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WO3基H2S气敏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酸盐学报》1999,27(5):212
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单水平试验法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及掺杂元素对WO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SnO2系、ZnO系、ZnS系、WO3系及复合氧化物半导体型H2S气敏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掺杂及制备方法对提高气敏材料的灵敏度、选择性以及降低工作温度和缩短响应-恢复时间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氧化锌基气敏材料的类型及现状,总结了单一氧化锌,金属掺杂氧化锌以及金属氧化物复合氧化锌气体传感器对硫化氢气体气敏性能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机理,同时对氧化锌气体传感器的实际检测应用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WO3作为一种多功能半导体材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WO3基气敏材料的研究进展和现状,讨论了不同WO3基气敏材料的制备,介绍其气敏性方面的应用和机理,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用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简单的一步溶液法制备出了形貌较好的氧化铜纳米片,并通过对氧化铜进行硫化氢钝化的方式,制备出了室温工作温度下能重复检测硫化氢的气敏元件。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Cu O@Cu S元件在室温工作温度下对硫化氢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响应灵敏度高且响应时间短。室温工作温度下对1ppm、5ppm、10ppm、15ppm浓度硫化氢的响应灵敏度为3.0、4.9、6.2、8.0,对应的响应时间为30s、10s、7s、5s。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高分子基气敏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导电机理和近年来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掺杂法制得一系列不同Re2O7掺杂量的WO3粉体,测试了元件的气敏性能。研究发现:适量掺杂Re2O7,不仅可以显著降低WO3的电阻值,而且有利于提高WO3纳米材料对VOCs气体的灵敏度,其中掺杂量为6%(质量分数)的烧结型气敏元件在300℃下对VOCs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是一种气敏性能很好的VOCs气敏元件。  相似文献   

8.
气敏传感器是利用材料的气敏特性实现目标气体浓度检测的电子元器件,在生产安全、环境监测、临床医学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气敏材料主要分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导电聚合物(CP)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导电聚合物因其成本低、易于合成,在室温下对氨气等有害气体表现出良好的响应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导电聚合物复合物的研究也极大地提高了导电聚合物的气敏性能。分析了导电聚合物电阻调控机理,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对氨气、二氧化氮、硫化氢等气体的导电聚合物及其复合物的气敏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导电高分子在甲醇、三乙胺、一氧化碳等气体检测中的研究情况,最后展望了导电聚合物在气体传感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WO3薄膜材料的气敏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姜淼  侯峰  徐廷献  徐明霞 《硅酸盐学报》2004,32(9):1064-1067
研究了WO3薄膜材料的制备工艺、气敏性能和贵金属表面改性。以钨酸为原料、加入有机络合剂的无机盐溶胶-凝胶(inorganic solgel method,ISG)法合成了WO3薄膜。确定了最佳ISG工艺制度,即以柠檬酸为络合剂,10次成膜,预处理温度为600℃,烧成温度为650℃。实验结果表明:WO3是一种n型半导体,其最佳工作温度为550℃。通过掺杂贵金属制备了Pt/WO3薄膜材料,有效地改善了薄膜的气敏性能,可以在600℃下获得高达4100的灵敏度。WO3的气敏机理为表面控制型。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油气藏开发过程地层内产出的H_2S含量及其变化过程,根据现场取样化验分析,并利用气体体积及浓度占比,计算了水溶气释放出H_2S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H_2S在地质储集体中、随油气和地层水的运移过程中,以及在后期的开采过程中含量变化是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这也是造成现今油气井开发得到的H_2S浓度变化迥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WO3催化H2O2氧化环己醇合成己二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O3为催化剂,H2O2氧化环己醇合成己二酸。探讨了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优化条件:n(环己醇)∶n(H2O2)∶n(WO3)=100∶600∶4、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h。己二酸分离收率达67.6%,纯度99.8%;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己二酸收率仍可达60.2%。  相似文献   

