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开展了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超滤-纳滤组合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的中试,考察组合工艺连续稳定运行条件下除污染效能。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常规污染物、特征污染物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浊度、TOC、UV254和CODMn等常规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为95%、90%、90%和85%;总硬度、总碱度、溶解性总固体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86%和91%,总脱盐率在95%以上;色氨酸、酪氨酸、SMPs、富里酸、类腐殖酸等荧光类有机物及消毒副产物前质消减率达到了88%和50%以上。组合工艺的除污染效能主要集中在纳滤单元,生物接触氧化沉淀和超滤单元对原水浊度和大分子有机物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能为后续工艺减轻操作压力。定期对超滤、纳滤膜进行清洗可有效恢复工艺各项参数,延长膜工艺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4):734-737
基于超滤膜对有机物去除率低和超滤膜污染严重的现状,构建了传统工艺+超滤以及传统工艺+粉末活性炭(PAC)+超滤两组工艺,并对处理前后水样的浊度、UV_(254)、高锰酸盐指数进行检测,对比了两组工艺对微污染水中的污染物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两组工艺对于浊度的去除效果都比较好,出水浊度不受原水水质的影响,传统工艺+超滤组合工艺对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理想;传统工艺+PAC+超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的浊度、UV_(254)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90.9%,84.6%和77.0%;超滤膜表面污染物主要为腐殖酸类物质和蛋白质类物质,经过化学清洗,基本上能恢复TMP,PAC的存在能有效减缓超滤膜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17,(4):734-737
基于超滤膜对有机物去除率低和超滤膜污染严重的现状,构建了传统工艺+超滤以及传统工艺+粉末活性炭(PAC)+超滤两组工艺,并对处理前后水样的浊度、UV_(254)、高锰酸盐指数进行检测,对比了两组工艺对微污染水中的污染物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两组工艺对于浊度的去除效果都比较好,出水浊度不受原水水质的影响,传统工艺+超滤组合工艺对于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理想;传统工艺+PAC+超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的浊度、UV_(254)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90.9%,84.6%和77.0%;超滤膜表面污染物主要为腐殖酸类物质和蛋白质类物质,经过化学清洗,基本上能恢复TMP,PAC的存在能有效减缓超滤膜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4种超滤组合工艺(精滤-超滤、精滤-活性炭-超滤、精滤-活性炭-精滤-超滤和混凝沉淀-超滤)对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效果.结果表明,4种超滤组合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都很高,最高达92.2%,均能保证出水浊度低于1 NTU,说明超滤膜对浊度的去除效果很好;4种超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比较高,其中精滤-活性炭-精滤-超滤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好;超滤膜对TN和NH_3-N的去除率比较低;4种超滤组合工艺的初始膜通量不同,精滤-活性炭-精滤工艺出水通量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5.
絮凝-超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及阻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工业印染废水的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絮凝、超滤及絮凝-超滤联用对废水中COD和浊度等去除的效果,从膜通量和膜阻力的角度分析了絮凝对减轻膜污染的作用.结果表明,超滤具有较好的除浊功能,去除率高达92%,COD去除率仅43%,PAC投加量为50mg·L~(-1)时,单独絮凝对浊度去除率可达60.5%,但对COD去除率低于20%.絮凝-超滤联用不仅能提高产水水质,使浊度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9.8%和54%,而且对提高产水通量和减轻膜污染效果显著.通过阻力计算表明,直接超滤的阻力主要为可恢复阻力,不同压力下R_r/R_(ir)值均在0.7以上,絮凝+冲洗可大幅减小膜阻力,因而更适于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6.
