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对羟基联苯腈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的具有较长烷氧取代基的4-氰基联苯醚类液晶材料。利用FTIR、1H NMR对这类液晶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材料的液晶性能。初步探讨了柔性端基长度与烷氧基联苯类液晶材料的液晶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向列液晶中的显示材料联苯型液晶比向列型中的苄叉、偶氮、氧化偶氮、酯类液晶有更低的电压和更佳的化学稳定性,克服了液晶显示材料寿命不长的弱点,但合成较难。老的方法多采用联苯胺作原料。联苯胺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为此我们综合对比了国内外一些文献,选用了联苯作原料。一、液晶及其合成工艺我们所使用的合成方法是,通过烷基联苯甲酰氯制取相应的酰胺,再转化成烷基联苯腈(Ⅰ),Ⅱ类是以联苯可作为原料,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致癌作用的联苯胺。这些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制取一系列的带有对烷基烷  相似文献   

3.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螺旋状丙烯酸酯类液晶树脂化合物,此类不饱和液晶化合物由两个对称的丙烯酸端基和一个联苯棒状介晶基元反应连接形成。采用红外和核磁共振光谱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它们的介晶性进行了测定,讨论了酯基氧原子、端基链长和横向取代基的引入对不饱和液晶树脂化合物介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均为螺旋状互变热致液晶,横向取代基对该类化合物的液晶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4,4'-二-羟基联苯、环氧氯丙烷及异丙醇为原料,合成了联苯型刚棒状介晶结构的4,4'-二羟基联苯二缩水甘油醚(DGEBP)。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仪(NMR)对DGEBP的分子结构和液晶性能进行表征,然后将该联苯类液晶与环氧树脂共混制备液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带加热台的偏光显微镜(PLM)及差热扫描量热仪(DSC)等仪器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实验合成出了一种低分子液晶环氧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高丰琴  何汉江 《精细化工》2012,29(11):1142-1144
以苯硼酸和2-氟-4-溴碘苯为起始原料,经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色谱纯度99.5%以上的医药和液晶中间体4-溴-2-氟-联苯,目标化合物进行了1HNMR、IR和GC-MS表征。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氧气的存在是导致硼酸自偶副产物产生的主要原因;Pd(PPh3)4催化剂及过量的苯硼酸均会导致三联苯副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Suzuki偶联反应是合成联苯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以溴带芳烃和有机硼酸酯为原料,尝试了带有裸露羧酸根的Suzuki反应,并以62%的产率得到了联苯羧酸衍生物。这为联苯衍生物以及含有联苯结构的生物活性分子的快速生产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合成路线,为有效地推动联苯结构化合物的工业化生产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液晶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比较了氟作为端基、侧向基及桥基取代的液晶化合物的性能,并归纳出不同位置氟取代对液晶化合物所引起的性能变化规律。可以得出,适当引入氟原子对提升液晶材料的综合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液晶显示屏材料应用的总体趋势来看,含有二氟甲基醚桥键的液晶化合物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及应用,在IPS-TFT模式液晶显示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使用工业上易得的原料通过3步反应合成标题化合物.苯硼酸与3,4,5-三氟溴苯作为起始原料,在K2CO3水溶液和甲苯体系中,Pd/C催化反应生成3,4,5-三氟联苯,产率80%.接着3,4,5-三氟联苯在CCl4中经过Fe+I2催化溴化得到4′-溴-3,4,5-三氟联苯,产率75%.4′-溴-3,4,5-三氟联苯与n-BuLi在-78 ℃下反应生成3′,4′,5′-三氟联苯-4-锂,然后与硼酸三正丁酯-78 ℃反应,最后在室温下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目标产物,产率86%.合成路线的总收率达到51.6%.合成的化合物用元素分析、FT-IR、1HNMR和13CNM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近年来芴液晶的研究进展,包括以芴酮(醇)及9位取代芴为核心的液晶化合物,阐述了这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液晶性质及光电性质之间的关系。该类化合物在光电发光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1-氟萘为起始原料,经卤代、硼酸基团取代卤素以及硼酸基水解3步反应合成重要的医药化工中间体,即标题化合物。该合成方法未见文献报道,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且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萘甲酸酯类液晶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萘甲酸酯类液晶化合物是一种性能优越的超扭曲向列(STN)型显示材料,近年发展迅速。该文以萘为原料,经傅-克酰化、还原、氧化等反应得到重要中间体6 烷基 2 萘甲酸(nd),nd与不同取代酚反应得到10种萘甲酸酯类液晶化合物,收率4 4%~10 7%。目标化合物经过IR、1HNMR、MS结构鉴定,并考察了其相变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以5-甲基-3-(取代)苯基-4-异噁唑甲酰胺及取代苯胺为起始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了10种N-取代苯基-5-甲基-3-(取代)苯基-4-异噁唑甲酰基脲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王浩  闫凌  张蕾  梁晓  唐洪 《精细化工》2006,23(6):524-526
以4-溴-2,3-二氟苯酚为原料,通过与烷基双环己基甲酸或烷基环己基苯甲酸的酯化,生成三环溴代物;然后在氮气保护下,以四三苯基磷钯为催化剂与丁基苯硼酸偶联,制备了两个系列6种四环侧向二氟取代酯类液晶化合物,其总收率大于50%,气相色谱测定了其质量分数均大于99%。目标化合物经IR,1HNMR和MS确认了分子结构。DSC分析表明,该类液晶化合物有很高的清亮点(>280℃)和较宽的介晶相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4.
以取代碘苯和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2-甲基-5-取代苯硫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以碘化亚铜作催化剂、2-吡啶甲酸作配体,于70~80℃在二甲基亚砜中反应24~36h。目标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质谱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5.
郑敏燕  安忠维 《精细化工》2006,23(12):1167-1170
以4-正丙基,4-正戊基取代的双环己基甲酸、联苯甲酸和环己基苯甲酸以及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用一次酯化、一次氧化的方法(酯化氧化法),合成了4个单酯基芳香酸类化合物:4-〔4-(反-4-丙基环己基)苯酰氧基〕苯甲酸,4〔-反-4-(反-4-丙基环己基)环己酰氧基〕苯甲酸,4-〔反-4-(反-4-戊基环己基)环己酰氧基〕苯甲酸和4-〔4-(4-戊基苯基)苯酰氧基〕苯甲酸,总产率分别为74%,76%,72%和71%。产物结构用IR,MS,1HNMR及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DSC及偏光显微镜测定表明,4个目标化合物具有热致液晶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分子中引入氟原子进行改性成为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分子中引入氟原子后,可以影响其热性能、电荷输运性能以及液晶的相行为等,最终改善材料的热、光、电和磁等性质。含氟盘状液晶由于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其合成方法和性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含氟盘状液晶分子的平面核上、外围侧链或桥体上取代的氟原子均能显著改变液晶的相变性质,如提升液晶相的热稳定性和柱状相的有序度等。该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利用氟原子改性盘状液晶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证实了氟化有利于改善液晶性质,并进一步归纳了含氟盘状分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盘状液晶氟化后所表现出的优异性能,有助于启发科研工作者在药物合成、无机材料等领域引入含氟材料。  相似文献   

