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在松辽盆地断陷层的火山岩中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藏,为了探索火山岩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天然气藏的有利区位预测,作者选取了松南长岭地区火山岩发育的营城组为研究目的层,以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建立火山岩测井相;利用成像测井资料分析火山岩裂缝发育带,进行单井裂缝评价;以地震资料的三瞬反演技术为手段,通过多种地震属性参数的计算和选取,建立了火山岩储层及天然气识别模式。应用测井资料与地震反演资料结合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火山岩及天然气预测的难题,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长岭断陷深层火山岩储层特征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对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通过研究,基本查明该地区的火山岩岩石类型、岩相分布状况、储集空间特征,同时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多种因素,为下一步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徐西凹陷营城组火山岩期次发育规律、储层预测和气藏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钻井、录井、测井资料,结合地震反射特征和连井剖面,将徐西凹陷营城组火山岩划分为3个期次,期次Ⅰ主要分布于凹陷中部和南部,岩性主要为中基性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期次Ⅰ主要分布于凹陷中部和北部,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和流纹岩,期次Ⅲ分布于整个凹陷,岩性以流纹岩和凝灰岩为主。对凹陷的物性分析表明,火口区、近火口区储层物性好于远火口区,酸性火山岩好于中基性岩。通过对火山岩储层物性分析和火山岩相展布的研究,在期次Ⅰ和期次Ⅲ共预测了两个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构造断裂系统复杂,具有多物源、近物源、相变快等特点,地震储层预测难度较大。本项目在岩石地球物理分析基础上,优选敏感属性进行储层展布预测,结合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及曲线重构反演等多种方法,对目的层的储层发育特征进行精细刻画,为该区的目标评价及地质规律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涪陵永兴场地区长兴组礁滩储层发育,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然而工区内钻井稀少,满足不了稀疏脉冲约束反演的资料要求,给储层的地震精细预测带来困难。针对这一技术问题,在区域沉积相带的指导下,将相邻工区同一相带内的钻井虚拟到研究区内,进行虚拟井约束地震反演,对涪陵永兴场地区长兴组礁滩储层进行了精细的刻画,并通过地震属性进行分析,验证了储层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建立了一套针对三维工区的虚拟井反演技术,为其他无井工区的储层精细预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稀井网区开展储层研究,会面对缺乏井资料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地震资料的储层预测思路。其主要依据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和测井重构曲线对储层进行井约束地震反演,对储层砂体井间分布和储层物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经过现场生产的检验,能够达到油气田开发阶段的精度要求,同时也为稀井网工区开展储层研究提供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是目前储层预测中一项比较实用的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Jason软件中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来实现。结合研究区内地震、地质、测井、钻井资料,在建立相应地质模型后,对安达地区东部营城组火山岩进行了储层预测,预测效果与钻井资料吻合较好,对下一步勘探部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充分利用地震、地质及测井资料,应用单井相、沉积相,结合地震属性和层序分析以及测井约束反演等技术,对欢喜岭油田南部沙一、二段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储层的平面分布及物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锦129井区和锦310井区沙二上段有两个有利储层发育区。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本区的滚动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多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已经在石油勘探领域得到很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多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的原理及关键环节进行详细论述,如井资料的标准化处理、子波选取、地震——地质标定、反演质量控制等,进一步明确了各个反演步骤、参数的意义及作用,为多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合理的应用提供参考。笔者应用该方法在S16井区储层厚度预测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区深层火山岩和砾岩储层气藏具有非常好的勘探前景。本文基于徐家围连片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分析沉积相特征,地震属性特征,同时结合徐家围子丰富的钻井、地震资料和勘探研究成果,对沙河子组地层、营城组四段地层、登娄库组地层和泉一二段地层的烃源岩发育特征进行预测,同时通过分析火山岩或砂岩气藏的分布规律,总结了烃源岩分布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为下一步寻找有利探区和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火成岩分布规律性不强,蚀变带的地震预测难度大,往往给火成岩蚀变带油气藏勘探带来风险。