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深度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组合工艺对印染废水处理站的二级生化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探讨了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及其组合工艺对浊度、COD的去除效果,从跨膜压差的变化角度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式砂滤、微絮凝、微絮凝直接过滤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絮凝直接过滤对浊度、COD的去除率分别高达71%、47.9%,超滤具有很好的除浊功能,去除率在97%以上,但COD去除率仅为20%左右。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组合不仅能提高出水水质,使浊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到达99.2%和57.5%,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要求;而且与其它的预处理方式对比,微絮凝直接过滤能大大地减轻超滤膜的负荷,延缓膜的污染。该组合工艺构筑物占地面积小,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低,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盐城市某水厂采用O_3-BAC与膜组合工艺用于饮用水深度处理。通过对各工艺出水常规指标及阴离子指标的监测表明:经O_3-BAC+超滤+纳滤膜处理工艺后,出水常规指标(浊度、氨氮、COD_(Mn))分别降至0.05 NTU、0.03 mg/L、0.65 mg/L,相比于常规处理,去除率高达99.7%、94.8%、88.3%;阴离子指标中F~-、Br~-、SO_4~(2-)未检出,Cl~-降至12.6 mg/L,NO_3~-降至1.5 mg/L,单纯常规+O_3-BAC+超滤都不能很好地去除水中阴离子。对各工艺出水(常规、O_3-BAC、超滤及纳滤)进行小试消毒,结果发现:各工艺消毒出水中DBPs依次呈降低趋势,经纳滤膜处理后,THMs及HAAs仅为2.0μg/L、50.8μg/L,表明组合工艺可以有效降低消毒出水DBPs含量,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性。最后结合运行及建设成本,对各工艺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其他水厂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中试实验研究了混凝沉淀-超滤、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和混凝沉淀-升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超滤三种工艺处理饮用水的净水效果及对膜污染影响情况。结果表明,3种工艺的浊度和颗粒数去除率均能达到99%以上且不受原水水质影响,都能去除水中大多数的微生物和浮游动物,说明超滤膜组合工艺能有效的保证出水的生物安全性。超滤膜本身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差,相对于混凝沉淀-超滤工艺,选用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和混凝沉淀-升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超滤工艺对COD_(Mn)、UV_(254)及氨氮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1.2%、18.2%、28.6%和40.8%、63.7%、59.2%,且这两种工艺的过滤阻力也远小于混凝沉淀-超滤工艺的过滤阻力。  相似文献   

9.
超滤作为纳滤预处理用于印染废水回用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印染厂经二级生化+BAF+微絮凝处理后的排放水为研究对象,在中试规模上对纳滤(NF)膜在有无超滤(UF)预处理下进行对比试验,考察UF.NF去除污染物的情况.结果表明,OF可以提高NF膜通量和出水水质,延长NF膜的使用寿命.OF对浊度、SDI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6%,68%和5%,出水浊度≤1NTU.SDI≤3,提高了NF膜的进水水质,对NF膜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纳滤处理后的出水满足或优于回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0.
李利兴  苏燚 《净水技术》2023,(S2):117-121
金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中心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250 m3/d,采用“预处理+二级AO+超滤+纳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出水水质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表2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浓度限值。本工程于2017年11月投入运营,多年运营期内,系统稳定运行。结合2021年度各处理系统水质情况,结果表明二级AO工艺段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90%,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99%,纳滤膜对超滤产水总氮(TN)的去除率为34.7%~47.1%,反渗透膜对纳滤产水TN的去除率为55.3%~65.9%,各项出水指标均满足设计标准,证明了工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文章介绍了金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中心采用的处理工艺技术,各处理系统和构筑物的组成和设计参数,以及设计层面和运营期间的主要工艺参数的控制,并分析总结了渗滤液处理中心工程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一深度处理工艺处理东太湖原水,对比砂滤前置与后置对各工艺流程出水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砂滤前置还是后置,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都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整套工艺出水COD和uV。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74.2%~87.1%和75.0%~80.2%。两套工艺对二甲基亚硝胺生成潜能(NDMAFP)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差别,出水NDMAFP降低35%~41%。砂滤前置工艺对三卤甲烷生成潜能(THMFP)和卤乙酸生成潜能(HAAFP)的控制效果优于砂滤后置工艺,砂滤前置工艺活性炭单元出水和砂滤后置工艺砂滤单元出水的THMFP分别降低31.0%~37.4%和28.2%~35.3%,HAAFP分别降低20.0%~24.6%和16.3%~23.2%。  相似文献   

12.