17.
双酰肼类化合物因发展较快及应用范围广而颇具吸引力。双酰肼结构单元作为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生物活性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在电致发光、液晶材料及医用材料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双酰肼类化合物在农药、生物医用材料、电致发光、选择性识别及液晶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配方组成对烷基糖苷乳化体系液晶形成的影响,并针对优化体系研究了其相行为,主要研究了助乳化剂和油质原料对体系液晶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助乳化剂与烷基糖苷的复配过程中,硬脂酰谷氨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有较好的助乳化作用,且对液晶的形成影响不大。在所研究的五种油质原料中,十六~十八醇可以很好的促进液晶结构的形成;极性的PPG-15硬脂醚与十八酸不利于液晶的形成;而非极性的白油则不影响体系液晶结构的形成。同时通过对烷基糖苷-十六~十八醇-硬脂酰谷氨酸钠/去离子水相行为的研究,发现此体系在任意比例范围内都会形成液晶。  相似文献   

19.
以简单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合成出一种新型的、带有12条肉豆蔻酰氧基取代柔性长链的卟啉配体,并通过与过渡金属盐反应,得到卟啉金属锌、铜配合物。所合成的化合物经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HNMR等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发射光谱、荧光寿命等进行了光学性质研究,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化合物的液晶性质。结果表明,卟啉配体与铜配合物是双变液晶,而锌配合物在升温时呈现液晶相。化合物液晶相的相变温度较低,相变区间较窄。  相似文献   

20.
A series of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 polymers having banana-shaped side chain mesogens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photo-polymerization of epoxide moiety. 2,5-disubstituted-thiophene sub-unit was used in synthesizing the banana-shaped monomers. These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M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optical polarized microscopy (POM). Mesomorphism was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spacer units. All the synthesized low molar mass banana-shaped compounds exhibit smectic blue phase, but chiral smectic C phase could be observed only on compounds having longer spacer. The clearing temperature of low molar mass compounds fluctuated a little when spacer length varies. All polymers exhibit cholesteric mesophase and an observable glass transition. These liquid crystalline compounds reveal strong photoluminescence at visible region (λmax = 475 nm for M9EPX) and have potential use in polariz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