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米石墨片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分散法制备了稳定的纳米石墨片有机溶剂分散液.考察了多种分散剂、分散剂含量以及树脂含量和超声时间对纳米石墨片分散效果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研究纳米石墨片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不同分散剂得到的纳米石墨片分散液稳定性有很大差别,Disperbyk一163是比较理想的分散剂.纳米石墨片分散液的稳定性随着分散剂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树脂含量的增加及超声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纳米石墨片/炭黑/氯醋树脂复合导电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氯醋树脂P(VC-Co-VAc)为基体,采用原位还原萃取分散技术制备了纳米石墨片复合导电膜,通过与炭黑填料的对比,考察了导电填料的几何形状以及两相导电填料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复合膜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石墨片在基体中分散良好,其复合膜的导电性能明显优于炭黑导电膜;当纳米石墨片和炭黑的体积比为4:6时,二者的协同作用最佳,其导电性明显优于相同含量下的单相填料复合导电膜.  相似文献   

3.
以天然EG(膨胀石墨)为原料,采用超声分散法制得NanoG(纳米石墨微片);然后采用化学镀法制备导电填料Ag-NanoG(镀银纳米石墨微片);最后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丙烯酸酯类Ag-NanoG/PSA(镀银纳米石墨微片/导电压敏胶)。研究结果表明:NanoG表面镀上了一层均匀紧凑的金属Ag,Ag层厚度为250 nm左右,其质量分数为50.04%;导电填料Ag-NanoG已均匀分散在丙烯酸酯PSA基体中,并形成了导电网络;当w(Ag-NanoG)=40%时,Ag-NanoG/PSA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其180°剥离强度为0.25 kN/m,剪切强度为0.133 MPa且电导率为2.5×10-2S/cm。  相似文献   

4.
以膨胀石墨为原料,采用超声分散法和化学镀法制得镀银纳米石墨微片,然后将其填充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环氧树脂/镀银纳米石墨微片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银粒子均匀镀覆在纳米石墨微片上,银层厚度为100 nm,有利于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形成导热通路;与环氧树脂相比,环氧树脂/镀银纳米石墨微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导率能都得到提高;当镀银纳米石墨微片含量为3 %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为1.827 W/(m·K),比纯环氧树脂热导率提高了近5倍。  相似文献   

5.
以氧化石墨为原料,制备膨胀石墨,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膨胀石墨的片层结构发生剥离得到纳米石墨微片,对纳米石墨微片进行化学镀银,制备镀银纳米石墨微片,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镀银纳米石墨微片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纳米石墨微片的厚度为30~90nm,直径为1~20μm,具有相当大的径厚比(平均为200),该结构对纳米石墨微片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导电网络极为有利;镀银纳米石墨微片的厚度为200~250nm,被聚吡咯完全包覆,并以纳米级尺寸均匀分散在聚吡咯基体中;聚吡咯/镀银纳米石墨微片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和导电性能较纯聚吡咯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纳米石墨在非水介质中的分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超声工艺条件、分散介质、分散剂及其用量来改善纳米石墨在非水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并通过测试含纳米石墨悬浮液的稳定时间、黏度及吸光度,表征纳米石墨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超声条件:30℃,20—25min;二甲基硅油为最佳分散介质,纳米石墨质量分数为0.03%,钛酸酯偶联剂NDZ-105为最佳分散剂,其最佳添加质量分数为2%。  相似文献   

7.
天然石墨鳞片经化学法进行插层后,形成一种层间化合物,在高温下,层间化合物会因热分解而使石墨层间沿着垂直方向膨胀数百倍,而形成一发泡碳材料,这种材料称为膨胀性石墨.膨胀性石墨是由纳米石墨薄片组成.纳米石墨薄片是以高度规律之石墨层堆叠而成,厚度约20~50 nm.再进一步使用纳米分离技术将纳米石墨薄片分离,并分散在树脂之中形成特殊的纳米石墨薄片复合材料.同时,探讨了几种物理法的纳米分散技术,以及用于分离纳米石墨薄片之原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表面处理剂对膨胀石墨(EG)进行表面处理,制备了聚酰胺6(PA6)/EG复合材料,考察了表面处理EG对PA6的改性效果,研究了复合材料流变性能与热性能,观察了复合材料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偶联剂TX-10,YDH-602和YDH-550处理EG的增强作用好;随着EG含量增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先增加后下降,弯曲强度提高,缺口冲击强度下降,EG使复合材料剪切粘度增加,对热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表面处理EG与PA6基体界面粘结良好,能大量以纳米石墨微片形式均匀地分散在PA6基体中.  相似文献   

