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天柱云洞铅锌矿床含矿地层、岩性组合、构造、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矿石类型,围岩蚀变特征的研究,分析区内铅锌矿主要受地层、岩性、构造因素的控矿,区内陡山沱组白云岩为铅锌主要容矿岩石,区域大断裂为铅锌成矿提供热液通道,其次级褶皱、断裂构造为铅锌成矿提供就位空间,提出今后开展类似的铅锌找矿除注意地层岩性、构造和矿化蚀变标志外,还应加强地层岩石微元素地球化学标志的找矿。  相似文献   

2.
格尔珂金矿属大型、超大型的低温热液矿床,其绝大部分的产量和储量都集中在大水矿区。大水矿区的矿体赋存于中三叠统马热松多组的一套灰岩、白云质灰岩中,主要产在地层与岩体的接触部位。矿石的主要类型有硅化赤(褐)铁矿化灰岩型、硅化赤(褐)铁矿化花岗岩型和硅化赤(褐)铁矿化角砾岩型。成矿作用往往伴随着各种热液蚀变,因此,硅化、赤(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等成为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另外,岩体及控制岩体的构造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是在前人工作和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辽宁省西部××地区铜钼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特征、矿体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矿石类型、地质矿化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矿区地质背景、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特征等方面,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研究区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而分析了矿区矿床的控矿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最终根据研究成果提出矿区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赵沟耐火粘土矿主要赋存于石炭系本溪组地层中。主要由高铝粘土组成,其次为硬质粘土,矿床属于滨海、湖泊相沉积型矿床。通过对该区耐火粘土矿含矿系特征、矿体特征等分析研究,可为其他耐火粘土矿提供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发箐铅锌矿位于全国著名的"三江"成矿带,小江-金沙江深断裂的西侧,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产铅锌矿地区之一,发箐铅锌矿其含矿层位为震旦系灯影组上段的含磷白云岩及硅质条带白云岩,主要构造发育有两组:一组为近南北展布且与地层走向近一致的纵向断层;其次为北西-西南向平移断层,时间稍晚于纵向断层并切割错移南北向断层;矿体主要以脉状及细脉浸染状产出,矿石主要成分为方铅矿、闪锌矿及白铅矿,主要结构为等粒结构、交代残余结构,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萤石、方解石等;主要的蚀变特征为黄铁矿化、重晶石化、硅化、碳酸盐化、矿床的成因类型沉积-热液构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洋县八宝台磁铁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汉南隆起的北缘汉南岩基东段,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准地台结合部的弧形转折部位。矿床主要有7个矿体组成,矿体由基性岩浆分异形成的暗色韵律层控制,受热液蚀变和后期构造变质作用影响很大,应该属于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基性岩体、物探磁异常以及地表的赤铁矿、褐铁矿化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新疆星星峡地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之一,明锡山矿区位于星星峡金多金属成矿带内,矿体主要以锡铜矿化为主,成矿作用主要与海西中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主要的围岩蚀变有黄铁绢云岩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锡铜矿化主要赋存于绢英岩化蚀变岩内,矿体主要受到 NE 向张扭性的次级断裂控制,本文主要从岩浆岩特征、构造特征和热液蚀变特征等方面探讨了本区的锡矿成矿条件,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地层划分要纳入到整个川东北地区中进行研究,结合古生物含量和种类、岩性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及地震响应标志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划分。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将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的地层进行有效划分,并且按上述分类能将地层特征全面细致地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小秦岭地区钼矿类型、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秦岭钼矿带是中国重要的大型钼矿分布区之一,钼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52%。小秦岭钼矿带以其独特的成矿地质背景,丰富的矿产资源,受到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瞩目。然而目前对于小秦岭地区钼矿床的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系统总结了小秦岭地区钼矿床的矿化类型,详述了各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从构造背景、岩浆活动及地层岩性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该地区钼矿床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变频式自动真空滤油机在电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用于高压电网的变电设备尤其是进口设备的发展趋势 ,列举了二滩电网大溪沟电站变压器真空注油实例 ,以及台湾电力公司真空注油设备的控制系统原理 ,阐述了三级真空、全自动、变频技术在国际上的应用趋势和优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库车河阿艾阿仑——库台克力克侏罗系地层特征的野外观察及沉积环境分析将阿艾阿伦——库台克力克侏罗系划分为下侏罗统阿合组、阳霞组,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恰克马克组以及上侏罗统奇古组,喀拉扎组。该区经历了由亚热带、暖温带——亚热带半干旱、半潮湿——干旱炎热的亚热带型气候变化。根据沉积特征对沉积环境分析可推测阿合组主要为辫状河流沉积时期,阳霞组、克孜勒努尔组为主要的曲流河和辫状河发育期;恰克马克组为曲流河沉积时期;齐古组为湖泊发育期,而喀拉扎组由于变为干旱型气候而成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湖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查干诺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西南部的一个二级负向构造单元。查干诺尔凹陷的主要烃源岩是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的泥岩。凹陷内广泛分布铜钵庙组、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3套储集层。伊敏组泥岩是区域性盖层,大磨拐河组和南屯组泥岩是局部盖层。断块、断鼻和地层超覆等油藏类型较为发育。东部断阶带的中南段、西部斜坡与中央凹陷过渡带的中南段是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4.
