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环境友好行润滑油,采用生物质虫油黄粉虫油为原料,通过对其硫化及酯化改性以达到足够的稳定性和抗磨性,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添加到基础油当中。通过不同比例添加到基础油中,测试其抗磨性和化学稳定性,通过测试数据可知,当添加量为10%时,既能达到优良的抗磨效果,也能起到一定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目前以LNG为燃料的发动机的使用工况特点,通过综合分析LNG发动机润滑特点和润滑油性能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基础油与添加剂进行筛选;采用II类基础油与PAO10复合的合成油为基础油,并添加适当的功能添加剂,研制出一种具有良好抗高温氧化、抗磨性、抗硝化、高温清净分散的LNG工程车辆专用发动机油。经过润滑油理化性能评定和实车使用发现,所研制油能满足LNG发动机的使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高压加氢润滑油基础油存在的光和热稳定性差,针对环烷基油具有的黏度高、分子量大和稠环结构多的特点,对加氢润滑油基础油深度加氢脱芳烃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进行研究,研制孔结构合理、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和稳定性好的新型润滑油基础油深度加氢精制催化剂.对环烷基油减二线轻质润滑油、KN4006、KN4010和150BS深度加氢...  相似文献   

4.
以二正辛胺和二硫化碳为原料合成含S、N的长链醇作为中间体,再与苯硼酸反应合成一种硫氮型苯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中间体和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对合成产物的水解稳定性和在全合成基础油聚α烯烃(PAO)中的油溶性进行分析。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在PAO基础油中的极压性、抗磨性和减摩性能进行测试。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四球试验的钢球摩擦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解时间超过180h,具有良好的水解稳定性;添加比例小于2.5%时,在PAO中完全溶解。添加量2.5%时,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1100N,比基础油增加了181%;磨斑直径(WSD)最小,达到0.48mm,比基础油下降30.4%;平均摩擦系数0.087,比基础油下降21.6%。说明硫氮型苯硼酸酯在PAO中表现出良好的极压性能、抗磨性能和一定的减摩性能。摩擦面磨损显著下降,摩擦面形成了含S、N、B的复合保护层。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烷烃转化新催化材料及新过程研究组研究员田志坚团队开发的煤基费托合成蜡加氢异构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技术,在新疆克拉玛依白碱滩区中试装置上开展生产试验,以国产费托合成蜡为原料,高收率批量生产出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产品。生产试验中,2 cSt产品粘度指数达到112,倾点-60℃;4 cSt产品粘度指数达到140,倾点-46℃;6 cSt、8 cSt和10 cSt产品粘度指数均超过152,倾点低于-30℃。其中,4~10 cSt产品达到Ⅲ+类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可作为超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应用于各类发动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压缩机油、润滑脂等。与目前市场上主要润滑油基础油产品Ⅰ、Ⅱ类油相比,该类产品具有更好的黏温特性,在节能减排、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等方面可发挥更大作用。除主产品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之外,该技术还副产无芳烃溶剂油、钻井液、工业白油等高附加值产品。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16,(11):2091-2094
采用四甘醇和环丁砜为复合溶剂,通过单因素法,考察了精制温度、剂油比、环丁砜添加量对废润滑油精制效果的影响。在精制温度为105℃、剂油比(体积比)为2∶1,环丁砜添加量(质量分数)为2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再生油的收率为85.1%、100℃运动黏度为4.03 mm2/s,黏度指数为135、折光率为1.457 2、色度为2.5、凝点为-21.6℃、残炭量为0.585%,基本达到我国润滑油基础油HVI150的质量标准。同时采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得出了再生油黏度与精制温度、剂油体积比、环丁砜添加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
苏怀强 《广东化工》2012,39(5):118-118,120
加氢裂化装置的原料是加氢精制后尾油进行二次加工的装置。通过采用催化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对该尾油进行临氢催化降凝得到了粘度指数大于75的润滑油基础油馏分,经白土精制后完全符合润滑油基础油指标或者加氢后精制得到符合润滑油基础油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用电化学法制备了油溶性纳米铜(n—Cu)颗粒,使粉末制备和表面改性同步完成,将其添加到润滑油基础油中,用四球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添加剂的摩擦性能并用金相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电子能谱仪分析了钢球磨损表面形貌、化学形态和组成。结果表明:油溶性n-Cu能够显著地改善基础润滑油的摩擦性能,在添加剂含量为0.6(wt)%时,磨斑直径d(392N,30min)比基础油下降了37.5%。同时,该润滑油有好的分散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9.