9.
碳纳米管在氟碳树脂中的分散及其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球磨分散工艺制备了碳纳米管乙酸丁酯分散液,研究了分散剂的用量及分散时间对碳纳米管分散效果的影响.向上述分散液巾加入氟碳树脂制备成涂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碳纳米管在氟碳树脂中的分散状态,考察了分散状态对涂层热性能及光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镁砂和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以树脂为结合剂制备了不同石墨含量的镁碳耐火材料。研究了石墨含量和氧化温度对镁碳耐火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氧化模型计算了不同石墨含量镁碳砖的氧化率。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镁碳砖试样的体积密度降低,显气孔率升高。经900℃碳化后,镁碳砖试样的体积密度较碳化前降低,显气孔率升高。在1 400℃氧化后的镁碳砖试样脱碳层厚度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而在1 000℃氧化后,石墨含量对脱碳层厚度影响不大。氧化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镁碳砖试样的氧化率逐渐降低,抗氧化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通过石墨碎、大庆石油焦、锦州石油焦的对比试验,分析了石墨碎的性能,并通过生产试验,分析了石墨电极生产中NA石墨碎对生产及产品的影响。石墨碎具有真密度高、体积密度大,电阻率、CTE偏低,振实密度、颗粒强度大等优点。在石墨电极生产中加入一定的石墨碎可以提高产品的体积密度、强度,降低电阻率等。  相似文献   

12.
胶体石墨中石墨细颗粒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平  洪飞  刘瑄 《炭素技术》2002,(3):32-34
胶体石墨是一种多相胶体,其中的分散相(石墨)需求达到一细度,这是制备胶体石墨的先决条件,不同用途的胶体石墨细颗粒的纯度,粒子形态,粒度分布等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利用机械方法制备石墨细颗粒的过程中,需综合考虑石墨的结构,性能,粉碎过程中的晶体结构变化及所选粉碎设备,粉碎方式,粉碎环境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刘桂香 《炭素》2004,(1):36-38
阐述了膨胀容积和硫的质量含量是决定膨胀石墨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探讨了石墨与高锰酸钾、三氯化铁的质量与膨胀容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均质石墨电极及均质化生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圣华 《炭素技术》2001,1(1):33-37
中国炭素制品生产,从数量来讲,已经是世界上炭素制品生产大国,但从质量来讲,与国外知名炭素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其中均质化生产是个主要差距,本文试图对石墨电极均质的概念及与均质化生产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引起国内同行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通常在动力学研究中,将一个致密的固体反应面看作一个光滑面来处理,而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考证了石墨在熔铁中溶解时,其溶解反应面是十分粗糙的.实际反应面积是其表现面积的数倍.  相似文献   

16.
氧化石墨及其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化石墨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无机层状材料之一,它与聚合物在纳米水平上的有效复合形成的聚合物/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本文介绍了氧化石墨的发展历史、结构、性能特点及氧化石墨的有机化处理和聚合物/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概述了国内外聚合物/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石墨材料的疲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迄今前人在石墨材料上所开展的疲劳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以不同的疲劳设计方法为线索,一方面通过对石墨寿命评价的S-N曲线来分析石墨的疲劳行为;另一方面从疲劳裂纹扩展的角度来分析在外应力作用下有预制裂纹的石墨的疲劳行为。总结了石墨疲劳研究的主要进展,归纳了石墨疲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石墨材料的疲劳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李忠强  马广禧  孙晶 《炭素》2000,(1):38-43
通过加压焙烧试验,证明了加压焙烧能够提高石墨电极的体积密度,降低其电阻率,从而增强共抗氧化性能,达到了减其在炼钢过程中消耗的目的,探索一种提高石墨电极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石墨滑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酰亚胺与石墨的配比对石墨滑片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静力测试及装机蔗车,研制出国产石墨滑片。  相似文献   

20.
石墨电极电阻率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阻率是电极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文中对电阻率的测量原理、电流密度的选择、电阻率测量对测量装置的基本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