《云南化工》2017,(8):112-114
对桂西北天峨-南丹地区中泥盆统纳标组组和罗富组沉积泥页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地化参数综合分析,对其物源属性、构造背景、沉积属性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表明:罗富组与纳标组泥页岩稀土元素(REE)分布模式整体表现为右倾型,轻稀土(LREE)相对重稀土(HREE)富集,纳标组泥页岩轻重稀土分异程度高于罗富组;物源反映母岩以玄武岩为主,沉积岩和花岗岩混合构成;沉积环境处于中等分层的厌氧环境,沉积速率较低;中泥盆统罗富组与纳标组构造背景相对较为稳定,处于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焦作矿区构造特征和底层分布,说明焦作矿区属典型的华北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内断层非常发育,多为北东向、近东西向和北西向的正断层。通过对矿区地质分层及目标煤层赋存情况的研究,说明焦作矿区主煤层山西组二1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属结构简单型煤层;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第三系、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及上石炭统太原组。最后对二1煤层煤岩煤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组二1煤属高变质程度无烟煤,宏观煤岩特征为灰黑色,似金属光泽,半暗型,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棕色条纹,质轻、污手,块煤为参差状断口,煤芯呈块状、粉状及颗粒状,粒径0.1~1.0 cm。  相似文献   

16.
川东南北部石家场长兴组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礁滩、台地前缘斜坡相。综合钻井及地震资料,长兴组划分为2个级层序(SQ1、SQ2),4个级层序。长兴组储层主要为礁滩相储层,位于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长兴组沉积早期,南部池A井一带为储层发育有利区。东北部为台地前缘斜坡沉积,储层不发育;长兴组晚期,北部兴隆B井一带,主要发育生屑滩与暴露浅滩,为储层发育有利相带。长兴组台缘礁滩从早期-晚期具有向陆棚方向叠置增生的特征。储层发育受层序与沉积相带控制明显同时受到微地貌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是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白垩系碎屑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陆相碎屑岩天然气储层。沙溪庙组的天然气主要来自下伏须家河组及下侏罗统的陆相生烃岩系,其河道沉积是最有利于储层发育的相带。四川盆地西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岩,是四川盆地碎屑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白垩系碎屑岩沉积相与储层成岩作用研究"重大专项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在野外工作中重点测绘了蒲江石桥沙溪庙组剖面,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蒲江地区大参井、白马6、白马8井测井地质图,详细划分了剖面的沉积相,并与相邻三条剖面进行横向对比。详细分析了该区沉积相变化和古地理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黄骅坳陷南部的孔店组是渤海湾裂陷盆地古近纪最早的沉积地层。孔店组分布在相向倾斜的沧东断层与徐西断层构成的地堑之中。孔店期湖盆为受后期构造运动改造的"后生盆地",其边缘为构造抬升引起剥蚀形成的边缘。对这种残留湖盆边界的确定方法为测井与地震资料相结合,以测井资料为基础,地震资料为补充确定湖盆边界,进而进行区域的原型盆地恢复。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胡鲁斯台剖面张夏组地层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依据剖面观察、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包裹体等研究手段,认为:张夏组下部属于台地边缘滩沉积,中上部属于斜坡相。加里东末期的表生岩溶作用对于张夏组孔隙空间具有重大建设性作用,而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使得储层的储渗能力大幅度降低。储层类型以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孔隙-溶洞型为主。剖面下部的高能滩具有比较好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剖面中上部的斜坡相储渗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乌尔逊凹陷油气表现为三期成藏:距今约125-120Ma的伊敏组早期、距今约120-90Ma的伊敏组末期以及距今约89-85Ma的青元岗早期。其中伊敏组末期应为凹陷的主要成藏期。不同成藏期次油气成熟度不同,早期油气成熟度较低,以区域不整合为主要运移通道,运移距离较远,可在远离烃源灶的圈闭中聚集成藏;中后期由于凹陷断裂活动,油气横向运移距离受到限制,以垂向运移为主,同时,不整合与断裂裂系相互配合也可使油气呈“阶梯状运移”,此阶段油气主要在烃源灶附近的圈闭中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