加氢脱蜡催化技术在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宪筠 《当代化工》2006,35(4):239-242
以石蜡基各类蜡油馏分油为原料,应用加氢处理(RLT)、临氢降凝技术(RIW)、异构脱蜡(RIW)组合工艺生产润滑油基础油。通过对不同工艺的特点、产品分布、产品性能进行分析比较。为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提供依据。加氢裂化尾油:临氢降凝-加氢补充精制工艺,产品可达APIⅡ类基础油,但产品收率低,加工流程长,加工成本高,不适合以大规模生产润滑油基础油装置。脱蜡油:加氢精制-临氢降凝工艺,临氢降凝反应主要体现在选择性加氢裂化反应中,粘度指数的提高受到局限,不适合生产APIⅡ、APIⅢ基础油,该工艺适合重质脱蜡油加氢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工艺过程,尤其适宜生产白矿油原料。脱蜡油、蜡下油:异构脱蜡工艺,蜡下油具有凝点高,蜡含量高的特点,成为异构脱蜡技术的较理想原料,采用加氢异构脱蜡技术生产通过调整原料质量和控制反应深度可生产满足VHVI基础油,满足APIⅢ类基础油标准。  相似文献   

10.
毛瑞云  段庆华 《化工进展》2021,40(Z2):340-347
衍生于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的生物质油是生物润滑油的重要原料。与矿物油相比,生物质油具有低毒性、高生物降解性、高润滑性和良好的黏温性等优点,但其含双键和甘油酯基导致低温流动性和氧化稳定性差。因此,生物质油不宜直接作为润滑油基础油使用。生物质油经环氧化改性增加了氧化稳定性,加强了对金属表面的吸附,提高了润滑性。但是,单纯进行环氧化改性,也会导致油品的黏温性和低温流动性变差。因此,需要对环氧生物质油进一步开环改性。对比选择性氢化、异构化等改性方法,环氧化-开环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分子设计空间大。本文总结了由环氧植物油通过开环醚构化、酰化合成生物基础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重点阐述了环氧植物油及其衍生物环氧脂肪酸甲酯与有机醇、羧酸和酸酐合成润滑油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改性分子结构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合成生物润滑油研究中尚存的问题, 并认为优化改性工艺、开发绿色高效的催化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润滑油基础油运输成本过高问题,提出了采用管道顺序输送的方式来降低输送成本。基于相邻输送的两种油品顺序输送时物理化学性质越相近混油量越少的原则,提出了抚顺—鲅鱼圈成品油管道应将润滑油基础油和柴油相邻输送。以成品油质量潜力和国家标准中的规定为依据,进行了润滑油基础油和柴油的掺混实验,分析得出HVI150润滑油基础油中掺入0#柴油的最敏感指标(TMSI)为运动粘度,确定了可以掺入0#柴油而又不致使HVI150润滑油基础油指标恶化的最大掺混比例(TLMP)为0.37%。为了降低管道末站接收混油的作业难度,应用IBM 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了滑油基础油中掺入0#柴油允许浓度的经验公式,为管道顺序输送润滑油基础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润滑油基础油的结构组成与部分性质(氧化安定性、黏温性能、光稳定性、低温性能等)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基础油的结构组成与部分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指出哪些烃类是润滑油基础油的理想组分,哪些是非理想组分,从而优化生产工艺,指导润滑油生产厂家合理选择基础油的类型,并为润滑油基础油的未来研发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自制的紫外辐射吸收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及抗氧剂对兰州石化总厂生产的125N加氢润滑油基础油抗光氧化降解性能的影响.发现以上各种添加剂均能提高加氢润滑油基础油抗光氧化降解的能力.在相同的辐射剂量下,添加四甲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的加氢基础油抗光氧化降解的能力优于添加五甲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添加苯并三唑型紫外辐射吸收剂比添加二苯甲酮型紫外吸收剂的加氢基础油抗光氧化降解的能力强;紫外辐射吸收剂与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之间以及紫外辐射吸收剂与抗氧剂之间均存在协同作用.并且发现,四甲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与酚类抗氧剂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而五甲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与酚类抗氧剂之间存在反协同作用.评价结果表明:添加自制的高效无灰复合型光稳定剂1.5g·L-1可使兰州炼油化工总厂生产的125N加氢润滑油基础油保持良好的光稳定性,其透光率、色度均优于添加2 g·L-1目前最好的有机镍盐配合物型光稳定剂.  相似文献   