本文通过对高邮凹陷SN地区火成岩蚀变带的分析,利用由地震响应特征形成的火成岩相地震地质解释模式,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正演模拟技术,并结合相关的测井及区域地质资料对火成岩及蚀变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滨海断鼻构造位于歧口生油凹陷中心,是大港油田滩海岩性油气藏勘探寻求突破的重要领域。该区断裂发育,构造复杂,且沉积体系多样,相变快,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度较大。本文在充分研究该区构造和储层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地震精细层位标定、属性分析、地层切片、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分频处理解释等技术对该区不同油层组砂岩和火成岩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下步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LS地区是惠民凹陷重要的火成岩发育区之一,裂缝主导型油藏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由于火成岩储层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对其储集空间的横向预测和精细描述变得相当困难,成为制约火成岩油藏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火成岩裂缝发育带地震识别方法研究:①研究了侵入火成岩体的裂缝类型、分析了火成岩裂缝形成的控制因素;②进行了精细岩心描述、建立裂缝型储层的测井分类标准、火成岩储集层测井综合评价等综合地质研究;③提出了"侵入岩主导裂缝发育指数"方法,根据构造裂缝产生的原因,从平面上预测侵入岩不同部位发育裂缝的可能性。将研究结果应用于S741火成岩开发部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北部杏树岗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沉积微相和主力砂体的空间展布复杂,给油田的整体开发造成很大的困扰。以杏X区块为例,综合利用地震、地质和测井资料,研究垂向和平面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和预测井间砂体的分布。利用井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技术、沉积学导向储层对比技术的基础,提取多种地震属性,通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提取的井点地震属性和井点储层参数进行多元统计相关性分析,预测井间砂厚及含砂率等储层参数的变化,由此编制出目的层段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通过聚类分析,表明地震属性中均方根振幅、弧长和平均反射强度三种属性与储层参数的相关性最好。在两个井点间插入一个属性点(虚拟井点),利用相关方程计算出地震属性点的储层参数(含砂率或者砂岩厚度)。研究区加上虚拟井点后总井数增加为为637口,井距相应的由300m缩小为150m,研究表明地震资料的应用可以更精细、准确、定量地预测和反映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和井间砂体的分布,从而为油田下一步加密井的部署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塔南凹陷是塔木察格盆地一个主力生油凹陷,针对塔南凹陷构造复杂、岩性多变等特殊地质条件,应用JA SON地震反演软件,将地震、测井、地质信息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地震-测井联合反演,通过对地震反演资料补充测井数据高低频成分、拟声波曲线的构建以及建立合理准确的地质模型,提高该区储层预测的纵向分辨率,加强对薄互层砂体的识别能力,提高储层预测的可靠性,落实有利圈闭。  相似文献   

16.
H J油田存在砂体横向非均质性强,微小构造发育,油田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等问题。为进一步解决该油田的采收率问题,在工区内开展了井间地震技术试验,通过对井间地震资料储层、小断层综合解释,以及对工区储层的反演分析,指出砂体间的横向发育不连续及小断层分隔形成的小构造是造成H 73-H 49井区动态矛盾的主要原因。并且本次研究对井间地震资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深层、低渗透油藏由于其埋藏深、物性差,开发效果较差,特别是中后期随着地层能量的亏空严重,开发效果会进一步变差。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建立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特征,预测砂体分布,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剩余油的分布进行研究,选取实验井组进行试注的方法对夏70块深层低渗油藏的注水可行性进行论证,实施注水水质改性、严格的油层保护等手段,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显著经济效益,实现深层低渗油田开发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川西坳陷丰谷构造的深层致密碎屑岩的油气勘探中储层的识别和流体特征,利用交会图技术,研究给定井段内测井值与地层参数的统计分布特征,结合测井曲线特征来选取合适的解释参数,从而确定本地区须四段的流体识别。  相似文献   

19.
文明寨地区构造复杂,断块多,岩性变化大,一些地质问题不明,需要高精度三维资料处理来提高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1][2]及为储层、油藏研究提供精确的依据。针对东濮文明寨地区高精度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大量分析试验,形成了一套适合东濮地区的较为完整的3D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腰滩特低渗油藏水窜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滩油田阜宁组油藏为复杂断块特低渗油藏,目前处于滚动勘探开发初期,但油藏含水高、水窜问题突出。针对腰滩油田的水淹现状,从储层的非均质性、注采井网与地应力的适应性、储层伤害及油藏成藏后油水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找到了腰滩油田水驱低效开发的问题所在,并结合研究设计了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方案,指导下步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