存在的问题及淀粉微球药物载体的发展前景和方向,旨在...  相似文献   

2.
《化工中间体》2008,(1):36-36
淀粉微球作为一种理想的药物载体,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理化及生物稳定性和极低的毒性,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阴离子型淀粉微球具有化学物理吸附能力,因而比目前研究较多的中性淀粉微球具有更高的载药能力,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淀粉微球吸附胭脂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型药物胭脂红为吸附质,考察淀粉微球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分别采用5种常用的吸附动力学方程对不同吸附质初始质量浓度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淀粉微球对胭脂红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然后通过考虑胭脂红初始质量浓度、体系温度和微球平均粒径对吸附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平衡吸附量与质量浓度、温度和平均粒径之间的综合吸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确定了影响淀粉微球吸附载药各种因素的主次关系,为研究淀粉微球的吸附载药作用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靶向性药物载体-磁性淀粉微球的制备及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乳化复合技术制备出粒径为(50-375)mm、分散系数为0.2736、Fe3O4质量分数为38%的具有磁核的淀粉复合微球。微球呈蛛形,表面光滑,在水中可形成稳定的分散液,在0.05T弱磁场中具有强磁响应性。制备微球的最佳条件是:淀粉用量为(95.7-178.5)g/l,氯化亚铁用量为(17.79-88.96)g/l,pH>9.7。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相乳液交联聚合法制备淀粉基微球,以改性红薯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铵(MBAA)为交联剂、Span 60与Tween 60为乳化剂,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得到比较粗糙、近圆球状、比表面积较大的淀粉微球,且在油水相混合前加入。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官能团测试、外形图片以及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BET)等表征方法分析,确立制备条件:改性红薯淀粉2%,引发剂0.109g,转速为180r·min~(-1)。得到的淀粉微球应用于模拟重金属Pb~(2+)溶液中进行吸附初探,改变温度、淀粉微球投入量、pH值探究对吸附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条件,应用于西安汉城湖实际水样中进行吸附测试。研究发现,当淀粉微球投入浓度为4.0g·L~(-1)、吸附时间为50min时,pH值为8时吸附效果最佳,Pb~(2+)去除率达到35.4%。  相似文献   

6.
淀粉微球对Pb^2+的吸附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淀粉微球(CSM)为载体,研究了微球吸附Pb2+时pH,温度、溶液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及对Pb2+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利用红外(FT-IR)、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其吸附最适pH为5~6,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吸附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大;微球对Pb2+吸附行为符合Langmiu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且求得吸附表现活化能为Ea=2.210 kJ·mol-1.  相似文献   

7.
朱利会  陈爱政  王士斌 《化工进展》2014,33(7):1832-1838
肺部给药作为一种非入侵式的给药方式,在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给药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高分子多孔微球是最适合肺部给药的药物载体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高分子多孔微球的几种传统制备方法,分析了这些制备方法在不同的条件下存在的优点及缺点。随后本文针对传统的高分子多孔微球制备条件难以单独控制,药物不能有效包封等问题,对近年来研究者们为了提高多孔微球的性能对其进行的物理化学改性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观点。最后对肺部给药用高分子多孔微球不同的制备方法的相互结合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问娟娟  高艳蓉  张爽 《山西化工》2022,42(2):11-12+30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淀粉微球,以阿司匹林作为模型药物,吸附法考察淀粉微球的载药性能。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探讨投药量浓度、载药时间及载药温度对其载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药量质量浓度为0.4 mg/m L,载药时间为90 min,载药温度35℃时,淀粉微球载药量8.21%。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阿司匹林吸附载体。  相似文献   

9.
熊勇  罗辉  贾振斌 《广东化工》2012,39(16):17-18,20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瑟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以亚硫酸氯钠和过二硫酸钾为链引发剂,环己烷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淀粉微球(CSM)。通过尊因素及正交实验探讨了各因素对CSM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用量对CSM粒径影响最大,较小粒径合成条件为:淀粉4g,MBAA0.8g,交联剂0.44g,乳化剂0.55g,油相140mL。  相似文献   