14.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润滑油发展趋势是:传统基础油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润滑油加氢工艺有较快发展,环境友好润滑油产品市场份额逐步增加。溶剂精制基础油在我国仍会占主导地位,通过组合工艺的应用,传统基础油的质量会进一步提高,润滑油加氢工艺会有较快的发展。随着高档宽粘度范围多级内燃机油如SW系列、10w系列的开发,较高粘度指数的API11类油的需求会增加,但是,APIm类基础油的市场份额在未来5年内仍然很小。从世界范围来看,环境友好润滑油产品继续发展并逐步增加市场份额.其中包括生物可降解润滑油、长寿命润滑油、可再生润滑…  相似文献   

15.
以乙酰呋喃与糠醛构成双溶剂,对废润滑油进行抽提回收处理。根据萃取缔合原理,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选取不同复配参数的双溶剂作为抽提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确定最佳的双溶剂抽提润滑油再生工艺方法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复配溶剂比V(乙酰呋喃)∶V(糠醛)=1∶1、精制温度80℃、剂油比1.5∶1时精制效果最佳。废润滑油和精制再生油样的红外谱图比较表明,废润滑油样品经过溶剂精制后,非理想组分被分离,达到润滑油再生的目的。回收油关键质量指标经测定,能达到再生润滑油基础油标准,添加恰当的添加剂后可达到润滑油的再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段式溶剂精制工艺,进行溶剂精制工艺改善的实验研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回收的废内燃机油的粘度指数为104.61,折光率为1.4594,色度为1.0,符合润滑油基础油的HVI标准。回收后的油品经添加适当的添加剂调和后可作为成品润滑油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四氟硼酸改性活性炭并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改性活性炭对废润滑油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0.5%HBF4改性活性炭在反应温度为140℃,添加质量为0.3 g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再生油的收率为86.6%,黏度指数为122,凝点为-18.1℃,硫质量分数为0.029 6%,残炭为0.549%,折光率(25℃)为1.455 9,色度为1.5,闪点为211℃,基本达到我国再生润滑油所需的润滑油基础油质量标准。同时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再生油黏度指数与反应温度、改性活性炭添加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8.
吕涯  刘韦韦 《上海化工》2010,35(5):9-12
研究了二甲醚、润滑油基础油及其添加剂的溶解度参数。通过二甲醚的热力学性质,计算得到了二甲醚在各温度下的溶解度参数。采用基团贡献法,计算了发动机润滑油基础油、常用添加剂的溶解度参数,并预测了对于二甲醚溶解度低的发动机润滑油组分情况,为筛选二甲醚发动机油的配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含氮双相不锈钢板冲压工艺中的润滑特点,提出研制一种全新的含氮双相不锈钢板冲压润滑油。研制油选用了68号全损耗系统油作为基础油,加入多种的添加剂,使所研制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冷却性、防锈性、极压抗磨性和渗透性。研制过程中,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从不同添加剂配方中筛选出优化配方方案。经过理化特性实验测试及生产试验证明,使用优化配方生产的润滑油能有效降低冲压中变形部位的磨损,避免模具与工件间的拉伤烧结,产品质量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润滑油质量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进步。介绍了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的发展历程,重点对加氢裂化尾油高压异构脱蜡技术生产高黏指润滑油基础油工艺及润滑油基础油黏度指数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