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型有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有压给料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的相关结构参数及耐磨材料的铺设方式,提出了优化传统有压给料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的几点可行措施,对研制新型有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方存松  张明旭 《洁净煤技术》2005,11(4):19-20,55
简述了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针对新庄孜矿选煤厂的现状,介绍了以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为主选设备的重介分选工艺,对选煤厂进行技术改造,以极难选煤生产出9~10级精煤,其精煤产率较改造前显著提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专利产品,通过改变一二段旋流器的布置形式、连接方式以及内设螺旋导流装置等,使一段旋流器内已形成的分选床层平稳过渡到二段旋流器内,进一步改善二段旋流器的分选条件;设计人员从系统工程角度,首次提出“真正的三产品旋流器”的研究思路,打破了现有三产品旋流器是由两个二产品旋流器简单组合的传统模式;该旋流器具有分选精度高、压力损失低、处理能力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有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难选或极难选煤时精度低的问题,开发了一、二段均带锥角的双锥有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在中兴选煤厂的应用表明,相比传统旋流器,新型旋流器分选精度高,能耗低,能有效分选难选煤,提高了炼焦煤选煤厂的整体回收率。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选煤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发展要求,吕梁山煤电公司选煤厂结合煤质可选性变差的实际情况,采用双锥体三产品旋流器对选煤厂主洗系统进行了分步改造;改造后的运行结果表明:双锥体三产品旋流器分选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  相似文献   

6.
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无压给料的第一段圆筒形旋流器的安装倾角为25~50°,有压给料的第二段圆筒圆锥形旋流器的安装倾角为5~90°。用其分选磷矿的工艺是:磷矿的原矿由给料口给入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合格介质由介质泵给入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研究确定大直径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下限;利用现场运行数据佐证了大直径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下限的不同说法;第一段的分选下限大于或等于0. 5 mm,第二段的分选下限大于或等于0. 25 mm,并提出了选煤厂在三产品大直径重介质旋流器工艺管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淮南矿业集团选煤厂目前使用的1200/850型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和改扩建方案中采用的1400/1050型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大型化后需要增加煤泥重介系统,并未达到提高效率、简化工艺、降低消耗的目的,而且还会影响后续作业,增加大量设备以及运行费用和维修量;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大型化应以有效分选下限0.5mm为标准。  相似文献   