O3-GAC处理东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O3-GAC应用于深度处理东江水,中试研究表明:O3-GAC工艺对东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O3-GAC对CODMn、TOC、UV254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65%、78%和57%;同时能有效去除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降低后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保证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滤-纳滤膜集成膜技术,进行了胶州湾海水纳滤软化现场试验,筛选了纳滤膜,考察了料液流量、操作压力对纳滤膜元件运行效果的影响,评价了纳滤作为海水淡化预处理对海水中主要离子的截留效果,并进行了短期试验。结果表明超滤-纳滤膜集成技术可为淡化系统提供优质的软化水,为胶州湾地区膜法海水淡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轻太湖保护区范围内企业处理废水的负担,苏州白荡污水处理厂利用其含铜废水预处理设施的富余处理能力处理某公司产生的含氮废水。针对含氮废水高NO3^--N和低碳氮比等特点,在充分利用原处理设施的基础上,采用"A/O+固定床生物膜工艺+高效脱氮填料+乙酸钠碳源+内回流"组合工艺对含铜废水预处理设施进行脱氮升级改造。改造后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设施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出水水质达到设计出水要求,TN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4%和82.3%,Cu的去除率提高了17.6%。  相似文献   

15.
倪占鑫  李星  杨艳玲  李圭白 《水处理技术》2020,46(1):115-119,125
构建了连续砂滤-超滤中试组合工艺,研究了其的除污染效能。结果表明,增加滤层厚度、降低滤速及延长洗砂周期均有助于提高连续砂滤的除污染效果。加氯反冲洗对超滤的除浊效果无影响,可以更有效地洗脱类腐殖质、类蛋白质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物等污染物,洗脱率比水力反冲洗的分别提高了57.9%、99.7%和107.3%,有效缓解了超滤的不可逆膜污染,超滤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不需进行化学清洗。组合工艺的浊度去除效果极佳,出水浊度始终低于0.1 NTU;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34.2%和21.8%。连续砂滤有效控制了微污染原水的浊度和有机物含量,确保超滤系统可以稳定运行。研究成果可为微污染水源水的物化处理工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以位于太湖流域的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O处理工艺的尾水为对象,进行了化学混凝除磷试验.结果表明,无机高分子混凝剂PFS和PAC较其他无机低分子混凝剂具有更好的除磷效果,且铁系混凝剂比铝系混凝剂除磷效果要好,PFS的除磷效果最好,PAC次之;混凝剂投加量为15 mg·L-1时,可使处理后出水TP的质量浓度<0.5 mg·L-1,混凝剂PFS当n(Fe3+)/n(P)为1.25时除磷效果最好,是一种高效的混凝剂,投加量少、成本低;混凝剂和助凝剂联用时,非离子型PAM对PAC和三氯化铁的助凝效果较明显.降低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磷含量,化学除磷方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浮/改性凹凸棒土(M-ATP)/膜组合实验装置处理有机物和营养物含量高的的微污染湖泊水。结果表明,该装置对CODMn、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3%、61.6%和68.4%。对于CODMn,气浮单元的处理效果最好,去除率为33.0%,气浮和膜工艺之间存在负相关紧密关系;对于NH4+-N和TP,M-ATP单元的处理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31.6%和31.9%,气浮均和M-ATP工艺之间存在负相关紧密关系。在90 d的实验周期中,膜过滤装置跨膜压差从初期的2.3kPa增至末期的4.5 kPa,增长幅度较小,膜污染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雷晓玲  梁寒  杨程  魏泽军  颜海 《净水技术》2021,40(4):31-35,89
以重庆某水库水为对象,考察了曝气生物滤池-超滤组合工艺对高氨氮、高有机物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装置运行期间,进水CODMn平均值为7 mg/L,出水CODMn平均值为3.5 mg/L,CODMn平均去除率为50.0%;进水氨氮平均值为0.65 mg/L,出水氨氮平均值为0.12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1.5%。组合工艺对CODMn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较曝气生物滤池分别提高了26.9%和11.4%,较常规絮凝-沉淀工艺分别提高了20.0%和58.5%,原水经曝气生物滤池-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后,其氨氮、CODMn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陈典坤  杨显 《净水技术》2022,41(2):34-39,110
2016年以来,太湖水体总磷(TP)浓度上升且在2017年暴发大面积蓝藻,严重威胁了太湖水环境安全。2020年“引江济太”新建工程———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和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正式启用,将在已投入使用的望虞河引水工程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进出太湖水量,为改善太湖水环境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文中通过建立太湖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并分析“引江济太”新建工程中,太湖梅梁湾在不同季节盛行风下TP和总氮(TN)的迁移扩散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夏半季与冬半季盛行风向作用下,不同引排量水对梅梁湾水域TP和TN的浓度影响与分布趋势存在差异性,当引排水量增加时,区域水体水质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