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濮城油田南区属多油层高含水开发后期油藏。由于历史上笼统注水等原因,层系内尚没有真正实现分段开发。主力油层多年来一直是主要开发对象,目前油层面临水淹程度高、剩余油分布零散等问题。为此,开展了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对油藏剩余油进行分类评价,确定了不同潜力层段挖潜类型;开展分层启动压力研究和单砂体挖潜先导试验,为井组层间挖潜提供技术支持;确定不同类型油藏层间精细挖潜的技术对策研究:沙二上1油藏建立单砂体井网、沙二上2+3油藏强化弱吸水层韵律段的动用、沙二上4-7油藏最小自然段注水、沙二下油藏层间二三类层重组挖潜、平面相控挖潜。  相似文献   

2.
针对油藏注采井距大,笼统开发造成层间矛盾突出,研究出一套小井距逐层段注采方法,该方法以油藏为单位、以井组为中心、以砂组为对象,通过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确定挖潜层段,采用小井距逐层段注采,油藏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濮城油田西沙二上2+3油藏项目针对油藏综合含水高,隔层小,剩余油分布零散;基于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了精细地质模型,并对隔夹层分布、沉积微相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确定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依据剩余油在宏观和微观上的分布比较零散的特点,立足井组进行挖潜;依据隔夹层研究成果,利用分层手段强化二、三类层的动用,对应油井实施差异性提液与卡堵水相结合,提高油藏层间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4.
南沙二上2+3油藏该项目针对油藏综合含水高,隔层小,剩余油分布零散;基于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了精细地质模型,并对隔夹层分布、沉积微相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确定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依据剩余油在宏观和微观上的分布比较零散的特点,立足井组进行挖潜;依据隔夹层研究成果,利用分层手段强化二、三类层的动用,对应油井实施差异性提液与卡堵水相结合,提高油藏层间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5.
对油藏井网不完善,开展改善开发效果的挖潜研究,首先根据剩余油分析结果,部署挖潜井组;其次根据注采井距及井网密度研究,合理确定井组注采井距;最后进行井网重组,确定挖潜层段。  相似文献   

6.
针对沙二下油藏构造复杂的特点进行油藏精细描述和油藏数值模拟 ,得出剩余油分布规律 ,应用多项技术充分挖潜剩余油 ;完善注采井网 ,解决层间矛盾 ,恢复水驱控制储量 ,提高开发效果。对生产油层多、层间矛盾突出的油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茨601断块区构造复杂,层间矛盾突出以及含水高的现状。自2012年以来"以井震结合为中心,开展精细地质研究,强化措施挖潜"的工作思路,精细论证区域构造特征和储层发育规律,逐井组进行井震结合分析,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寻找断层遮挡部位或构造高点,追踪有利砂体分布以及井间剩余油富集区域实施措施挖潜。提高了复杂断块措施挖潜经济有效率,为同类油藏措施挖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濮城中渗复杂断块油藏进行研究和调查,利用油藏精细描述对剩余油潜力进行再认识.并针对油藏存在的问题,立足于现有井网,通过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精细描述,对不同的剩余油存在类型,在层系的控制下立足于井组进行层间调整挖潜,立足于“压缩层段、寻找差异、精细注水”,有效动用潜力层,改善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后期开发效果,并坚持有效的精细注水开发和运行模式,加强工艺配套集成应用,实现油藏的稳产和上产.  相似文献   