12.
以硝酸铬和硝酸铜为原料兼氧化剂,甘氨酸、乙二醇和尿素为还原剂,采用液相燃烧法合成CuCrO2,并将其与n型半导体物质WO3复合后得到的(CuCrO2-WO3)复合催化剂用于光催化产氢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及光催化活性测试,考察了燃烧剂类型和用量对合成CuCrO2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吸光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甘氨酸为燃烧剂,且甘氨酸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1.4:1的条件下制备的CuCrO2性能较优,其粒径较小,分散均匀;其复合后的催化剂(CuCrO2-WO3)光催化产氢活性较高。探讨了燃烧法合成CuCrO2时物质的转化过程。XRD分析表明,硝酸盐与燃料经剧烈燃烧反应主要得到小颗粒的Cu2O和Cr2O3,后经固相反应制得较为理想的CuCrO2晶体颗粒。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CO和H_2的高电压放电反应机理,发现CO和H_2的放电化学反应是自由基反应,在高电压放电条件下,电子与CO和H_2分子碰撞激发生成自由基,发生化学反应;在低输入电压范围内,电场加速低能电子成为高能电子的过程为反应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4.
The tungsten‐containing biphasic catalytic system [Na2WO4/H2WO4/PTR/chloroacetic acid] effectively epoxidizes alkenes with 50% H2O2 as terminal oxidant, under organic solvent‐free conditions. The catalytic process is proposed to proceed via a dinuclear tungsten peroxo species with coordinated chloroacetic acid, as suggested by ESI‐MS measurements. The catalytic system is suggested to involve tungsten‐peroxo and/or peracetic acid type of epoxidation catalyzed by the tungsten(VI) in the presence of an organic acid and H2O2.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employed for various alkenes for epoxidation are mild compared to the earlier studies and result in high product selectivity and conversion rate.  相似文献   

15.
吴振中  曹作刚  李发永 《大氮肥》2005,28(5):309-312
通过应用络合剂、稳定剂、消泡剂以及铁盐组成的脱硫液,进行了络合铁法脱除硫化氢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柠檬酸铁催化剂处理含高浓度H2S炼厂气,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最佳的工艺参数为:柠檬酸铁浓度为0.60mol/L、pH值为8.5~9.0、温度为313K,配备合适的分布器,空速以低于12h-1为宜.H2S脱除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Laser pyrolysis has been used to synthesize WO3 nanostructures. Spherical nano-particles were obtained when acetylene was used to carry the precursor droplet, whereas thin films were obtained at high flow-rates of oxygen carrier gas. In both environments WO3 nano-wires appear only after thermal annealing of the as-deposited powders and films. Samples produced under oxygen carrier gas in the laser pyrolysis system gave a higher yield of WO3 nano-wires after annealing than the samples which were run under acetylene carrier gas. Alongside the targeted nano-wires, the acetylene-ran samples showed trace amount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uch carbon nano-tubes are not seen in the oxygen-processed WO3 nano-wires. The solid–vapour–solid (SVS) mechanism [B. Mwakikunga et al., J. Nanosci. Nanotechnol., 2008] was found to b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that explains the manner of growth of the nano-wires. This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from basic statistical mechanics has herein been validated by length-diameter data for the produced WO3 nano-wires.  相似文献   

17.
脉冲准分子激光沉积纳米WO3多晶电致变色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脉冲准分子激光大面积扫描沉积技术,在不同条件下,在透明导电衬底SnO2:In2O3(ITO)及Si (111)单晶衬底上沉积了非晶WOx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RS)、Fourier红外光谱(FT-IR)及透射电镜扫描附件(STEM)对在不同条件下沉积及不同温度退火处理的样品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氧气氛和衬底温度是决定薄膜结构和成分的主要参数,采用三斜相的WO3靶材,在100℃及20Pa氧压下沉积,经300℃以上退火处理,在Si(111)及ITO衬底上得到了三斜相的纳米晶WO3薄膜,随着氧压的减少,薄膜中氧缺位增多,采用ITO基片,氧20Pa,经300℃热处理的薄膜,呈多晶态,晶粒分布均匀,晶粒平均尺寸为20-30nm,经400℃热处理的薄膜,呈多晶态,晶界明显,晶粒分布呈开放型多孔结构,晶粒平均尺寸30-50nm,这一典型的结构有利于离子的注入和抽出。  相似文献   

18.
氧化铟纳米棒的气敏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形貌控制剂合成In2O3纳米棒.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In2O3纳米棒的热分解过程、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对纳米棒制得的气敏元件进行气敏性能测试,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仪对元件的表面形貌和材料的介孔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得的In2O3为立方晶型的纳米棒,直径约20 nm,长度约120 nm.与In2O3纳米颗粒气敏性能相比,In2O3 纳米棒对三甲胺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用In2O3纳米棒制的气敏元件对三甲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的灵敏度与浓度呈现良好的双对数线性关系.棒状材料中形成的大量介孔对气敏性能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C_3S早期水化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热力学分析方法对水泥熟料矿物C_3S的早期水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_3S浆体的液相不具备发生一致溶——沉淀反应生成水化产物的条件。C_3S遇水首先进行的是不一致溶过程,溶解机理与液相pH值有关,水化产物CSH凝胶通过液相中的Ca~(++)、OH~-或H_2O与颗粒表面的“半固相”硅酸离子直接反应而形成。本文还对目前尚未清楚的C_3S液相中各种离子浓度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发现随着C_3S水化过程的进行,液相pH值提高是水化产物CSH凝胶由低碱型向高碱型转变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