10.
淀粉炭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春霞 《炭素技术》2010,29(3):15-18
以淀粉为原料,经环氧氯丙烷交联,进而炭化获得淀粉基炭材料.通过热重分析、红外图谱和孔结构表征来解析炭微球的炭化过程、表面化学性质以及孔结构.结果表明:环氧氯丙烷可以与糊化淀粉交联,在油相可以形成淀粉微球;炭化后,淀粉基炭微球具有丰富的表面化学官能团和多尺度的孔径分布.  相似文献   

11.
交联淀粉微球对Cr^3+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得到了一种交联淀粉微球(CSM),利用红外光谱仪、SEM以及XRD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CSM对Cr3+的吸附行为,研究了pH和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根据吸附等温线拟合出Langmiu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结果表明,淀粉微球表面粗糙多孔,交联后淀粉微球结晶性下降,吸附Cr3+后其结晶性进一步下降,淀粉微球对Cr3+的吸附行为很好地符合Langmiu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9和0.9967.  相似文献   

12.
改性壳聚糖磁性微球对胆红素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改性壳聚糖磁性微球为载体吸附血液中的胆红素。研究了改性壳聚糖磁性微球在不同pH、温度、离子强度、初始浓度、牛血清白蛋白等条件下,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非结合型胆红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pH为7.5和37℃条件下具有最大吸附量,吸附平衡关系同时符合Frendlich和Langmiur模型。  相似文献   

13.
载药淀粉微球合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为了解决靶向给药的难题,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选用新型的交联剂、乳化剂,以吸附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载药淀粉微球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7g,加水65ml,搅拌成糊状,用NaOH调节pH=8~9,于80℃下活化0.5h。在三口烧瓶中加入0.4g乳化剂,加入100ml植物油,60℃下使乳化剂溶解,加入淀粉,搅拌。用显微镜观察淀粉的分散性,当达到要求后,加入1.2g交联剂、0.6g引发剂,于55℃下反应3h。该产品有效的解决了药物的靶向性,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疗效,降低了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纳米淀粉微球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述了纳米淀粉微球的3种制备方法:物理法、化学法和反相微乳液法,介绍了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淀粉微球的原理、制备步骤、淀粉微球性质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改性淀粉粘合剂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免疫淀粉微球的制备及其结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采用环氧氯丙烷活化淀粉微球,考察了活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活化的最佳优化条件;再将制备的肝特异性脂蛋白(liver specific lipoprotein,LSP)抗体与淀粉微球交联,得到免疫淀粉微球;阐述了免疫淀粉微球对抗原肝特异性脂蛋白(LSP)的结合特性。经测定单位淀粉微球交联LSP抗体的量为7.7 mg/g,单位免疫淀粉微球结合LSP的量为0.5 mg/g,表明被交联的抗体保持了较高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7.
《山东化工》2021,50(13)
将阿司匹林制成淀粉缓释微球,有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近年来逐渐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阿司匹林淀粉微球及载药方式。并阐述了阿司匹林淀粉微球的性能研究,主要从阿司匹林淀粉微球的评价指标、载药方面及体外释药进行概述。最后并对淀粉微球的发展前景及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淀粉微球对阿司匹林的载药特性及淀粉微球缓释药物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纳米微球制备方法中常见的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和乳化交联法。同时,简单介绍了纳米微球在药物载体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植物油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以吸附量为指标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淀粉微球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浓度14%、油相100ml、乳化剂0.75g、交联剂4.8ml、搅拌速度1200r/min。利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了可溶性淀粉与环氧氯丙烷发生了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20.
徐建慧  李霄  杨小玲 《应用化工》2013,42(7):1251-1253,1256
以复合淀粉(玉米淀粉和β-环糊精)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复合玉米淀粉微球。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热分析等方法对微球进行了表征,并用溶胀度法测定微球交联程度,通过微球对无机金属粒子和有机色素吸附量测定微球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玉米淀粉微球外型规则,粒度均匀,分散性好。复合玉米淀粉微球的溶胀度比玉米淀粉降低,对无机物Ca2+、有机物胭脂红的吸附作用比玉米淀粉更强,可以作为良好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