9.
卫七块注水开发后期,针对存在的局部构造认识不清、剩余油分布零散等问题,在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描述油藏的基础上,加大油藏分层动用状况监测力度,精细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时实施注采完善和层间、层内挖潜,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实现了高含水后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0.
受断层、潜山等影响,L油田局部动用较差,存在剩余油富集区。主体区剩余油分散,现井网挖潜难度大。剩余油潜力分析是油田开发调整工作的基础,因此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剩余油在平面、层间及层内的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剩余油分布进行精细刻画,总结平面和纵向上剩余油分布的规律。研究表明,建立的数值模拟能有效的描述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在此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开展了调整方案的工作,部署了15口生产井、4口注水井,增油效果良好,极大的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沙二下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稳产难度大的问题,开展高含水开发后期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弄清油藏刺余油及薄夹层分布规律,并在井况调查的基础上优选目标井组。通过对注采井组综合潜力评价,编制出注采井组精细调整先导试验方案,为了保持井组长期高效稳产,摸索一套不同注采类型井组动态管理的规律。实施井组层间精细治理,达到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油层严重非均质油藏,特高含水期提高注水开发水平和采收集的途径。方法: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深化油藏认识,利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的规律,运用配套的注采工艺技术进行整体调整挖潜。结果:建立了胡7南沙三下三维地质模型搞清了各小层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一套适合严重非均质油藏开发剩余油的方法。结论:针对严重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的特点,精心确定研究思路,实施效果显著对同类型高含水油藏的调整、挖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文中油田油藏特点引进先进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通过开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适应性研究并推广应用,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文中油田油藏特点的剩余油饱和度(高精度C/O、PNN)测井技术,并在文中常压中渗油藏形成了完善的以高精度C/O为主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系列,根据测试结果指导剩余油挖潜15井次,累计增油2775.0t,投入产出比1∶3.67。达到了指导油田精细调整、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为不同类型油藏寻找剩余油分布、了解层间动用状况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明6块是文明寨油田最复杂、最破碎的断块,经过近30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针对井况恶化、注采井网不适合剩余油分布等问题,明确以恢复注采井网,提高层间动用为主的开发思路,在油藏精细研究,找准剩余油富集区基础上,开展综合治理。通过井况治理、井网优化、井组精细治理三结合,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景永红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20):146-147,156
文章针对卫城油田长关井、低效井多,油藏整体开发效益低下的问题,开展了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剩余油分布规律、长关、低效井精细挖潜技术及精细挖潜模式研究,明确了精细挖潜思路及挖潜对策。2012年对138口长关井、低效井实施精细挖潜,油田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文95块已经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的开发中后期,针对该油藏层间矛盾突出,储量动用不均的状况,通过细化剩余油认识,以沙三中油藏为重点,通过立体层间精细调整来全面优化重组剩余油相对富集的二类层井网,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同时,兼顾文95块沙一下、沙二下、沙三上、沙三下油藏,采取上下连动的方式充分挖潜文95块剩余油潜力,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厚油层层内夹层是制约着厚油层开采效果的关键因素,由于夹层的存在,使渗流(油水运动)发生变化,那么搞清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对剩余油的挖潜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为例,进行了厚油层夹层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搞清了主力厚油层夹层成因类型,建立了识别标准,落实夹层分布特征,建立夹层的空间分布模型,运用油藏工程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综合研究夹层所控制的剩余油富集特征及富集规律,提出合理的剩余油挖潜方式,并为以后同类型油藏的开采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层间矛盾剩余油分布零散等问题,以"精细储层研究、精细单砂体剩余油挖潜、精细韵律层挖潜"为重点,进行储层评价、水驱动用状况及潜力分布,搞清储层空间展布规律,研究分析各井点、各小层测井相展布情况,结合单砂体、小层砂体发育变化规律等资料,绘制出单砂体沉积微相图,通过多种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选择和配套应用了相控剩余油挖潜、韵律层挖潜集成配套工艺技术,实现单砂体动用程度最高、层内驱油效率最高,为老区高含水后期挖潜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卫古结合部开展精细构造、储层研究,提高构造认识程度;开展精细油藏描述,明确剩余油分布,摸索出低渗油藏水井压裂缩小技术井距的方法,建立注采完善、层间挖潜、地面注水系统"三位一体"的低渗油藏立体调整治理模式,为低渗油藏的综合调整挖潜、提高水驱采收率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沙三上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即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 ,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 ,结合密网格大规模精细数值模拟研究 ,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 ,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