9.
陶二矿选煤厂因入选原煤中矸石量增加,导致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一、二段通道及矸石口堵塞而影响生产;通过调整旋流器的结构参数及布置方式,成功解决堵塞问题,稳定了精煤产品灰分,提高了原煤入洗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山西临县某炼焦煤选煤厂的改造中,原设计为不脱泥无压三产品旋流器分选+煤泥浮选的选煤工艺,改造设计遵循煤泥减量化,粗煤泥分级分选、细煤泥高效分选的原则,采用原煤干法预排矸+脱泥无压三产品旋流器分选+粗煤泥三产品干扰床分选+细煤泥主再浮选的选煤工艺,改造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精煤的产率,降低了介耗、药剂消耗,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安秦选煤厂实际生产情况,对选煤厂的洗选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主要通过采用3NWX1100/780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系统代替原有的跳汰分选系统。新系统投入运行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选煤厂的入洗能力,自动化程度提高,保证了精煤产品质量,提高了精煤回收率。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测定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下限,分别采用精煤小筛分估计法、精煤小筛分累计灰分估计法和分配曲线精确测定法测定了某炼焦煤选煤厂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下限,并对比分析了3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定的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下限均大于或等于0.5 mm。精煤小筛分估计法工作量小,测定分选下限较快,但客观性较差;精煤小筛分累计灰分估计法受精煤泥粒度组成影响较大;分配曲线精确测定法能客观测定分选下限,受各方面影响较小,但试验量大。因此,精煤小筛分估计法和精煤小筛分累计灰分估计法适用于选煤厂月、季度评定设备性能,而分配曲线精确测定法适用于科研设计部门研究重选设备性能及新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前的测定工艺性能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选煤厂精煤产率,分析了田庄选煤厂设备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将粗煤泥脱泥筛下水导入粗煤泥分选机,粗煤泥分选机入料桶改为角锥池,增加稳流装置、溢流槽;合理优化煤浆分配桶,及时加入调整剂,完善粗煤泥角锥池,改造粗煤泥方池入料管道;改造粗煤泥筛喷水系统,保证重介质旋流器入料均匀等分别对粗煤泥系统、浮选系统和末煤系统进行改造,并对改造后的工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改造后粗煤泥分选机0.5~0.25 mm入料产率提高了3.27%,小于0.25 mm入料产率降低了2.94%,粗煤泥分选机入料组成明显改善,提高了精煤产率。改造后浮选精煤灰分降低了0.43%,精煤产率和数量效率分别提高了6.01%和0.21%,浮选机浮选效率得以提升。粗煤泥筛筛分效率提高,脱泥效果改善,末煤重介质旋流器的精煤产率和数量效率分别提高了6.15%和3.61%。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孟南庄选煤厂的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针对选煤厂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煤泥水沉降、干扰床床层稳定、底流管堵塞、精煤带矸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技改措施。实践证明,技改后明显改善了旋流器分选效果,脱介效率高,介耗明显降低,干扰床分选机精煤灰分稳定,浮选精煤灰分在10%以下,浮选尾煤灰分在50%以上,达到了预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重介质旋流器内密度场的分布特点,确定了精煤灰分与分选密度的关系,论述了精煤灰分模型建立的方法及条件,用MATLAB回归分析法建立了精煤灰分模型,并进行了精煤灰分的预测,比较了预测精煤灰分值与实际精煤灰分值,结果表明两者的平均误差仅为0.2037,预测精煤灰分值对指导选煤生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重介选煤工艺自动化系统在贤成矿业集团曲靖云鑫选煤厂的应用,分析了影响重介工艺洗选指标的关键因素,介绍了生产过程中各工艺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重介选煤工艺自动化系统对整个工艺生产的作用。针对云鑫选煤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生产起始阶段密度不稳定、旋流器入口压力无法闭环调整等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在脱介筛上第一道喷水阀前加电动电磁阀,与原煤输送带秤测量以闭锁方式实现加水,对合格介质泵高压电机的控制改用高压变频器实现对旋流器入口压力的闭环调节,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保障了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孔庄矿选煤厂在技术改造工程中结合本矿煤质与实际生产情况 ,采用无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工艺和设备 ;对 3GDMC1 2 0 0 85 0A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结构参数和安装参数进行了创新优化 ;技改工程取得显著效益 ,重介质旋流器一段可能偏差值为 0 0 36kg L ,数量效率在 95 %以上 ,与技改前相比 ,精煤质量提高一级 ,精煤产率提高了 1 0 % ,年创经济效益近 30 0 0万元。  相似文献   

18.
朱启军 《洁净煤技术》2013,(1):33-38,47
通过青龙寺矿区煤质特征分析、筛分和浮沉实验资料分析以及可选性评定,确定了选煤厂产品结构。选煤厂入洗上限为50mm,入洗下限为0.25mm,经粗煤泥分选和细煤泥干燥的研究,最终确定工艺流程为50~0mm原煤采用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1.5~0.25mm的粗精煤和粗中矸煤分别回收后掺入精煤和中煤;-0.25mm细粒煤采用加压过滤机及压滤机联合脱水,脱水后细煤泥可直接掺入中煤或矸石,也可部分或全部进入干燥系统干燥,干燥后的煤泥掺入中煤。此优化设计工艺系统与原地面工艺系统方案相比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对邢台选煤厂存在的分选效果差、处理量低、介耗高、粗煤泥分选精度低等问题,采用增加选前脱泥环节、更换大直径三产品旋流器、利用CSS分选粗煤泥、将精煤磁尾作为脱泥筛后冲水等方法对邢台选煤厂进行了技术改造。选煤厂经脱泥改造后,精煤灰分降低了0.22%,精煤产率提高了4.39%,脱泥重介旋流器处理能力提高了4%左右,中煤带煤、矸石带煤量均有所降低;磁选机入料质量分数由改造前的26.72%降为17.02%,磁性物回收率较改造前提高了0.15%,精煤带介量降低了50%,吨原煤介耗由改造前的2.81 kg降至目前的1.31 kg;经过CSS粗煤泥分选机分选后,精煤产率高达44.17%,提高了9.85%,分选出的粗煤泥灰分基本保持在9%以下,降低了18.18%。最后对选煤厂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邢台选煤厂改造后每年增加经济效益3166.10万元。  相似文献   

20.
重介旋流器选煤工艺的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鲍店选煤厂重介旋流器选煤工艺的改造与试验情况。实践证明, 改造后的重介旋流器选煤工艺, 运行稳定, 并生产出合格的精煤, 为重介选煤工艺在中国的推广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