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砂"香脉生辉壶"是一款没有多加修饰的光货壶,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以纯粹的造型线条来表现美感,最能体现紫砂壶的造型功力和审美情趣,是一款具有艺术成就与创造力的紫砂作品。  相似文献   

2.
紫砂花货不仅形态美好、色泽悦目,更有吉祥的寓意,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和传统习惯。紫砂"如是壶"以自然界中的柿子为造型,其自然神韵令人赞口不绝。  相似文献   

3.
顾丽萍 《江苏陶瓷》2020,53(1):69-70
紫砂艺人在"东坡提梁壶"的基础之上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提梁壶,虽然造型各异、特点鲜明,但其中都蕴含着东坡先生的奇思妙想和对于生活的热爱。紫砂作品"事事如意壶"就是一件提梁造型的艺术作品,其灵感来源就是传统的"东坡提梁壶"。在此基础上,我又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柿子"的形象和寓意融入其中,从而创作出紫砂作品"事事如意壶"。从整体上看此壶,造型大气、细节到位、工艺精湛、寓意吉祥,提梁和壶身营造出虚实相间、上下互补的艺术形态,融合了筋纹器和提梁造型这两项在紫砂技艺中难度颇高的制作手法,让人观之耳目一新,心生欢喜之情。  相似文献   

4.
通过作者的巧妙的构思,设计、提炼出的造型语言,塑造出想要表达形象和内在的趣味性,这也是反应紫砂制作者,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工艺水平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紫砂壶的材质、工艺、造型装饰、艺术品位都是一流水准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震撼力。紫砂作品内在的精、气、神、韵诉说着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生活情趣、鲜明的人格个性。这款紫砂"紫玉缘壶"外表朴素而自然,却寓意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紫砂器素来以其多变的造型和古拙的气质赢得了历代藏家的青睐,同时其质朴本色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紫砂器的装饰效果。传统的紫砂装饰手法有陶刻、泥绘、贴花、镶嵌等诸般工艺,而紫砂泥绘则是与紫砂作品本身同质同构的装饰手法。紫砂泥绘利用紫砂泥料色彩上的多样性以及泥性的同一性,使装饰与本体浑然一体。这种以"以泥饰泥"的装饰手法在表达作者创作情思的同时,也展现了紫砂材质独特的审美。  相似文献   

7.
蒋益 《江苏陶瓷》2021,54(6):28-29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化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紫砂非陶非瓷,以其优越的可塑性和适茶性,让紫砂制成的茶壶可以成为兼具实用性、工艺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手工作品.正是因为浓郁的人文气息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含量构成了它高贵的文化价值,而深受海内外爱好者和收藏家的膏睐.人有千面,壶有万象,每把紫砂壶都代表了作者自身的思想和审美情趣,其造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的审美和内涵,根据实用的需要,古为今用、研习创新,既有古作之形韵,又有现代之雅趣,让人爱不释手.在强调树立文化自信的今天,本文以紫砂"大道壶"为例,浅谈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华传统哲学思维,创作富有人文内涵的紫砂壶作品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紫砂材质极强的可塑性和历代紫砂艺人的智慧创新为紫砂壶精彩纷呈的造型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造型千姿百态,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说,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审美需求。紫砂壶造型题材丰富多样,有光器、花器和筋纹器之分,但三大类别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相辅相成,共同繁荣了紫砂造型艺术。本文解析紫砂套组作品"莲语·莲之缘"的造型艺术之美和文化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9.
不论是哪一种造型,其灵感都是大自然的万物和生活实践中的感悟所抽象而来的,紫砂艺人们扎根泥土、贴近生活,用自己的所思所想幻化手中的紫砂泥,赋予了紫砂艺术全新的审美和生命力。紫砂作品“生生不息壶”就是我有感于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而创作出的一款紫砂壶,从整体上来看此壶,工艺精湛,颜色搭配和谐,装饰不多却恰到好处,玲珑精巧、温婉可爱,呈现出返璞归真、生机勃发的审美情趣,让人观之如沐春风、感慨万千,完成对于生命的终极思考,那就是山山而川、生生不息,那种自然的具有顽强生命力之感,就是紫砂艺术带给我们的审美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从古到今,世人对紫砂艺术作品的钟爱只增不减,随着现代艺术审美的变化,紫砂艺术品的创作,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吸收了现代审美、雕塑艺术表现手法等内容后,紫砂艺术创作逐渐呈现出一种崭新的艺术魅力。紫砂艺术作品创作贵在制作技法的巧夺天工,艺术造型的创意独到。在紫砂艺术作品的创作中,紫砂创作者始终秉持紫砂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审美表达的文化底蕴美。图1这款"魁方壶"就是一件创意独特,吸收传统经典作品特色,古为今用,并加  相似文献   

11.
紫砂光货的造型,纯粹的几何圆球体或椭圆球体是很少的。透过紫砂壶造型的有限体量和空间,充分感受到了内在的无限魅力。不管是光货还是花贷,都需要具有制壶者的创作理念,也包含某种意义和追求,这样才能体现壶的内在灵气。紫砂“掇只壶”的光货造型,是紫砂造型中一种富有特色、极具情趣的艺术形式,它的圆润之美形成了紫砂造型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造型和审美形式。  相似文献   

12.
宜兴现在最引以为傲的特产是被称为"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壶,宜兴的紫砂艺人在千百年的传承和创新之中,为我们带来丰富的艺术造型和包罗万象的文化内涵.紫砂作品"福临八方壶"采用了经典八方的方器形态设计,通过线面的完美结合和陶刻装饰的辅助,呈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艺术效果,彰显出作者对于紫砂技艺的坚持和审美追求.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不仅把紫砂艺术方器制作的经典技艺展示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从细节的方面欣赏到紫砂造型的独特魅力,同时还能够从陶刻的题材内容里面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非常的接地气,又具有美好的祝福,让人能感受到其中浓浓的真情实感,在使用和把玩的过程之中更加富有趣味性.  相似文献   

13.
紫砂壶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的一套表达方式:优美生动的造型、丰富独特的文化意境和深刻内涵的寓意。紫砂壶本身只是精美的艺术品,具备了艺术品所需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紫砂艺人还赋予了紫砂壶灵魂,使紫砂有了灵气,不仅能够展示自己傲人的造型艺术,还能抒发内心的情感。本文分析的紫砂作品《迎春吉祥壶》不仅造型美观大方,可以实用赏玩,还通过紫砂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吉祥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宜兴紫砂陶艺历史悠久,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的提高,其品类逐渐丰富,从紫砂壶衍伸发展出雕塑、花盆、香插等广泛的紫砂产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绽放异彩。本文以紫砂雕塑作品"笑口常开"为例,浅谈其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林语堂说:"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一把茶壶就是快乐的",紫砂壶寄托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超越了传统实用器的本质,富有艺术个性和审美情趣,让人从中感受到心灵的归属。宜兴紫砂壶传承至今,经过了历代艺人的辛勤耕耘和无数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成为集实用和观赏价值于一体的艺术品,打开了紫砂艺术的新世界。本文以紫砂作品"硕瓜套具"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16.
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工艺,自明清时期成熟以来,已经成为中国陶瓷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千姿百态的茶壶造型,总是带着作者的创作愿望和设计思维,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发扬光大而成为壶艺经典,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多年的紫砂壶艺术追求中,逐步地认识和理解:搞创新设计必须在继承传统中提升文化品位,把文化创意融进紫砂"五色土"中,透过壶体造型的变化,将自己内心的感悟化作壶体的实物形态,表达新的审美和内蕴。紫砂壶"紫韵飘香"通过对"松鼠"、"葡萄"的描写和刻画,展示出一种对田野情趣的吟唱,对自然物象的赞美,让紫砂之韵伴随丰收的果实飘香,呈  相似文献   

17.
赵良 《佛山陶瓷》2009,19(11):38-40
以实用为主要功能的紫砂陶器一经出现,即受到人们的喜爱,材质良好的透气性与造型高度的审美性构成了紫砂的艺术特色。紫砂陶器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各时期都涌现出了一批制陶名家,他们创作了众多经典紫砂作品,这些作品无论在造型设计还是工艺制作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本文试对这些造型设计规律进行分析,来揭示紫砂陶器创作设计的方法和形成紫砂文化内涵的因素,以给当今陶艺创作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雕塑自从融入紫砂艺术以后,它是艺术工作者有意识地把具有约定俗成寓意的形象作为作品的造型,从而表现出紫砂雕塑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紫砂雕塑质朴、安静而从容,它的形体造型在表现壶意的同时,也产生了审美价值与人文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紫砂艺人不断地临摹学习,也从其他自然题材之中找到创作的灵感。于是,紫砂仿生器一脉相承,形成了变化万千、包罗万象的紫砂品类,以其逼真的造型和细腻的手法,传递出我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紫砂作品"竹段壶"正是在大自然中撷取到竹的形象,然后运用抽象的艺术手法,运用宜兴特有的紫砂泥料精心制作而成,一截小小的竹段,一起喝茶的人生,在我们欣赏此壶造型审美的同时,让人体会到其中无穷无尽的文化魅力,久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0.
在紫砂造型的装饰中有许许多多的技艺,而陶刻在其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紫砂陶刻将笔替换成了刀,并在紫砂的陶坯上面呈现书画,在视觉上让人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审美,同时又充满了具体性和鲜明性,在历史的不断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陶刻艺术得到了不断地提升和发展,巧妙结合了许多的紫砂艺术品,将紫砂作品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同时使得紫砂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得到了提升。本文便主要以紫砂"观鱼自乐对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陶刻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